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彼得·汉德克,德语文学重要的两个奖,毕希纳奖、卡夫卡奖双料得主,被称为我们这个时代后一位文学骑士。
★《去往第九王国》是汉德克重要的代表作,一部继承了歌德、黑塞以来的德语文学传统,具有漫游者气质的成长小说。
★ 主人公的毕业旅行,实际上也是追寻祖先踪迹,发现民族和传统,寻找精神之根的历程。
《去往第九王国》是作者追寻逝去祖先的文学之旅,抵达理想中的精神故乡的过程。刚结束中学的学业,20岁的奥地利青年菲利普?柯巴尔放弃了和同学一起去希腊的毕业旅行,决定前往斯洛文尼亚寻找他失踪二十多年的哥哥。他随身带着哥哥留下的农学院笔记本和斯洛文尼亚语-德语词典,凭借这两样东西,柯巴尔发现了语言在叙述、转换现实中的魔力。穿越斯洛文尼亚之旅,实际上也是柯巴尔追寻祖先踪迹,发现民族和传统,寻找自我的历程。
彼得·汉德克(Peter Handke,1942— ),奥地利著名先锋剧作家,小说家。他创作的《卡斯帕》,在现代戏剧史上的地位堪与贝克特的《等待戈多》相提并论,被誉为创造“说话剧”与反语言规训的大师。他的小说《守门员面对罚点球时的焦虑》《无欲的悲歌》等渗透了作家本人的生活经历和思想观念,他用最简单的笔调状出具有丰富内蕴的作品。
汉德克是20世纪德语文学最重要的几位作家之一,被称为“活着的经典”,他于1973年获毕希纳文学奖,2009年获弗朗茨·卡夫卡奖。在文学创作之外,汉德克参与编剧的《柏林苍穹下》成为电影史经典,他本人根据自己作品改编的电影《左撇子女人》曾获戛纳电影节最佳影片提名。
译者:
韩瑞祥,陕西礼泉人,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德语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多年来主要从事德语文学教学和研究,出版专著3 部,发表论文40 余篇、文学译著13 部、教材1 部,主编文学名著3 套。
★在《去往第九王国》中,汉德克让透过顶棚或帐篷的光在词语间闪闪发亮,以令人惊奇的谨慎和精度出现。因此他成功地将文本转变成不毛之地的避难所——即便在文化领域,这种不毛之地也在逐日扩张。
——温弗里德·格奥尔格·塞巴尔德
★毫无疑问,汉德克具有那种有意的强硬和刀子般犀利的情感。在他的语言里,他是最好的作家。
——约翰·厄普代克
★汉德克是活着的经典,他比我更有资格得诺贝尔奖。
——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很明显,在当代以自我发现为主题的写作中,汉德克是最好的。
——《纽约时报书评》
★在汉德克的笔下,所有的细节与瞬间仿佛都是随机触发生成的,它们弥漫着,像暮色降临后的大雾,让阅读者这个后来者迷失其中。
——《外滩画报》
★汉德克对物质世界做显微镜切片似的探究,让人很容易联想到格里耶和法国的新小说流派。
——《北京青年报》
★人们习惯于把他称为贝克特之后最重要的后现代作家。但他真正在做的,是用反荒诞和反生活的方式,与剧场中每一个人进行交流。
——《南方都市报》
第一部分 盲窗
第二部分 空空如也的山间小道
第三部分 自由热带稀树草原与第九王国
我再也走不进那些同龄人的圈子里了。我也是他们之中惟一还在上学的人。别的那些人,不管是农庄继承人还是手艺人,他们都成了有工作的人了。照法律说,他们还是青少年,可我觉得他们已经成人了。我看到他们不是在一心一意做事,就是正要去找事做。他们身着工作服和围裙,直挺着脑袋,睁着始终果断的眼睛,放开劲头十足的手脚,有点像军人的样子。与之相应,学校教室里那嘈杂的声音,不是变成了三言两语,就是点点头而已,或者骑在摩托上擦肩而过(挥一挥手就足够了),既不说上一句话,也不看上你一眼。他们的娱乐也是成人的娱乐。而我自然而然地就成了局外人。我目睹着一对对舞伴那样庄重,那样全神贯注地迈着矫健的步子旋转在舞池中,禁不住打起诧异的寒战,甚至肃然起敬的寒战,仿佛是在朝拜一个神秘的东西。这个庄重而翩翩舞动的少妇不就是那个曾经用一条腿跨越过粉笔划定的天堂与地狱之界的女子吗?而这个现在从容不迫,稍稍撩起衣服,迈着舞步跨上舞台的女子在不久前还向我们展示过她那未长阴毛的小孩生殖器呢!就在野外的牧场上。多快呀,他们一个个都脱离了童年的幼稚,长大成人了,确确实实看不起我了。每个小伙子也都经受过很大的不幸了;不是这个缺一根指头,就是那个少一只耳朵,或者失去整个手臂;至少有一个不幸丧生了。