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运动解剖书
定价:69.0元
作者:(法)布朗蒂娜·卡莱-热尔曼,张芳
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3-01
ISBN:978753047462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畅销法国30年,*经典的运动类工具书,翻译成英、德、俄、日等11种语言,千余张带批注的手绘图,生动详实地展示了与运动状态直接关联的骨、关节与肌肉。
◎运动者*重要读透的身体技能解析书,前未有的细致讲解,让你真正理解运动。
内容提要
本书通过大量的插图介绍运动器官:多于1000幅带批注的手绘插图,前未有的细致讲解,层次分明,生动详实地展示了与初始运动状态直接关联的骨、关节与肌肉。
在此,本书依次介绍:
-躯干部分:脊柱、骨盆、胸廓;
-上肢部分:肩、肘、腕、手;
-下肢部分:髋、膝、踝、足。
并且在每个部分,注释也是逐层展开:
-该部位形态学,
-该部位进行的运动,
-该部位的骨骼、关节结构以及不同的肌肉。
本书自1984年以来有四个版本相继出版,被译成11种语言全球销售。它使与身体运动技巧相关的解剖学基础知识变得一目了然,清晰易懂。
目录
作者介绍
作者致力于运动解剖学领域30余年,是运动解剖学概念的创立者。
本书再版5次,常年位居法国运动拉伸类、医学类解剖学分类畅销书榜首,被译为十余种语言,在全球发行上百万册。
文摘
序言
在本书编写中有些比较独到的观念,我们想在此提请读者注意。
本书介绍的一些解剖学基础知识,都是与运动相关联的。颅脑、内脏、神经系统以及循环系统研究没有列入本书,在此仅仅是对骨骼、关节和肌肉进行研究。
为了避免重复啰唆以及大篇幅的问题,每个章节的写作方案并不是完全一样的。有时我们把身体不同的部位放在一起进行研究,因为是同样的肌肉使他们产生运动。然而,重复阐述在所难免,因为每个部分的描述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此一来,重复描述会使介绍更加全面。
正文文字有两种字号:较大字号的文字阐述基本概念,而较小字号的文字则解释细节。
各结构的拉丁名称紧跟相应名词之后。
插图通常展现的是右侧,目的在于使定位与方向变得更直观易懂。
为了更清楚地看见关节表面,在绘图过程中有意拉大了各骨的间距。
每块肌肉都是单独绘出,而没有周围器官的陪衬。这样能使读者更好地掌握它们的功能。
通常在对其功能进行介绍之后,会补充它的支配神经的分布。
章是概论(简短的),目的在于让读者认识一些术语,这些术语在以后的章节中都会见到。所以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是必备的基本功。
在了解了基础概念之后,接下来我们就可以从任意一个章节开始阅读,但是我们还是建议依照本书顺序展开学习。
这本书作为运动解剖学的入门,目的在于使读者熟悉专业术语以及必要的基本概念,为日后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作为一个常年与运动损伤打交道的业余跑者,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主要是为了预防和更好地理解康复过程。以往的康复建议往往是“多拉伸”“多休息”,非常模糊。然而,这本书真正做到了将运动解剖学与损伤预防、功能性恢复结合起来。它对常见运动模式中的代偿行为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让我清晰地认识到自己跑步姿势中那些不合理的发力习惯是如何一步步导致膝盖或足踝出现问题的。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于关节活动度(ROM)的讲解,不仅仅是告诉你应该伸展到哪个角度,而是解释了达到这个角度需要哪些肌肉群的放松和哪些拮抗肌的协同作用。这种系统性的思维框架,彻底改变了我对“活动度训练”的看法。读完后,我不再是机械地完成拉伸清单,而是带着明确的目标去针对性地激活或放松特定的结构。这本书极大地增强了我对自己身体的掌控感和安全感,让人不再是疾病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管理者。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为所有热爱运动、对自己身体有追求的人量身定做的!我拿到手的时候就被它厚实的质感和精美的装帧吸引住了。虽然我之前也看过一些运动相关的书籍,但这本书的切入点非常独特,它不仅仅是罗列肌肉名称和动作分解,而是更深入地去探讨“为什么”我们的身体会这样运动,以及如何通过了解这些机制来优化我们的训练效果。