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是生命的礼物 余光中 林清玄 白先勇

孤独是生命的礼物 余光中 林清玄 白先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余光中 林清玄 白先勇 著
图书标签:
  • 散文集
  • 余光中
  • 林清玄
  • 白先勇
  • 孤独
  • 人生感悟
  • 文学
  • 台湾作家
  • 经典散文
  • 治愈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库网旗舰店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5482051
商品编码:11166139974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7-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72
字数:15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余光中、林清玄、白先勇联手献作,华语文坛dianfeng之作

书中收录了余光中、林清玄、白先勇、刘克襄、马家辉、朱天衣等知名作家的散文作品,这些作家无疑是当代中国读书人中闪耀的明星,却依旧在孤独的人生路上反思求索。他们书写孤独、诠释孤独、坚守孤独。 在他们通达而活脱的思想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个孤独情感流淌却又不失理智的灵魂在闪闪发光。

★不求回应,不求认同,学会与自己交谈,听自己说话,学会孤独

越是丰盈的灵魂,越能敏锐得感觉到孤独,不求回应,不求认同,独自向着内心的丰沛就自信。我们都需要时间独处,学会与自己交谈,学会孤独,便能站在更加明智观察生活的高度。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余光中、林清玄、白先勇、刘克襄、马家辉、朱天衣等知名作家的散文作品,还可在作家笔下看见关于前辈木心、胡适、罗兰、林海音、潘人木、钟鼎文等的往事回忆。

这是一本关于孤独的散文集子。作家们在书中谈论亲情、友谊、久别的故乡、逝去的时光,或直击主题,或慢慢铺叙。在他们的文字里,无一不彰显着对生命、对孤独绵密的思考和体悟。

你的孤独以及你所畏惧的,都将被时光锻造成钢。


作者简介

余光中:当代著名散文家、诗人。一生从事诗歌、散文创作,曾在台湾、香港各大学担任外文系或中文系教授暨文学院院长。代表作有《藕神》《白玉苦瓜》《记忆像铁轨一样长》等。

林清玄:台湾高雄人,连续十年雄踞 “台湾十大畅销书作家”榜单,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著有“菩提十书”系列、《玫瑰海岸》《白雪少年》《好雪片片》《鸳鸯香炉》等作品。

白先勇:白崇禧之子。著有短篇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纽约客》,长篇小说《孽子》,散文集《蓦然回首》《明星咖啡馆》等。


