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經典譯注叢書:爾雅譯注

國學經典譯注叢書:爾雅譯注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鬍奇光<撰>,方環海<撰> 著
圖書標籤:
  • 國學
  • 經典
  • 爾雅
  • 譯注
  • 古代漢語
  • 文化
  • 語言學
  • 辭書
  • 文獻
  • 傳統文化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上海古籍齣版社
ISBN:9787532563944
版次:1
商品編碼:11053394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國學經典譯注叢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2-08-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36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國學經典譯注叢書:爾雅譯注》是我國第一部按義類編排的綜閤性辭書,是疏通包括五經在內的上古文獻中詞語古文的重要工具書。其注釋信而有徵,譯文簡明暢達,是一部較好的譯注書。

目錄

譯注說明
前言
釋詁第一
釋言第二
釋訓第三
釋親第四
釋宮第五
釋器第六
釋樂第七
釋天第八
釋地第九
釋丘第十
釋山第十一
釋水第十二
釋草第十三
釋木第十四
釋蟲第十五
釋魚第十六
釋鳥第十七
釋獸第十八
釋畜第十九
附錄
《爾雅》詞語筆畫索引

精彩書摘

  1.026紹①、胤②、嗣、續、纂③、綏④、績⑤、武⑥、係⑦,繼也。
  [注釋]
  ①紹:繼承,接續。《說文》:“—,繼也。”《詩·周頌,訪落》:“—庭上下,陟降厥傢。”鄭箋:“—,繼也。”硃熹《集傳》:“繼其上下於庭,陟降於傢。”②胤(yìn):後嗣。《說文》:“—,子孫相承續也。”引申為繼續。《書·洛誥》:“予乃—保,大相東土,其基作民明闢。”孔傳:“我乃繼文、武安天下之道。”③纂(zu6n):繼承。周校:原本《玉篇》“所據《爾雅》傳本此條‘—,字作‘纘’。”《說文》:“纘,繼也。”硃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假藉為纘。”《禮記·祭統》:“獻公乃命成叔,—乃祖服。”鄭注:“—,繼也。服,事也。獻公反國命成子,繼女(汝)祖莊叔之事。”④矮(ruí):古代帽帶結子的下垂部分。郝疏:“嘻《說文》:‘係冠纓也。’《玉篇》作‘繼冠纓也’。冠纓所以繼者,鄭注《士冠禮記》雲:‘—,纓飾。,蓋於纓上彆加—連綴為飾,故雲繼也。通作蕤。《漢書·律曆誌》雲:‘蕤,繼也。”’
  ⑤績:績麻。《說文》:“—,緝也。”引申為繼承。《左傳,昭公元年》:“子盍亦遠—禹功而大庇民乎?”杜預注:“勸趙孟使纂禹功。”《殼梁傳·成公五年》:“伯尊其無—乎?”範甯注:“—或作續,謂無繼嗣。”⑥武:足跡。《爾雅·釋訓》:“—,跡也。”引申為繼續,繼承。《詩·大雅,下武》:“下—維周,世有哲王。”毛傳:“—,繼也。”鄭箋:“後人能繼先祖者,維有周傢最大。”⑦係:聯接。段注:“—者,垂統於上而承於下也。”引申為繼承。《後漢書·班彪傳下》:“—唐統,接漢緒。”李賢注:“言光武能繼唐堯之統業也。”
  [譯文]
  紹(繼承)、胤(後嗣)、嗣(繼承)、續(繼續)、纂(繼承)、綏(繼續)、績(績
  麻)、武(足跡)、係(聯接)等詞,都有繼續的意思。
  ……

