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畫傳

一戰畫傳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德] 布裏吉特·哈曼 著,張悅 譯
圖書標籤:
  • 一戰
  • 曆史
  • 戰爭
  • 繪畫
  • 傳記
  • 軍事
  • 歐洲曆史
  • 藝術
  • 戰爭史
  • 曆史畫作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新華齣版社
ISBN:9787516609347
版次:1
商品編碼:11467290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05-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70
字數:250000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425幅未公開過的曆史圖片,20萬字的私人檔案記錄。

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與眾不同的一戰著作。
  曆史學傢哈曼收集瞭多年珍藏的425幅一戰期間的宣傳畫、海報、漫畫、戰爭債券、報紙、糧票、日記、書信等圖片。作者通過對這些資料進行歸納整理,並配以適當的文字說明,嚮讀者展示瞭社會各階層在1914至1918年戰爭期間真實的生活狀態。
  在戰爭中,宣傳與現實、謊言與真相總是交織在一起的。這場約一百年前爆發的戰爭導緻數百萬人生靈塗炭,其間伴隨著政客和軍方對民眾的誤導、新式武器的使用和罔顧人命的軍事行動:它是人類曆史上第1次現代化戰爭,同時也是20世紀的第1場災難。

作者簡介

  布裏吉特·哈曼(Brigitte Hamann)哲學博士,齣生於德國埃森,早年在德國明斯特和奧地利維也納學習曆史和日耳曼學,曾齣版多部曆史著作,受到齣版界和學術界的高度評價。

目錄

前言

1914年
刺殺
風暴前的寂靜
“塞爾維亞必須滅亡!”
尼伯龍根忠誠
入侵比利時
英國
日本與德國殖民地
群情激昂
拍照熱潮
告彆
法國誌願兵
匈奴人和野蠻人
“進軍巴黎!”
色當日的勝利慶典
馬恩河奇跡
有色土著戰士
德國統治下的比利時
伊珀爾和蘭格馬剋
坦能堡
加利西亞的猶太人
塞爾維亞是不可戰勝的
捐贈物資和戰地郵局
第一次戰地聖誕節和新年

1915年
聲名狼藉
戰壕裏
喀爾巴阡山脈戰役
盟國土耳其
戰爭債券
機動戰爭
盧西塔尼亞號
麵包票和麵粉票
戰爭中的婦女
意大利倒戈
“黃金換鐵”和緊急研發
突進加利西亞
戰勝塞爾維亞
傷員
戰俘
心魔
新年

1916年
威懾姿態
凡爾登
空軍英雄
通訊技術
歡呼的土耳其
叛徒與間諜
討伐意大利
索姆河
興登堡
羅馬尼亞
住宿
士兵和女人
疫病
軍官和士兵
前綫和後方
老皇帝駕崩

1917年
帶著恐懼進入新年
大頭菜的鼕天
美國介入
俄國革命
西綫
毒氣
傷殘軍人
鐵十字勛章
戰爭與兒童
和平呼籲
大眾苦難
後方
伊鬆佐河畔
戰爭中的媒體
康布雷的坦剋
工兵
十月革命
死亡壕溝

1918年
大罷工
大發戰爭財的人
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剋
西部攻勢
曙光
尼伯龍根忠誠不在
飢荒與流感
帝國土崩瓦解
皇帝齣逃
停火
反猶主義
撤軍
返鄉
墳墓

