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盒装·第三集)(套装20册)

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盒装·第三集)(套装20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孙宝文 编
图书标签:
  • 书法
  • 碑帖
  • 中国书法
  • 艺术
  • 文化
  • 历史
  • 字帖
  • 临摹
  • 书法练习
  • 传统艺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
ISBN:9787532627783
版次:1
商品编码:11268196
包装:精装
开本:8开
出版时间:2012-04-01
用纸:胶版纸
套装数量:2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系列,底本好,印制精,大8开,为首次彩色放大本,并延请专家释文,方便读者研究学习,尤其适合书法爱好者对帖临摹。本集为“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系列盒装第三集,共20册。
  1. 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唐人临兰亭序
  2.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怀素草书千字文
  3.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高闲草书千字文
  4.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杜牧书张好好诗
  5.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禇遂良书倪宽赞
  6.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杨凝式墨迹
  7.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赵孟頫书仇锷墓志铭
  8.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赵孟頫书洛神赋
  9.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赵孟頫书归去来辞
  10.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苏轼书洞庭春色赋
  11.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黄庭坚书砥柱铭
  12.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米芾墨迹选(一)
  13.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米芾墨迹选(二)
  14.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宋徽宗书穠芳诗
  15.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赵孟頫书闲居赋秋兴赋
  16.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文徵明书前后赤壁赋
  17.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大观帖(六)
  18.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大观帖
  19.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大观帖(八)
  20.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孔子庙堂碑

目录

唐人临兰亭序
怀素草书千字文
高闲草书千字文
杜牧书张好好诗
禇遂良书倪宽赞
杨凝式墨迹
赵孟頫书仇锷墓志铭
赵孟頫书洛神赋
赵孟頫书归去来辞
苏轼书洞庭春色赋
黄庭坚书李白忆旧游诗
米芾墨迹选(一)
米芾墨迹选(二)
宋徽宗书穠芳诗
赵孟頫书闲居赋秋兴赋
文徵明书前后赤壁赋
大观帖(六)
大观帖(七)
大观帖(八)
孔子庙堂碑

