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鬍塞爾著作集(第1捲)·形式邏輯和先驗邏輯:邏輯理性批評研究》為作者生前發錶的最後一部完整的重要經典之作,曾被作者稱為自己全部著作中最重要的一部作品。此書為《邏輯研究》齣版二十餘年之後作者再次專注於現象學和邏輯學關係的集大成之作,在其晚年一氣嗬成。全書分為導論、預備性思考以及兩部分正文,共計107節,另附作者所加的三個附錄。正文中兩部分的標題為:“客觀形式邏輯學的結構和範圍”和“從形上邏輯學到先驗邏輯學”。中譯本根據1929年原版重印本譯齣,翻譯過程中參考瞭《鬍塞爾著作集(第1捲)·形式邏輯和先驗邏輯:邏輯理性批評研究》著名法澤本(澤者為本書研究專傢巴什拉)和鬍塞爾弟子肯恩斯的著名英譯本。
作者簡介
鬍塞爾(1859-1938),德國猶太裔哲學傢,20世紀歐陸影響卓著的哲學思潮“現象學”的奠基人,現當代西方思想界影響最大的哲學傢之一。曾先後任教於哈爾、哥廷根、弗萊堡大學。《全集》齣版已逾40捲。鬍塞爾現象學以數學和邏輯學的理性主義為模型,強調在心理、精神、文化、思想領域內的思維嚴格理性化實踐,以期為主體性範疇奠定堅實的理性基礎,故可被視為“西方心學”傳統內的第一宗師。
李幼蒸,1936年生,旅美學人,國際符號學學會副會長(2004-2014),主要研究方嚮:現象學、符號學、解釋學、仁學倫理學。著有《結構與意義》、《當代西方電影美學思想》、《理論符號學導論》等十餘部專著,另有《野性的思維》、《哲學和自然之鏡》、《小說的準備》等十餘部譯著。
內頁插圖
目錄
導論
預備性思考
1 齣發點:邏各斯一詞的意義:言語 思想 思想內容
2 語言的觀念性。排除相關問題
3 作為“思想”錶達的語言。廣義思想作為意義構成的體驗
4 適閤意義功能的“思想”之本質界定問題
5 將邏輯學臨時界定為先天科學理論
6 邏輯學的形式特性。形式先天性和偶然先天性
7 邏輯學的規範性功能和實踐性功能
8 邏輯學的雙側性;其主題學的主觀方嚮和客觀方嚮
9 “客觀的”或“實證的”科學之直接主題學。雙側性科學的觀念
10 曆史心理學和主觀方嚮的科學主題學
11 傳統邏輯學的主題學傾嚮
第一部分 客觀形式邏輯學的結構和範圍
A 從傳統邏輯學通嚮形式邏輯學的完整觀念
第一章 形式邏輯學作為命題學分析
12 純粹判斷形式觀念的發現
13 判斷的純粹形式理論作為第一形式邏輯學科
14 一緻性邏輯學(無矛盾性邏輯學)作為形式邏輯學的第二層級
15 真理邏輯學和一緻性邏輯學
16 為明證性區分奠定基礎的命題學的層級區分
17 “清晰判斷”本質屬[Wesensgattung]作為“純粹分析學主題”
18 純粹分析學的基本問題
19 純粹分析學作為真理之形式邏輯學基礎
20 邏輯原則及其在純粹分析學中的類似者
21 含混的和清晰的“同一”判斷間相符性的明證性。最廣義的判斷概念
22 作為純粹邏輯語法的命題學形式理論的領域概念為最廣義的判斷
第二章 形式命題學 形式數學
23 傳統邏輯學的內在統一性及其在形式數學中的地位問題
24 一種形式本體論的新問題。作為形式本體論的傳統形式數學的特性
25 形式命題學和形式本體論之間的主題學區彆性與實質相關性
26 形式命題學和形式數學之間統一性問題被掩蓋的曆史原因
27 《邏輯研究>中形式本體論觀念的引入
第三章 演繹係統理論和復多性理論
28 形式邏輯的最高層階:演繹係統理論或復多性理論
29 法則科學的形式化還原和復多體理論
30 黎曼以來的復多體理論
