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的配送和特卖有点不让人满意了
评分不太夸张地说,近百年来中国人之阅读西方,有一种病态心理,因为这种阅读方式首先把中国当成病灶,而把西方则当成了药铺,阅读西方因此成了到西方去收罗专治中国病的药方药丸,“留学”号称是要到西方去寻找真理来批判中国的错误。以这种病夫心态和病夫头脑去看西方,首先造就的是中国的病态知识分子,其次形成的是中国的种种病态言论和病态学术,其特点是一方面不断把西方学术浅薄化、工具化、万金油化,而另一方面则又不断把中国文明简单化、歪曲化、妖魔化。这种病态阅读西方的习性,方是现代中国种种问题的真正病灶之一。
评分汝之美味,吾之毒药 社会认知心理学与社会认知神经科学在整个心理学领域方兴未艾。简而言之,社会认知神经科学旨在阐述情绪性与社会性体验与行为的心理与神经基础。而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主题之一便是人类的情绪。本书作者蕾切尔·赫兹女士正是选取了人类情绪中,最为复杂的情绪之一——厌恶——来阐述这一情绪体验及其产生的行为背后的心理与大脑神经机制。本书深入浅出地向人们揭示了“厌恶”这一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情绪背后的故事。此外,本书作者将主题从情绪本身进一步引申到人类发展中进化以及文化因素的重要意义,通过“厌恶”这一独特视角,阐明了对“先天与后天”这一由来已久的心理学辩题的看法,使得读者在深入理解“厌恶”心理学之余,对于心理学乃至神经科学能有更加宏观的认识。本书的另一大特点是书中涵盖主题之广,几乎涵盖了与厌恶相关的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衣食住行,到政治、法律与道德,让读者深入彻底地了解“厌恶”,使人读起来有畅快淋漓之感。此外,作者援引了大量的案例以及实证性研究,使得本书既具有严谨的科学性,又不乏趣味。加上作者幽默而又略带戏谑的行文风格,使得原本略显枯燥的心理学以及神经研究妙趣横生、引人人胜。 我们获得关于某种事物的态度或者信仰的主要途径是文化学习。父母用特定的餐具教育后代吃某些特定的食物,例如一勺冰淇淋;同样地,我们也可以通过文化遗传习得何种食物为恶心。“有什么吃什么”,之所以食物的地方性如此强,是因为它们往往来自于当地的同一植物群、动物群以及微生物群,如制作韩国泡菜所用的微生物与制作洛克福羊干酪用的微生物是截然不同的。此外,文化对食物的定义还有一个重要作用——我们用食物对敌友进行区别,并以食物作为种族分界的标准:“我吃这样的东西,而你不吃;我来自这里,你来自别的地方。”由此,我们不仅从文化中习得食物的含义,食物也同样可以划分文化之间的边界。
评分 评分莫米利亚诺一生著作等身,但他的特点可能与年鉴派大师布罗代尔不同。布罗代尔的书并不太多,但无论是《腓力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还是《15-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均是篇幅宏大之作。莫米利亚诺的风格则近似于当代英国另一古史学家芬利,少有长篇作品,所出的几本书,篇幅都不大,他赖以成名的著作如《克劳狄——皇帝及其成就》、《马其顿的腓力——论公元前4世纪的希腊史》两书,篇幅都很小。前者以意大利文出版时,仅有150多页。英译本的篇幅更小,正文仅70页,加上注释和索引,也只有120页。
评分全球化的当前,我们要屹立于世界就要吸收借鉴世界其他国家地区优秀先进的文化。作为欧洲文化的起源,我们很有必要了解一下古希腊。古希腊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神话还有经济政治的繁荣与发达。古希腊是西方历史的开源,持续了约650年(公元前800年 - 公元前146年)。位于欧洲南部,地中海的东北部,包括今巴尔干半岛南部、小亚细亚半岛西岸和爱琴海中的许多小岛。公元前5、6世纪,特别是希波战争以后,经济生活高度繁荣,产生了光辉灿烂的希腊文化,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古希腊人在哲学思想、历史、建筑、科学、文学、戏剧、雕塑等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这一文明遗产在古希腊灭亡后,被古罗马人破坏性地延续下去,从而成为整个西方文明的精神源泉。
评分莫米利亚诺一生著作等身,但他的特点可能与年鉴派大师布罗代尔不同。布罗代尔的书并不太多,但无论是《腓力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还是《15-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均是篇幅宏大之作。莫米利亚诺的风格则近似于当代英国另一古史学家芬利,少有长篇作品,所出的几本书,篇幅都不大,他赖以成名的著作如《克劳狄——皇帝及其成就》、《马其顿的腓力——论公元前4世纪的希腊史》两书,篇幅都很小。前者以意大利文出版时,仅有150多页。英译本的篇幅更小,正文仅70页,加上注释和索引,也只有120页。
评分《西学源流·外族的智慧:希腊化的局限》是意大利一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纳尔多·莫米利亚诺的一部名作,意在讨论希腊文化及其与周边文化的关系,以及希腊人的态度对他们历史命运的影响。作为知名的史学理论和古典世界历史学者,莫米利亚诺的名字对中国学者也并不陌生,他关于希腊、罗马史以及史学史的一系列论著,经常出现在各种论著的脚注中。不过,对莫米利亚诺其人,国内的学者可能了解并不多。译者意欲借此机会,对他的生平和著作略做介绍。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