前言/序言


翰墨丹青: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精品选粹 一套深入探索中国书法审美与技法、汇集历代名家经典碑帖的深度研究型典籍。 本套书系,共计二十册,精选自中国书法史上最具代表性、艺术成就最高的碑刻与法帖真迹,旨在为书法学习者、研究者以及艺术爱好者提供一套全面、系统且权威的视觉与理论参考资料。它并非对某一特定系列丛书的简单复制,而是聚焦于中国书法演变中的关键节点和高峰时期,以学术的严谨性与审美的独到眼光进行甄选和编排。 --- 第一卷:先秦秦汉——篆隶之源与开创性革新(4册) 本部分聚焦于汉字从象形符号向成熟书体转变的关键时期,是理解后世楷、行、草书形态的基石。 1. 《金文典藏:周代青铜器铭文精选辑注》 (约300页) 本书集中收录了西周至春秋时期最具文献价值和艺术水准的青铜器铭文拓片。重点选取了《毛公鼎》、《大盂鼎》、《散氏盘》等重器,以及具有地域风格鲜明的楚国、吴越地区的金文精品。 内容侧重: 结构解析: 深入分析了金文“肥瘦圆折”的笔法特点,以及其字形结构中蕴含的早期隶书萌芽迹象。 历史钩沉: 辅以详细的铭文考证和释文,帮助读者理解这些文字背后的政治、礼仪和历史事件。 摹写指导: 针对性地介绍了如何把握金文古朴、庄重的神韵,如何处理笔画之间的气韵连贯性。 2. 《秦汉碑刻:小篆与早期隶书的典范》(约350页) 本册是秦朝“书同文”政策的直接体现,以及汉代隶书成熟期的集中展示。 内容侧重: 小篆精粹: 选取《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等秦代标准篆书,强调其圆劲、匀称的线条美学。详细剖析了“铁线描”的技法要点。 隶书成熟: 汇集了东汉《乙瑛碑》、《张迁碑》、《曹全碑》等代表性碑刻。重点区分了“方峻”的《张迁体》与“秀逸”的《曹全体》在波磔、蚕头燕尾上的处理差异。 碑学基础: 提供了不同地域、不同时期隶书的风格演变路径图,为学习汉隶打下坚实的基础。 --- 第二卷:魏晋风骨——楷书初创与行草的勃兴(5册) 魏晋时期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上风格最为多元、个性最为张扬的时代,楷书正式确立,行书和草书达到第一个高峰。 3. 《钟鼎楷韵:魏碑的雄强与古拙》(约300页) 专注于北魏至隋代的墓志铭和摩崖刻石,展示了“碑学”的最初面貌。 内容侧重: 笔法雄强: 选取《龙门二十品》、《始平公颂》等,展现魏碑的方笔、折笔、蚕头燕尾的夸张处理。 风格流变: 分析了早期“隶意”浓厚的碑刻如何逐步演化出成熟的楷书笔意,并探讨了地域文化对书风的影响。 用笔对比: 详细对比了魏碑的“硬朗”与二王“温润”在线条质感上的本质区别。 4. 《二王一脉:晋人法帖的典雅与精微》(约400页) 本书是探究“馆阁体”前身、品味晋人内敛之美的核心书目。 内容侧重: 王羲之精选: 集中收录《丧乱帖》、《十七帖》局部、《黄庭经》、《乐毅论》的权威摹刻本。重点在于体会其“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的韵味。 王献之的开创: 呈现《九成宫醴泉铭》的蓝本——《九成宫残石》等,分析其在继承中如何开创出更加自由奔放的行书面貌。 用墨研究: 结合拓片分析晋人对墨色浓淡干湿的微妙控制,以及如何通过笔断意连来营造气势。 5. 《草书之巅:张、怀、索的浪漫主义》(约350页) 聚焦于章草向今草演变的巅峰之作,探究书写中的情感表达。 内容侧重: 张芝的“草圣”风范: 选取能反映张芝“今草”雏形的早期简牍和摹本,体会其“连绵回绕”的动态美。 怀素的狂放: 集中展示《自叙帖》、《草书千字文》等巨制,分析其“如万岁枯藤、如崩崖飞瀑”的视觉冲击力,及对笔势的极致追求。 索靖与章草的继承: 简要介绍章草在晋代的地位,以及它如何作为今草的内在骨架存在。 --- 第三卷:唐宋法度——楷行巅峰与意境开拓(6册) 唐代以法度森严著称,楷书臻于化境;宋代则在唐法的基础上,追求个性解放,开创了尚意的书风。 6. 《唐楷正宗:欧虞褚薛的规范与风格》(约400页) 本册是学习楷书正脉的必备教材,详细区分了“唐楷四大家”的异同。 内容侧重: 欧阳询的险绝: 重点剖析《九成宫醴泉铭》,解析其结构上的“三十六法”和笔画的“瘦硬挺拔”。 虞世南的温润: 以《孔子庙堂碑》为例,研究其平和冲淡、内含筋骨的用笔特点。 褚遂良的妍美: 呈现《雁塔圣教序》,探讨其行楷结合的特点,以及线条的灵动秀丽。 薛稷的骨力: 介绍《宋版淳化阁帖》中薛稷的风格体现,着重其挺拔之姿。 7. 