简直是唤醒了我童年的记忆!我小时候家里条件一般,能看上一两本这种画册都是天大的享受。这次看到《经典传统连环画选本》这个系列,二话不说就入手了。这套《今古传奇》(第2辑)的装帧也做得非常讲究,纸张厚实,印刷色彩还原度极高,那种老版画册特有的墨香和油墨味仿佛又回来了。我最欣赏的是,这套书没有过度“现代化”处理,保留了原汁原味的艺术风格。比如其中关于侠义故事的描绘,人物的衣袂飘飘、兵刃交击的瞬间动态感十足,那种朴实无华却又力量饱满的线条艺术,是现代数字绘画难以企及的。它让我清晰地感受到,在那个没有特效的年代,艺术家们是如何仅凭双手和想象力,构建出一个个波澜壮阔的世界。这套书,对于想了解中国传统叙事艺术如何通过图像媒介进行表达的年轻一代,也是极好的教材,远胜于干巴巴的理论书籍。
评分这本画册简直是国粹的活化石!我从小就对这种老式的连环画情有独钟,那种细腻的笔触、饱满的色彩,现在看依然让人心头一震。特别是这次选的《今古传奇》(第2辑),里面的故事题材广博,既有耳熟能详的民间传说,也有历史演义中的精彩片段。我记得翻开其中一册,里面的《白蛇传》部分,画师对水漫金山那一场景的处理简直是神来之笔,那种气势磅礴的感觉,比现在很多大制作的动画电影都要来得震撼人心。而且,老画师们讲故事的节奏感太拿捏了,寥寥数格就能把人物的心理变化勾勒得入木三分,这种叙事功力在当下的快餐文化中几乎绝迹了。买这套书,买的不仅仅是图画,更是一种对匠人精神和传统美学的致敬。我打算找个周末,泡上一壶好茶,慢慢地、细细地品味每一幅画面,重温那段逝去的黄金时代。这八册内容量十足,足够我回味一阵子了,绝对是案头必备的珍藏品。
评分这套《今古传奇》(第2辑)真是给了我一个惊喜,它让我重新认识了“通俗艺术”也能达到如此高的艺术水准。很多市面上所谓的“怀旧”产品,只是粗制滥造地模仿个样子,但这一套书的内涵和外延都非常扎实。我特别喜欢它在处理一些带有讽刺意味的故事时,那种不动声色的幽默感。画师们通过夸张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把人性的弱点,比如贪婪、虚荣,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在捧腹大笑之余,又能深思反省。这套书的八个分册,每一个故事都像是精心打磨过的微型戏剧,人物性格鲜明,冲突明确。它证明了,好的故事不需要华丽的辞藻或炫目的技术,只需要真诚的观察和精湛的技艺就能打动人心。作为一套家庭藏书,它既能陶冶情操,又能成为与家人分享传统文化乐趣的载体,实乃近几年购书清单中的大亮点。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我还担心,作为“经典选本”,会不会选得太偏门或者太晦涩。但翻阅这《今古传奇》(第2辑)后,我完全放下了心。这套书的选材范围非常巧妙,既有大众接受度高的经典,也穿插了一些比较少见的民间故事改编。比如其中关于古代士大夫的轶闻,画风就明显转向了文人画的写意风格,人物刻画入神,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了人物的清高或落魄。这使得整套书的阅读体验非常丰富,避免了单一风格带来的审美疲劳。而且,这八册的内容编排上似乎也下了不少功夫,不是简单的按时间线排列,更像是围绕着某种主题或者情感脉络来组织的。它提供了一种多维度的视角去观察“传奇”这个概念本身,不仅仅是神怪妖魔,更是人性的复杂展现。这套书的价值在于它的“平衡感”和“广度”,绝对是值得反复品读的艺术品。
评分我是一名美术专业的学生,一直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叙事技巧非常感兴趣。这次购入《经典传统连环画选本:今古传奇》(第2辑),主要是冲着其历史价值和艺术研究性来的。这套书的装帧质量和内容校对都体现出了出版方的专业态度。从技法角度看,里面包含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画家的作品风格,这对于研究连环画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演变脉络提供了极佳的实物样本。比如,有几册的线条处理,明显带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种严谨的写实主义风格,造型精准,结构严密;而另一些则更偏向于民间剪纸或年画的夸张变形手法,充满了生命力和趣味性。这种风格上的多样性,让每一册都像是一个独立的小型展览。对于我来说,它不仅仅是阅读材料,更是我学习构图、人物动态和场景氛围营造的绝佳范本,我打算把其中一些构图临摹下来,深入学习其精髓。
评分孙可望又引兵攻打李定国,大西军诸将士憎恶孙可望自相残杀,一齐向李定国投降。孙可望孤立,丧心病狂地投靠了清朝,并为清兵做向导,进攻云贵。
评分印刷比较好,太贵,只是这套是精装。用劵200返100,同时参与300减100,否者不会买。我还有些200反100的劵,有需要的我可以帮你在京东订。QQ1294777916,给我留言就可。
评分李定国设伏盘江,被汉奸卢桂生出卖,兵败。朱由榔逃向缅甸,李定国数次营救未成。朱由榔遂被吴三桂擒杀。李定国闻讯,悲愤吐血,临死,命大西军联合大顺军义兵继续
评分《东南英烈传》