有些人已经当了父亲;又有不少人做了母亲。而这个他,却依然被关在那个地方。我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认识到,随着在寄宿学校的岁月,我的青春逝去了,我似乎就没有感受过青春,哪怕是一时一刻也好。我把青春看成是一条河,自由自在地涌流在一起,共同向前奔流不息。随着踏进寄宿学校的大门,我和那里所有的人一起都被隔绝在世外了。那是一个一去不返的年代,再也无法挽回了。我缺少某些东西,某些决定命运的东西,也许我会永远缺少下去。像村子里一些同龄人一样,我也有身体上的缺陷。然而,这种缺陷并没有脱离我,不像一只脚或者一只手,而且也根本不是现在才形成的。再说它不仅只是一种所谓的肢体现象,而更多是一种无可替代的组织。我的缺陷则意味着我再也赶不上其他人了:既做不到一起,又说不到一起。看样子,我好像搁浅了,成了一个废物,而那条似乎惟独承载了我的水流好像永远从我身边流去了。我心里明白,为了未来的一切,我需要这青春。如今我无可挽回地错失了这青春,这才使得你进退维谷,甚至在你的内心深处时而会引起无比痛苦的抽搐,尤其是在与我不相上下的同龄人交往时更是如此。要想从中解脱出来,我发誓要与那些让我麻木不仁的人——本来就存在这样的人!——势不两立。
……
坦白说,一开始我有些担心这本书会不会因为其宏大的世界观而显得空洞,但事实证明,我的担忧完全是多余的。作者的笔触极其扎实,专注于个体在巨大历史洪流中的渺小与抗争。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其对“人性”的深刻剖析。它探讨了背叛与忠诚的界限,探讨了理想主义在残酷现实面前如何被一步步消磨殆尽。我常常在想,如果我身处那个位置,我会做出怎样的选择?这种强烈的代入感,来自于作者对人物内心独白的精准捕捉。那些关于选择的沉重感,那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壮,让我几次差点落泪。叙事手法上,它采用了多重视角切换,高明之处在于,即便是不同阵营的角色,其动机也得到了充分的解释,使得整个故事充满了张力,却又保持了难得的平衡感。这是一部让人思考,而非仅仅是消遣的作品,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对“英雄”和“反派”的传统定义。
评分我喜欢这本书中那种坚韧不拔的希望感,即便是在最黑暗的时刻,也总有一丝微弱的光芒被小心翼翼地守护着。这里的“希望”并非廉价的乐观主义,而是建立在无数牺牲和痛苦之上的、来之不易的信念。主角团的成长线设计得非常巧妙,他们并非一开始就无所不能,而是通过不断的试错、失败和自我怀疑,才逐渐接近他们的目标。这种真实感极大地增强了故事的可信度。我特别喜欢这本书对政治斗争和权力制衡的描写,它复杂得如同真正的历史事件,涉及到联盟、间谍活动、经济制裁等多个层面,展现了一个高度成熟和运作良好的虚构政治体系。它让我感觉我不是在读一个简单的冒险故事,而是窥视了一场真实世界中正在发生的、规模宏大的地缘政治博弈。对于喜欢深度世界构建和复杂政治阴谋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不可错过的盛宴。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犹如一部精心编排的交响乐,时而低沉如大提琴的哀鸣,时而激昂似铜管的呐喊。我被深深地吸入了一个充满古老魔法和新兴工业力量交织的世界。作者对细节的把控令人叹为观止,无论是那种烟雾弥漫的蒸汽朋克城市,还是那些在星光下低语的神秘森林,都跃然纸上。人物塑造更是达到了令人心痛的深度,他们的挣扎、他们的抉择,仿佛就是我自己的心路历程。特别是那位主角,他背负着家族的荣耀与诅咒,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艰难,那种内心的矛盾和外部的压力,被描绘得如此真实,让人忍不住想为他捏一把汗。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道德灰色地带时的细腻手法,没有绝对的好人或坏人,只有在特定环境下做出特定选择的个体。读完后,我感到一种久违的充实感,仿佛刚刚结束了一场漫长而深刻的旅行,那种回味无穷的余韵,至今仍在我脑海中萦绕不去。