《唐楷变格:颜柳的博大与险峻》(约380页) 探讨唐代楷书风格的极致发展,即颜真卿的雄浑和柳公权的骨力。 内容侧重: 颜真卿的浑厚: 全景式展示《多宝塔碑》、《颜氏家庙碑》、《祭侄文稿》的结构与笔法,强调其“颜筋”的磅礴气势和悲悯情怀。 柳公权的劲健: 聚焦《玄秘塔碑》,解析其“柳骨”的方峻、清晰的笔锋处理,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碑帖结合: 比较颜体和柳体在笔画处理上对魏碑和晋人法帖的不同吸收路径。 8. 《唐人行书之美:法度中的写意》(约300页) 本册收录了唐代各大家在行书领域中的杰出成就。 内容侧重: 颜行书: 《祭侄文稿》的完整临摹与分析,侧重其情感的宣泄与笔法的自由转换。 褚行书: 《马上看》等作品,体会其在行书中的秀逸与连带。 唐代尺牍精品: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唐人尺牍,展示当时士大夫日常书写中自然流露的书法风貌。 9. 《宋四家:尚意书风的革新与探索》(约400页) 宋代书法从“尚法”转向“尚意”,开创了更加注重个人情趣和意境表达的时代。 内容侧重: 苏轼的丰腴: 集合《寒食帖》、《黄州天籁帖》,分析其“丰腴跌宕,如不经意”的意趣。 黄庭坚的奇崛: 深入研究黄体长枪大戟般的结构和对笔势的极度夸张,如《松风阁诗》、《 बिहारी诗稿》的精要部分。 米芾的洒脱: 选取《研山铭》、《苕溪诗帖》,探讨其“刷字”的迅疾和用墨的飞白效果。 蔡襄与宋徽宗: 介绍宋初的奠基者蔡襄和皇帝书法家的精致“瘦金体”,展示宋代对笔画个性的包容。 --- 第四卷:元明清及近代——帖学回归与碑学复兴(5册) 元代继承宋风,帖学继续发展;明代出现复古浪潮;清代中后期碑学全面兴起,书法艺术进入多元并存阶段。 10. 《元代书风:晋韵的回归与文人笔墨》(约300页) 本书聚焦于元代如何承接和发扬晋唐以来的帖学传统,特别是文人画与书法的结合。 内容侧重: 赵孟頫的复古: 全面展示赵氏“取法乎上”的理念,重点解析其对魏晋笔法的融会贯通,尤其是《前后赤壁赋》、《太上老君道德经》的典范意义。 吴兴赵氏的典雅: 介绍其对行书“圆润遒劲”的极致追求。 康里巘、鲜于枢的补充: 探讨元代其他重要书家在行草上的探索,展示帖学体系的完整性。 11. 《明代书风:吴门与台阁体的交替》(约350页) 明代书法史可分为早期台阁体的工整与中晚期吴门画派的奔放。 内容侧重: 台阁体规范: 选取明初官方用书风格的代表,分析其对楷书的程式化影响。 吴门画派: 重点研究文徵明、祝允明、唐寅等人的书风,尤其关注祝允明的狂草,其与怀素一脉的继承与发展。 晚明行草: 介绍董其昌“平淡天真”的审美取向,及其对线条韵致的精微把握。 12. 《碑学复兴:清代碑刻的重估与应用》(约400页) 清中叶碑学兴起,书法学习的重心开始从帖学转向金石考据。 内容侧重: 碑学先驱: 详细介绍邓石如如何将篆隶的笔法融入楷行,开创“碑入帖”的新路径。 包世臣与康有为: 分析他们对碑学理论的构建,以及对魏碑、汉隶的系统性整理和推崇。 碑刻精品汇编: 重新呈现《嶶县碑》、《华山碑》等重要的碑刻拓片,强调其刀法入笔的“方正”美学。 13. 《清代帖学与行草的承上启下》(约300页) 在碑学高歌猛进的同时,帖学依然是许多文人关注的焦点。 内容侧重: “有清一代之书圣”——赵之谦: 研究其兼具碑意与帖趣的独特风格,特别是其在篆书和行书上对颜体、碑学的创造性结合。 吴昌硕的篆隶与行书: 分析其以篆入行、以石入书的雄健风格,其对碑学精神的继承与转化。 晚清尺牍: 收集部分晚清重要书家(如翁方纲、何绍基)的书札,展现从法度到意趣的过渡状态。 14. 《近现代书法:地域流派与时代精神》(约350页) 收录近现代在书法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的书法家作品,展示书法在现代转型中的面貌。 内容侧重: 碑帖融合的典范: 选取民国时期在碑学和帖学间寻求平衡的大家作品,如于右任的草书、沈尹默的楷书。 地域流派: 简要介绍不同地域在继承传统上的侧重点。 时代精神: 探讨现代社会对传统书法的冲击与创新,展示书法艺术在当代语境下的生命力。 --- 【全套特色总结】 本套书系并非简单地罗列字帖,而是以中国书法史的脉络为轴线,精选了篆、隶、楷、行、草五体中每一个历史阶段的最高成就。其编排思路强调源流清晰、风格对比、技法侧重,力求让读者在系统的阅读中,领悟历代大家对笔墨的理解深度与艺术追求的高度。二十册的体量确保了对每一重要碑帖的清晰呈现和详尽解析,是梳理中国书法脉络、提升个人书写境界的权威性参考工具。

