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撰写的一部文言志怪小说,主要记述狐鬼神怪故事,意在劝善惩恶。书中记述若真若假,旨在折射当时官场腐朽昏暗堕落之百态,进而反对宋儒的空谈性理、疏于实践之理气哲学,并且讽刺道学家的虚伪矫作卑鄙,旁敲侧击地揭露社会人心之贪婪枉法及保守迷信。对处于社会下层的广大人民的悲惨境遇,纪昀表达出了深刻的同情与悲悯。
本书叙事简要、说理透辟、文笔朴素,非常受人喜爱。鲁迅先生对本书也评价颇高。
本书以X威版本为底本校勘全文,专业学者注释,让读者轻松阅读。
原序
卷一 滦阳消夏录一
卷二 滦阳消夏录二
卷三 滦阳消夏录三
卷四 滦阳消夏录四
卷五 滦阳消夏录五
卷六 滦阳消夏录六
卷七 如是我闻一
卷八 如是我闻二
卷九 如是我闻三
卷十 如是我闻四
卷十一 槐西杂志一
卷十二 槐西杂志二
卷十三 槐西杂志三
卷十四 槐西杂志四
卷十五 姑妄听之一
卷十六 姑妄听之二
卷十七 姑妄听之三
卷十八 姑妄听之四
卷十九 滦阳续录一
卷二十 滦阳续录二
卷二十一 滦阳续录三
卷二十二 滦阳续录四
卷二十三 滦阳续录五
卷二十四 滦阳续录六
曹司农竹虚言:其族兄自歙①往扬州,途经友人家,时盛夏,延坐书屋,甚轩爽。暮欲下榻其中,友人曰:“是有魅,夜不可居。”曹强居之。夜半,有物自门隙蠕蠕入,薄如夹纸。入室后,渐开展作人形,乃女子也。曹殊不畏。忽披发吐舌,作缢鬼状。曹笑曰:“犹是发,但稍乱;犹是舌,但稍长。亦何足畏!”忽自摘其首置案上。曹又笑曰:“有首尚不足畏,况无首耶!”鬼技穷,倏然灭。及归途再宿,夜半门隙又蠕动。甫露其首,辄唾曰:“又此败兴物耶!”竟不入。此与嵇中散事相类。夫虎不食醉人,不知畏也。大抵畏则心乱,心乱则神涣,神涣则鬼得乘之。不畏则心定,心定则神全,神全则沴戾②之气不能干。故记中散是事者,称“神志湛然,鬼惭而去”。
【注释】
①歙(shè):歙县,地名,在安徽东南部。
②沴(lì)戾:因气不和而生出的灾害,引申为妖邪或瘟疫。
有僧游交河苏吏部次公家,善幻术,出奇不穷,云与吕道士同师。尝抟①泥为豕,咒之,渐蠕动;再咒之,忽作声;再咒之,跃而起矣。因付庖屠以供客,味不甚美。食讫,客皆作呕逆,所吐皆泥也。有一士因雨留同宿,密叩僧曰:“《太平广记》载术士咒片瓦授人,划壁立开,可潜至人闺阁中。师术能及此否?”曰:“此不难。”拾片瓦咒良久,曰:“持此可往。但勿语,语则术败矣。”士试之,壁果开。至一处,见所慕,方卸妆就寝。守僧戒,不敢语,径掩扉,登榻狎昵。妇亦欢洽,倦而酣睡。忽开目,则眠妻榻上也。方互相疑诘,僧登门数之曰:“吕道士一念之差,已受雷诛。君更累我耶!小术戏君,幸不伤盛德,后更无萌此念。”既而太息曰:“此一念,司命已录之。虽无大谴,恐于禄籍有妨耳。”士果蹭蹬②,晚得一训导,竟终于寒毡③。
【注释】
①抟(tuán):将东西揉捏成团状。
②蹭蹬:困顿。
③寒毡:寒士清苦生活。
沧州潘班,善书画,自称黄叶道人。尝夜宿友人斋中,闻壁间小语曰:“君今夕毋留人共寝,当出就君。”班大骇,移出。友人曰:“室旧有此怪,一婉娈女子,不为害也。”后友人私语所亲曰:“潘君其终困青衿①乎?此怪非鬼非狐,不审何物。遇粗俗之人不出,遇富贵之人亦不出,惟遇才士之沦落者,始一出荐枕耳。”后潘果坎壈②以终。越十馀年,忽夜闻斋中啜泣声。次日,大风折一老杏树,其怪乃绝。外祖张雪峰先生尝戏曰:“此怪大佳,其意识在绮罗人上。”
【注释】
①青衿:指读书人。
②坎壈(lǎn):不顺利。
相传某公奉使归,驻节馆舍。时庭菊盛开,徘徊花下。见小童隐映疏竹间,年可十四五,端丽温雅如靓妆女子。问知为居停主人子。呼与语,甚慧黠。取一扇赠之,流目送盼,意似相就。某公亦爱其秀颖,与流连软语。适左右皆不在,童即跪引其裾曰:“公如不弃,即不敢欺公,父陷冤狱,得公一语可活。公肯援手,当不惜此身。”方探袖出讼牒,忽暴风冲击,窗扉六扇皆洞开,几为驺从①所窥。心知有异,急挥之去,曰:“俟夕徐议。”即草草命驾行。后廉知②为土豪杀人,狱急不得解,赂胥吏引某公馆其家,阴市*童,伪为其子,又赂左右,得至前为秦弱兰之计。不虞冤魄之示变也。裘文达公尝曰:“此公偶尔多事,几为所中。士大夫一言一动,不可不慎。使尔时面如包孝肃,亦何隙可乘。”
【注释】
①驺从:贵族出行时的骑马侍从。
②廉知:查访得知。
我对志怪小说的偏爱,很大程度上源于它们对人性的多面性描绘,而《阅微草堂笔记》在这方面展现了极大的包容性和洞察力。这本精选注释本,让我更加清晰地看到了纪晓岚“兼听则明”的学者风范。书中的鬼神故事,有时是令人毛骨悚然的恐怖片,有时却是令人捧腹的喜剧,但更多的时候,它们是深刻的寓言,借由非人的视角,毫不留情地审视着人间的功名利禄、虚伪做作。注释帮助我理解了,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知识分子如何通过“笔记”这种半公开半私密的载体,来表达那些在正经史书中无法直言的批判。比如,对某位贪官的鬼魂描述,注释可能会结合当时科举制度的弊端进行侧面印证,这种历史与文学的交织感,让我体会到了阅读经典所需的厚重感和满足感。