评分五折封顶再200-100,赞!(书还未看)! 1、概述 书籍的历史和文字、语言、文学、艺术、技术和科学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它最早可追溯于石、木、陶器、青铜、棕榈树叶、骨、白桦树皮等物上的铭刻。将纸莎草用于写字,对书籍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约在公元前30世纪,埃及纸草书卷的出现,是最早的埃及书籍雏形。纸草书卷比苏美尔、巴比伦、亚述和赫梯人的泥版书更接近于现代书籍的概念。 2、简策 中国最早的正式书籍,是约在公元前 8世纪前后出现的简策。西晋杜预在《春秋经传集解序》中说:“大事书之于策,小事简牍而已。”这种用竹木做书写材料的“简策”(或“简牍),在纸发明以前,是中国书籍的主要形式。将竹木削制成狭长的竹片或木片,统称为简,稍宽长方形木片叫“ 方”。若干简编缀在一起叫“策”(册)又称为“简策”,编缀用的皮条或绳子叫“编”。 3、帛书 中国古代典籍,如《尚书》、《诗经》、《春秋左氏传》、《国语》、《史记》以及西晋时期出土的《竹书纪年》、近年在山东临沂出土的《孙子兵法》等书,都是用竹木书写而成。后来,人们用缣帛来书写,称之为帛书。《墨子》有“书于帛,镂于金石”的记载。帛书是用特制的丝织品,叫“缯”或“缣”,故“帛书”又称“缣书”。 4、卷轴 公元前 2世纪,中国已出现用植物纤维制成的纸,如1957年在西安出土的灞桥纸。东汉蔡伦在总结前人经验,加以改进制成蔡侯纸(公元105)之后,纸张便成为书籍的主要材料,纸的卷轴逐渐代替了竹木书、帛书(缣书)。中国最早发明并实际运用木刻印刷术。公元 7世纪初期,中国已经使用雕刻木版来印刷书籍。在印刷术发明以前,中国书籍的形式主要是卷轴。公元10世纪,中国出现册叶形式的书籍 ,并且逐步代替卷轴,成为目前世界各国书籍的共同形式。 5、活字印刷术 公元11世纪40年代,中国在世界上最早产生活字印刷术,并逐渐向世界各国传播。东到朝鲜、日本,南到东南亚各国,西经中近东到欧洲各国,促进了书籍的生产和人类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公元14世纪,中国发明套版彩印。15世纪中叶,德国人J.谷登堡发明金属活字印刷。活字印刷术加快了书籍的生产进程,为欧洲国家所普遍采用。15~16世纪,制造了一种经济、美观、便于携带的书籍;荷兰的埃尔塞维尔公司印制了袖珍本的书籍。从15~18世纪初,中国编纂、缮写和出版了卷帙浩繁的百科全书性质和丛书性质的出版物── 《永乐大典》、 《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等。 6、平版印刷 18世纪末,由于造纸机器的发明,推动了纸的生产,并为印刷技术的机械化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印制插图的平版印刷的出现,为胶版印刷打下基础。19世纪初,快速圆筒平台印刷机的出现,以及其他印刷机器的发明,大大提高印刷能力,适应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对书籍生产的不断增长的要求。 功能和作用 从书籍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我们了解,书籍逐渐的发展到轻便、历久,易于记载、复制文字和图画的材料上,通过不断完善的技术方法,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流传和保存信息,具有宣告、阐述、贮存与传播思想文化的功能。书籍是人类进步和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跨入20世纪,书籍已成为传播知识、科学技术和保存文化的主要工具之一。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传播知识信息手段,除了书籍、报刊外,其他工具也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但书籍的作用,是其他传播工具或手段所不能代替的。在当代,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书籍仍然是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传播工具。 历史来源 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书是在5000年前古埃及人用纸莎草纸所制的书。到公元1世纪时希腊和罗马用动物的皮来记录国家的法律、历史等重要内容,和中国商朝时期的甲骨文一样都是古代书籍的重要形式。在印刷术发明之前书的拷贝都是由手工完成,其成本与人工都相当高。在中世纪时期只有少数的教会、大学、贵族和政府有著书籍的应用。直到15世纪谷登堡印刷术的发明,书籍才作为普通老百姓能承受的物品,从而得以广泛的传播。进入20世纪九十年代,随著网络的普及书已经摆脱了纸张的局限,电子书又以空间小、便于传播、便于保存等优势,成为未来书的发展趋向。 发展历史 中国最早的书籍,出现于商代,是用竹子和木头做的。 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人们已经普遍用竹木简做书籍。春秋战国时期还出现过写在丝织上的书--“帛书”,帛书比竹木简书轻便,而且易于书写,不过丝织品价格昂贵 ,所以帛书的数量远比竹木简书为少。东汉又出现了纸书,纸书轻便、易于书写,价格比较便宜,深受人们欢迎。以后纸书便逐渐流传开来,到了晋朝,纸书完全取代了竹木简书和帛书。
评分《海瑞背纤》
评分印刷比较好,太贵,只是这套是精装。用劵200返100,同时参与300减100,否者不会买。我还有些200反100的劵,有需要的我可以帮你在京东订。QQ1294777916,给我留言就可。
评分书是正版书,物流速度挺快
评分李定国设伏盘江,被汉奸卢桂生出卖,兵败。朱由榔逃向缅甸,李定国数次营救未成。朱由榔遂被吴三桂擒杀。李定国闻讯,悲愤吐血,临死,命大西军联合大顺军义兵继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