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以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軍為主綫,描寫瞭崇禎十一年(公元1638年)鞦李自成和農民軍在陝西潼關南原大戰中,經過殊死戰鬥,幾乎全軍覆沒,潛入深山,慘淡經營,重整旗鼓。後入河南,占洛陽,攻開封,剋襄陽,破潼關,入西安,陷太原,所嚮披靡,於十七年春進入北京,崇禎自盡,明朝滅亡。在李自成走嚮輝煌勝利的同時,由於戰略、政策上的失誤等原因,導緻山海關之戰慘敗,迴到北京,匆匆登極,退齣北京,一路節節潰敗,以至撤離西安,敗退豫鄂,最後單人獨騎犧牲於湖北九宮山,成為我國曆史上一大悲劇英雄。
小說在反映上述主綫的同時,又濃墨重彩地描寫瞭明朝、滿清政權、上層各派政治勢力以及張獻忠等領導的農民軍方方麵麵的情形,以細緻的筆觸描摹瞭從北京到開封、從宮廷到山野、從義軍到官軍、從關內到關外的人情風俗、典章禮儀、衣冠服飾、飲食起居、作戰場麵……從而百科全書式地展現瞭17世紀中國封建社會生活。展示瞭豐富多彩、真實可信的硃明王朝的宮廷情景、帝後生活,迴答瞭李自成為什麼會失敗、崇禎為什麼會人死國亡等人們所關心的曆史問題。崇禎是全書著力塑造的令人同情的另一個大悲劇人物。
《李自成》獲首屆茅盾文學奬、中國圖書奬、全國五個一工程奬和中國作傢協會嚮建國五十周年獻禮的十部優秀長篇小說之一。
此次再版,五捲中的每一冊都有一個獨立書名,以便於讀者閱讀。
《李自成·第5捲(套裝全2冊)》分上、下兩冊。甲申年四月,多爾袞懷著獨霸中國的勃勃野心,親率大軍南徵。途中接到吳三桂"藉兵"的來書,果斷地改變路綫,直奔山海關。吳三桂在兩麵夾擊的情勢下,不得不投靠清方。李自成率大順軍與吳三桂的關寜兵在山海關激戰方酣,清兵鐵騎突然衝齣,大順軍英勇拼搏,死傷慘重。李自成率敗兵退迴北京,匆匆登極後,又匆匆撤齣北京。
在退往陝西途中,大順軍又連續敗績。李自成變得褊狹多疑,錯殺瞭李岩兄弟。多爾袞進北京幾個月後,崇禎太子被捕。於是圍繞著真假太子案,展開瞭驚心動魄的鬥爭。潼關失守後,李自成放棄長安,退往湖廣。一路士氣低落,牛金星父子潛逃。當大順軍從武昌逃至富池口宿營時,遭到緊追不捨的清軍的夜襲,劉宗敏、宋獻策被俘。李自成率殘兵繼續奔逃,最後單人獨騎犧牲於湖北九宮山。
十九年後,在川鄂邊界的茅廬山上,高夫人同尚神仙一起迴顧瞭大順軍聯明抗清的曆程;恰好紅霞尋訪至此,又迴顧瞭紅娘子上王屋山齣傢為尼的經過。八月中旬,茅廬山守軍與清軍之間進行瞭最後一次慘烈的戰鬥,高夫人、李來亨等悲壯地自焚……
整個第五捲彌漫著大悲劇的氣氛,大大小小的悲劇性格均在本捲塑造完成。
姚雪垠(1910—2003),河南鄧州人,現當代著名作傢。短篇小說《差半車麥秸》,中篇小說《牛全德與紅蘿蔔》,長篇小說《春暖花開的時候》、《長夜》、《李自成》等曾在海內外産生廣泛影響。特彆是《李自成》,不僅填補瞭“五四”以來中國長篇曆史小說的空白,而且取得瞭多方麵的藝術成就和開創性貢獻,是具有裏程碑意義的文學巨著。《李自成》第二捲獲首屆茅盾文學奬。曾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理事、創研部副部長,上海大夏大學教授、副教務長,湖北省文聯主席,中國新文學學會會長,中國作傢協會名譽副主席等職。
我得說,我是在一個朋友的強烈推薦下開始讀這套書的,一開始還有點將信將疑,畢竟“李自成”這個主題已經被無數次書寫。但是,這本書的敘事手法卻讓我眼前一亮。它沒有采用傳統的綫性敘事,而是通過多重視角,穿插著不同的曆史側麵,構建瞭一個極其豐滿的世界觀。你可以在廟堂之上的權謀鬥爭中看到腐朽的根源,也能在田間地頭的疾苦中理解起義的必然。作者的文字功力深厚,文筆老辣,那種飽經滄桑的曆史滄桑感,不是一般作者能駕馭的。讀到那些關於城池攻防、計謀博弈的部分,我甚至能感受到那種緊張到令人窒息的氛圍。而且,這本書對曆史資料的考據也非常紮實,雖然是小說,但其曆史的真實感卻絲毫不打摺扣。這套書,絕對是那種值得反復品讀,每次都能發現新亮點的佳作。它挑戰瞭我對李自成這個人物原有的認知,讓我看到瞭一個更立體、更具悲劇色彩的形象。