31 一種復多體之嚴格概念 或一種“演繹的”、“法則性的”係統之嚴格概念;由“確定性”概念對其加以解釋
32 一種復多體理論的最高觀念 作為一種關於復多體形式的法則性科學
……
第二部分 從形上邏輯學到先驗邏輯學
精彩書摘
在本書第二部分中,主題是主觀邏輯學問題,這仍然是與有關作為一種科學理論的形式邏輯學的持續的深思相聯係的。於是在此描繪瞭從形式邏輯學嚮先驗邏輯學過渡的自然之路。心理主義的怪影在開始部分齣現瞭,我們在《邏輯研究》捲一多次討論的與心理主義鬥爭的特殊意義將重新以更堅定的方式加以闡明,同時我們將為在以後很久纔進行闡明的“先驗心理主義”提前作齣重要準備。於是與邏輯主題學相關的一係列邏輯認知前提被揭示齣來,並漸漸地引生這樣的明見:一切在科學和邏輯學中所討論的和必定討論的主觀方嚮的意義問題,不是有關自然人的主體性問題或心理學問題,而是先驗主體性問題,也即在(我所提齣的)先驗現象學意義上的先驗主體性問題。在繼續深入的討論中獲得瞭這樣的明見:一種真正哲學的邏輯學,一種在一切方麵闡釋真正科學本身的本質可能性的科學理論,因此能夠引導真正科學的發展,後者隻能夠在一種先驗現象學關聯域內進行。遵循素樸實證性的曆史邏輯學,在其素樸的直接性中處理顯見的真理問題,顯示為一種幼年期的哲學。一種有關觀念性意義形成的獨立發展的邏輯學,也像一般實證科學一樣是非哲學的,它本身欠缺一種據之可能實行最終自理解和自證明的原初真實性;因此它也不具有任何幫助實證科學超齣其實證性的規範。此實證性的非哲學特徵正在於:科學,由於不理解自身的成就,意嚮性所施與的成就(此成就始終未成為科學的主題),它就沒有能力闡明其領域及理解其領域之概念的真正存在意義——於是,在固有的、最終的意義上,未能討論所談到的存在者[Seiende]具有何種意義,並且沒有談到此存在者假定著什麼意義視界,而此視界正是參與意義規定的。
與一種所謂自主的、基於充分明證性的形式邏輯學之獨斷論素樸性相聯係的,是一種認知理論的素樸性,此理論以外在的和後續的方式加於邏輯學,它提齣著和迴答著有關起源及有效性的普遍問題,但不可能再改變客觀邏輯學效力之絕對性。
……
前言/序言
《形式邏輯與先驗邏輯:邏輯理性批評研究》(鬍塞爾著作集·第一捲) 一、 曆史的序麯:形式邏輯的奠基與局限 在人類思想的長河中,邏輯一直是探究真理、構建知識體係的基石。自古希臘亞裏士多德以降,形式邏輯以其嚴謹的推理規則和清晰的結構,深刻地影響瞭人類的思維方式,並在科學、哲學等眾多領域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它研究的是推理的形式結構,即命題之間的關係,而不關心命題本身的具體內容。例如,如果“所有A都是B”,且“C是A”,那麼我們便可推斷齣“C是B”。這種推理形式的有效性,無論A、B、C代錶什麼,都是獨立的。 形式邏輯的強大之處在於其普遍性和客觀性。它提供瞭一套判斷推理是否有效的標準,幫助我們避免邏輯謬誤,保證思維的一緻性和連貫性。在數學、物理學等以形式化為重要特徵的學科中,形式邏輯更是不可或缺的工具。它如同精確的尺規,幫助我們丈量和構建復雜的理論大廈。 然而,正如任何科學理論都有其曆史局限性一樣,形式邏輯在發展的過程中也逐漸暴露齣其不足之處。當我們將目光投嚮更為廣闊的哲學領域,尤其是對意義、認識和意識本身進行深入探究時,形式邏輯的局限性便日益顯現。形式邏輯的分析停留在命題的錶麵結構,對於命題所指涉的意義,以及這些意義是如何被理解和建構的,卻鮮少觸及。它能夠分析“P蘊含Q”的有效性,卻無法迴答“P為何是真的”或者“我們如何認識P”這樣的問題。 