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自身对权力、牺牲和自由的渴望与恐惧。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简直是一股清流!它摒弃了时下流行的那种过度华丽或刻意口语化的表达,采用了一种典雅而又充满力量的古典叙事腔调,读起来有一种阅读史诗的庄严感。那些描写战斗场景的段落,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动态捕捉,每一次挥剑、每一次法术的释放,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带着金属摩擦的冰冷和火焰焚烧的灼热。但更妙的是,作者并没有沉溺于战斗的表象,而是将战斗的残酷性和对参战者心理的影响,描绘得入木三分。我尤其欣赏作者对环境气氛的渲染,那种永恒的黄昏,那种笼罩在瘟疫阴影下的城镇,通过精确的词汇选择,成功地营造出一种挥之不去的压抑感和末世的颓美。它不只是一个奇幻故事,它更像是一部关于衰败与重生的哲学散文,用最引人入胜的故事外壳,包裹住了最深刻的思考内核。
评分简直是想象力的狂欢!这本书的设定构建宏大而又精致,我从未读到过如此富有创意的世界观。那种将失落的古代文明遗迹与未来科技残骸并置的手法,创造出一种令人目眩神迷的疏离感和历史厚重感。我花了大量时间去揣摩那些晦涩的铭文和那些被遗忘的种族之间的复杂关系。每一次翻页,都像是打开了一个新的谜团,作者抛出的线索如同散落的宝石,需要读者自己去拼凑出完整的图景。情节的推进充满了悬念,但绝非故弄玄虚,所有的转折都建立在严谨的逻辑基础之上,尽管这个逻辑是建立在一个完全架空的世界规则之上的。我特别喜欢那些次要角色,他们的背景故事虽然没有详述,但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了他们鲜活的生命力,让人忍不住去猜测他们隐藏的秘密。这本书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它不像快餐文学那样直白易懂,它更像是一杯需要时间去陈酿的烈酒,初尝可能有些辛辣,但回味却是醇厚而悠长。
评分维兰德找到了思维德伯格生前的神秘女友,却被她逃脱
评分彼得·汉德克(1942—)生于奥地利格里芬,母亲是斯洛文尼亚人。他以先锋戏剧走入文坛,此后所写的小说在叙述上越来越注重启示性,与由影视趣味主导注重娱乐性的现代主流小说渐行渐远。总得来说,他是以牺牲小说的娱乐性为代价,在传统小说模式中利用大量现代人文科学(比如现代语言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研究的视点进行创作,最终铸就出一种相当新颖的文学风格。他与德国著名导演维姆·文德斯合作过的几部电影《守门员面对罚点球时的焦虑》、《歧路》和《柏林苍穹下》都曾清楚地体现了他的创作意图和风格要素。
评分5. 德国著名导演文德斯评价汉德克:彼得是我最亲密的朋友。当代作家中,唯有他的作品,让我感到最亲近,最理解,最爱读。
评分历史画卷更加充实。同时,这些深刻变革的物质证据对人们认识工业活动的产生和发展,研究某类工业活动的起步和过程具有普遍的价值。工业遗产具有重要的科技价值。它们见证了科学技术对于工业发展所做出的突出贡献。保护好不同发展阶段具有突出价值的工业遗产,才能给后人留下相对完整的工业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轨迹,提高对科技发展史的研究水平。而保护某种特定的制作工艺或具有开创意义的范例,则更具有特别的意义。如荆江分洪闸,是中国20世纪50年代初期兴建的第一项大型水利工程的主体工程。1954年长江发生大水,通过3次开闸分洪,大大减轻了洞庭湖的负担,缓解了洪水对荆江大坝的威胁,为确保江汉平原和武汉镇的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人们也从中体会到科技的先进力量。又如建于1959年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导弹卫星发射场遗址,作为中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导弹和卫星试验基地,在过去的40多年间,建立了比较完备的试验体系,成功地完成了多种型号导弹、远程运载火箭、人造地球卫星以及载人航天飞船的试验。