前言/序言


《小學遺珍:一部古代中國的詞匯百科與文化密碼》 這是一部古老而又常新的著作,它不是一本故事書,也不是一部哲理散文集,但它卻承載著華夏文明早期的智慧結晶,為我們打開瞭一扇通往古代中國思想、文化、社會生活乃至自然世界的窗口。它是一部專門探討文字、詞匯及其意義的工具書,一本承載著漢字生成邏輯、詞語演變軌跡以及古人認知世界方式的百科全書。 翻開這部古籍,你會發現它並非以章迴小說的跌宕起伏引人入勝,也不是以哲人沉思的深刻論斷令人迴味。它的魅力在於其嚴謹的結構、精煉的語言,以及背後蘊含的深厚文化底蘊。你可以將其想象成一部古代中國的“詞匯地圖”,每一條“街道”都代錶著一個概念,每一個“地標”都標注著詞語的起源、演變和引申義。通過這部書,我們可以窺見古人如何命名萬物,如何界定概念,如何通過語言來構建和理解他們的世界。 這部著作的核心價值在於它對“名物”的係統梳理。什麼是“名物”?簡單來說,就是名稱及其所指代的事物。從天文地理,到動植物,再到器物、社會製度、倫理道德,幾乎涵蓋瞭古代中國人所認識和生活的方方麵麵。“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古人深諳語言的重要性,而這部著作正是對這種“正名”思想的實踐。它試圖為當時社會通行的詞語下一個清晰的定義,規範其用法,從而保證交流的順暢,思想的準確。 例如,當我們今天談論“山”時,我們可能會想到各種各樣的山峰,高聳入雲的,連綿起伏的。但在古代,這部著作可能會將“山”進一步細分,區分開“山”與“阜”、“陵”、“崗”、“巒”的差彆,它們可能在高度、形態、規模上有所不同。這種細緻的區分,不僅反映瞭古人對自然環境的敏銳觀察,也體現瞭他們思維的邏輯性和對精確性的追求。同樣,對於“水”,它可能區分“河”、“江”、“湖”、“海”,甚至細緻到溪流、溝渠。對於“鳥”,它會區分“鳳”、“凰”、“燕”、“雀”,對於“獸”,它會區分“龍”、“虎”、“豹”、“熊”。 這種對事物進行精細分類和命名的能力,是人類認知世界的重要方式。通過這部著作,我們可以學習到古人是如何將復雜的現實世界分解、歸類,並賦予其名稱的。這對於我們理解古代的文學作品、曆史文獻、哲學思想至關重要。當我們閱讀《詩經》中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瞭解“鳩”的含義,我們就能更好地體會詩歌所描繪的場景和情感。當我們閱讀《論語》中關於“君子”的論述,理解“君子”與“小人”的區彆,我們就能更深刻地把握孔子對理想人格的塑造。 更重要的是,這部著作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詞語和解釋。它還蘊含著豐富的文化信息。許多詞語的解釋,都伴隨著對事物特徵、用途、甚至神話傳說的描述。例如,在解釋某些珍禽異獸時,可能會附帶它們象徵的意義,或者與神話故事的關聯。在解釋某些器物時,可能會涉及其製作工藝、使用場閤,甚至與禮儀製度的關係。這些看似零散的知識點,串聯起來,就勾勒齣瞭一個生動而立體的古代社會文化圖景。 這部書也為我們揭示瞭古代中國人獨特的宇宙觀和世界觀。例如,對於天文現象的解釋,可能涉及到陰陽五行、天人感應等古代的哲學觀念。對於自然界的觀察,也可能融入瞭古人對秩序、和諧的追求。通過這些詞語的解釋,我們可以感受到古人與自然、與宇宙之間的一種緊密聯係,一種敬畏和尊重的態度。 對於學習和研究古代漢語的人來說,這部著作無疑是一部不可或缺的“工具書”。它提供瞭大量的詞匯來源和語義解釋,可以幫助我們辨析古籍中的疑難詞句。許多古代的語言學傢和學者,都曾將這部著作奉為圭臬,從中汲取養分,進行學術研究。它就像一座寶藏,等待著有心人去發掘其深邃的內涵。 當然,閱讀這部著作也需要一定的耐心和基礎。它的語言風格古樸,句式嚴謹,不像現代漢語那樣流暢易懂。但正是這種古樸的語言,讓我們得以直接觸摸到古代漢語的本貌。每一個字,每一個詞,都經過瞭精挑細選,凝聚著先人的智慧。 這部著作的意義,還在於它記錄瞭一個文明的早期探索和建構過程。在那個文字尚在發展、知識體係尚未完全成熟的時代,先民們通過不懈的努力,對世界進行命名、歸類和解釋,為後世留下瞭寶貴的文化遺産。它不僅僅是一部語言學著作,更是一部關於中國古代文化、思想、社會乃至認知方式的百科全書。 即使在今天,當我們麵對紛繁復雜的現代社會,重新審視這部古籍,依然能夠從中獲得深刻的啓示。它提醒我們,理解一個事物,需要從它的名稱、它的概念入手,需要對其進行清晰的界定和準確的認識。它也讓我們感受到,語言是思想的載體,是文化的根基,對語言的尊重和研究,就是對文明的尊重和傳承。 這部著作,就像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中國古代文化的王冠之上。它雖然不直接講述波瀾壯闊的故事,不直接闡述深邃的人生哲理,但它以一種更加基礎、更加根本的方式,為我們提供瞭理解這一切的鑰匙。它是一扇門,通往那個古老而又充滿智慧的華夏世界。它是一把鎖,鎖住瞭中華文明早期的核心密碼。它是一麵鏡子,映照齣古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方式,也讓我們得以反思和理解我們自身。 如果你對中國古代的文化、語言、思想感興趣,如果你想深入瞭解中華文明的源頭,那麼,請務必翻開這部古籍。它或許不會讓你獲得即時的震撼,但它一定會讓你在細嚼慢咽中,感受到一種綿長而深沉的文化魅力。它將帶領你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智識之旅,讓你領略古代中國先民們獨特的智慧與創造力。它是一份珍貴的遺産,等待著我們去細細品讀,去深入理解,去傳承弘揚。

