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慰藉:一部非同寻常的地域与家族史 [Refuge:An Unnatural History of Family]

心灵的慰藉:一部非同寻常的地域与家族史 [Refuge:An Unnatural History of Family]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特丽·威廉斯 著,程虹 译
图书标签:
  • 家族史
  • 地域文化
  • 回忆录
  • 自然历史
  • 美国文学
  • 环境史
  • 个人叙事
  • 身份认同
  • 流亡
  • 归属感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41142
版次:1
商品编码:11119911
品牌:三联书店
包装:精装
丛书名: 美国自然文学经典译丛
外文名称:Refuge:An Unnatural History of Family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2-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05##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心灵的慰藉:一部非同寻常的地域与家族史》是一本动人的书。
一个家族,母女三代人相继因患乳腺癌而成了“单乳族”。身为女作家,作者细腻地描写了自己及家人患病的感受,尤其是母亲乳腺癌复发直至去世的两年里,母女二人的所思所想。母亲离去的场景,令人震撼。
在母亲病重的同时,作者的家乡大盐湖的鸟类也正面临灭顶之灾。大自然和人类世界的沧桑变幻,使作者将身心与自然融为一体,那些熟悉的风景,成为抚慰心灵的圣地……

作者简介

  特丽·威廉斯(Terry Tempest Williams 1955-),美国自然文学作家及诗人。主要作品有《心灵的慰藉》、《山狼的峡谷》、《红色:沙漠中的激情与耐心》及《在破碎的世界寻求美》。曾获美国雷切尔卡森(Rachel Carson)荣誉奖、华莱士斯蒂格(Wallace Stegner)文学奖以及美国联邦国家野生动物保护特殊成就奖,是美国自然文学、生态批评及环境保护等领域颇具影响力的人物。

  译者简介:
  程虹,文学博士,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英语教授。从事自然文学研究多年,发表有关自然文学及生态批评的论文多篇,出版了关于美国自然文学的专著《寻归荒野》、英美自然文学论著《宁静无价》及译作《醒来的森林》、《遥远的房屋》。

内页插图

目录

译序

1.穴鹗
湖面海拔:4204.70英尺
2.杓鹬
湖面海拔:4203.25英尺
3.雪鹭
湖面海拔:4204.05英尺
4.家燕
湖面海拔:4204.75英尺
5.游隼
湖面海拔:4205.40英尺
6.细嘴瓣蹼鹬
湖面海拔:4206.15英尺
7.加州鸥
湖面海拔:4207.75英尺
8.渡鸦
湖面海拔:4209.10英尺
9.粉红色的火烈鸟
湖面海拔:4208英尺
10.雪鸦
湖面海拔:4209.15英尺
11.白鹈鹕
湖面海拔:4209.90英尺
12.黄头黑鹂
湖面海拔:4209.55英尺
13.美洲潜鸭
湖面海拔:4208.50英尺
14.双领鹆
湖面海拔:4208.40英尺
15.小天鹅
湖面海拔:4208.35英尺
……
跋:单乳女性家族
致谢
大盐湖鸟类译名表

精彩书摘

有这样一些鸟,它们与你的生命息息相关。栖息于距熊河候鸟保护区人口5英里远的穴鹗便是我心目中的这种鸟。它是我的哨兵。每年它们都提醒我注意大地的周而复始,春夏秋冬。春季,我发现它们在筑巢。夏季,它们与幼鸟一起觅食。到了冬季,它们则放弃了候鸟保护区,去寻找一个更为舒适的地方。
这些穴鹗之所以与众不同是由于它们的穴巢。这穴巢如同一个被泥土覆盖的拳头在盐碱地上拱起。假若你从这拳头紧握着的手指缝中往里窥视,便能看到一个像黑洞似的入口。
“啼嘶!啼嘶!啼嘶!”
那不是响尾蛇的叫声,而是穴鹗幼鸟受到威胁时的求救声。
穴鹗的成鸟会口衔猎物站在穴巢顶上。这些猎物通常是小的啮齿类动物,小鸟或昆虫。穴巢人口处铺着鸟骨和羽毛。我记得曾在那里见过像门口的擦鞋垫似的一团黄色的羽毛,大概是草地鹨的羽毛。傍晚,这些小穴鹗会非常认真地追捕猎物。
穴鹗是荒原社区的一部分,它们利用草原犬鼠废弃的穴窝做巢。从历史上来看,先是野牛从美国西部的大草原上经过,由于奔跑的牛蹄起到了松土作用,草原犬鼠总是紧随其后安营扎寨。黑脚黄鼬、响尾蛇及穴鹗栖息在社区的边际,并在群居啮齿类动物中找到了充足的食源。
随着荒原的减少,草原犬鼠数目的下降是显而易见的。黑脚黄鼬和穴鹗的数量也日益减少。响尾蛇倒是更具适应性。
在犹他州,草原犬鼠和黑脚黄鼬属濒临灭绝的物种,其中的黑脚黄鼬几乎已绝种。穴鹗被标为“受威胁的物种”,与濒临灭绝的物种仅一步之遥。
……