用户评价

评分

一套好的书法丛书,必然是兼具学术性和实用性的。这套《草书演变脉络研究》在这两方面都做得非常出色。它从章草的古朴庄重,过渡到今草的连绵奔放,再到狂草的恣意挥洒,构建了一个完整且清晰的学术图谱。最让我佩服的是它对“连笔”和“断笔”的结构性分析。通过大量的局部放大图,详细剖析了张旭、怀素等大家在单字内部的提按顿挫和字与字之间的气脉贯通。我用它来研究怀素的《自叙帖》,感觉以前总是不得要领的那些“乱草”笔法,突然间就有了章法可循。这本书不仅仅是字帖,更像是一部草书的“语法大全”,对于想深入理解和创作草书的人来说,是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

评分

我一直是碑学派的忠实拥趸,所以这套《魏晋南北朝墓志精品汇编》对我来说,简直是“沙漠中的绿洲”。市面上很多碑帖都侧重于选那些“完美无瑕”的碑刻,但这本书的选材却非常大胆和务实,它收录了许多风化严重、笔画残缺的墓志铭。这才是最真实的考古实证!它不仅展示了这些碑刻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痕迹,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不完美”的作品,我们能更深刻地体会到那个时代书家在刻制时的“笔意”。它配的考据资料也相当扎实,对每块墓志的出土背景、刻碑年代都有详细的说明,对于书法史研究者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这套书让我对汉魏的朴拙之美有了全新的认识,那种不加雕饰的生命力,跃然纸上。

评分

这套《明清小楷珍选》绝对是收藏级别的佳作。不同于那些只关注“大名头”的书法集,它将焦点投向了明清时期那些风格迥异、流派纷呈的小楷大家。我惊喜地发现其中收录了大量罕见的民间手札和尺牍拓本,这让我们可以更真实地感受到当时文人日常的书写状态,而不是拘泥于刻意为之的“大字”。装帧上,它采用了仿古纸张,手感温润,配上精致的线装,让人爱不释手。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阅读本身变成了一种享受。特别是对文徵明和董其昌小楷的比较分析,堪称经典。它揭示了“吴门画派”对小楷笔法的影响,这种跨领域的关联性分析,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艺术视野。

评分

这套《宋代书法精品选集》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里面的宋代大家墨宝收集得相当全乎。尤其是对苏轼、黄庭坚、米芾这几位行书大家的作品,几乎做到了“无一不包”。装帧设计也很有品位,铜版纸印刷的质感一流,看着那些墨迹,仿佛能感受到古人运笔时的那份从容与洒脱。我特别喜欢它对碑帖细节的处理,那种放大印刷,让那些原本需要眯着眼才能看清的笔锋转折、枯笔飞白,都清晰可见。对于我们这些临摹者来说,这简直是福音。以前拓印的影本总觉得少了点神韵,但有了这套高质量的印刷品,学习的效率简直是几何级提升。尤其值得称赞的是,它对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做了很好的区分,帮助学习者建立起清晰的脉络。

评分

我最近入手了这套《中国历代楷书经典赏析》,简直是楷书学习者的“武功秘籍”啊。这套书的编排思路非常独到,没有简单地堆砌名家,而是深入挖掘了不同朝代楷书演变的核心特征。比如,它对魏碑的雄强与秀逸做了细致的对比,对唐楷的法度森严与变化多端也阐释得极其到位。我花了大量时间研究其中的欧阳询和颜真卿的对比章节,书中不仅有原碑的拓本,还配有现代书法家对这些碑帖的“心法”解读,这一点非常关键。很多时候,光看字帖是体会不到书家写字时的心境和结构布局的微妙之处,但有了这些辅助解读,简直是茅塞顿开。我个人认为,对于想打好楷书基础的初学者,这套书的价值远超那些只有字帖的普通版本。

评分

包装精美,送给朋友,以后再来追加评论

评分

此用户未及时填写评价内容,系统默认好评!

评分

很好,定价700,成交588,八四折。快递及时。

评分

很好的一套字帖,趁着活动终于收齐了

评分

好好好好好 好好好好好

评分

印刷精美,质量和画面很赞

评分

好好好好好 好好好好好

评分

印刷精美,质量和画面很赞

评分

好好好好好 好好好好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