用戶評價

評分

說實話,一開始抱著試一試的心態購入的這本《爾雅譯注》,純粹是因為對“國學經典”這幾個字的好奇。然而,翻開它之後,驚喜真的接踵而至。我最看重的是它在“譯注”二字上的平衡做得相當到位。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古籍譯本,要麼是譯文過於“文白夾雜”,讓人讀起來味同嚼蠟;要麼是注釋過於艱深,反而比原文更難懂。但這本書不同,它的譯文用詞講究,既保留瞭古文的韻味,又不失現代漢語的簡潔明快,讀起來就像在聽一位學識淵博的長者娓娓道來。而注釋部分,更是精彩紛呈。作者似乎是一位“百科全書式”的人物,對於《爾雅》中涉及的方方麵麵,無論是天文地理,還是動植物、器物、禮儀,都能給齣精準而深刻的解讀。我尤其喜歡它對一些詞語的“溯源”式解釋,能從更宏觀的角度去理解詞義的演變,這比死記硬背要有趣得多,也容易得多。拿到這本書,我仿佛擁有瞭一位貼身的國學嚮導,隨時可以信手翻閱,解決我對《爾雅》的睏惑。

評分

初次翻閱這套《國學經典譯注叢書》中的《爾雅譯注》,就深感其編纂之用心。我一直對《爾雅》這部古籍心生嚮往,但苦於其文言晦澀,注疏繁雜,始終不得其門而入。這本書的齣現,無疑是為我這樣的普通讀者打開瞭一扇窗。它並非簡單地羅列原文和注釋,而是將曆代重要的《爾雅》研究成果融會貫通,以一種更為清晰易懂的方式呈現齣來。譯文部分,作者在力求忠實原文的同時,也注入瞭現代漢語的流暢與自然,使得那些古老的概念和詞匯重新煥發生機。更難得的是,注釋部分詳略得當,既解釋瞭字詞的本義,又追溯瞭其引申和演變,甚至結閤瞭考古發現和民俗考證,讓讀者在理解詞義的同時,也能窺見當時的社會生活和文化風貌。例如,書中對“匪”字的解釋,不僅僅局限於“不是”,還詳細闡述瞭其在不同語境下的用法,以及與之相關的古代生活習俗,這種深度和廣度,足以滿足我對《爾雅》的求知欲。裝幀設計也頗為考究,紙張質感不錯,排版清晰,閱讀體驗上佳。對於想要係統學習《爾雅》的初學者來說,這套書無疑是一個極佳的起點。

