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失其鹿,群雄逐之。盛世繁华的大唐,已在历史的烈火中化为一堆残墟废烬,霓掌羽衣的风流,早成不堪回首的伤痛。天下汹汹,谁得其鹿?唯兵强马壮者能为尔。五代十国,常被认为是残唐之余,枯燥乏味,远不如相同历史轨迹的三国。任何一个历史时代都是悲壮的,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魅力,爱与恨,刀与火,绝望的呐喊,五代十国同样拥有。本书力求从涉及五代十国的《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资治通鉴》等乱如麻团的史料中,分析辩驳,寻找挖掘出接近时代的历史真相。
五代十国能绝世风流者三:帝王中柴荣,大臣中冯道,诗词中李煜。柴荣才是结束唐末以来战乱的关键人物,只天不假年,否则必将成为唐太宗那样的千古一帝。冯道在乱世中王朝扶杖入相,天下礼敬,他的处世之道,于今人生存大有裨益。李煜的人生悲剧,那一篇篇和着血泪的词文,触动着每一颗柔软的心灵。柴荣、冯道、李煜,书写着五代十国为华丽的时代篇章,但五代十国的风流人物何止千百。铁血朱温、风流李存勖、仁厚郭威,狡黠王建,疯狂刘岩,志大才疏李璟,以及无数名臣名将,他们用自己的人生悲喜剧,共同打造五代十国这一绝美的历史大戏。五代十国的精彩,扣人心弦,在他们的热血风流中,后世的人们可以从中品味出人性的真实。
姜狼,七十年代生人,喜欢历史,尤其是乱世史。曾经出版过多部反映乱世历史的作品,如《五代十国风云录》、《刘宋帝国兴亡录》、《北周北齐兴亡史》、《三国原来是这样》、《春秋原来是这样》、《五朝宰相冯道》、《千古一帝周世宗》。风格沉稳,文笔间透着一股幽默劲,让人在会心一笑中品味历史的兴亡。
五代
满城尽带黄金甲 ——盐贩子黄巢的造反人生
背叛你是有道理的——站在十字路口的朱温
上源驿的大火——一场足以改变历史的故意纵火事件
虎生双翼——朱温冲破牢笼之战
得罪了文人,骂你一辈子——还原历史上真实的朱温
朱温的爱情
爬灰爬到死——荒谬的朱温之死
不作死不会死——朱友贞是如何成为“梁末帝”的
守余有余,开疆不足——略说沙陀枭雄李克用
李存勖教会我们在羽翼未丰之时
如何以退为进
风云帐下奇儿在——李存勖扬名立万的三垂冈及
柏乡之战(上)
风云帐下奇儿在——李存勖扬名立万的三垂冈及
柏乡之战(下)
花样作死——“唐光武”李存勖覆亡记(上)
花样作死——“唐光武”李存勖覆亡记(下)
文盲治国,斯民小康——李嗣源平淡而不平凡的帝王路
李嗣源用冯道为相的窍门
不能持家,何能治国——李嗣源的家事
喜从天降——咸鱼李从珂翻身记
双雄记——李从珂与石敬瑭的命运纠缠
卿本佳人,奈何做贼!——汉奸石敬瑭
旰食宵衣,礼贤从谏——说说石敬瑭的另一个侧面
宁可当孙子,也不当奴才——五代晋辽关系破裂始末
虎头蛇尾——一地鸡毛的晋辽大战
下山摘桃子——刘知远的发迹之路
人头落地,血流成河——史上最残暴的后汉政权
自作孽,不可活——乾祐之变始末
被逼着做皇帝的郭威
郭威是个好皇帝
英雄敌不过天意——漫谈周世宗柴荣之生平
英雄敌不过天意——漫谈周世宗柴荣之战高平
英雄敌不过天意——漫谈周世宗柴荣之战寿州
英雄敌不过天意——漫谈周世宗柴荣之军事、政治、佛教改革篇
英雄敌不过天意——漫谈周世宗柴荣之土地、货币、工商业改革篇
英雄敌不过天意——漫谈周世宗柴荣之城建、治河篇
英雄敌不过天意——漫谈周世宗柴荣之刑法改革及文化改革篇
英雄敌不过天意——漫谈周世宗柴荣有关北伐契丹的话题
英雄敌不过天意——漫谈周世宗柴荣之总评英雄
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丛中也立身——冯道生存之“道”(一)