精彩書摘

  這是一本非常私人的著作。我是在閱讀傢族檔案,特彆是整理已故先夫的父親瓦爾特?哈曼(工程碩士、1889-1961)的遺物時産生創作靈感的。我的公公是一位鐵路專傢,曾作為少尉——後晉升為中尉——於1914至1918年在南蒂羅爾、加利西亞和羅馬尼亞服役,並寫下瞭內容翔實的戰地日記。哈曼同時也是那些手持新型照相機記錄下戰爭瞬間的戰爭參與者之一,他寄給生活在維也納的父母和妹妹特魯德的數百封信件,包括郵票和照片等都得以保存至今。此外還有大量毫無價值的戰爭債券,將哈曼一傢的財産吞噬殆盡。我們那位沒有子嗣的姑姑布倫希爾德?奧格爾,(婚前姓氏:史丹格爾,1895-1977)在1914至1918年間是一位教師,她收集瞭許多當時的新聞報道資料。
  本書中最重要的書信資料均來自弗朗茨?容鮑爾中尉(博士,1880-1955)。他是一位數學傢和物理學傢,一戰中曾在意大利前綫擔任炮兵。在整理這些史料的過程中我愈發感到,人類的每一個渺小個體與浩瀚的曆史竟可以産生如此重要和豐富的聯係,尤其是對於第一次世界大戰這種異常睏難的課題來說。許多曆史學愛好者和我聊天時都提到,人們對於一戰的認識隻能基於非常有限的資料和一些零星的名字;相比之下,研究二戰的資料就豐富翔實得多。當然,如果沒有第一次世界大戰,也就不會有希特勒在1918年後成為“德國的救星”,那麼第二次世界大戰也就無從談起瞭。人們如果沒有對1914至1918年這段曆史的認識,也就無法正確理解人類在20世紀所經曆的種種政治和社會巨變。但是,目前最急切的問題是如何與這段曆史建立起直接的、便於理解的聯係。
  學術界並不缺乏關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學術研究,特彆是軍事科學方麵的研究。而通過本書,我希望能夠帶來一點新意:藉助那個年代的照片和文字將人類曆史上如此重要的四年時間鮮活地展現給讀者,幫助包括那些對曆史毫無認識的人在內的讀者更加形象地認識那段曆史。本書中對戰爭的講述完全是以親曆者的視角進行的,包括參戰士兵和那些在“後方戰場”掙紮的人們。
  要想到達上述目標,僅靠一些傢信是遠遠不夠的。作為補充,我還聯係瞭兩位戰爭見證者:來自維也納的作傢和醫生阿圖爾?施尼茨勒和來自柏林的藝術傢凱特?科爾維茨。施尼茨勒曾經齣版瞭總計十捲的曆史日記,卻沒有得到曆史學傢足夠的重視;而科爾維茨是一位持批判觀點的、可信的編年史作傢。
  ……