评分这本《阅微草堂笔记》的选本,真是让我爱不释手,尤其是“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志怪小说经典本”这个定位,抓住了我一直以来对古代笔记小说的痴迷。我过去读过一些零散的篇章,但总觉得意犹未尽,总是在一些关键的解释和背景上感到困惑。这本带注释的版本,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注释的详实程度超乎想象,对于那些晦涩的文言词汇和历史典故,都能给出清晰准确的解读,让人在阅读时几乎没有阻碍,可以沉浸在纪晓岚笔下那个光怪陆离却又充满人间烟火的世界里。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在保持原文古朴风貌的同时,又提供了现代读者所需的全部“拐杖”。很多时候,读志怪小说,最怕的就是因为看不懂而错过了作者深层的讽喻和人情洞察。有了这些深入的注释,那些关于狐妖鬼怪的奇谈背后,那些对官场腐败、世态炎凉的微妙描摹,便一一浮现出来,让人在惊叹之余,又能深思。这套书的装帧设计也颇具古韵,拿在手里,仿佛就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文化气息,非常适合静心阅读和收藏。
评分这套版本的排版和纸张选择,也体现了出版方对“经典”二字的尊重。装帧坚固,便于长期翻阅,这对于像我这样喜欢反复对照原文和注释的读者来说至关重要。我发现,很多时候,第一次阅读时可能只会关注故事情节,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再回过头来看那些被我标记出来的注释点,会有全新的感悟。这种层次感的阅读体验,正是这本“经典精粹本”成功之处。它提供了一个稳定的阅读基座,让你在知识的海洋里漂流时,总能找到可靠的锚点。尤其是对于初次接触《阅微草堂笔记》的年轻读者,它提供了一个低门槛但高品质的入口,让他们能够真正领略到这部清代笔记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而不是被艰涩的文字劝退。总而言之,这是一次非常值得的文化投资。
评分作为一个文字爱好者,我经常在寻找那些能够体现古代汉语语言艺术精妙之处的作品,而《阅微草堂笔记》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这套注释本的价值,不仅在于普及知识,更在于它细致入微地展示了纪晓岚高超的叙事技巧。每一个故事的开头和结尾都处理得极为干净利落,过渡自然。最让我感到佩服的是,在注释中,编者似乎也注意到了这种文学性,他们不仅仅解释了“是什么”,更隐约点出了“为什么这样写”。比如,当描述某个精怪的形态时,注释可能会引申出当时文人对自然万物的一种审美倾向。这种深层次的文本分析,让阅读不再是单纯的接收信息,而更像是一场与古代高明文人的对话。读完一篇,我常常需要合上书本,在脑海中回味一下那精妙的结构和恰到好处的留白,这套书让我对“雅”的叙事有了一个更具体的范本。
评分我本来对整理版的古籍有些保留,总担心过度“现代化”的解读会削弱原著的韵味,但这次对这套《阅微草堂笔记》的体验彻底打消了我的顾虑。它处理得非常微妙,注释像是清晨的薄雾,既能帮你辨清方向,又不会完全遮蔽了原著的晨曦。我尤其欣赏它在处理那些带有浓厚时代色彩的道德评判和民间信仰时的克制。它没有将纪晓岚的视角简单地等同于现代的某一种思潮,而是提供了足够的历史语境,让读者自己去体会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内心的挣扎与坚持。这种尊重历史细节的态度,在市面上很多“快餐式”的国学普及读物中是很难得的。翻阅过程中,我几次因为一个注释而停下来,去查阅相关的清代社会风俗,这种主动探索的乐趣,正是优秀版本应该带给读者的。它不是简单地喂给你知识,而是引导你去思考,去连接历史的脉络,非常值得那些对清代文化有深入研究兴趣的读者入手。
评分满意
评分物美价廉
评分装帧很古香古色,喜欢
评分已阅,非常不错
评分书的质量一般
评分价格便宜,闲暇时看看蛮好的。
评分很不错
评分好,应该是简本的吧
评分慢慢看,看了再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