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說 沒有人是無辜的

新民說 沒有人是無辜的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夢亦非 著
圖書標籤:
  • 社會批判
  • 政治哲學
  • 曆史反思
  • 道德倫理
  • 權力
  • 責任
  • 集體主義
  • 個人命運
  • 20世紀史
  • 中國現代思想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49543854
版次:1
商品編碼:11353575
包裝:平裝
叢書名: 新民說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3-1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56
字數:232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1)1本書=6本書。
  你讀到的不隻是一本小說,而是四部(或兩部)小說加一部散文、一部政治哲學。
  2)沒有任何一句比喻。沒有任何一個形容詞。
  3)顛覆性的閱讀體驗:
  正統的、默認的閱讀方式,即是從文本的一行開始閱讀,讀到最後一行結束。你仍然可以這樣閱讀《沒有人是無辜的》,但這是舒服的偷懶的讀法。
  如果你仍然願意第二遍閱讀《沒有人是無辜的》,你便可以改變閱讀方式。
  方式之二:將每一章的第一部分連接起來閱讀,不要觸及第二部分、第三部分,這樣,你就得到一本嚴格意義上的小說,實驗小說。
  方式之三:將每一章的第二部分連接起來閱讀,不要觸及一與第三部分,如此,你將得到一本隨筆集。
  方式之四:將每一章的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懸擱起來,隻閱讀第三部分,這般,你得到的是一本政治哲學與文學思想錄。
  方式之五:隻閱讀於同誌的部分,你讀到的是一本懸疑凶殺小說。
  方式之六:隻閱讀叛軍(造反者)部分,你以為自己在讀的是一本英雄小說。
  方式之七:隻閱讀鬼師傢族部分,你正在讀的即是一本傢族小說。
  方式之八:……

內容簡介

  《沒有人是無辜的》講述瞭一九四九年到一九七九年之間的貴州南部一個叫碧城的小縣城所發生的曆史事件,官員於同誌在文革前從軍人當上公安局長,文革時當上革命委會員主任,文革後當上公安局長,其人痛恨碧城與碧城的睢族文化,一直試圖毀舊睢族文化,而睢族的鬼師傢族卻一直緻力於保持睢族文化,在兩者之間,是不斷造反攻打碧城的舊軍官與起義的農民、等力量,三者之間的交織構成瞭小說的內容。文體形式上的實驗:本書為復調小說,包括瞭幾種小說:現實主義小說、愛情小說、匪幫小說、奇幻小說、政治小說;包括幾種文體:小說、散文、評論、民間傳說等。每一章的第一部分為敘事部分,第二部分為細節性與解釋性的散文部分,第三部分為評論部分,但以評論的方式呈現一部小說。本書實質上為四部(或兩部)小說加一部散文、一部政治哲學。每一節標題連起來又是另一篇微小說。本書中暗藏無數結構上的機巧。技藝上的創新:交互——人與物的互換、疊加。置換:人與人或物之間在空間或命運位置上的替換。質換:人與物之間的變化。延擱:所有事件的高潮與關鍵環節均被隱去,僅在後麵的章節中略略迴顧或交待一二句。另有眾多技藝上的使用:模糊、局部清晰、變形、抽象、色塊、綫條、突齣零亂無意義的部分(掉下來的碎片)、薄化(透明)現實、敘述的密度(壓緊與稀釋)、加快或減速敘述的速度……語言上的處理:在長句與短句的搭配上,本書行成種種搭配的規律,每一句的長短都被精心考慮過,沒有任何一句逃齣所設計的規律之外的句子。整部小說沒有使用任何一句比喻。整部小說沒有使用任何一個形容詞。

作者簡介

  夢亦非,1975年生,70後代錶性評論傢、詩人、小說傢、專欄作傢,齣版有《蒼涼歸途》(評論捲)、《蒼涼歸途》(詩歌捲)、長篇實驗小說《碧城書》、學術專著《植物改變世界》、詩論《愛麗絲漫遊70後》等近二十部著作,在《南方南末》、《天涯》、《隨筆》等發錶思想隨筆十數萬字。

目錄

死亡001 是004 不007 可能010的013 嗎016
他019 在022街上025行走028 時031
變成034一株樹,037 立在040街角043
開花、046結果、049枯朽052
三十年後055又058變成061活人064
拍拍067 身上070的073風塵076
繼續079往082傢中085走088 ……091
他094找到097的100 卻是103 一片106 郊野109
樹木112與115 石頭118 在121 說話,124 但是127
他130聽133不見,136那139是142 否145
死去148 的151人,154 靈魂157並160 沒有163
消失。166他169 在172一池175水邊178 停下181
看184水中187自己,190 仍然193 是196
變成199 樹木202之前205 的208模樣211
但214城市217 已經220改變,223漂浮226
在229 水麵,232命運235在238 水中241
流轉,244 永遠247在250 一個253 點上256
消失259者262會265再次268 齣現,271 它們274
互為277實物280與283倒影286……289
他292坐在295 窗颱298 倒影301上304
天黑307 下來310之前,313
他316 變迴319童年322 模樣,325
一株328 樹331 倒在334地上,337
聽到340水聲343響起346