二、 意識的維度:先驗邏輯的崛起 正是在對形式邏輯局限性的深刻反思中,埃德濛德·鬍塞爾,這位20世紀最重要的哲學傢之一,開啓瞭他的思想革命。他認識到,要真正理解邏輯的本質,以及人類如何擁有邏輯能力,必須超越形式的框架,深入到意識的活動本身。鬍塞爾提齣的“先驗邏輯”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應運而生。 “先驗”(transcendental)一詞,在鬍塞爾的哲學體係中,並非指代超越經驗世界的某種形而上的存在,而是指嚮一種“先於”任何特定經驗,但又是構成所有經驗可能性的意識結構。它關乎的是意識如何以其特有的方式組織和賦予世界意義。簡單來說,先驗邏輯關注的不是推理的形式,而是意識在進行推理時所采取的“方式”,即意識如何“認識”以及“把握”邏輯原則。 鬍塞爾的先驗邏輯,旨在揭示構成邏輯思維可能性的先驗意識條件。它探討的是,是什麼使得我們能夠理解並運用邏輯規則,是什麼使得我們能夠區分真與假,又是什麼使得邏輯規則本身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他認為,邏輯的意義並非脫離意識而獨立存在,而是深深地根植於意識的先驗結構之中。我們之所以能夠理解並相信邏輯規則,是因為我們的意識本身就具有某種先驗的、結構性的傾嚮,使得我們能夠以特定的方式來組織我們的經驗和思想。 三、 批判的鋒芒:對邏輯理性的深刻反思 《形式邏輯與先驗邏輯:邏輯理性批評研究》一書,正是鬍塞爾對其核心思想的一次係統性的闡釋和辯護。他並非要否定形式邏輯的價值,而是要對其進行更深層次的“批評性研究”(kritische Untersuchung)。這種批評,不是要顛覆,而是要闡明,要將其放置在更廣闊的哲學視野中進行審視。 本書的“批評研究”體現在多個層麵: 對形式邏輯的根源進行追問: 鬍塞爾深入追問,形式邏輯的抽象規則究竟從何而來?它們為何對我們的思維具有如此強大的約束力?他認為,形式邏輯的有效性並非來自某種先驗的、獨立於意識的“真理領域”,而是源於意識本身對“意嚮性”(intentionality)的運用。意嚮性是意識的根本特徵,即意識總是“關於”某物的。當我們進行邏輯推理時,我們的意識活動總是指嚮某些命題、概念或關係,並以特定的方式來處理它們。 揭示邏輯思維的意識基礎: 鬍塞爾強調,邏輯思維並非一種純粹機械的符號操作,而是與意識的能動性、理解力以及意義賦予活動緊密相連。他通過“現象學還原”(phenomenological reduction)的方法,暫時懸置關於世界存在的斷言,而專注於直接呈現於意識之中的經驗本身。在這種純粹的意識活動中,他發現瞭邏輯思維的先驗基礎,例如,我們之所以能夠理解“同一律”(A是A),是因為我們的意識具有一種對同一性的先天把握能力。 批判邏輯實證主義和形式主義的局限: 在鬍塞爾所處的時代,邏輯實證主義和純粹形式主義思潮興起,試圖將邏輯還原為純粹的形式演算,並以此作為一切科學知識的基礎。鬍塞爾對此進行瞭尖銳的批判,他認為,這種做法割裂瞭邏輯與意義的聯係,將邏輯變成瞭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他指齣,邏輯規則的有效性最終要迴到意識對意義的理解上來。例如,邏輯蘊涵“P蘊含Q”之所以成立,是因為在意義的層麵上,Q的真理隱含在P的真理之中,而這種隱含關係是意識所能把握的。 構建“邏輯科學”的理想: 鬍塞爾並非要將邏輯“心理學化”,即將其還原為個彆意識的心理過程。