前言/序言


《心灵的慰藉:一部非同寻常的地域与家族史》并非一部简单的家族编年史,它更像是一张错综复杂的地形图,描绘着情感、记忆与土地如何相互塑造,形成我们之所以为我们的基石。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对“家”这一概念的深刻洞察,这种洞察并非源于宏大的叙事或惊心动魄的情节,而是潜藏在那些看似平凡的日常片段、那些被时光冲刷却依旧鲜活的风景,以及那些世代相传却又悄然改变的家族印记之中。 作者以一种近乎考古学家般的细致,深入挖掘了某个特定地域的自然环境、历史变迁,以及与之纠缠不清的家族脉络。这里的“非同寻常”并非指离奇古怪,而是强调一种深沉的、非显性的联系,一种超越简单因果关系的共生。地域不再只是故事发生的背景板,而是活生生的参与者,它的河流、山峦、风雨,甚至土壤的湿度,都如同家族成员一般,呼吸着、承载着、影响着。而家族,也并非独立存在的个体集合,而是与这片土地血脉相连,他们的命运、他们的欢喜、他们的忧愁,无不深深烙印在这片土地之上。 本书的叙事手法是其独特之处。作者并不急于梳理清晰的时间线,而是更侧重于一种“氛围”的营造,一种“感觉”的传递。她擅长通过精准的细节描摹,唤醒读者沉睡的感官。一棵老树的年轮,一个房间里尘埃的轨迹,一阵穿过田野的风带来的泥土气息,一段口述的模糊记忆,都可能成为引导读者深入家族腹地的入口。这些细节并非孤立存在,它们相互呼应,共同编织出一幅幅关于过去的生活图景,让我们仿佛亲身经历。 例如,当我们读到关于某位祖先如何在贫瘠的土地上开垦出自己的生计时,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劳作的艰辛,更能感受到那种与土地顽强抗争的生命力,以及土地所蕴含的无形力量,这种力量一代代传递,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后代子孙的性格和选择。当作者描述家族成员在某个特定节日里,围绕着一张老旧的餐桌,分享着相似的故事和笑声时,我们能体会到的是一种超越血缘的、由共同经历构建起来的归属感,一种即使身处异乡,也无法割舍的“根”。 《心灵的慰藉》也触及了记忆与遗忘的复杂关系。家族史往往伴随着大量的沉默和留白,有些真相被有意或无意地掩埋,有些情感则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模糊。作者并不回避这些“非同寻常”的缝隙,反而将其视为理解家族本质的关键。她试图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敏感的体察,去捕捉那些被忽视的线索,去解读那些未曾言说的隐喻。这些沉默和遗忘,本身就是家族历史的一部分,它们塑造了家族的性格,也影响着家族成员对自我身份的认知。 这种对“非同寻常”的探索,也体现在作者对地域变迁的审视上。一个地区可能因为地理、经济、政治等因素发生剧烈变化,曾经的故土面貌不再,而家族的记忆和情感又该如何安放?是坚守传统,还是顺应潮流?这种内心的挣扎和选择,构成了家族在历史洪流中不懈前行的动力,也是个体在不断变迁的世界中寻找安宁的重要途径。 本书的“慰藉”之处,并非在于提供简单的答案或解决方案,而在于其展现出的理解和同情。它让我们看到,家族的传承并非一帆风顺,个体也并非完美的英雄。家族中存在着裂痕、误解、甚至冲突,个体也有着脆弱、迷茫和痛苦。然而,正是这些不完美,构成了真实而鲜活的生命体验,也正是通过对这些体验的接纳和理解,我们才能够找到内心的平静。 作者的文字细腻而富有诗意,她用一种温和而坚定的笔触,带领读者走进一个充满历史回声的世界。我们能感受到阳光洒在古老石墙上的温度,能听到风吹过麦浪的声音,能闻到祖母厨房里飘出的饭菜香。这些感官的体验,将我们与书中人物和地域情感紧密地连接起来,让我们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 《心灵的慰藉》是一本邀请读者进行自我反思的书。它并非直接告诉你该如何去“慰藉”你的心灵,而是通过展现一个地区与家族之间深层而复杂的联系,去启发我们思考自身与“家”的关系,思考我们从何而来,又将去往何方。它让我们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是家族故事的延续,也是地域变化的见证者。我们的存在,本身就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情感遗产。 在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人们常常感到疏离和不安。“家”的概念变得模糊,身份认同也变得复杂。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回归的可能性,一种重新审视和理解“家”的视角。它告诉我们,即使我们所处的地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即使家族的传统有所消逝,那些深植于我们内心的情感联系、那些由共同经历所塑造的记忆,依然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基。 这本书并非提供一种逃避现实的慰藉,而是一种直面现实、并在理解中获得力量的慰藉。它让我们明白,理解家族的历史,理解我们所处的地域,就是理解我们自己。当我们能够看到祖先的足迹,能够感受到土地的呼吸,能够接纳家族的全部,我们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坚实的宁静。 《心灵的慰藉》是一次对“地方”与“人”之间永恒关系的深刻探索,一次对记忆与情感在时间长河中沉淀与升华的细腻描摹。它以一种不动声色的力量,触动着我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引领我们去发现,原来在最寻常的地域与家族的交织中,隐藏着如此深刻的意义,也蕴藏着最令人安心的慰藉。它是一部关于生命、关于根、关于存在意义的沉思之作,等待着每一个愿意倾听心灵回声的读者。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心灵的慰藉:一部非同寻常的地域与家族史》像是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我被“非同寻常”这四个字深深吸引,它预示着这不会是一部按照传统套路出牌的作品。我脑海中浮现出各种可能性:也许是关于一个被遗忘的村落,那里有着独特的习俗和令人惊叹的自然风光;也许是关于一个家族,他们经历过辉煌,也跌入过低谷,他们的命运与历史的洪流息息相关。而“心灵的慰藉”则点明了这本书的核心价值,我期望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找到一种能够抚慰心灵的力量,一种能够帮助我理解生活、理解人生的智慧。我设想作者在叙事上会非常注重细节,每一个场景的描绘,每一个人物的塑造,都会力求真实而生动,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与书中人物一同经历他们的喜怒哀乐。我期待的是一场与历史的对话,一场关于人性深度挖掘的旅程,最终能够获得一种关于生命意义的感悟,让我在阅读之后,能够带着一份平静和力量,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心灵的慰藉:一部非同寻常的地域与家族史》仿佛是一个邀请,邀请我去探索那些被时光掩埋的故事。我好奇“非同寻常”究竟意味着什么,它可能指向的是家族中不为人知的秘密,也可能是一种打破常规的叙事方式,又或者是一种对地域历史的全新解读。我设想着,作者将带领我走进一个特定的地方,去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去了解那里发生过的故事,并以此为背景,展开一个家族跨越几代人的生命史诗。我期待着在书中遇到一些充满智慧和力量的人物,他们的经历或许坎坷,但他们的精神却依然闪耀。而“心灵的慰藉”这个副标题,更是点亮了我对这本书的期许。我希望它能够提供一种精神上的滋养,一种能够帮助我缓解焦虑、找到内心平静的力量。我期待着一场深刻的阅读体验,一场与历史、与人性、与自我对话的旅程,最终能够带给我一份来自远古的安宁与启发,让我在合上书页的那一刻,心中充满暖意和力量。