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丛中也立身——冯道生存之“道”(二)
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丛中也立身——冯道生存之“道”(三)
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丛中也立身——冯道生存之“道”(四)
十国
心狠手辣才能成大事——偷驴贼王建的发迹史(上)
心狠手辣才能成大事——偷驴贼王建的发迹史(下)
一代军事战略大师孟知祥003
仁 者——三十二年太平天子话孟昶(上)
仁 者——三十二年太平天子话孟昶(下)
铁血东吴——说说江东枭雄杨行密
决战孙儒——杨行密差点没迈过来的那道坎
扫荡江东——杨行密的称霸之路
权相——有实无名的枭雄徐温
借鸡生蛋——南唐开国皇帝李昪诡异的人生路
志大才疏,败家帝王——说说才子皇帝李璟
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的悲喜人生之继位篇
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的悲喜人生之奢侈篇
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的悲喜人生之爱情篇
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的悲喜人生之亡国篇
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的悲喜人生之降虏篇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聊一聊有趣的钱婆留(上)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聊一聊有趣的钱婆留(下)
开山福建,一代明王——福建历史上绕不过去的王审知(上)
开山福建,一代明王——福建历史上绕不过去的王审知(下)
木匠传奇——楚王马殷并不算波澜壮阔的人生路(上)
木匠传奇——楚王马殷并不算波澜壮阔的人生路(下)
帝王中的天才,帝王中的疯子——南汉的神经病皇帝刘岩
在刀尖上跳舞——荆南小政权的生存之道
活在虚幻的悲剧世界中——北汉老皇帝刘崇的悲苦人生
附:五代十国世系年表
周右军突然不战自溃,对周军其他阵营造成了极大的心理震撼,中、左两军士气大受打击。在这个时候,只要统帅柴荣意志稍有薄弱,效仿樊、何临阵脱逃,周中、左二军势必投降刘崇。势若山崩,柴荣的末日也就到了。柴荣的反应非常激烈,“帝见军势危,自引亲兵犯矢石督战。”用现代艺术语言演绎,柴荣狠狠地往地上吐了一口唾沫,把手中大剑斜指上苍,大喝:怕死的,或走或降。不怕死的,还是个爷儿们的,跟朕上阵送死!说罢,柴荣双腿夹马,骏马如利剑一般直冲北汉军大阵。
周右军突然不战自溃,对周军其他阵营造成了极大的心理震撼,中、左两军士气大受打击。在这个时候,只要统帅柴荣意志稍有薄弱,效仿樊、何临阵脱逃,周中、左二军势必投降刘崇。势若山崩,柴荣的末日也就到了。柴荣的反应非常激烈,把手中大剑斜指上苍,大喝:怕死的,或走或降。不怕死的,还是个爷儿们的,跟朕上阵送死!说罢,柴荣双腿夹马,骏马如利剑一般直冲北汉军大阵。
刘仁赡抑制心中的狂喜,柴荣近在眼前,只要一箭射死敌酋,周军必退。刘仁赡射术极好,“猿臂善射,发无不中”,不过因为距离有些远,这支箭落在了柴荣所踞胡床的不远处。周朝大臣们吓出了一身冷汗,劝柴荣立刻后撤。柴荣望了一眼风云无恙的寿州城,冷笑道:“一箭射杀一天子,天下宁复有天子乎!”柴荣让侍卫把胡床往前搬,理由是近些,刘仁赡的箭可以够得着。弟兄们都吓坏了,但柴荣只是微笑着遥望城头上的刘仁赡。刘仁赡再次搭箭,满月流星,一箭直射柴荣,但箭依然在胡床前几米落下尘埃。柴荣笑了,刘仁赡则仰天长叹:此天意,吾不胜天。一把把弓扔在地上。
