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速查手册:协调色 [The Quick Reference Manual of Color Scheme Coordinated Color]

配色速查手册:协调色 [The Quick Reference Manual of Color Scheme Coordinated Color]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杨浩 著
图书标签:
  • 色彩搭配
  • 配色方案
  • 设计
  • 色彩理论
  • 室内设计
  • 平面设计
  • 色彩指南
  • 配色速查
  • 颜色搭配
  • 视觉设计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4097479
版次:1
商品编码:11568309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The Quick Reference Manual of Color Scheme Coordinated Color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4-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69
字数:403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七彩的世界,五颜六色、琳琅满目的色彩都在无声地诉说着这个世界中的一切事物,这些色彩究竟代表了什么?对于任何学习设计的人来讲,研究和学习色彩的运用是必不可少的课程,《配色速查手册:协调色》就是为所有喜爱色彩和使用色彩的人所撰写的。《配色速查手册:协调色》分为两大部分:认识色彩和协调色配色图解。认识色彩的部分详细讲解了色彩的基础知识,包括发现色彩、色彩的性质、色彩的对比与调和、色彩与情感四个小节。在协调色配色图解的部分,阐述了色相区域中的颜色,根据各个色彩的特点提供了与色彩相协调的色彩组合方案,并将配色组合方案采用实例效果展示给读者,使配色效果清晰明确地被读者阅览,方便读者尽快掌握并将配色方案运用于实践中。
  《配色速查手册:协调色》的适用范围广,对于设计专业的学生、平面设计师、造型设计师、糕点师、建筑师、服装设计师、影视后期制作人等都有所帮助,希望通过学习《配色速查手册:协调色》,能够提升读者的配色技巧与能力,让色彩更加美化和丰富我们的生活。

内页插图

目录

Chapter 01 认识色彩
1.1 发现色彩
1.1.1 色彩的感知
1.1.2 色彩的分类
1.2 色彩的性质
1.2.1 色相
1.2.2 明度
1.2.3 纯度
1.3 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1.3.1 色彩对比
1.3.2 色彩调和
1.4 色彩与情感
1.4.1 红色
1.4.2 黄色
1.4.3 橙色
1.4.4 绿色
1.4.5 蓝色
1.4.6 紫色
1.4.7 黑色
1.4.8 白色

Chapter 02 红色系 Red
正红
淡粉
浓粉
蔷薇色
中国红
葡萄色
洋红
朱红
深红
酒红
浓酒红
胭脂红
桃色
品红
深绯
薄红
枯红
玫瑰粉
绯红

Chapter 03 橙色系 Orange
橘色
麦色
蜂蜜色
浅橘色
米色
橙色
橘红色
驼色
棕色
咖啡色
黄橙色
枯色
椰棕色
绢色
茶汤色
赭石色

Chapter 04 黄色系 Yellow
铬黄色
月亮黄
黄土色
淡黄
浅土色
鲜黄
金盏花色
奶酪色
那不勒斯黄
含羞草色
暗黄色
黄褐色
连翘黄
落叶黄
茉莉色
金色
秋菊黄
土著色
柠檬薄沙色

Chapter 05 绿色系 Green
黄绿色
嫩绿
纯绿
草绿
孔雀石绿
叶绿色
苹果绿
枯叶绿
闪光绿
墨绿
橄榄绿
海洋绿
苔绿色
薄荷绿
铬绿
碧绿
翡翠绿

Chapter 06 蓝色系 Blue
蔚蓝
砖青
萨克斯蓝
蓝绿
浅水蓝
水蓝
石青
白青
蓝黑
天色
地平线色
海军蓝
浅葱色

水色
灰瓷
孔雀蓝
宝石蓝

Chapter 07 紫色系 Purple
薄色
紫色
青紫色
紫绀色
蓝紫色
兰花色
虹膜色
菖蒲色
紫藤
葡萄紫
堇色
藤紫
紫水晶
香水草色
红紫色
古代紫

Chapter 08 无彩色系 Color Series
濡雨色
冬季树色
木炭灰
隐匿的绿
暗潮色(黑水)
锡灰色
灰鸽色
空五倍子色
思念白
银灰
岩石红
狼毛灰
珍珠灰
贝色
纯黑