评分

单看《心灵的慰藉:一部非同寻常的地域与家族史》这个书名,就给我一种深沉而厚重的感觉。我猜想这会是一部充满历史沉淀的作品,作者必定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去考据和梳理,力求呈现一个真实而鲜活的家族群像。我脑海中勾勒出一个画面:在某个古老的地域,世代居住着一个家族,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的思想观念、他们的情感纠葛,都深深地烙印在这片土地上。而“非同寻常”则为这个故事增添了一抹神秘色彩,或许是这个家族有着不为人知的过去,或许是他们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变故。我期待作者能够用富有感染力的文字,将这些故事娓娓道来,让那些曾经鲜活的生命,再次在我眼前“活”起来。而“心灵的慰藉”这个关键词,更是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在价值充满了向往。我希望它不仅仅是一部家族史,更是一部能够触动人心、给予力量的作品,让我在阅读之后,能够感受到一种来自历史深处的温暖和慰藉,从而更好地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挑战。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充满了故事感,带着一种古朴又略显神秘的气息。从书名《心灵的慰藉:一部非同寻常的地域与家族史》来看,我预设它会是一本关于家族故事的娓娓道来,也许会涉及某个地区的风土人情,以及家族成员之间的情感纠葛。我尤其期待它能够描绘出一种“慰藉”的力量,或许是通过家族传承下来的智慧,或许是通过那些跨越时空的羁绊,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一种温暖和安宁。我猜想作者在文字里会渗透着一种对历史的敬畏和对人性的洞察,能够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呈现在我的眼前,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挣扎与成长,都将是这部史诗般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非同寻常”这个词语也吊足了我的胃口,它暗示着这本书的故事并非陈词滥调,可能会有出人意料的情节,或者是以一种独特的视角来审视家族和地域的历史。我期待着一场心灵的涤荡,一场关于时间、空间与情感的深度探索,让我在阅读的间隙,得以暂时逃离现实的喧嚣,沉浸在那片由文字构建出的古老土地和悠久家族的怀抱之中。