目录

第1章 我有幸孤身独处

眼前的轮回 / 002

今昔惊梦 / 006

四个音符 / 013

生活练习 / 016

我 看 / 025

夜踯躅 / 028

散步在传奇里 / 033

第二章 掩于岁月的故事

于心有愧 / 038

浴女图 / 047

无名浴伴 / 051

故事 / 054

物质的美好 / 058

变成男人 / 061

焚稿断痴情 / 069

蓝天?大海?结婚曲 / 075

第三章 生命中典藏的力量

一根扁担 / 080

四季桂 / 082

超马行 / 087

并不会怎样 / 095

一只爱吃辣的狗 / 098

从后火车站出发的人生 / 109

河流——zui后一堂语文课 / 111

做一位内外兼顾的知识人——新竹清华大学毕业典礼致辞 / 117

一棵种在梦境边缘的水树 / 123

第四章 zui难是面对真实的生活

大同小异的苦闷 / 128

旅行,是一首诗 / 130

色不迷人人自迷 / 135

诗史再掀一页 / 137

闲居河堤边 / 140

暮光秋色 / 142

百花深处 / 145

简 讯 / 148

我的小物业 / 152

第五章 黑暗里,一盏一盏的灯

父亲与民国 / 156

黑暗里,一盏一盏的灯 / 162

沧海,蓝田 / 166

人物两题 / 170

八十自述 /174

缪思的子民 / 180

小子!何莫学夫诗? /183

时间的绿藻·光的游戏 / 188

第六章 做梦的好时光

木心三帖 / 192

罗兰的笑谈 / 197

含泪读诗怀钟老 / 200

朱介凡先生二三事 / 203

文学传播的掌舵者 / 206

台湾早就遗忘了我的朋友胡适之 / 212

马华文学无风带 / 215

散文Pi的奇幻漂流 / 223

第七章 那就无所畏惧地生活

恐惧游戏 / 234

战地断鸿 / 241

噩梦里的日本 / 246

世界贸易中心看人 / 248

全球化中说相声 / 254

斗室里的“大观园” / 257

台湾人懒得提的十件事 / 260


精彩书摘

亲爱的我想留住一切,抵抗遗忘,那种迟钝无感渐渐袭入,我害怕那些不被记得的便就此不存在,就此成为不被承认的真空,消散,逝去,不复。你知道我并不是一个容易妥协的人,我必须用某种方式挖掘记忆,留住生活本身。

拥抱是一种亲昵和亲密,从亲人到恋人,我想你懂得的。在那些几乎要起风的沉默时刻,彼此对峙着,话都说完了,长长的路也走到尽头了,越过之后,那里,会有什么?屏息。感觉一阵轻微的麻痹感从指尖递过来,而后是一股暖意袭人,于是从此之后,一个人的温度变成两个人的,关于拥抱,也有了新的定义。

旅行的好处之一,你可以撷取人生美好的段落,到一个城市选择你想要的角落;到一个国度,想象一段沉醉的文明。我们在一个熟悉的地点,难免感到窒息,我们被迫承受一切,没得选择,总想逃避;旅行不同,它像朗读一首诗,不需经历太繁复的转折,句子短,却美不胜收。每一个旅行地点,都好似与你发生恋情的某段回忆,虽缠绵不断但却见好就收。

人不快乐的原因就是把自己关在一个跑不掉的地方。全世界每一个城市都有它的定律与固执,拒绝改变。我们长期生活其中,连想象式的逃脱都做不到,那我们只是一个关在大型监牢里的囚犯。或许我们注定在某一个可怕的城市中生活,但不表示我们命定绝望,总有一些可能性,总有。

再多的爱也禁不住,一次又一次的龃龉,早晚都会失去耐心。我们别无选择,因为我们是伴侣。具体旅途的伴,同时也是爱情的伴。若是哪天不小心沦成了“羁绊”,这样的爱情就宣告病入膏肓了。谁都没有错,谁都不是明知故犯的坏人,我们只是无以为继了。

青年的苦闷没有国界,文艺是苦闷的象征没错。

外在的自由多起来,无从选择的烦恼就开始了。

我想,人的一生不要像水桶一样被注满,要像火一样一次次被点燃,我们那一代的愚蠢也许跟这一代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可是这一代的聪明我们却遥不可及。

一名斯文上班族说,当他因为失爱的痛苦而写下遗书,打算自顶楼跃下,谁知一开风屋木门,却有两条大狗对他暴怒狂吠,顿时他明白了什么。他说,我终于懂得了为什么地狱的大门有两条恶犬守着,它们在告诉我,我还怕痛,我还怕身体受伤害,那才是我内心对生命zui真实的感受。

一名清秀男孩说,曾经他以为性可以换来爱,所以他们要他就给,他们却像卫生纸那样要完了就丢。你要一张用过的卫生纸吗?促狭的笑容里似有一丝凄楚,他自嘲说,我知道你不会要我的……