精彩書摘

  睢族與碧城
  當夢亦非在《沒有人是無辜的》文本中以各種方式提到碧城,碧城麵目各異地齣現在各個章節中,眾多形式的碧城並列,沒有任何章節的碧城顯得更真實或更虛假,它們是如此的平等,平等到就像原本都是同一座碧城,於是,在這份注解中齣現的碧城,看起來也同樣是虛構齣來的文本中的城市,但文本中的城市未必全部是虛構。
  按照普通意義上的“真實”,真實的碧城是這樣的。
  碧城在中國華人共和國地圖上不叫碧城,叫“三閤鎮”,位於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南部,是中國唯一的水族自治縣——三都水族自治縣的縣城所在地,它從未有過城牆城門,清朝時叫三腳屯,一個屯兵之所,民國時期成為三閤縣治所,1941年成為三都縣治所,新中國成立後成為三都縣政府所在地。它是貴州南部普通小縣城,兩邊是山,都柳江從山間流過,縣城建在營上坡與都柳江之間巴掌寬的地塊上,東西嚮隻有一條街,南北嚮沒有大街隻有一些短短的小街,近年來發展,增加瞭東西嚮沿江的半條街,江上從七十年代建起一座大橋,與縣城隔江相望,是三都民族師範,後來師範撤銷變成中學,邊上是一座工廠,現在在中學與縣城之間建瞭一座橋。
  三閤鎮人口並不多,十萬人左右,各民族混雜,水族、布依族為主,苗族漢族也不少,在夢亦非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候,房價大約三韆五百元一個平方米。
  雖然都柳江流過三閤鎮,但它沒有碼頭,也不通航運,它也從來不曾有過城牆與城門,它其實從來就不是一座城,因為沒有過城的外觀。也因為沒有城牆,以緻三閤鎮經常遭受水災,民國時期與1949年之後,經常會有洪水淹沒三閤鎮。隔江南麵是堯人山,景色荒莽而峻秀。
  《沒有人是無辜的》文本中齣現的睢族,原型是水族,水族主要居住地是三都縣,在四十萬到五十萬的人口之中,一半以上居住在三都縣,部分居住在都勻市、獨山縣、榕江縣、丹寨縣等,還有極少部分在雲南以及廣西。水族有自己的文字、經書、律法、服飾、語言、信仰,可以在所有方麵獨立於漢族,是一個高度發達自足的民族,但如今被漢化的程度非常嚴重。《沒有人是無辜的》文本中所寫到的睢族的文化與風俗,基本上未經過變形,是可信度非常高的水族的文化與風俗的描述。
  夢亦非雖非水族,但生長於水族環境中,自小受到水族文化影響,在青年時代精研過水族民俗與水族曆史,齣版過水族現代史詩《蒼涼歸途》。齣於一些民族政策方麵的原因,在夢亦非的寫作中,水族僅僅作為原型,被塑造成“睢族”,但懂得水族的人都知道,水族在原本意義上不是水族,而是睢族——這聽起來頗像一種小說的修辭術。
  鬼師
  《沒有人是無辜的》文本中有一個關鍵詞:鬼師。鬼師是什麼?
  鬼師就是水族的巫師。
  鬼師的原型應該是“略鐸”,略鐸被認為是水族文字的發明者,有認為略鐸是一個人,也有認為是六個人。傳說之一,作為一個人的略鐸花瞭六年時間來創造文字,創造齣來的文字“多得成箱成垛,堆滿一堆子”,但在天皇的擔憂之下,讓火燒掉瞭這些文字,隻剩下幾百個字。傳說之二,六位老人在仙人的指點之下,在沙地上畫水族的各種牲畜、飛禽與用具,用這些圖案造也水族文字——泐睢(泐雖),這六位老人學習齣師之後,返迴故鄉,但途中五位老人死亡,隻剩下一位將這些文字帶迴傢,但途中被一個不認識的人將文字搶走,迴到傢時隻剩下一部分。這些“剩下”的文字全部在《水書》之中。
  《水書》是水族的經書,關於天乾地支,關於吉凶。鬼師們使用這些經書來擇吉凶,以安神、驅鬼。鬼師的原型就是“略鐸”。傳統的分工是,女巫負責“診斷”,看齣人因為惹瞭什麼鬼而生病或倒黴,鬼師負責驅除這些惡鬼安撫善鬼。女巫是某種“超人”,她們能進入鬼魂的世界去探看,或者讓鬼魂附身於她們而言說。但鬼師卻不是通靈的,鬼師隻是凡人,使用經書與咒語,嚴格按照儀式的程序來行使儀式。在掃傢、掃寨、安神龕、暖圈、打替身、做橋、喪葬等日常或周期儀式上都由鬼師齣麵主持。鬼師可以視為水族社會中的知識分子,隻有他們纔識字,他們一般也是寨子中的權威。
  如今儀式在水族地區越來越少,幾乎所有水族人都講漢語,不會講漢語的水族人越來越水,水族文化處於急劇的消亡狀態中,《水書》成瞭文化遺産,被從民間鬼師們手上收集到政府部門,鬼師們也就越來越少,年輕一代中,幾乎不再有鬼師瞭。
  與故事作鬥爭
  對於故事,夢亦非可以寫一本書來談論他對故事的看法,但這些看法零碎地化著瞭一些文本,諸如《負小說寫作十二條》《中國小說八宗罪》……
  在《沒有人是無辜的》文本中,假裝有一個故事,寫作的任務不是去將這個理想中的故事呈現齣來——這是傳統的寫作方式。相反,夢亦非寫作的任務是對那個假想中的故事下手,將它打碎——隻有碎片而無整體;篡改它——呈現齣來的不是理想中的模樣,對同一事件不斷修改;否定它——花樣百齣的與故事鬥爭的努力,正是為瞭否定那個理想的故事。寫作不是去講一個故事,故事不是寫作的終點,而是:故事是寫作的起點,寫作的過程就是拆解那個潛在的完整故事的過程。
  夢亦非一嚮的意見是:故事隻是小說的一個元素,可有可無,沒有故事也可以是一部小說,小說不是故事,而是故事之後/外的東西。但很遺憾的是,在漫長的文學史中,小說被理解成瞭故事,是關於故事的藝術,在中國,甚至就是故事本身,小說等同於故事。
  小說是什麼?小說肯定不是故事,不是故事的藝術,小說是敘述的藝術。敘述並不必然對應著故事,它是狀態,是行為,但不是完成。基於這種意見,《沒有人是無辜的》隻是敘述,而非講故事,這裏麵沒有故事,隻有破缺的事件。
  ……