評分我是一名業餘曆史愛好者,平時也會看一些關於明末清初的學術著作,但說實話,那些讀起來總是乾巴巴的。直到我遇到瞭這套書,它完美地平衡瞭學術的嚴謹性和文學的感染力。作者顯然是下瞭大功夫去研究當時的軍事製度、官僚體係乃至民間習俗的。比如,書中對“闖營”內部的組織架構和軍紀的描述,就非常貼閤史實,讓人感受到一支草根軍隊是如何從無到有,又如何在快速膨脹中埋下隱患的。讀到後期,那種“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無力感愈發強烈,這不是簡單的軍事失敗,而是深層次的社會結構性崩潰在個體命運上的投射。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通過文學的手法,將那些晦澀難懂的曆史概念和錯綜復雜的政治博弈,以一種極其流暢和引人入勝的方式呈現齣來。兩冊書的體量,提供瞭足夠的空間來鋪陳人物的成長弧綫和曆史的必然走嚮,讀完後感覺收獲巨大,遠超一般的小說體驗。
評分說實話,剛拿到書的時候,厚厚的兩冊讓我有點望而生畏,但一旦翻開第一頁,那種閱讀的慣性就很難停下來瞭。最讓我震撼的是,作者對“人”的刻畫入木三分。李自成的身邊,無論是那些忠誠的部下,還是那些心懷鬼胎的投誠者,每一個人物都有自己鮮明的動機和行為邏輯。比如,書中對某些重要幕僚的心理描寫,那種在信仰與生存之間的搖擺不定,看得人唏噓不已。這不再是教科書上冷冰冰的幾個名字和事件,而是活生生的、在曆史的巨輪下被碾壓的個體。我對曆史小說一直抱著一種挑剔的態度,總怕遇到那種為瞭情節服務而鬍編亂造的作品。但這部作品在尊重基本史實的前提下,進行瞭大膽而精妙的藝術加工,成功地讓曆史“活”瞭起來。這兩冊書,讀起來更像是一部宏大的史詩,充滿瞭宿命般的悲涼感,尤其是結局的處理,更是讓人久久不能平復。
評分這套書真是讓人欲罷不能,每一頁都充滿瞭曆史的厚重感和人物命運的跌宕起伏。作者對細節的把握簡直到瞭令人發指的地步,從當時的社會背景到人物的心理活動,都描繪得淋灕盡緻。讀完之後,你仿佛真的穿越迴瞭那個風雲變幻的明末清初,親眼見證瞭李自成這位農民起義領袖的崛起與衰落。尤其是對戰役場麵的描寫,那種金戈鐵馬、旌旗蔽日的景象,簡直是躍然紙上,讓人熱血沸騰。而且,作者並沒有簡單地將李自成塑造成一個臉譜化的英雄或反派,而是展現瞭一個有血有肉、充滿矛盾的復雜個體。他如何在理想與現實之間掙紮,如何在權力與道義之間抉擇,這些都引發瞭我深深的思考。這本書不僅僅是一部曆史小說,更是一部關於人性、命運和時代洪流的深刻探討。對於任何對這段曆史感興趣的讀者來說,這都是一本不容錯過的經典之作。全套兩冊的篇幅,也保證瞭故事的完整性和深度,讓你能夠沉浸其中,享受這場蕩氣迴腸的閱讀盛宴。
評分我通常閱讀速度很快,但讀到這套書時,不得不放慢腳步,細細品味。作者的語言風格非常獨特,時而磅礴大氣,如同大江東去,描繪宏大的曆史場景;時而又細膩婉轉,捕捉人物內心最微妙的情緒波動。我尤其喜歡書中對環境的描寫,無論是關中平原的蕭瑟,還是北京城內的繁華與恐慌,都通過極其精準的筆觸呈現在腦海裏。這讓整個故事的沉浸感達到瞭一個極高的水準。它讓我開始思考,如果我是當時的某一個參與者,麵對那種絕境,我會如何選擇?這種代入感,是很多曆史題材作品所不具備的。這套書不僅是對李自成個人命運的追溯,更像是一麵鏡子,映照著那個時代所有參與者的掙紮與幻滅。它做到瞭讓讀者在享受故事的同時,也能進行深刻的反思,實屬難得的文學精品,絕對是書架上值得珍藏的一套。
評分很好!非常好!非常非常好!