前言/序言


好的,以下是一份根据您的要求撰写的图书简介,内容专注于色彩理论、应用和视觉传达的深度探讨,完全不涉及您提供的书名及其内容。 --- 视觉的逻辑:色彩、感知与设计的深度解析 一、引言:光影之下,无声的语言 自古以来,色彩便是人类感知世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物理光学现象的产物,更是情感的载体、文化的符号和信息传递的强大工具。然而,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往往被色彩的表象所迷惑,忽视了其背后蕴含的复杂科学、心理学基础和艺术规律。《视觉的逻辑:色彩、感知与设计的深度解析》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系统且深入的框架,带领读者超越表面的“好看”或“不好看”,真正理解色彩的运作机制及其在各个应用领域中的深层意义。 本书并非一本简单的色卡汇编或调色指南,而是一部关于色彩认知、视觉生理学与跨学科应用的思想探源之作。它面向的读者群体广泛,包括但不限于平面设计师、交互工程师、品牌营销专家、建筑师、艺术家、视觉心理学研究者以及任何对人类感知机制抱有浓厚兴趣的知识探索者。 二、色彩的科学基石:从物理到神经 理解色彩的第一个层面必须回归其科学本质。本书的首章将深入探讨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我们从电磁波谱的可见光范围切入,详细解析光线的入射、吸收、反射和透射过程如何构成了我们所见的颜色。这里将详细阐述光度学和色度学的基本原理,引入 CIE 标准观察者模型,解释为什么不同的设备和环境会产生感知上的差异。 随后,我们将进入人眼的生物学结构和大脑的视觉处理机制。色彩的感知是一个主动的构建过程,而非被动的接收。章节将剖析视锥细胞与视杆细胞的功能,解释视觉适应(Adaptation)现象,并深入探讨赫林(Hering)和三色理论的演进,最终聚焦于色彩恒常性(Color Constancy)——大脑如何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维持物体颜色的稳定感知。理解了这些生理基础,我们才能真正掌握色彩“为何如此”的底层逻辑。 三、色彩的心理学:情感、文化与象征 色彩是跨文化交流中最微妙也最强有力的媒介之一。本书的第二部分将重点关注色彩的心理学效应。我们将通过大量实验数据和案例分析,系统梳理特定色调对人类情绪、注意力和生理指标(如心率、皮电反应)的影响。例如,探讨蓝色在不同文化中作为“冷静”或“悲伤”的象征,以及红色在促进食欲或提高警觉性方面的微妙作用。 更进一步,本书将超越普遍的心理反应,探讨色彩的社会建构与文化差异。色彩的意义是流动的,它嵌入于历史、宗教和地域习惯之中。我们将对比东西方文化中对特定色彩(如黄色、绿色)的解读差异,并分析品牌如何利用这些文化代码来构建其视觉识别系统。这一部分强调的不是固定规则,而是理解色彩语境的重要性。 四、设计中的色彩结构与系统 对于实践者而言,将理论转化为可操作的视觉方案至关重要。本书的第三部分构建了一个严谨的色彩组织与应用系统。 我们首先会系统回顾并批判性分析传统的色彩模型,如RGB、CMYK、HSL/HSV,并引入更适用于人眼感知的CIELAB 和 LCH 空间,强调在不同媒介(屏幕与印刷)下色彩准确性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重点章节将聚焦于色彩关系的构建,而非单一色彩的选取。我们将探讨如何运用色彩对比(明度、色相、饱和度对比)来引导视觉焦点,实现信息层级划分。同时,本书将详尽解析基于色轮(Color Wheel)的传统协调原则(如互补色、三原色、邻近色组合)的理论基础,并展示现代设计中如何基于这些基础进行解构与创新,以达到更具张力或和谐感的视觉效果。 五、前沿应用与未来趋势 在当今的技术环境下,色彩的应用领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展。本书的最后部分将目光投向几个关键的前沿应用场景: 1. 用户体验(UX/UI)中的色彩策略: 分析色彩在可访问性(Accessibility)中的关键作用,如色盲用户考量、以及如何利用色彩变化来即时反馈用户操作状态,确保界面的直观性和可用性。 2. 动态色彩与动画设计: 探讨色彩在时间维度上的变化规律,如何通过色彩的渐变、闪烁或运动来增强叙事性,提升动态视觉体验。 3. 环境与空间色彩学: 审视室内设计、建筑立面乃至城市景观设计中色彩对空间感知(扩大、收缩、温度感)的影响,以及如何运用环境色来影响居住者的行为模式。 4. 数据可视化与叙事: 批判性地评估“好的”数据可视化色彩方案应具备的特质,强调透明度、准确性和避免误导的重要性。 结语:实践中的持续探索 《视觉的逻辑》并非提供一个终极的“答案”,而是提供一套思考的工具和分析的框架。色彩世界是无限而动态的。通过对科学、心理学、艺术史和工程学的综合梳理,本书旨在培养读者对色彩的深度敏感性、批判性思维,并最终赋能读者在各自的领域中,以更加精准、有效和富有洞察力的方式,运用这门无声而强大的语言,去构建、沟通和影响我们的视觉世界。