《一戰畫傳》是一部以視覺敘事為核心的著作,它不詳盡描繪每一場戰役的排兵布陣,亦不深入剖析錯綜復雜的政治博弈,而是將鏡頭聚焦於那場席捲全球的戰爭的另一種鮮活形態——人們如何在時代洪流中感知、記錄與錶達。 本書並非一部冰冷的軍事史,也不是枯燥的外交文獻集。它所呈現的是一個充滿人性溫度的視角。在宏大的曆史敘事之外,隱藏著無數個體的情感波動、瞬間的靈感迸發以及用圖像語言傳遞的時代印記。《一戰畫傳》是一次對戰爭爆發前夕、戰爭進行之時以及戰爭餘波中,視覺藝術如何成為人們理解世界、錶達情感、記錄曆史的關鍵載體的深刻探索。 它從一場突如其來的視覺浪潮說起。 戰爭的陰影之下,新生的媒體技術——攝影、電影、漫畫、宣傳海報——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廣度滲透進人們的生活。這些新興的視覺媒介,不僅僅是記錄現實的工具,更是塑造現實、影響輿論的強大力量。本書將深入分析,在戰爭的硝煙彌漫之際,這些視覺作品是如何捕捉士兵在戰壕中的掙紮、後方民眾的憂慮、以及國傢機器試圖喚起的集體情緒的。 我們將看到,藝術如何從象牙塔走嚮瞭街頭巷尾。 巴黎街頭的諷刺漫畫,倫敦報紙上震撼人心的戰地照片,柏林印刷廠裏批量生産的宣傳海報,它們共同編織瞭一張龐大的視覺網絡。這些作品,有的描繪瞭民族英雄的壯烈,有的揭露瞭戰爭的殘酷,有的則以幽默詼諧的方式消解著戰爭帶來的恐懼。它們是時代情緒的晴雨錶,是曆史洪流中的無數朵浪花,共同匯聚成一幅波瀾壯闊的時代畫捲。 《一戰畫傳》的敘事,將從畫麵的背後,挖掘藝術傢、攝影師、漫畫傢們的創作動機與時代背景。 戰前,蓬勃發展的藝術流派,如立體主義、錶現主義,如何在戰爭的催化下,演變成對戰爭的抽象描繪或對人性扭麯的深刻批判?那些走上前綫的攝影記者,冒著生命危險,捕捉到的瞬間,背後承載著怎樣的傢國情懷和對真相的追求?以及那些為瞭鼓舞士氣、凝聚民心而設計的宣傳海報,它們巧妙地運用色彩、構圖和象徵符號,是如何在無形中影響著億萬民眾的認知和情感的? 本書還會關注戰爭中一個被常常忽略的群體——女性。 在男人們奔赴沙場的同時,女性在後方承擔起重要的角色,她們的形象也大量齣現在當時的視覺作品中。從堅韌的勞工,到憂心忡忡的母親,再到象徵國傢希望的理想化女性形象,這些描繪不僅反映瞭女性在戰爭中的地位變化,也摺射齣社會對女性角色的期望與重塑。 《一戰畫傳》將引導讀者一同審視這些圖像背後的敘事策略。 戰爭雙方如何利用視覺語言來妖魔化敵人,歌頌本國英雄? propaganda(宣傳)的力量在視覺作品中是如何被極緻發揮的?不同的國傢,在文化基因和藝術傳統的影響下,又會呈現齣怎樣的視覺錶達差異?這些圖像,是真實的記錄,還是精心構建的幻象?它們又如何影響瞭人們對戰爭的理解,乃至對曆史的記憶? 這是一場關於“看見”與“被看見”的對話。 戰爭讓人們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審視自身的存在,審視社會,審視苦難。而視覺藝術,則成為瞭一種重要的媒介,讓人們能夠“看見”那些平時難以觸及的現實,也讓他們的情感和思考得以“被看見”。本書不僅僅陳列作品,更重要的是解讀它們所處的語境,探究其産生的土壤,以及它們在曆史長河中留下的迴響。 《一戰畫傳》的精髓在於其對視覺證據的敏感性。 它會聚焦於一些極具代錶性的作品,例如那些描繪戰壕生活的素描,它們粗糲的綫條勾勒齣生命的脆弱;那些描繪工廠裏女工忙碌的攝影,它們的光影講述著時代的辛勞;那些充滿象徵意義的宣傳畫,它們鮮艷的色彩背後隱藏著復雜的政治意圖。每一幅圖畫,都是一個故事的片段,都是一個時代的剪影。 它試圖揭示,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來臨之前,視覺藝術是如何成為一種強大的信息傳遞者和情感放大器。 在那個相對“慢”的時代,一張印刷精美的海報,一幅報紙上的漫畫,都能在短時間內引發廣泛的討論和強烈的情感共鳴。本書將帶領讀者穿越時空,親身感受那個時代視覺傳播的獨特魅力與巨大能量。 《一戰畫傳》並非是對戰爭殘酷性的刻意渲染,而是通過對當時人們創作和傳播的視覺內容進行梳理與解讀,來呈現戰爭對人類社會、文化以及個體心理産生的深遠影響。 它所包含的,是對藝術形式多樣性的探索,是對社會現實的敏銳洞察,以及對曆史瞬間的細緻捕捉。 這本書將是一次視覺的盛宴,更是一次思想的啓迪。 它將告訴你,在一場被無數文字和數據填充的曆史事件背後,還有著另一條同樣重要、同樣充滿力量的敘事綫索——那就是由無數雙眼睛所觀察,由無數雙手所創作,由無數幅畫麵所凝固的,關於一戰的,視覺的記憶。 它讓我們看見,即使在最黑暗的年代,人類的創造力、錶達欲以及對理解世界的渴望,也從未停歇。 《一戰畫傳》將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戰爭的書,它更是一本關於“人”的書,關於“圖像”的書,關於“時代”的書。 它邀請讀者以一種全新的方式,重新審視這段曆史,感受那個時代的溫度,體會那些畫麵所承載的,跨越世紀的情感與思考。它將通過對那些曾經震撼人心的圖像的深入解讀,揭示圖像背後所蘊含的復雜信息,以及它們如何塑造瞭我們對那場戰爭的認知,以及我們今天所處的這個世界。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帶給我的,是一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仿佛我真的親身經曆瞭一戰的波瀾壯闊。作者在文字的運用上非常齣色,他能夠用簡潔而富有力量的語言,勾勒齣那個時代的風貌,人物的悲歡離閤。我常常會被一些細節所打動,比如士兵在戰壕中的眼神,或者傢書中流露齣的對傢人的思念。這些細微之處,往往比宏大的敘事更能觸動人心,讓我感受到戰爭的殘酷和人性的光輝。而且,書中的故事綫索清晰,敘述邏輯嚴謹,讀起來一點也不會覺得混亂。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情感的把握上,既有對曆史的客觀呈現,又不失人性的溫度。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那個時代有瞭一個更深刻、更立體的認識,不僅僅是知道發生瞭什麼,更能理解為什麼會發生,以及這些事件背後的人們是如何感受的。

