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印谱全书:善吾庐印谱

中国印谱全书:善吾庐印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金銓 编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美术出版社
ISBN:9787102064666
版次:1
商品编码:11311989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18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篆刻艺术在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从中国象形文字发明并摹刻、书写于陶器之上时起,玺印篆刻艺术就开始萌芽。商代以后,通过金文的铸造和甲骨文字的刻写,中国古人进一步掌握了铸、刻、模制等多种方法,为玺印技术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战国以后,公私印信和节、符、铭等的铸造模制日渐风行,至两汉时期达到高峰,并形成一套完整的印章制度,开辟了中国篆刻艺术的全新时代。魏、晋以后,虽然篆刻艺术经历了一个较长时期的衰落过程,却也为我们留下了大量艺术数据。尤其是这一时期的历代官印,为我们研究历代官职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至宋代,历代出土的公私玺印受到学者们的重视,郭忠恕(汗简)、王俅(啸堂集古录)等相关研究著作也开始刊行。到元代,篆刻艺术逐渐走向复兴,重新趋向平民化和个性化,并出现了吾邱衍(学古编)这样的理论著作。明代晚期,文彭、何震等文人艺术家开始以石治印,极大地推动了文人篆刻艺术的发展,遂使篆刻艺术与中国书法、绘画鼎足而立,交相辉映。这一时期,随着文人篆刻艺术家的大量涌现,印谱的编纂刊行也日渐增多,不仅篆刻艺术家自己刊行作口阴印谱,喜好篆刻艺术的收藏家也大量刊行藏品印谱。清代乾隆、嘉庆以后,随着金石学和文字学的迅猛发展,大量商、周、秦、汉玺印被收集研究,并出现了像丁丙、吴隐、吴大潋、吴式、张廷济、陈介祺、孙贻让等一大批既富于玺印收藏又有精深研究的杰出学者。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甲骨文发现于一八九九年(清光绪二十五年)。是殷商时期刻写在龟骨,兽骨,人骨上记载占卜,祭祀等活动的文字,是经过巫史加工过的古汉字。严格地讲,只有到了甲骨文,才称得上是书法。因为甲骨文已具备了中国书法的三个基本要素:用笔,结字,章法。而此前的图画符号并不全有这三种要素。图为《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商代武丁时期的作品,风格豪放,字形大小错落,生动有致,各尽其态,富有变化而又自然潇洒。不愧为甲骨文书法中的杰作。

评分

书很新,物流速度挺快的

评分

四、心读。读书要专心,更要用心。书中自有黄金屋,用心去读,才能真正读懂书,朱熹在《训学斋规》中说,“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评分

好的

评分

编辑

评分

评分

早在殷商时代,人们就用刀在龟甲上刻“字”(即现代称为甲骨文)。这些文字刀锋挺锐,笔意劲秀,具有较高的“刻字”水平。在春秋战国至秦以前,篆刻印章称为“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玺”为天子所专用,大臣以下和民间私人用印统称“印”。这就形成了帝王用印称“玺”或“宝”,官印称“印”,将军用印称“章”,私人用印称“印信”。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