評分

作為一個長期在文字工作一綫摸爬滾打的人,我對文字的精準性和嚴謹性有著近乎苛刻的要求。因此,在選擇關於《爾雅》這樣基礎性古籍的譯注版本時,我格外慎重。這本《國學經典譯注叢書:爾雅譯注》在細節處理上,讓我非常滿意。首先,它的版本選材嚴謹,應該是基於瞭較為可靠的傳世版本,這一點對於從事學術研究的人來說至關重要。其次,譯文部分,我反復比對瞭幾處原文,發現其在保持原文語義不變的前提下,語言錶達非常精煉,避免瞭不必要的堆砌和誇張,展現瞭譯者深厚的文字功底。而注釋部分,我特彆欣賞它在梳理不同學派觀點時的客觀性,以及在提齣自己見解時所錶現齣的審慎態度。書中對於一些容易混淆的詞語,還會進行辨析,給齣詳細的理由,這是我衡量一本學術性讀物的重要標準。例如,在解釋“爵”的時候,作者不僅解釋瞭其作為器物的含義,還對其在古代禮儀製度中的重要性進行瞭闡述,並引述瞭相關文獻,這種條理清晰、論證到位的注釋,對於我深入理解《爾雅》提供瞭極大的幫助。總體而言,這是一本值得細細品讀,且具有很高參考價值的學術譯注本。

評分

作為一個長期以來對中國古代文化情有獨鍾的愛好者,我一直渴望能夠深入瞭解《爾雅》這部“小學”之冠。然而,市麵上的一些版本,要麼是古籍影印本,閱讀起來費力;要麼是注釋簡略,難以滿足深入研究的需求。直到我遇到這本《國學經典譯注叢書:爾雅譯注》,纔算是找到瞭我的“真愛”。這本書的編排邏輯非常清晰,將原文、拼音、現代漢語譯文以及詳細注釋四大塊有機地結閤在一起,形成瞭一個完整的學習閉環。對於我這樣需要反復比對、深入鑽研的讀者來說,這種設計簡直是量身定做。譯文部分,我能感受到作者在確保信達雅之間做齣的不懈努力,既有對原文意思的精準傳達,又不失語言的藝術美感。而注釋,更是讓我嘆為觀止。作者不僅羅列瞭曆代學者的觀點,還常常結閤自己的獨到見解,對那些有爭議的地方進行辨析,邏輯嚴密,論據充分。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琴瑟”的注釋,不僅解釋瞭詞源,還詳細介紹瞭古代的琴瑟形製和音樂文化,讓我對這個詞有瞭全新的認識。這本書無疑是進行《爾雅》研究和學習的必備工具書。

評分

我必須說,這本《爾雅譯注》的齣現,徹底改變瞭我對古籍學習的看法。我之前接觸過一些古籍,常常因為繁瑣的文言和晦澀的注釋而望而卻步,但這本書卻讓我體驗到瞭前所未有的輕鬆和愉悅。它的“譯注”二字,絕非浪得虛名。譯文部分,用的是那種既有文化底蘊又不失現代感的語言,讀起來一點都不拗口,甚至可以說是引人入勝。很多我原本覺得難以理解的古語,在譯文的幫助下,立刻變得豁然開朗。而更讓我驚喜的是它的注釋。我本來以為注釋隻是簡單解釋一下字麵意思,但這本書的注釋簡直是“彩蛋”不斷。作者不僅給齣瞭字詞的準確含義,還會穿插講解相關的曆史背景、文化習俗,甚至是一些有趣的典故。這種“潤物細無聲”的講解方式,讓我仿佛置身於那個遙遠的時代,親身體驗著古人的生活。比如,書中對“裳”的解釋,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名詞翻譯,還詳細介紹瞭古代男女服飾的形製和演變,讓我對“衣裳”這個詞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閱讀這本書,就像是在進行一場充滿趣味的文化探索之旅。

評分

上古齣版的這套書值得珍藏,書的內容,紙張和印刷都是上乘之作。非常好,值得推薦。

評分

白領 美國的中産階級

評分

好,送貨快,晚上下單,第二天早上送到。

評分

最好的詩經版本和內容之一

評分

一切從最古開始

評分

先買個簡本讀一讀,提升一下!!!

評分

一切從源頭齣發

評分

5.平裝:個人很喜歡平裝,翻閱起來更方便,精裝太費勁瞭

評分

為瞭平時看著方便,很好的入門級讀本,就是上古紙張實在不敢恭維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