前言/序言

  次序
  正統的、默認的閱讀方式,即是從文本的第一行開始閱讀,讀到最後一行結束。你仍然可以這樣閱讀《沒有人是無辜的》,但這是最舒服的偷懶的讀法。
  如果你仍然願意第二遍閱讀《沒有人是無辜的》,你便可以改變閱讀方式。
  方式之二:將每一章的第一部分連接起來閱讀,不要觸及第二部分、第三部分,這樣,你就得到一本嚴格意義上的小說,實驗小說。
  方式之三:將每一章的第二部分連接起來閱讀,不要觸及第一與第三部分,如此,你將得到一本隨筆集。
  方式之四:將每一章的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懸擱起來,隻閱讀第三部分,這般,你得到的是一本政治哲學與文學思想錄。
  方式之五:隻閱讀於同誌的部分,你讀到的是一本懸疑凶殺小說。
  方式之六:隻閱讀叛軍(造反者)部分,你以為自己在讀的是一本英雄小說。
  方式之七:隻閱讀鬼師傢族部分,你正在讀的即是一本傢族小說。
  方式之八:……
  次序即是因果,次序可以調整,所以因果也可以,所以因果隻是你看世界的先後順序,而不是必然,或者,我們可以把因果稱之為“心理巫術”,你在所挑選的事件之中,不同的排序,就有不同的因果。所以,沒有必然,一切都是偶然,而如果你說是偶爾,梅洛文加卻從《黑客帝國》中傲慢地說:“我說是代價。”
  標題是一個世界
  當小標題在文本中齣現時,意味著我們獲得另一個小文本世界,正文是一個文本世界,中間的小標題組成另一個文本世界。但很少有人注意到標題的世界。
  標題與文本沒有必然的關係,約定俗成的是:標題是對內容的概括,或者泄露——概括泄露。如此,標題的世界隻是內容世界的Ghost,放過瞭標題的自足與創造,這是某種損失,也許。
  所以在《沒有人是無辜的》文本中,小標題自成一個世界,是一個文本,你可以將它視為一個短篇小說,亦可讀成一首詩。所以,目錄既是一首詩,也是一個短篇小說——它構成與正文呼應的、被僞邏輯聯接起來的小世界,並不像一個地圖。
  一個好的齣版物中,應該沒有任何頁麵被浪費,如果有可能,就連版權頁也可以設計成一個有機文本,而不是一些並無必然關係的羅列。在一個形式主義者眼中,世界可以被安排得更好,就像你看到的葵花籽、海螺,他們都遵循瞭某種數列的規律。在一個形式主義者的文本中,一切都將得到無微不至的安排。世界的意義就在這種安排中被組織、顯現齣來。所以,目錄就是一個自足的形式世界,而不是一個播散之場。除非,這種源自德裏達意義上的播散構成瞭相對於某種文本的“有意的安排”。
  拆解文本
  一部小說“應該”是一個有機的文本,故事、細節、描寫應該“有機”地“融閤”為一體。這是傳統小說的看法。《沒有人是無辜的》不是傳統小說,它也就懶於遵守傳統小說的要求。它不是一個有機地融閤在一起的文本,而是作為拆解後的文本碎片而齣現。在《負小說十二條》中,夢亦非製定瞭十二條規則,其中第4條:負小說假裝有故事,寫作即是對假裝的故事的施暴。第5條:與故事鬥爭是負小說的主要任務之一??。《沒有人是無辜的》即是對故事的施暴,與故事鬥爭,將一個假想中的傳統的故事拆解成:事件,事件中的細節,對文本自我的評論或言說。每一章第1部分是事件,第2部分是第1部分中的細節,被抽齣來單獨呈現,第3部分則是直接或暗指的評論,對文本自身。文本因此不再作為整體存在,而是一堆“零件”,閱讀的過程就是將這些“零件”組裝的過程——閱讀因此成為創作。閱讀一直是創作,在接受美學看來。《沒有人是無辜的》為第二次創作分門彆類地備好瞭“材料”,於是,作者寫作的過程不過是“準備材料”的過程,讀者的閱讀纔是創造作過程。這與後工業信息社會的生産機製有關係,在這種社會中,勞動者(創造者)消失,生産替代瞭勞動,但所有的生産都不是已經完成的勞動,它們僅僅是眾多環節中的一個環節,要將這些由不同生産者組成的環節連接起來,纔能得到一個商品,但商品未必就是成品,更多時候以半成品的方式售齣,消費者要自己去安裝、調試,纔能完成商品的生産流程。《沒有人是無辜的》也不是一個成品,它隻是半成品,這是一種後現代社會的“寫作的誠實”,它不製造幻覺,它隻提供存在意義上的真實。
  顯文本與潛文本
  《沒有人是無辜的》不是“一個”文本,而是“一組”文本,這“一組”文本包括顯文本與潛文本。顯文本是你所讀到的文本,潛文本是其中再次虛構或互文的文本。
  第一份潛文本是《睢人三十年》,顯文本中的人物卡爾維諾所寫下的文本,它可能是一本曆史著作,也可能是假曆史著作之名的小說,顯文本中甚至裝模作樣地“透露”瞭這份潛文本的片斷,以及故作高深地評論這份潛文本,或者神秘兮兮地交代這份潛文本的寫作背景。
  第二份潛文本是《碧城縣誌》,顯文本虛構瞭這本具有官方性質的、顯得很可靠的文本,以它作為寫《睢人三十年》以及顯文本《沒有人是無辜的》依據。
  第三份潛文本是《看不見的城市》,確有卡爾維諾其人,但確無《睢人三十年》其書,確有《看不見的城市》其文,但確無寫碧城片段。因此,《看不見的城市》成為潛文本,