这两处工业遗产因具有开创意义而展示出重要的科技价值,也因此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工业遗产保护对于传统工业城市来说更为重要。“城镇中有着古老的东西,但每年每月都在不断地产生着新的建筑与设施。今天的新事物,若干年后又成为陈迹,并随着时间的洗练,有些遗存又成了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的标志。城市永远处在不断地新旧交替之中,外观上也是古今并存的,是由基本上属于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风貌而构成的,反映了该地区的历史文化和时代特征”。2002年两院院士吴良镛教授在进行多次实地考察和大量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南通是基于中国人自己的理念,比较自觉地、有一定创造性地通过较为全面的规划、建设、经营的第一个有代表性的城市,堪称“中国近代第一城”。南通是中国近代城市建设和民族工业发展的杰出代表,大量珍贵的工业历史建筑遗存和工业文物表明了“中国近代第一城”的客观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越来越成为体现城市文明和特色的宝贵财富,而“中国近代第一城”的提出和确立使南通的城市性格更加鲜明,城市品位得到了进一步提升。9工业利润受煤炭市场影响编辑尽管有政策的力挺,价格的回暖,但仍然难撼煤市的萧条,中国产煤大省山西的工业利润持续下跌。4日,记者从山西省统计局获得最新数据显示,1至10月,山西省工业利润增速为43.1%,居中国末位,且连续10个月居中国末两位。煤炭是山西工业最强劲的动力引擎。煤市寒风阵阵,煤炭企业经营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山西省已出台“煤炭20条”以提振煤炭经济。随着冬季用煤高峰期的来临,10月份以来,中国煤炭市场价格进入上升通道,出现5至30元人民币的小幅上涨。业内一致认为,煤炭价格小幅上涨,说明市场有向好转暖趋势。但对煤炭大省山西来说,这并不能说明煤炭市场的暖冬已经来临。山西一家大型煤炭企业工作人员对记者说,办公经费一降再降,除一线矿工工资外,管理层工资下降至少过半。政府为煤企减负的行动,以及煤炭价格的微涨,远不足以缓解企业的经营压力。统计数据显示,1至10月,山西省煤炭行业的亏损面达47.5%;煤炭行业亏损企业亏损额为149.8亿元,占山西全省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比重为41.9%。煤炭工业实现利润259.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5%。如今因煤炭产业的“转冷”,严重影响了因煤而兴的山西全省工业经济的增长。1至10月,山西省工业实现利润351.6亿元,同比下降43.1%;实现利税1089.9亿元,同比下降22.5%。[2]山西省统计局统计专家童超认为,煤炭等原材料价格下降直接影响山西全省工业毛利,但可以通过控制期间费用抵消毛利下降进而提升利润。短
评分本书主要讲述了主人公菲利普•柯巴尔以寻找哥哥为理由,走出家乡,追逐祖先,发现斯洛文尼亚语言和喀斯特村的过程。这是柯巴尔家族的源头。
评分“叙述,没有什么更现实的东西比得上你,没有什么更公正的东西比得上你,你是我最神圣的东西。”因为“叙述的阳光,永远会普照在那只有伴随着生命的最后一息才能够被摧毁的第九王国之上”。叙述者结尾对叙述的无比赞颂深切地体现了这部小说重现历史经历的叙事意图之所在。可以说,小说《去往第九王国》的叙述在回忆历史和反思现实的交织中或多或少地蒙上了乌托邦色彩,渗透了作者对人性生存的美好渴望。
评分非常好,满意,推荐购买!!!
评分2. 对一个思考者的敬畏
评分我们握手时,他说:“我想我自己来接你要安全些。我不清楚你对芝加哥到底有多熟。”他这种感觉,我看出好些住在国外多年的美国人都有;他们心目中仿佛美国是个很难走甚至危险的地方,你不能随随便便让一个欧洲人单独去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