《岁月的芬芳:在文字的殿堂里徜徉》 在时间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名字,如璀璨的星辰,照亮我们阅读的夜空。他们以独特的笔触,勾勒出时代的轮廓,描绘人心的幽微,传递着生命的智慧。当余光中、林清玄、白先勇这三位文坛巨匠的名字汇聚,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个由文字构建的宏大殿堂,每一次翻阅,都是一次与灵魂的对话,一次对生命更深层次的理解。 本书并非收录他们某一本特定的作品,而是选取他们各自创作生涯中,最能代表其思想深度、情感温度和艺术高度的篇章,编织成一本关于生命、情感、哲思与美学的综合性读物。它试图超越单一的作品界限,展现这三位作家如何在各自的文学领域中,以不同的姿态,探索人生的真谛。 余光中:时代的脉搏与乡愁的咏叹调 余光中先生,这位“横贯二十世纪大陆,纵贯二十世纪台湾”的文学巨匠,他的文字,既有磅礴的气势,又有细腻的情感。他的诗歌,如《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简单却直击人心,触动了无数游子的思乡之情,也成为了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他的散文,如《望乡》,“来不及,等我把梦留下,你已走远”,字里行间流淌着对故土深沉的眷恋,那种“一生都在写乡愁”的情怀,是其文学创作中永恒的主题。 本书中收录的余光中作品,将着重展现他驾驭语言的绝妙功力。他能够将最平凡的意象,赋予最深刻的寓意;他能够用最生动的笔触,描绘最抽象的情感。我们会看到他如何以“中文的骑士”自居,在现代主义的浪潮中,守护着汉语的纯粹与尊严,例如他对于“乡愁”的细腻描绘,不仅仅是地理上的思念,更包含着文化、历史、语言的认同与回归。他的文字,既有古典的韵味,又有现代的活力,时而雄浑壮阔,时而温婉细腻,总能引发读者强烈的共鸣。 同时,我们也会通过余光中先生的作品,窥见他对于时代变迁的敏锐洞察。他笔下的时代,不是冰冷的史料,而是鲜活的生命体。他以诗人的敏感,记录着历史的洪流,捕捉着社会变迁中的个体命运。那些关于海峡两岸的隔阂与期盼,关于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与融合,都在他的笔下得到了生动的展现。他的文字,如同历史的回声,让我们在阅读中,重新审视我们所处的时代,以及我们与这个时代的联系。 林清玄:人生的智慧与心灵的禅意 林清玄先生,以其“菩萨”般的心肠,和“禅师”般的智慧,为无数读者带来了心灵的慰藉与启迪。他的散文,如《圣严法师说》,“人生最大的成就,不是你赚了多少钱,而是你对社会贡献了多少”,直指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他的“禅思”,融入于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他善于从平凡中发现不凡,从细微处洞察人生哲理。 本书中精选的林清玄文章,将带领读者一同体悟“风吹草动皆有情”的境界。他笔下的世界,总是充满着温暖与慈悲。他能够用最朴素的语言,讲述最深刻的道理,让人们在读到优美文字的同时,也能获得内心的平静与升华。例如,他关于“心田”的论述,强调了耕耘内心的重要性,劝导人们用善念和智慧浇灌自己的心灵,使其长出繁花。 他的文字,常常带着一种淡淡的忧伤,但这种忧伤并非消极,而是对生命无常的理解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他鼓励人们“活在当下”,珍惜眼前的人和事,因为“每一个当下,都是人生的顶点”。他的“慈悲”,体现在他对万物的关怀,无论是对自然,还是对人,他都以一颗平等和尊重的态度去对待。阅读他的文章,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的禅房,在清风明月之下,与自己的内心进行一场平和的对话。 林清玄先生的作品,也是一部关于“生活美学”的教科书。他能够将日常生活中的柴米油盐,提升到一种诗意的境界。一杯茶,一段路,一个微笑,都可能成为他笔下的动人篇章。