  第四份潛文本是《泐雖》,主人公卡朗所麵對與被其所影響的文本,睢人的經書,睢人的文字。
  第五份潛文本是《碧城書》,顯文本中“引用”瞭它的所寫的歐陽靜泊的片斷。
  如此,讀者還可以從顯文本中找到彆的潛文本。眾多潛文本的存在,將顯文本變成一個以潛文本為內容的“集閤”,顯文本可以劃分數種文本,包含的眾多潛文本包括小說、經捲、史料……如此一來,《沒有人是無辜的》變成瞭“一組”文本,而非“一個”文本,寫作變成瞭“對寫作的寫作”。這是博爾赫斯所擅長之事,也是現代與後現代小說所常見的技藝。
  有趣的是,並無任何人將任何顯文本所提及的潛文本變成顯文本。對虛構對象的重視不夠,或隻將潛文本當作虛構之物,這就是世界的無趣之處,顯文本隻是世界的颱階,潛文本纔是世界幽暗的部分,而幽暗構成瞭世界的主體。
  睢族與碧城
  當夢亦非在《沒有人是無辜的》文本中以各種方式提到碧城,碧城麵目各異地齣現在各個章節中,眾多形式的碧城並列,沒有任何章節的碧城顯得更真實或更虛假,它們是如此的平等,平等到就像原本都是同一座碧城,於是,在這份注解中齣現的碧城,看起來也同樣是虛構齣來的文本中的城市,但文本中的城市未必全部是虛構。
  按照普通意義上的“真實”,真實的碧城是這樣的。
  碧城在中國華人共和國地圖上不叫碧城,叫“三閤鎮”,位於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南部,是中國唯一的水族自治縣——三都水族自治縣的縣城所在地,它從未有過城牆城門,清朝時叫三腳屯,一個屯兵之所,民國時期成為三閤縣治所,1941年成為三都縣治所,新中國成立後成為三都縣政府所在地。它是貴州南部普通小縣城,兩邊是山,都柳江從山間流過,縣城建在營上坡與都柳江之間巴掌寬的地塊上,東西嚮隻有一條街,南北嚮沒有大街隻有一些短短的小街,近年來發展,增加瞭東西嚮沿江的半條街,江上從七十年代建起一座大橋,與縣城隔江相望,是三都民族師範,後來師範撤銷變成中學,邊上是一座工廠,現在在中學與縣城之間建瞭一座橋。
  三閤鎮人口並不多,十萬人左右,各民族混雜,水族、布依族為主,苗族漢族也不少,在夢亦非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候,房價大約三韆五百元一個平方米。
  雖然都柳江流過三閤鎮,但它沒有碼頭,也不通航運,它也從來不曾有過城牆與城門,它其實從來就不是一座城,因為沒有過城的外觀。也因為沒有城牆,以緻三閤鎮經常遭受水災,民國時期與1949年之後,經常會有洪水淹沒三閤鎮。隔江南麵是堯人山,景色荒莽而峻秀。
  《沒有人是無辜的》文本中齣現的睢族,原型是水族,水族主要居住地是三都縣,在四十萬到五十萬的人口之中,一半以上居住在三都縣,部分居住在都勻市、獨山縣、榕江縣、丹寨縣等,還有極少部分在雲南以及廣西。水族有自己的文字、經書、律法、服飾、語言、信仰,可以在所有方麵獨立於漢族,是一個高度發達自足的民族,但如今被漢化的程度非常嚴重。《沒有人是無辜的》文本中所寫到的睢族的文化與風俗,基本上未經過變形,是可信度非常高的水族的文化與風俗的描述。
  夢亦非雖非水族,但生長於水族環境中,自小受到水族文化影響,在青年時代精研過水族民俗與水族曆史,齣版過水族現代史詩《蒼涼歸途》。齣於一些民族政策方麵的原因,在夢亦非的寫作中,水族僅僅作為原型,被塑造成“睢族”,但懂得水族的人都知道,水族在原本意義上不是水族,而是睢族——這聽起來頗像一種小說的修辭術。
  鬼師
  《沒有人是無辜的》文本中有一個關鍵詞:鬼師。鬼師是什麼?
  鬼師就是水族的巫師。
  鬼師的原型應該是“略鐸”,略鐸被認為是水族文字的發明者,有認為略鐸是一個人,也有認為是六個人。傳說之一,作為一個人的略鐸花瞭六年時間來創造文字,創造齣來的文字“多得成箱成垛,堆滿一堆子”,但在天皇的擔憂之下,讓火燒掉瞭這些文字,隻剩下幾百個字。傳說之二,六位老人在仙人的指點之下,在沙地上畫水族的各種牲畜、飛禽與用具,用這些圖案造也水族文字——泐睢(泐雖),這六位老人學習齣師之後,返迴故鄉,但途中五位老人死亡,隻剩下一位將這些文字帶迴傢,但途中被一個不認識的人將文字搶走,迴到傢時隻剩下一部分。這些“剩下”的文字全部在《水書》之中。
  《水書》是水族的經書,關於天乾地支,關於吉凶。鬼師們使用這些經書來擇吉凶,以安神、驅鬼。鬼師的原型就是“略鐸”。傳統的分工是,女巫負責“診斷”,看齣人因為惹瞭什麼鬼而生病或倒黴,鬼師負責驅除這些惡鬼安撫善鬼。女巫是某種“超人”,她們能進入鬼魂的世界去探看,或者讓鬼魂附身於她們而言說。但鬼師卻不是通靈的,鬼師隻是凡人,使用經書與咒語,嚴格按照儀式的程序來行使儀式。在掃傢、掃寨、安神龕、暖圈、打替身、做橋、喪葬等日常或周期儀式上都由鬼師齣麵主持。鬼師可以視為水族社會中的知識分子,隻有他們纔識字,他們一般也是寨子中的權威。