用户评价

评分

实话实说,我买这本书时对它的期望值并不高,它看起来与其他市面上那些主打“快速上手”的指南没什么两样。但是,当我实际操作起来后,才发现这本书的“速查”做得极其到位。它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索引和检索的便捷性。例如,如果你正在为一个特定主题(比如“冬季发布会”或“海洋主题产品”)寻找配色方案,你不需要从头翻到尾,它内置的标签和主题分类系统让你能以最快的速度定位到最相关的页面。这种高效的查找机制,极大地提升了我在高压项目中的工作效率。此外,对于一些颜色盲或者对色彩感知不那么敏锐的人士来说,这本书的解释方式非常直观,它用非常生活化的语言描述了每种色彩带来的心理感受,而不是生硬地使用光谱数据,这使得跨专业交流时,大家能迅速对视觉效果达成共识,极大地减少了沟通成本。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种对色彩搭配抓耳挠腮的业余爱好者量身定做的救星!我过去总是在选择颜色的时候陷入无尽的纠结,看了很多教程,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就是一堆花里胡哨的图例,根本找不到那种立竿见影的解决方案。这本书的结构非常清晰,它不只是简单地罗列色卡,而是真正地帮你理解不同色彩组合背出的“情绪”和“效果”。比如,当你想营造一种专业、冷静的氛围时,它会精准地告诉你应该优先考虑哪些色系,以及如何通过明度和饱和度的微调来实现最佳视觉冲击力。我特别欣赏它的实用性,很多搭配方案可以直接套用在我的网页设计或者室内装饰草稿上,省去了大量反复试错的时间。而且,它不像有些参考书那样厚重晦涩,拿起来就能翻阅,就像手里拿着一个随时待命的“色彩翻译官”,让你在面对任何设计挑战时都能迅速找到信心。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很到位,配色方案的展示直观易懂,这一点对于视觉学习者来说简直太重要了。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已经超出了色彩搭配工具的范畴,它更像是一次系统性的“视觉感官训练”。我过去总是习惯于依赖软件自带的默认主题,不敢轻易尝试大面积的色彩实验。但翻阅这本书后,我开始对色彩的微小变化变得敏感起来。比如,书中对“暖白”和“冷白”在不同光源下的表现差异进行了细致的对比分析,这种细致程度令人印象深刻。它强调的不是最终的视觉效果有多么惊艳,而是引导读者去关注色彩在不同情境下的“动态变化”。我发现,自从看了这本书,我在日常生活中看海报、看建筑、看艺术品时,都会不自觉地分析它们是如何运用色彩来引导我的注意力的。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选择”颜色,更是教你如何“阅读”颜色,将这种能力内化成了自己设计语言的一部分,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学习。

评分

作为一名资深的设计师,我必须承认,市面上充斥着大量肤浅的色彩书籍,它们大多停留在基础理论的表面,无法满足专业人士对深度和创新的要求。然而,这本书在保持易读性的同时,巧妙地融入了一些进阶的色彩心理学和文化背景知识。它不仅仅是告诉你“红配绿”在某些情况下是灾难性的,而是深入剖析了为什么某些组合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下会产生预期的或意想不到的联想。我用它来给我的团队做内部培训,效果出乎意料地好,它成功地帮助团队成员从“凭感觉选颜色”转变为“基于目的和受众选择颜色”。书中对“高级感”和“流行趋势”的色彩解读非常到位,它能让你在追逐潮流的同时,又能保持设计作品的持久耐看性,避免了那种很快就会过时的“网红色”堆砌。这绝对不是一本可以快速翻完就束之高阁的工具书,它更像是一本可以反复参阅的“色彩哲学指南”。

评分

我原本以为这只是一本普通的色卡集锦,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了它,没想到它给我的惊喜是爆炸性的。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它对“非传统”色彩搭配的介绍。我们通常接触到的色彩理论,很多都围绕着传统的互补色、邻近色打转,但这本书大胆地探索了那些看似冲突实则和谐的组合,并且提供了详实的“调和剂”——那些能让不搭的颜色瞬间变得高级起来的中性色和过渡色。我记得有一次为一个偏向复古主题的活动做视觉设计,所有人都卡在如何避免“廉价感”上,翻阅这本书后,我找到了一个关于使用做旧质感的灰调蓝与焦糖色的组合方案,效果简直绝了,瞬间提升了整体质感。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教会你如何“打破规则”而不显得杂乱无章,它给予的不是固定的答案,而是一套灵活的思考框架,这一点对于追求个性和突破的创作者来说,是无价的财富。

评分

挺好。。。。。。。。。。。

评分

,很好很快

评分

挺好。。。。。。。。。。。

评分

刚收到,正在看..............

评分

促销活动时给女儿买的,价格比平时便宜得多,印刷装订的质量是可以的,内容好不好我就不会判断了。

评分

看完以后就后悔了,

评分

促销活动时给女儿买的,价格比平时便宜得多,印刷装订的质量是可以的,内容好不好我就不会判断了。

评分

看完以后就后悔了,

评分

看完以后就后悔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