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热议的“法国大革命”之“旧制度”的学术解读。
从澄清“旧制度”这一概念开始,才能真正理解法国革命面临的命题,以及革命的意义。
海报:
威廉·多伊尔,布里斯托尔大学历史学教授,不列颠学院院士。曾出版《欧洲旧秩序(1660-1800)》(1992年第2版),《法国大革命的起源》(1999年第3版),《詹森派》(1999年)。
译者:
熊芳芳,1979年生,武汉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世纪晚期近代早期法国史。
编者前言(略)
序言
关于参考文献
1.概念的演变(1789~1914)
(1)初始之义
(2)观点的分化
(3)迈向学术性分析
2.旧制度
(1)政治
(2)社会
(3)经济
(4)文化
(5)欧洲
3.旧制度的界限
(1)开端
(2)终结
精选书目
索引
这本书在阐述其核心观点时,展现出一种近乎手术刀般精准的分析能力,尤其是在对某些既定历史认知进行解构时,那种冷静而又不失力量的批判性思维令人印象深刻。它不是简单地重复旧有的史学结论,而是深入到制度运作的肌理之中,层层剥开那些被时间美化或扭曲的表象。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惯性”这个概念的运用,他没有将历史的变革简单归因于某几个英雄人物的决定或某几场突发的革命,而是着重展示了根深蒂固的社会结构和习以为常的思维定势是如何对任何试图改变现状的努力产生强大阻力的。这种深挖“为什么会这样”的探究精神,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一般通史读物,它更像是一部关于权力、特权与变革心理学的深度报告。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太讲究了,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内页的纸张也很有质感,阅读起来非常舒适。封面设计简约而不失深邃,那种略带复古的字体选择,一下子就把人带入了那个特定的历史语境之中。我特别喜欢出版社在版式上做出的调整,字体大小和行间距的把握恰到好处,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装帧的细节处理,比如书脊的烫金工艺,都显示出制作者对知识和文本的尊重。初拿到手时,我就花了好一阵子端详它的外观,这种对实体书的用心,在如今这个电子阅读盛行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工艺品,让人在翻阅文字之前,就已经被它散发出的那种厚重的历史气息所吸引。侧边切口处理得也很平整,整体感觉非常扎实,一看就知道是经过精心打磨的作品,对于热爱纸质书的读者来说,光是上手的第一感觉就已经赢得了极高的分数。
评分这本书的章节划分逻辑清晰得令人称赞,作者似乎对如何引导读者进入复杂的历史叙事有着深刻的理解。每一章的开头都会设置一个小引子,用一个引人入胜的侧面故事或者一个尖锐的问题来切入主题,这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好奇心,让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背后更宏大的结构是怎样的。而且,他巧妙地在宏观的制度分析与微观的个体命运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当你沉浸在对某种社会结构或法律条文的探讨时,作者总能适时地穿插一个贵族家庭的日常片段,或是一个农民阶层的诉求,使得抽象的概念瞬间变得有血有肉,立体感十足。这种叙事节奏的控制力,简直就像一位高明的指挥家,时而磅礴激昂,时而细腻婉转,让人完全跟随着他的思路在历史的长河中穿梭,丝毫不会感到迷失方向。
评分这本书所提供的历史视角,对我理解当代社会的一些现象带来了巨大的启发,这才是真正伟大的历史著作的价值所在。作者通过对过去特定历史时刻的细致考察,实际上揭示了一些跨越时空仍具有普遍性的社会运作规律。例如,他对某些特权阶层如何利用语言和法律来巩固其地位的描述,竟然能让人联想到当下社会中某些权力分配的隐秘机制。它强迫读者跳出“现在就是最好的”这种舒适区,去审视我们习以为常的制度和习俗的起源,并质疑它们是否真的如我们想象的那般自然和永恒。读完后,我感到一种强烈的“清醒感”,仿佛戴着一副新的眼镜重新审视周遭的世界,许多曾经模糊不清的社会关系,此刻都变得清晰可见,这无疑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
评分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它融合了学术的严谨性和文学的感染力,读起来有一种别样的韵味。他似乎不太热衷于使用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即使是在处理非常复杂的法律或经济议题时,也能用一种清晰、甚至略带讽刺的笔触将其阐释明白。有些段落的措辞,读起来简直像是在品味一首散文诗,那种对人物命运的深切同情,透过字里行间隐隐流露出来,让人在思考历史必然性的同时,也不禁为那些身处时代洪流中的人们感到唏嘘。这种既能保持客观距离进行剖析,又能在关键时刻注入人文关怀的表达方式,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愉悦感,让那些厚重的历史不再显得干巴巴的,而是充满了人性的温度和张力。
评分才发现和大革命的起源是一个作者
评分不错
评分读书的好处说有就有,说没有就没有,这要看读什么书,怎样读书,就像世上既有不识字的流浪汉,也有满腹经纶的穷秀才一样。然而,没有文化却不可能成为名医、工程师,研制不出原子弹,造不出航母,要想成为社会名流、带动生产力的进步,不读书是绝对不可能的。正如俄罗斯文学家高尔基说的,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当今社会正是知识社会,信息社会,可以推测一个没有文化的人要在社会上立足是何其难,要是连食品药品说明书都看不懂,那该多不方便呀。因此,趁着年轻,努力学习、努力读书吧。它会使你变得聪明,给你插上腾飞的翅膀,在社会中翱翔。
评分才发现和大革命的起源是一个作者
评分不错
评分从澄清“旧制度”这一概念开始,才能真正理解法国革命面临的命题,以及革命的意义。何谓旧制度既非旧制度编年史,亦非对旧制度的解析,而是叙述和探讨自法国革命者创造这一术语以来,“旧制度”一词如何为人所思所论。在当时的法国革命者眼中,其含义是显而易见的。然而,之后的争论使这一术语的含义超越了创造者最初所想,其内涵变得极为丰富。历史学家在何为“旧制度”,它适用于何处,如何运转,何时始、何时终等问题上往往截然对立。学生在使用这一看似简单寻常的术语时,往往并未意识到他们可能将诸多问题都想当然了。自1986年第一版以来,这本小书便意在指导学生通过一个长久以来概念上的雷区,尝试解释“旧制度”这一概念如何产生并发展至今,以及为什么历史学家始终将其看作一个思考前现代时期虽成问题、但仍有意义的框架。
评分不错
评分好书,值得一睹。
评分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