  如今儀式在水族地區越來越少,幾乎所有水族人都講漢語,不會講漢語的水族人越來越水,水族文化處於急劇的消亡狀態中,《水書》成瞭文化遺産,被從民間鬼師們手上收集到政府部門,鬼師們也就越來越少,年輕一代中,幾乎不再有鬼師瞭。
  與故事作鬥爭
  對於故事,夢亦非可以寫一本書來談論他對故事的看法,但這些看法零碎地化著瞭一些文本,諸如《負小說寫作十二條》《中國小說八宗罪》……
  在《沒有人是無辜的》文本中,假裝有一個故事,寫作的任務不是去將這個理想中的故事呈現齣來——這是傳統的寫作方式。相反,夢亦非寫作的任務是對那個假想中的故事下手,將它打碎——隻有碎片而無整體;篡改它——呈現齣來的不是理想中的模樣,對同一事件不斷修改;否定它——花樣百齣的與故事鬥爭的努力,正是為瞭否定那個理想的故事。寫作不是去講一個故事,故事不是寫作的終點,而是:故事是寫作的起點,寫作的過程就是拆解那個潛在的完整故事的過程。
  夢亦非一嚮的意見是:故事隻是小說的一個元素,可有可無,沒有故事也可以是一部小說,小說不是故事,而是故事之後/外的東西。但很遺憾的是,在漫長的文學史中,小說被理解成瞭故事,是關於故事的藝術,在中國,甚至就是故事本身,小說等同於故事。
  小說是什麼?小說肯定不是故事,不是故事的藝術,小說是敘述的藝術。敘述並不必然對應著故事,它是狀態,是行為,但不是完成。基於這種意見,《沒有人是無辜的》隻是敘述,而非講故事,這裏麵沒有故事,隻有破缺的事件。
《新民說:沒有人是無辜的》 在紛繁復雜的現代社會,個體與集體的關係如同盤根錯節的藤蔓,糾纏不清。本書《新民說:沒有人是無辜的》並非一部冷冰冰的社會學理論著作,也不是一本道德審判的檄文,它更像是一場深入骨髓的自我審視,一次對隱藏在每個人內心深處,那些不為人知角落的溫和探尋。 我們常常習慣於將“無辜”與“純粹”、“未受玷汙”劃上等號,將“有罪”與“惡行”、“罪無可恕”緊密相連。然而,當我們將目光從錶麵現象拉迴,深入觀察人性的幽深之處,會發現事情遠非如此簡單。在集體決策的洪流中,在利益交換的漩渦裏,在信息不對稱的迷霧下,個體往往身不由己,無形之中也參與構建瞭某種“不無辜”的局麵。 本書試圖打破二元對立的思維模式,帶領讀者一同去理解,在一個高度互聯、相互依存的社會裏,個體與集體的命運是如何緊密交織,又如何相互影響的。“沒有人是無辜的”這句話,並非要將每個人推嚮道德的深淵,而是意在喚醒一種更深層次的社會責任感和自我認知。它不是一種簡單的指責,而是一種邀請,邀請我們去反思,去審視,去理解在宏大的曆史進程和日常生活的細節中,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扮演的角色,以及這些角色背後復雜的動因。 書中,我們將跟隨作者的筆觸,穿越曆史的煙雲,審視那些曾經震動世界的重大事件,那些塑造瞭我們當下社會格局的政治風雲,以及那些在日常生活中悄然發生的,卻深刻影響我們個體命運的經濟規律和社會現象。通過剖析一係列鮮活的案例,從宏觀的國傢行為到微觀的個人選擇,作者試圖揭示齣隱藏在錶象之下的因果聯係。你會發現,在某些曆史的轉摺點,那些看似“無辜”的旁觀者,可能因為沉默而成為共犯;在市場的運作中,那些遵循規則的參與者,也可能無意中助長瞭不公的滋生;在信息的傳播鏈條中,那些輕易轉發的個體,或許也參與瞭謠言的擴散。 然而,本書的價值絕不僅僅在於揭示“不無辜”的現實,更在於它所蘊含的建設性的力量。作者並非想讓讀者沉溺於負罪感,而是希望通過這種深刻的理解,激發齣更強的行動意願和改變的勇氣。當我們認識到個體在集體中的影響力,認識到每一個看似微小的選擇都可能産生連鎖反應時,我們就更有可能去做齣更負責任的選擇,去參與到更積極的社會建設中去。 《新民說:沒有人是無辜的》是一次對現代公民身份的深度解讀,一次對集體責任的全新思考。它鼓勵我們超越狹隘的個人主義,看到自己與他人、與社會、與曆史之間韆絲萬縷的聯係。它提醒我們,在一個復雜的世界裏,沒有旁觀者,每個人都是故事的一部分,也都是改變故事走嚮的潛在力量。 本書的語言風格溫和而有力,既有深刻的洞察力,又不失人文關懷。它避免瞭空泛的口號,而是通過細膩的觀察和嚴謹的邏輯,引導讀者一步步走嚮更廣闊的認知視野。閱讀本書,你可能會經曆從最初的震驚、不適,到逐漸的理解、反思,最終升華為一種更成熟、更積極的社會參與態度。 無論你身處哪個行業,扮演何種角色,從事何種職業,本書都將為你提供一個全新的視角,去審視你與周圍世界的關係。它會讓你重新思考“責任”的含義,重新定義“參與”的價值,並最終鼓勵你,即使力量微薄,也能成為那個為世界帶來積極改變的“新民”。 《新民說:沒有人是無辜的》是一本值得你反復品讀,並在生活中不斷實踐的書。它將引領你踏上一段關於自我認知和社會擔當的非凡旅程,讓你在理解“沒有人是無辜的”這一深刻命題的同時,找到屬於自己的力量,貢獻屬於自己的那份積極。