他告诉我们,美,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等待我们去发现,去感受。 白先勇:人世的悲欢与命运的起伏 白先勇先生,以其“优美的文字,悲悯的情怀”,书写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那些复杂而真实的人物群像。他的小说,如《台北人》,“台北,不过是寂寞的代名词”,精准地捕捉了流离失所者的内心世界,他们怀揣着过去的荣耀,却在现实的洪流中挣扎。他的笔下,充满了对人物命运的深切关怀,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本书收录的白先勇作品,将重点呈现他对于“人世间的悲欢离合”的细腻描摹。他笔下的人物,无论是出身名门的才子佳人,还是底层社会的普通百姓,都鲜活地跃然纸上。他们有着自己的欲望、挣扎、爱恨与失落,他们的故事,折射出时代的变迁,社会的风貌,以及人性的复杂。例如,他对于“青春”的刻画,虽然常常与“残酷”和“凋零”相伴,但却充满了动人的生命力,让我们看到了在时代的洪流中,个体青春的闪耀与无奈。 白先勇先生的文字,有一种不动声色的力量。他并不刻意去渲染悲情,但他笔下的悲伤,却如同陈年的酒,越品越有味,直抵人心最柔软的地方。他对人物命运的安排,常常充满了宿命感,但这种宿命感并非绝望,而是一种对生命无常的坦然接受。他的故事,常常让我们思考,在时代的巨轮下,个人命运的渺小与伟大。 同时,白先勇先生的作品,也展现了他对于传统文化精髓的传承与创新。他能够在现代叙事中,融入古典的韵味,使得他的作品既有国际化的视野,又有浓郁的中国特色。他的文字,精致而优雅,充满了文学的美感,也充满了人生的智慧。 三位巨匠的交汇与回响 《岁月的芬芳:在文字的殿堂里徜徉》之所以汇集这三位作家的精华,是因为他们虽然风格各异,但都在各自的文学领域中,达到了令人瞩目的高度,并且共同关照着人生的重要命题。 余光中的乡愁与时代关怀,触及的是我们民族的根与魂;林清玄的心灵哲思与生活美学,引导我们探寻内在的平静与幸福;白先勇的人世悲欢与命运沉浮,让我们直面生命的复杂与真实。 本书并非简单的作品集,而是一次跨越时空的文学对话。读者将在余光中的诗意与豪情中,感受时代的气息;将在林清玄的淡然与智慧中,寻觅心灵的港湾;将在白先勇的笔触下,体味人生的百态。 透过这三位大师的文字,我们不仅能够欣赏到文学艺术的魅力,更能够获得对生命、对情感、对人生更深刻的理解。这是一场心灵的旅行,一次思想的洗礼。无论是在安静的午后,还是在漫长的旅途中,翻开本书,你将与三位伟大的灵魂相遇,在文字的殿堂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力量。 这本书,献给所有热爱文学,渴望理解生命,并在文字中寻找慰藉与力量的读者。它将陪伴你,在岁月的长河中,感受芬芳,在人生的旅途上,不断前行。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得承认,在阅读过程中,有好几次,我不得不停下来,反复咀嚼某一段落。这不是因为文字晦涩难懂,恰恰相反,是它们过于精准地击中了某些我一直不愿承认的情绪。白先勇先生的叙事功力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他无需直接说“孤独”,但你从他笔下人物的眼神、停顿、未说出口的话语中,就能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无法言喻的寂寞。那种美感是脆弱而致命的,像精致的瓷器,一旦裂痕出现,便再也无法复原。相比之下,余光中的“孤独”则更具一种理性的、知识分子的疏离感,他站在历史的高处回望,那份孤独里夹杂着对时代变迁的洞察与无奈,显得厚重而大气。这种对比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白先生让你为个体命运掬一把同情泪,而余先生则让你将个人情感融入更宏大的历史长河。全书的节奏控制得非常好,从细腻的个人哀愁,过渡到哲学的沉思,最终在一种平静的接受中收尾,使得读者在情感的过山车后,得到一种近乎肃穆的安宁。