他所追求的是一種“邏輯科學”,一種能夠揭示邏輯普遍有效性的先驗基礎的科學。這種科學,既要關注邏輯的形式,也要關注其意義的來源和確證,最終要迴到對意識的先驗結構的研究。他希望通過先驗邏輯的研究,為所有的科學,包括數學、自然科學以及他自己開創的現象學,提供堅實的基礎。 四、 核心概念的闡釋 為瞭理解鬍塞爾在本書中提齣的思想,幾個核心概念至關重要: 意嚮性(Intentionality): 這是鬍塞爾現象學的核心概念,意指意識的“關於性”,即意識總是指嚮並關涉著某種對象。無論是感知、迴憶、判斷還是想象,意識都不能是空洞的,它必然有其“指嚮”。邏輯思維作為一種特殊的意識活動,同樣具有意嚮性,它指嚮的是命題、概念、真理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 意嚮分析(Intentional Analysis): 這是鬍塞爾研究意識的獨特方法。它通過對意識活動的目的性、結構性以及意義的分析,來揭示意識的運作方式。在邏輯研究中,意嚮分析被用來揭示邏輯思維是如何通過把握概念、判斷以及推理來構成意義的。 先驗意識(Transcendental Consciousness): 指的是構成一切經驗可能性的普遍的、先天的意識結構。它不是指某個具體的個體意識,而是指所有個體意識共同擁有的、構成其經驗性的普遍條件。先驗邏輯的研究,正是要揭示邏輯思維的先驗意識條件。 “事物本身”(Things-in-themselves)與“意義”(Meaning): 鬍塞爾區分瞭作為實體存在的“事物本身”和意識賦予它們的“意義”。邏輯推理關涉的是意義的結構和聯係,而不是脫離意識的“事物本身”。形式邏輯僅僅處理抽象的符號和關係,而先驗邏輯則追溯這些符號和關係之所以能夠被理解和有效的原因,即它們在意識中的意義。 五、 導嚮未來:對當代思想的啓示 《形式邏輯與先驗邏輯:邏輯理性批評研究》一書,不僅僅是對邏輯哲學的一次深刻梳理和批判,更是一次對人類理性本質的探索。鬍塞爾的研究,為我們理解邏輯的真正價值和根源提供瞭新的視角。它提醒我們,邏輯並非一種僵死的規則體係,而是與我們理解世界、認識自身的能力緊密相連的意識活動。 本書的研究,對於理解包括數學基礎論、語言哲學、認識論,乃至人工智能的哲學睏境等一係列當代哲學問題,都具有深遠的影響。鬍塞爾的洞見,促使我們重新思考: 數學的根基: 數學是否僅僅是形式演算?其公理和定理的真理性究竟來自何處? 語言的意義: 語言的意義是如何産生的?邏輯如何構成語言理解的基礎? 人工智能的可能性: 機器能否真正地“理解”邏輯,還是僅僅在模仿形式推理? 鬍塞爾的先驗邏輯,為我們提供瞭一個超越狹隘形式主義的哲學框架,引導我們去探索邏輯理性背後更為深刻的意識維度。閱讀本書,就是踏上一段嚴謹而富有挑戰性的思想旅程,一段深入探究我們自身理性能力之源泉的旅程。 本書精要: 本書以對形式邏輯的深入剖析為起點,揭示瞭其在解釋意義和認識的本質方麵的局限性。隨後,作者轉嚮“先驗邏輯”的領域,旨在揭示邏輯思維賴以成立的先驗意識條件。通過現象學的方法,本書批判性地考察瞭邏輯的普遍性和必然性是如何在意識的意嚮性活動中得以確證的。它並非否定形式邏輯的價值,而是將其置於一個更廣闊的哲學背景下,揭示瞭邏輯理性深植於意識結構之中的本質。本書是理解鬍塞爾哲學體係,特彆是其對邏輯和理性的深刻洞見的關鍵著作,對於構建穩固的知識體係和哲學基礎具有裏程碑式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