用戶評價

評分

我得說,這本書的深刻性,遠超我 initial expectations。作者以一種極其冷靜和客觀的筆觸,揭示瞭人性中普遍存在的弱點和矛盾。他筆下的人物,都有著自己的掙紮和無奈,他們在道德的邊緣遊走,在理智與情感之間搖擺。我喜歡作者對情節的設置,那種環環相扣,步步為營的感覺,讓人欲罷不能。每一次看似微不足道的事件,都可能成為故事發展的關鍵。書中的一些對話,看似平常,但細細品味,卻充滿瞭哲學意味。作者善於用最簡練的語言,點破那些隱藏在錶象之下的真相。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像是經曆瞭一場深刻的思維訓練,對人性和社會有瞭更深刻的認識。它讓我明白,我們所處的社會,並非是我們想象中那麼簡單,在每一個光鮮亮麗的背後,可能都隱藏著我們不願看到的陰影。而且,作者對於人物內心世界的描繪,也極其細膩,讓我們能夠感受到角色內心的波濤洶湧,以及他們在壓抑下的痛苦。

評分

說實話,剛開始翻開這本書的時候,我並沒有抱太高的期望,隻是齣於好奇。但隨著閱讀的深入,我發現自己完全被吸引住瞭。作者的敘事方式非常吸引人,他似乎有一種魔力,能夠把一些看似平凡的事件,描繪得驚心動魄。書中對於環境的描寫也十分齣色,那些細節的刻畫,無論是清晨的露珠,還是傍晚的微風,都仿佛觸手可及,讓讀者身臨其境。我尤其喜歡作者對於人物內心活動的描寫,那種抽絲剝繭般的剖析,讓我們得以窺探到角色最真實的一麵。很多時候,我們會看到人物在道德的兩難選擇麵前的掙紮,那種糾結和痛苦,被作者淋灕盡緻地展現齣來。這本書讓我思考瞭很多關於“對錯”的問題。在書中的世界裏,似乎沒有絕對的正義,也沒有純粹的邪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苦衷和無奈。這種模糊的界限,反而讓故事更具現實意義。我曾經為某個角色的行為感到不解,甚至有些憤怒,但隨著情節的推進,我漸漸開始理解他,甚至同情他。這種觀影體驗,是非常難得的。作者的語言簡潔而有力,每一個字都仿佛經過精心打磨,能夠準確地傳達齣人物的情感和思想。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像是經曆瞭一場心靈的洗禮,對人性和社會有瞭更深刻的認識。

評分

我必須承認,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都超齣瞭我的想象。作者構建的世界,並非是一個簡單的故事,而是一個充滿瞭象徵意義的社會縮影。他筆下的人物,各有各的命運,各有各的掙紮,他們並非孤立存在,而是緊密地聯係在一起,共同構成瞭這個復雜的世界。我尤其喜歡作者對於“人性”的探討,他沒有迴避人性的陰暗麵,反而將其赤裸裸地展現在我們麵前。那些發生在人物身上的事件,雖然可能極端,但卻能讓我們看到人性的脆弱、貪婪、自私,以及在絕境中的掙紮和微光。書中的情節設計非常精妙,每一個轉摺都來得恰到好處,讓讀者在驚嘆之餘,又不得不為之深思。我曾為某個角色的命運感到扼腕嘆息,也曾為另一個角色的選擇感到不解,但隨著故事的深入,我漸漸開始理解,這些選擇背後,往往有著更深刻的原因。作者的語言風格非常獨特,它不像一般的文學作品那樣華麗,而是以一種樸實、剋製的筆調,卻能夠準確地觸碰到人內心最柔軟的地方。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像是經曆瞭一場心靈的洗禮,對人性的復雜性有瞭更深刻的認識。它讓我明白,我們每個人,都可能麵臨著各種各樣的選擇,而這些選擇,往往會塑造我們的人生,也可能影響他人。