评分

此书给我最大的震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对抗”孤独的优雅方式——不是去排斥它,而是去“拥抱”它,将其视为一种馈赠。余光中的诗性语言,常常将那份疏离感描绘得如同星辰的微光,遥远却又恒久地存在着,让人心生向往。他似乎在暗示,唯有在无人打扰的时刻,我们才能真正听见宇宙的低语。而林清玄的散文,则像是一剂清凉的药方,他用最朴素的哲理告诉你,孤独是“留白”,是给心灵呼吸的空间。他的文字没有余先生的古典的磅礴,却有着一种直击人心的穿透力,让你在平凡的日子里,也能体会到超脱的乐趣。读罢,我最大的感受是,孤独不再是失败者的标签,而更像是一种“进阶者”的勋章。它意味着你已经超越了肤浅的社交需求,开始探寻更高层次的自我对话。这种心态的转变,对于长期处于信息爆炸时代的现代人来说,无疑是一剂良药,它教人如何慢下来,如何将那份无人分享的感受,转化为滋养自身成长的养分。

评分

说实话,我一开始对这种“跨界”的组合略感不适,总觉得三位大师的“场域”不同,放在一起会不会显得有些牵强?但读下去才发现,这恰恰是本书的妙处所在。它不像那种刻意为之的“选本”,倒像是某种命运的安排。余光中的宏大叙事,总能将个体的寂寞放置在一个宏大的文化背景下审视,让你感到你的孤独,是有来由、有历史厚度的;而林清玄的文字,则轻盈地将那份厚度剥去,直抵“心”的层面,教你如何在喧嚣中寻得那一亩清净地,将孤独视为一种必须完成的修行。最让我震撼的是白先勇的章节,他笔下那些人物,无论是民国名伶还是眷村女子,他们的孤独往往是带着一种宿命的美感和无力回天的人间悲剧色彩。他们的孤独不是主动选择的哲学思辨,而是被时代和命运推入的深渊。阅读的过程,就像是走进了一座巨大的美术馆,每一扇门后都是不同的光线和陈设,但最终指向的,都是人类灵魂深处那份无法与他人完全契合的“界限”。这种多维度的解读,使得“孤独”这个主题不再是单一的哀叹,而是一种复杂、丰富、值得珍视的生命体验。

评分

这本集子,坦白说,初次捧读,我心里是带着一丝微妙的敬畏与好奇的。余光中先生的文字,如同一泓深邃的秋水,映照着历史的苍茫与人性的幽微;而林清玄的笔触,则像是山间的清泉,带着禅意的清凉与对生命本质的洞察。至于白先勇先生,他的文字总有一种旧时光的旖旎与哀愁,仿佛带着茉莉花的香气,让人沉醉于那些精致又脆弱的美丽之中。他们三位巨匠的并置,乍一看似乎是风格迥异,但细细品味,却能感受到一股暗流在涌动——那便是对“孤独”这一人类永恒命题的深刻回应。我尤其欣赏那种在极度繁复的意象和典故中,依然能捕捉到个体存在之孤寂的能力。比如余先生谈及乡愁,那份跨越山海的思念,本身就是一种被时间放大的孤独;林先生论及山水,那份融入自然的空寂,更是对自我与宇宙关系的叩问。这种集结,与其说是一本书,不如说是一次思想的盛宴,让你在不同的声部中,听到关于“独处”的交响乐,时而激昂,时而低回,最终都指向了内心最柔软也最坚实的那一块。每一次翻阅,都有新的感悟,仿佛在与三位智者对饮,酒酣耳热之际,方知人生几何,唯有自处为真。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我认为在于它构建了一个关于“自洽”的生态系统。它并非在贩卖焦虑,反而在提供一个精神避难所。余光中先生以其渊博的学识和对语言的驾驭,为孤独赋予了庄严的背景音乐,让你觉得,能独立思考本身就是一种荣耀。林清玄的篇章则更像是一位慈悲的导师,他用最温柔的文字告诉你,孤独不是缺少陪伴,而是拥有了“完整的自我”。他把独处的时间重新定义为“自我修复”和“自我连接”的最佳时机,将负面情绪彻底去魅。而白先勇的叙事,虽然常带悲凉,却也让人明白了,人与人之间的理解终究是有疆界的,接受这份无法跨越的距离,反而能让人更坦然地面对自己。读完此书,我不再急于填满生活中的每一处空白,我开始享受那些无人应答的时刻,因为我知道,在那些静谧之中,我正在与三位大师所共同描绘的那个更深沉、更真实的自我进行着最真诚的对话。这是一场关于内在丰盈的启蒙之旅。

评分

还没开始看,粗略翻了一下,纸质印刷还行,跟书店差不多

评分

这本书很好看,已经期待好久了

评分

书很好,没有缺印漏印的现象

评分

还没时间读,看起来不错

评分

挺好的,一直买,活动很划算,囤货中

评分

不错,好书。

评分

挺好的,一直买,活动很划算,囤货中

评分

包装0kk 快递ok

评分

挺好的,一直买,活动很划算,囤货中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