书中的图文并茂的解析,真的让人茅塞顿开,很多困扰我已久的训练瓶颈,似乎都在这些详尽的剖析中找到了答案。比如,关于核心力量的理解,以往总觉得是做几个平板支撑就够了,但这本书里详细阐述了深层核心肌群和呼吸模式的联动关系,让我意识到之前的方法有多么片面。而且,它的语言风格既专业又易懂,不像有些教科书那样晦涩难懂,即便是运动新手,只要带着好奇心去翻阅,也能从中受益匪浅。我特别喜欢它在讲解每一个关节运动时,都会配上日常生活或特定运动场景的举例,这样就很容易将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联系起来,让人感觉这本书的实用价值非常高。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希望把自己的运动表现提升到新层次的朋友们,它绝对是值得收藏和反复研读的宝典。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简直就像是拥有了一位世界顶尖运动生理学家的私人指导。它的叙述风格非常沉稳、权威,但又不失一种温和的引导力,让你在学习复杂概念时感到轻松愉快。我特别喜欢其中对于“运动模式”的划分和解析,它没有将人体割裂成孤立的肌肉块,而是强调了运动是全身协同完成的一个动态过程。比如,在探讨上肢推力动作时,它会细致地分析从地面反作用力如何通过下肢、核心,最终传导至肩关节和肘关节,整个能量传递链条被描述得如同精密钟表般运作有序。这种全局观对于提升我的复合动作表现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我尝试根据书中的建议微调了我的卧推姿势,仅仅是调整了背部肌肉的预先激活顺序,卧推重量竟然稳定地提升了!这直接证明了理论指导实践的强大力量。这本书绝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图谱”,它更是一部关于“如何高效、安全地使用身体”的实操手册,绝对是健身房和训练室里不可或缺的常备用书。
评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真的超乎我的预期,拿到手沉甸甸的感觉就预示着它内容的扎实程度。说实话,我以前对解剖学这块总是有点敬而远之,觉得那是专业运动员或者教练才需要精通的东西。但这本书的编排方式非常巧妙,它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学术报告,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私教在耐心地为你拆解身体的每一个精密部件。我最欣赏的一点是,它非常注重“功能性”,讲解的每一个肌肉群或关节结构,都会紧密联系到实际的运动表现上,比如跑步时的蹬伸、举重时的稳定、甚至只是做一个简单的拉伸,背后的力学原理都被剖析得淋漓尽致。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情不自禁地停下来,在镜子前或者原地尝试作者描述的动作,感受肌肉纤维的拉伸与收缩,这种“身体对话”的体验是看其他书籍无法替代的。它不仅教会了我“做什么”,更重要的是教会了我“为什么这么做”,这才是真正实现自我掌控和避免运动损伤的关键。对于那些渴望从“盲目训练”跨越到“科学训练”阶段的运动爱好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座灯塔,指引我们更加智慧地对待自己的身体这台精密的机器。
评分我得说,这是我近几年读过的运动科学类书籍中,信息密度最高、信息质量也最可靠的一本。它的内容组织逻辑性极强,从宏观的运动链条到微观的肌群协同,层层递进,结构严谨得让人心服口服。我个人对力量训练尤其感兴趣,而这本书对不同募集模式下肌肉纤维的激活顺序分析得极其到位,很多我一直以为是主导肌肉的,在书里被揭示出只是“辅助”角色,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是那些我们平时容易忽略的稳定肌群。这种颠覆固有认知的过程,真是既震撼又令人兴奋。而且,这本书在配图上的投入绝对是顶级的,那些三维立体的运动轨迹图和不同发力角度下的受力分析图,清晰到我仿佛能直接“看穿”皮肤,直达骨骼和肌肉的交界处。它不是那种读完一遍就束之高阁的书,更像是工具书,每当我遇到新的训练难题或者身体出现新的不适时,我都会翻回去查阅相关章节,总能从中找到科学的解释和调整的方向。对于严肃对待自己训练的人来说,这种深度参考价值是无可替代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