評分

這本書,我斷斷續續讀瞭好幾天,每次翻開,都像是走進瞭一個迷宮,充滿瞭意想不到的轉摺和令人深思的細節。作者的筆觸非常細膩,他筆下的每一個人物,哪怕是匆匆一瞥的配角,都仿佛有著自己的獨立生命和復雜的內心世界。我尤其喜歡他對於人物心理的刻畫,那種微妙的情感變化,那種隱藏在日常對話下的暗流湧動,都被他捕捉得恰到好處。比如,某個角色在麵對一個看似無關緊要的選擇時,內心深處的掙紮和權衡,作者寥寥數語便勾勒齣來,讓我能深刻地感受到角色的處境和心境。這種寫法的魅力在於,它不直接告訴你人物“是什麼”,而是讓你通過他們的言行舉止、內心獨白,自己去一點點拼湊和理解。有時候,我會為某個角色的選擇感到惋惜,有時候,我又不得不承認,在那樣的情況下,或許他們彆無選擇。書中的情節設計也十分巧妙,環環相扣,每一個伏筆都埋得很深,直到最後一刻纔揭曉,那種恍然大悟的感覺,簡直太棒瞭。讀到某些關鍵的情節時,我會情不自禁地屏住呼吸,生怕錯過任何一個重要的綫索。而且,作者在敘事節奏的把握上也做得非常到位,有緊張刺激的時刻,也有娓娓道來的敘述,讓整個閱讀過程張弛有度,引人入勝。這本書不僅僅是在講故事,它更像是在探討人性,探討社會,那些隱藏在錶象之下的真實,值得我們每個人去細細品味。

評分

這絕對是一本能夠顛覆你固有認知的好書。作者的敘事視角非常獨特,他似乎總能從一個意想不到的角度切入,剖析事件的本質。我喜歡他筆下的人物,他們都不是臉譜化的“好人”或“壞人”,而是有著各自的立場、動機和情感糾葛。書中的一些對話,看似平常,但細細品味,卻充滿瞭深意。作者善於用簡潔的語言,勾勒齣復雜的人性。我印象最深的是,書中有一個關於“真相”的探討,作者通過幾個不同的人物,展現瞭同一件事情,在不同的人眼中,可能會呈現齣截然不同的麵貌。這種多維度的敘事,讓我對“真相”這個概念有瞭更深的理解。書中的情節設計也十分巧妙,環環相扣,每一個細節都顯得至關重要。我曾以為自己已經猜到瞭結局,但最終的走嚮,卻完全齣乎我的意料。這種驚喜,也是閱讀的樂趣所在。作者的語言風格非常成熟,他能夠駕馭各種情緒的錶達,從冷靜的敘述到激烈的衝突,都處理得恰到好處。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像是經曆瞭一場思想的盛宴,對人性和社會有瞭更深刻的認識。它讓我明白,我們所看到的一切,都可能隻是冰山一角,背後隱藏著更復雜的故事。

評分

我得說,這本書給我帶來的震撼,遠超我的預期。作者以一種非常獨特的方式,嚮我們展現瞭一個復雜而又充滿張力的世界。他筆下的人物,都不是完美的,他們有缺點,有弱點,有自己的私心,但這反而讓他們更加真實,更加 relatable。我記得書中有一個情節,是關於一個孩子在睏境中的選擇,那個選擇,讓我久久不能平靜。作者沒有直接告訴我們那個選擇是對還是錯,而是讓我們自己去感受,去體會,去思考。這種留白的處理,恰恰是最考驗作者功力的地方,而這本書,無疑做到瞭。書中的敘事節奏把握得非常齣色,有時候你會被突如其來的事件推嚮高潮,有時候你又會在平靜的敘述中感受到暗流湧動。這種起伏跌宕的閱讀體驗,讓人欲罷不能。我特彆欣賞作者對於人物心理的描寫,那種細膩入微的刻畫,讓我們能夠看到人物內心最深處的想法和感受。有時候,一個微小的錶情,一個無意的動作,都被作者賦予瞭深刻的含義。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像是經曆瞭一場心靈的旅行,對於人性,對於社會,都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它讓我明白,我們每個人,在某些時刻,都可能做齣一些令人難以理解的選擇,而這些選擇,往往背後都有著我們看不到的復雜原因。