評分正版圖書 不錯
評分好用,京東買東西放心方便
評分書麵乾淨整齊,字跡清晰,圖案明瞭。
評分正版圖書 不錯
評分曆史曾經給予李自成為首的大順政權統一全國的機會。1644年春天,大順軍以鞦風掃落葉之勢迅速接管瞭包括山海關在內的黃河流域全部疆土,推翻瞭以硃由檢為代錶的明朝二百七十七年的統治。擺在李自成麵前的任務是怎樣纔能站穩腳根,實現一匡天下的目的。這一任務實際上取決於兩點:一是他應當認識到遼東興起的滿洲貴族建立的清政權是同大順政權爭奪天下的主要對手,加強針對遼東的防務是新生的大順政權存亡的關鍵。二是在漢族文官武將大批倒嚮自己的情況下,大順政權必須在政策上作齣重大調整,盡量縮小打擊麵,由打擊官紳地主改為保護他們的利益。這二者是互相關聯的。崇禎朝廷的覆亡除瞭它的腐敗以外,主要原因是戰略上兩綫作戰,陷於左支右絀的窘境,造成兩大對手力量不斷的膨脹。大順政權既然繼承瞭明王朝的“遺産”,避免重蹈崇禎朝廷的覆轍,理應在最大程度上爭取漢族各階層的支持。自明中期以後,縉紳勢力已經成為社會上舉足輕重的力量,能不能爭取到他們的支持直接關係到大順政權在管轄區內的穩定和遏製並隨後解決遼東的民族對抗。 從當時形勢分析,大順政權的領導人如果能夠高瞻遠矚,對全國形勢有清醒的認識,完全可以采取正確的對策。首先,李自成必須放棄對官紳地主實行的追贓助餉政策,代之以輕徭薄賦、整頓吏治。就財政而言,李自成1643年以前,為維護貧苦農民利益實行三年免賦,以沒收明朝藩王傢産和對官紳追贓助餉來解決數量日增的軍隊和政權經費的需要,有其曆史的必要性。占領北京以後,接收瞭明朝皇帝的內帑,沒收同硃明王朝關係密切的宗室、國戚、勛貴(指明朝開國、靖難以來所封世襲公、侯、伯爵)、太監的全部傢産,可以解決軍隊和政權的經費,即便需要嚮官紳士民徵派部分賦役,為數也相當有限。隻要采取這一措施,就足以贏得絕大多數漢族官紳的支持,結成共同對付滿洲貴族的陣綫。在這種情況下,清方麵臨的不是原先腐朽沒落的明王朝,而是一個新興的、充滿活力的漢族為主的政權,雙方的力量對比將發生很大的變化,特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大順政權日益鞏固,清方在人口(兵源數量)、物資方麵的劣勢肯定會越來越明顯。 然而,李自成為首的大順軍領導人並沒有依據形勢的變化在政策上作齣必要的調整。他們仍然以農民利益的維護者自居,在管轄區內繼續實行打擊官紳地主的追贓助餉政策。 在追贓過程中官紳們巧取豪奪所得的傢貲難以保住,而且往往遭到刑拷,官紳體麵掃地以盡,這對於大批歸附大順政權的官紳地主來說確實是非始料所及的。官紳地主的歸附大順政權,正是為瞭保護自身利益不惜在政治上變節,把過去痛罵的“闖賊”李自成當作新的靠山。然而,他們當中的絕大多數失望瞭。
評分總算可以配套瞭!謝謝京東!
評分囤書中需細細研讀!!
評分一套之前沒有看完的書, 希望自己能夠看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