天成四年(929年)九月,时值“天下屡稔,朝廷无事”,李嗣源与冯道闲聊天,李嗣源问冯道百姓生活生产如何,“天下虽熟,百姓得济否?”冯道回答得非常得体,“农家岁凶则死于流殍,岁丰则伤于谷贱,丰文皆病者,惟农家为然。”为了让李嗣源加深印象,冯道念起了晚唐进士聂夷中那首著名的《伤田家》,其实冯道并不是无聊地发什么诗癖,而是通过念这首诗来敲打李嗣源要时常注意百姓疾苦,而李嗣源自然也理会到了这一层。
右仆射王建立献给李嗣源一只玉杯,这只杯上刻着讨人喜欢的六个字“传国宝万岁杯”,李嗣源爱不释手。冯道知道这是一只王建立做过手脚的马屁杯,一旦李嗣源沉溺其中,将来遭殃的必是百姓。冯道见李嗣源,说他有一件无形之宝,李嗣源问何宝,冯道说他的这件宝贝,叫作“仁义”。冯道进而言之,“人主治天下,靠的不是金杯玉杯,而是仁义。心中有仁义,心中就有百姓,古之明君莫不行仁政。”虽然李嗣源当时并太高兴,不软不硬地把冯道请了出去,但实际上他听进去了冯道的劝谏,只不过当时当着众侍臣,冯道半点面子不给,李嗣源脸上有些挂不住而已。可以讲,李嗣源在位期间,天下无事,百姓小康,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功劳是冯道的。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 年)七月初七,李煜在府中正过着四十二岁的生日,突然接到了赵匡义送来的生日礼物,是一瓶美酒。李煜此时的心情应该是不错的,他斟满美酒,饮了一杯,正准备搜肠刮肚,构思着下一首传世词作。突然,李煜突然感到腹中剧痛,头部和手脚开始剧烈抽搐,来回作牵机状,李煜拼命挣扎了一会儿,李煜不再动弹。李煜死状极为惨烈,头和脚并在了一起,佝偻成一团。
这本《历史中国:五代十国原来是这样》真是让人耳目一新,它不仅仅是一本单纯的历史著作,更像是一趟深入那个波澜壮阔却又充满悲剧色彩的时代的旅程。我原本对五代十国这段历史了解不多,总觉得它是唐朝衰落后的一段“过渡期”,直到读了这本书,才发现自己完全错得离谱。作者的笔触细腻,将那个时期的政治纷争、军事冲突、社会变迁描绘得淋漓尽致。比如,书中对后梁朱温崛起过程的剖析,简直是精彩绝伦,他如何从一个贫苦青年成长为一代枭雄,其中的权谋、果断和残忍,都让人拍案叫绝。而且,作者没有仅仅停留在帝王将相的层面,他对当时士大夫阶层的命运、佛教在乱世中的兴衰,乃至民间社会的百态都有所涉猎,让整个历史画卷立体而丰满。读完后,我感觉自己仿佛亲身经历了那段“狼烟四起”的日子,对“天下大乱”这四个字的理解也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成功地让一个复杂的历史时期变得既清晰又引人入胜,绝对值得所有对中国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入手。
评分这本书对于社会文化层面的探讨,是我认为它超越一般通史的关键所在。《历史中国:五代十国原来是这样》并没有把历史仅仅看作是朝代的更迭,而是将其视为文化和价值观的熔炉与冲突地带。五代十国,正处于古典士族影响力衰退、市民文化和新的文人群体兴起的交界点,这种转型在战乱中表现得尤为剧烈。书中对当时文学、艺术的描写,尤其是那些在颠沛流离中依然诞生的诗词歌赋,读起来令人动容。作者敏锐地捕捉到了在极端不安全感下,人们对“秩序”和“归属感”的强烈渴望,这不仅体现在对强人政治的追随上,也体现在对宗教信仰的寄托。这种从宏观政治转向微观社会心理的视角转换,使得阅读体验非常丰富,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和人性的韧性。它让我明白,即使在最混乱的时代,文化和精神生活依然是支撑人们前行的重要力量。