評分

這本書,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們內心深處的某些東西。作者的敘事風格非常獨特,他似乎總能從一個意想不到的角度,揭示事件的本質。我喜歡他筆下的人物,他們不是完美無缺的英雄,也不是純粹的惡棍,而是充滿瞭人性的復雜性和矛盾性。書中的情節設計非常巧妙,每一個伏筆都埋得很深,直到故事的最後,纔恍然大悟。我曾為某個角色的選擇感到不解,也曾為另一個角色的命運感到惋惜,但作者並沒有給齣一個簡單的答案,而是將這些復雜的問題,留給讀者自己去思考。而且,書中對於細節的描寫也十分到位,無論是場景的烘托,還是人物的錶情,都顯得十分真實,仿佛觸手可及。作者的語言風格非常冷靜,他似乎善於用一種不動聲色的筆觸,來揭示那些最令人不安的真相。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像是經曆瞭一場深刻的心靈洗禮,對人性和社會有瞭更深刻的認識。它讓我明白,我們所處的社會,並非是我們想象中那麼簡單,在每一個光鮮亮麗的外錶下,可能都隱藏著我們不願看到的陰影。

評分

當我閤上這本書的那一刻,一種沉重而又清醒的感覺湧上心頭。作者用一種近乎殘酷的方式,展現瞭人類社會中普遍存在的睏境和矛盾。他筆下的人物,沒有所謂的“完美”,他們都帶著各自的傷痕和缺陷,在生活的泥沼中掙紮。我最欣賞的是,作者並沒有給齣一個簡單的答案,或者道德的審判,而是將這些復雜的問題,赤裸裸地呈現在讀者麵前,讓我們自己去思考,去判斷。書中的情節設計非常巧妙,看似分散的綫索,最終卻能匯聚成一個強大的主題。我曾被某個角色的行為所震驚,也曾為另一個角色的犧牲感到心痛,但作者的敘述方式,讓我們能夠理解,這些行為的背後,往往有著我們難以想象的壓力和無奈。而且,書中對於細節的描寫也非常到位,無論是場景的烘托,還是人物的神態,都顯得十分真實,仿佛觸手可及。作者的語言風格非常沉靜,他似乎善於用冷靜的敘述,來揭示那些最令人不安的真相。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像是經曆瞭一場深刻的反思,對人性和社會有瞭更深刻的認識。它讓我明白,我們所處的社會,並非是我們想象中那麼簡單,在每一個光鮮亮麗的外錶下,可能都隱藏著我們不願看到的陰影。

評分

我一直認為,一本真正優秀的書,應該能夠在閱讀結束後,依然在你的腦海中久久迴蕩,不斷地引發新的思考,而這本書恰恰做到瞭這一點。作者構建的世界觀非常獨特,它沒有明確的時代背景,也沒有具體的地理位置,這反而讓故事具有瞭一種普遍性和象徵意義。我感覺,無論是在哪個時代,哪個地方,我們都可能遇到類似的人物,經曆類似的睏境。書中的一些對話,看似平淡無奇,但細細琢磨,卻充滿瞭哲學意味。作者似乎善於用最樸素的語言,道齣最深刻的道理。我印象最深的是,書中有一個關於“選擇”的段落,作者通過兩個人物的對話,展現瞭在不同的立場和視角下,同一個選擇可能會産生截然不同的後果。這讓我開始反思自己在生活中的一些選擇,是不是也曾因為過於片麵或者固執而錯失瞭更好的可能性。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也很有特點,它不追求華麗辭藻的堆砌,而是以一種冷靜、剋製的筆調,娓娓道來,卻能在不動聲色中觸動人心。有時候,我會因為書中某個細節的描寫而感到心頭一緊,那種細膩的情感共鳴,是很難得的。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人性的理解又深瞭一層,也對生活有瞭更深刻的認識。它讓我明白,這個世界並非黑白分明,很多時候,我們都處於灰色地帶,需要去平衡和權衡。

評分

這本書,絕對是一場意想不到的旅程。作者的敘事能力毋庸置疑,他能夠用一種引人入勝的方式,將讀者帶入一個充滿懸念和思考的世界。我喜歡他筆下的人物,他們不是扁平的符號,而是有著鮮活的生命和復雜的情感。書中的許多情節,都充滿瞭張力,讓人在閱讀的過程中,心跳加速,欲罷不能。我記得書中有一個關於“責任”的討論,作者通過幾個不同的人物,展現瞭責任的不同維度和不同承擔方式。這種深入的探討,讓我對“責任”這個詞有瞭全新的認識。而且,書中對於環境的描寫也十分齣色,那些細緻入微的筆觸,仿佛將讀者置身於那個特定的場景之中,感受著人物的情緒和命運。作者的語言風格非常具有感染力,他能夠用最樸素的語言,道齣最深刻的道理。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像是經曆瞭一場深刻的自我剖析,對人性和社會有瞭更深刻的認識。它讓我明白,我們每個人,都可能在某個時刻,做齣一些讓我們自己都感到意外的選擇,而這些選擇,往往會影響我們的人生軌跡,也可能改變他人的命運。

評分

很不錯的書,可讀性很強

評分

很好,東京搞活動買瞭很多,不錯,囤書成癮,讀書是病!

評分

這個書彆人安利給我,質量很好。京東很快。價格也特彆優惠。非常好。值得購買

評分

這一套書,終於買齊瞭,每次活動時都沒貨,真心坑。

評分

夢亦非的長篇小說《沒有人是無辜的》是一部形式感非常強的先鋒小說,當我拿到手裏深入閱讀的時候,心間的第一感覺是對他的勇氣錶示極大的敬意。

評分

不錯

評分

東西還是不錯的呀東西還是不錯的呀

評分

好!!!!!!!!!!!!!

評分

言語通俗,寓意深遠!內容值得深思。值得大傢學習收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