評分

這本書的呈現方式,讓我仿佛置身於那個硝煙彌漫的年代,親身感受到瞭戰爭的殘酷與悲壯。作者在選擇史料方麵顯得非常審慎,每一個細節都經過瞭精挑細選,力求真實地還原曆史的原貌。我被書中那些震撼人心的場景所打動,它們不僅僅是文字的描述,更是通過生動的筆觸,將畫麵感十足地呈現在我的腦海中。有時候,我甚至能聽到炮火的轟鳴,聞到硝煙的味道,感受到戰火紛飛的緊張氣氛。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曆史並非是遙遠而模糊的,而是由無數個鮮活的生命和真實的故事構成的。它讓我對戰爭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不僅僅是戰役的勝負,更是它對人類社會、對個體命運所帶來的深遠影響。每一次翻開這本書,都會讓我對和平的珍貴有更深的體會。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簡直太美瞭!我收到的時候真的被驚艷到瞭,封麵復古又大氣,紙張的質感也很棒,摸上去沉甸甸的,一看就是經過精心設計的。迫不及待地翻開,裏麵的排版設計也十分考究,字體大小、行間距都恰到好處,閱讀起來非常舒服。每一頁的布局都像是在欣賞一幅精心布置的畫作,即使隻是隨意翻閱,也能感受到一種視覺上的享受。我特彆喜歡它在細節上的處理,比如一些頁麵的邊緣處理,以及圖片與文字的呼應,都顯得非常用心。我覺得這本書不僅是一本內容豐富的讀物,更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藝術品。光是擺在書架上,都能為我的書房增添不少文化氣息。我是一個非常注重書籍外在呈現的人,而這本書完全滿足瞭我對一本好書的所有期待。每一次拿起它,都會讓我心情愉悅,仿佛置身於一個充滿曆史韻味的殿堂。

評分

作為一名對曆史有著濃厚興趣的讀者,我一直都在尋找能夠深入瞭解一戰的書籍。而這本書,無疑是我近期閱讀中最滿意的一本。它不僅僅是羅列史實,而是將曆史事件與個體命運緊密結閤,讓冰冷的數據變得有溫度,讓遙遠的曆史變得鮮活。我被書中描繪的那些普通人的故事深深吸引,他們或英勇,或掙紮,或期盼,都在那場改變世界的戰爭中留下瞭自己的印記。這本書讓我看到瞭戰爭的另一麵,它不僅僅是軍隊之間的對抗,更是無數傢庭的破碎,無數生命的隕落。作者的敘述角度非常獨特,他似乎能夠洞察人心,將那些隱藏在曆史洪流中的情感挖掘齣來,讓我不禁為之動容。每一次閱讀,都會有新的感悟,新的發現,感覺自己仿佛在與曆史對話,與那些逝去的靈魂交流。

評分

這本書的結構設計非常巧妙,讓我能夠按照自己喜歡的節奏來閱讀。它沒有強迫我從頭讀到尾,而是提供瞭多種理解和探索的方式。我喜歡它的章節劃分,既有整體的脈絡,又不失局部的精彩。有時候,我會因為某張圖片或者某個故事而停下來,反復品味。有時候,我也會跳過一些部分,直接閱讀我更感興趣的章節。這種靈活性讓我覺得非常自在,也更容易將閱讀變成一種享受,而不是一種負擔。我覺得對於想要深入瞭解一戰,但又不想被大量枯燥信息淹沒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絕對是一個絕佳的選擇。它就像一位耐心的嚮導,引領我穿梭於曆史的長河,讓我能夠根據自己的興趣點,去探索那些精彩的篇章。

評分

今天收到瞭。一戰的書還沒買到 缺貨 先看這個吧。不同的視覺

評分

還是不錯的

評分

從另一個視角看待一戰

評分

質量好裝幀棒,正版好書,價格閤適,很喜歡!

評分

不錯的書。值得一讀!

評分

還是不錯的書籍!!!!!!

評分

我隻是幫朋友買的,具體怎麼樣我不知道

評分

然而公主沒!有!醒!

評分

越來越不負責瞭開封書教摺瞭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