评分作为一名业余历史爱好者,我特别欣赏这本书在史料运用上的审慎和精妙。《历史中国:五代十国原来是这样》的厉害之处在于,它没有盲目追求宏大叙事,而是专注于挖掘那些常常被主流史观忽略的细节和侧面。例如,书中对于后晋、后汉这些短暂政权的介绍,处理得尤为巧妙。这些朝代往往只存在短短十几年,很容易被一笔带过,但作者却能从中提炼出重要的历史信息,比如契丹势力的早期介入对中原政治版图的深远影响。阅读过程中,我不断被一些有趣的、鲜为人知的史料细节所吸引,它们像是拼图的碎片,最终组合成了一幅更加完整的五代历史图景。这种“考古式”的写作手法,让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阅读历史,更像是在参与一场对古代文献的重新解读。它的行文风格非常稳健,既不失文学性,又保持了极高的史学严谨性,是难得的佳作。
评分我一直觉得,要真正理解历史的复杂性,就不能只看那些被渲染得光辉灿烂的“盛世”,反而是那些黑暗、分裂的时期,更能体现人性的真实面貌和制度的脆弱性。《历史中国:五代十国原来是这样》恰恰做到了这一点。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非常好,没有那种学术著作常见的枯燥和说教感,反而是带着一种强烈的叙事张力。尤其是在描写后唐李存勖时期,作者对“乐极生悲”的刻画尤其到位。那种由盛转衰的颓势,从军队的腐化到君主的沉溺,步步紧逼,让人看得扼腕叹息。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对藩镇割据形态的梳理,不同于以往教科书的简单罗列,这本书深入探讨了这种地方势力如何在中央权力真空下野蛮生长,以及他们之间那种貌合神离、互相倾轧的微妙关系。读起来,我能清晰地感受到那种权力不断被肢解、最终导致整个国家机器失灵的悲剧宿命感。它提供的不是简单的年代顺序,而是一套关于权力结构瓦解的深度分析框架。
评分坦白讲,我买这本书之前,对五代十国还有一些刻板印象,觉得那是一团糟的、缺乏亮点的时期。然而,阅读完《历史中国:五代十国原来是这样》之后,我的看法彻底颠覆了。这本书的结构组织得极其清晰,它没有让读者迷失在纷繁复杂的君主更迭中,反而通过对几个关键转折点的深入剖析,构建了一条清晰的逻辑主线。比如,对后周世宗柴荣的评价,作者没有简单地把他神化,而是客观地分析了他在短时间内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如何为北宋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种冷静而深刻的分析,让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复杂性得以展现,避免了脸谱化的处理。文字流畅自然,没有丝毫晦涩难懂之处,即便是初次接触这段历史的读者,也能轻松地跟上作者的思路。这是一本真正能帮助读者“理解”而非仅仅是“记住”历史事件的优秀读物,极大地满足了我对深度阅读的渴求。
评分很不错的一本书
评分很不错,一直对这段历史感兴趣!
评分好你妹啊真的别介意我我就不知道为什么收到你就没看电视换手机现在不是天天加班老板神病啊阿莲看电视换头像啊阿莲忙下月帮你弄好的照片似的说的三个叫什么名字是什么又不。
评分非常好,一直在京东买。相信京东。
评分好书推荐购买
评分给大家买的,不知道他们看没看那,哈哈哈
评分书本是正版,物流好快。
评分好书
评分历史中国系列最新力作,详尽讲解了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一个时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