评分

这绝对是一本会让你捧在手里,舍不得放下的书。从书名《心灵的慰藉:一部非同寻常的地域与家族史》就可以窥见一斑,它不仅仅是一本讲述家族成员八卦的小说,而更像是一幅精心绘制的时代画卷,将特定地域的风貌与一个家族的兴衰紧密地交织在一起。我仿佛能看到作者是如何一点点地挖掘那些尘封的记忆,如何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不同年代的社会背景,以及这些背景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家族中的每一个人。我猜测书中会有许多令人回味无穷的人物,他们或许朴实无华,却拥有着面对命运的坚韧;他们或许有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却用自己的方式维系着家族的血脉。而“心灵的慰藉”这个副标题,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我希望在这个过程中,能够看到人性中那些闪光的部分,那些在困境中依然能够给予力量和希望的温暖。这不仅仅是一部关于过去的记录,更可能是一部关于如何理解当下、如何面对未来的启示录,是一次与历史对话,与自己对话的深度体验。

评分

作为摩门教徒,他们家已经在那里繁衍了六代。然而,由于位于美国核试验基地的下风口,威廉斯家族的女性多半都患有乳腺癌。她的祖母、外祖母、母亲及六位姑姨都做了乳房切除手术。其中的几位最终都死于癌症。因此,作者用“女性只有一侧乳房的家族”作为此书的跋。与此同时,威廉斯发现盐湖水在不断地上涨,从而使熊河鸟类保护基地的鸟类受到威胁,有些鸟类可能从此消亡。人类的悲剧与自然界的悲剧同时上演。这种现象使作者大胆地采用了一种独特的写作方式来展示她的生态视野。她将人类内心的情感世界与特定的自然风景溶为一体。这些类似日记的优美的散文记述了作者陪同患乳腺癌晚期的母亲在大盐湖湖畔走过人生最后一程的经历。全书36章。每一章节以熊河鸟类保护基地的一种鸟类命名。章题下面是盐湖水的水位记录。盐湖水位的上涨与作者母亲病情的加重相呼应,自然界的悲剧与人类的悲剧交替上演。从而体现出一种博大的生态视野及土地伦理:即人类、动物及植物都属于同一个地球社区,彼此不可分隔,息息相关。当作者动手整理她在盐湖湖畔的日记,准备出书时,她本人也被确诊为乳腺癌,年仅34岁。她翻开这些记录与母亲弥留人世时的日记,鸟的羽毛,盐湖畔的细沙,鼠尾草的叶片纷纷从日记本中落下,触动了她内心的悲痛。如她本人所述:“我讲述这个故事,是为了抚慰自己受伤的心灵,是为了面对我尚无法理解的事物,是为了给自己铺一条回家的路,因为我认为,‘记忆是唯一的回归家园之路’。我一直在避难,这个故事是我的归程。” 作者特丽·T·威廉斯依然健在,她依然居住在美国犹他州。虽然身为犹他州自然史博物馆的驻馆博物学家及犹他大学兼职教授,威廉斯笔耕不止,著述颇丰。曾获美国雷切尔·卡森(Rachel Carson)荣誉奖、华莱士·斯蒂格(Wallace Stegner)文学奖以及美国联邦国家野生动物保护特殊成就奖,是美国自然文学、生态批评及环境保护等领域颇具影响力的人物。译者手中所持的《心灵的慰藉》原著版本为1992年的美国文塔奇版(Vintage Books Edition, 1992)。[1]

评分

《心灵的慰籍》是美国自然文学作家及诗人特丽·T·威廉斯(1955 -)的代表作,被誉为美国自然文学的“经典之作”。特丽·T·威廉斯生长于美国犹他州的盐湖湖畔。

评分

买了一套,书的质量很不错,准备考完试静下心来好好品味~

评分

通过别人介绍 给母亲买的邮寄速度快 快递人员态度很好 书不错 没有损坏

评分

品相佳、运输快、服务周到

评分

很好,这个书一直在看

评分

很多体会是后来一年年重读书柜里那几本泛黄的小书时领会出来的,但改变也许早就注定——在年少的我打开书摊上那本署着“黄仁宇”三字的书本时,一颗重新启程的种子就已经种下了。

评分

才子佳人的代表作为《平山冷燕》、《玉娇梨》、《春柳莺》等,这些小说言男女之情而不悖乎礼,人物缺乏有血有肉的个性,因此使得其后的同类小说渐渐走向套路,成为千篇一律之作而失去生命力。

评分

非常棒,翻译的水平很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