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 [The Silk Road]

絲綢之路 [The Silk Road]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劉迎勝 著
圖書標籤:
  • 絲綢之路
  • 曆史
  • 貿易
  • 文化交流
  • 探險
  • 古代文明
  • 亞洲
  • 中亞
  • 路綫
  • 考古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江蘇人民齣版社
ISBN:9787214139511
版次:1
商品編碼:11540676
包裝:平裝
外文名稱:The Silk Road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09-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609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絲綢之路》分草原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兩篇,是作者劉迎勝多年進行絲綢之路學術研究和絲綢之路實地考察的最終成果。作者結閤曆史文獻和實地考察,對草原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源,具體綫路,沿路民族、文化、名城以及相關曆史事件和重要曆史人物等等,都做瞭詳細的介紹,尤其對絲綢之路在中國與海外交通方麵所發揮的重要曆史作用,做瞭深刻的闡述。

內容簡介

  《絲綢之路》是著名學者劉迎勝教授研究和考察絲綢之路的學術成果,分為兩篇,上篇為“草原絲綢之路”,下篇為“海上絲綢之路”。全書以時間為經,以文明交流為緯,係統闡述瞭兩條絲綢之路的發端、發展過程,詳細介紹瞭絲綢之路沿綫不同民族、文明類型及其相互交流的曆史狀況,展示瞭以絲綢之路為紐帶文明碰撞與融閤的宏闊曆史場景,分析瞭絲綢之路的曆史影響及現實意義。全書史料豐富,視野廣闊,分析客觀,是學界公認的研究絲綢之路的專業之作。
  作者三次代錶中國參加聯閤國教科文組織發起的“海上絲綢之路”、“草原絲綢之路”與“遊牧/阿勒泰絲綢之路”考察,並任國際考察隊副隊長、隊長。

作者簡介

  劉迎勝,男,1947年生。1981年獲南京大學曆史學碩士學位,1985年獲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曆史學博士學位。現為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南京大學民族與邊疆研究中心/元史研究室主任、中國元史研究會會長,中國濛古史學會副理事長。應邀在牛津大學、劍橋大學、慕尼黑大學等十餘所西方著名高校作學術專題報告。已發錶學術論著、論文百餘部(篇)(以英、德文在境外發錶論文8篇),其中多部(篇)被中外學術論著引述。1985年獲南京大學首屆“科學新星奬”,1990年被南京大學授予“優秀歸國留學人員”稱號。

目錄

上篇 草原絲綢之路
緒論
1 草原絲路萬裏行
2 中國和亞洲曆史上的遊牧民族
一 草原絲路的肇端
1 絲織業的産生
2 草原絲路上的原始文化
3 波斯帝國
4 馬背上的帝國——匈奴
5 草原絲路東西貫通
6 安息王朝與中原
二 草原絲路沿綫民族大遷移
1 貴霜文化東來
2 沿綫民族融閤的高潮
3 從草原走入中原
4 草原絲路上的新主人
5 遼金時代的草原絲路
三 鬍漢交往的新時代
1 波斯薩珊王朝與中國的往來
2 昭武九姓
3 鬍漢科技文化的交流
4 東方旅行傢
5 草原絲路網絡
四 西亞宗教入華
1 摩尼教
2 祆教
3 景教
4 猶太教
5 伊斯蘭教
五 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孫們
1 濛古西徵
2 東西方頻繁往來的時代
3 元代東西方宗教文化交流
4 色彩斑斕的民族文化
六 明清時代的草原絲路
1 明朝與北元 韃靼 瓦剌
2 帖木兒與明王朝
3 “羅刹”東來
4 文化交流的新時代
結束語

下篇 海上絲綢之路
緒論
1 海上絲綢之路概觀
2 中國史書中的海外“蠻夷”
3 異域人筆下的東方民族
一 海上絲路的黎明
1 上古時代東亞人與海洋
2 中國最初的造船業
3 早期航海術
4 域外文明古國
5 早期的東西航路
二 印度洋上的絲路
1 繁忙的印度洋海路
2 中印文化交流的高潮
三 空前的中外文化交流姒
1 中外錢貨
2 番貨溢於中國
3 航海術的進步
4 地理知識的擴大
5 外來宗教入華
6 海外作物的引進
四 馬可·波羅時代
1 元帝國的海外擴張
2 中外交往的空前發展
3 文化交流與海外貿易
五 海上絲路的鼎盛時代
1 鄭和下西洋
2 中國水師海圖與私傢海圖秘本
3 友好交往
4 入華的伊斯蘭世俗文化
六 歐洲人東來
1 殖民主義對東方的擴張
2 東西貿易的新時代
3 耶穌會士與東西方文化交流
4 歐學東漸與漢學西傳
結束語

精彩書摘

  除瞭鹿以外,石體錶麵還常刻有刀、匕首、弓、箭等圖案。鹿石是一種超於物質生活之上、錶示草原人類精神世界的石雕藝術品,它的雕刻需要很高的鑿石、雕刻技術,並需花費較長的時間和大量的勞動。隻有當一部分手工藝者能夠在較長時間內脫離漂泊不定的遊牧勞動,通過其他途徑獲取生活資料,過著相對穩定的生活時,纔有可能掌握、發展這種技術。   鹿石通常立於特彆選定的地方,一般與墓葬或紀念性建築有關。鹿石在圖瓦、南貝加爾、俄屬阿爾泰地區、濛古和我國新疆均有發現。迄今上述各地所發現的鹿石共有500餘方,其中濛古境內發現的就有450餘方,東部較少,主要分布在西部。此外與鹿石相似的石刻圖案在哈薩剋斯坦和中亞其他地方、俄羅斯的奧倫堡省、高加索地區、黑海、保加利亞和德國易北河都有發現。蘇、濛學者通常認為鹿石為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前800年時的遺物。鹿石究竟是哪一個民族所立尚無定論,有些學者認為鹿石為古代操印歐語的民族所立。   鹿主要生活在森林地區。鹿因為奔跑迅速,不像牛羊那樣易於馴化放牧。以鹿為崇拜對象的古代北方民族不可能是單純依靠遊牧為生的居民,狩獵在他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歐亞草原民族中,突厥以狼為祖先,各國學者對北亞遊牧民族中有關狼的傳說一直很注意,但對於有關鹿的傳說卻研究不多。其實我國古代文獻中與北方遊牧民族有關的記載中,透露過一些遊牧民族對鹿的崇拜。   如唐代段成式的《酉陽雜俎》捲四提到突厥的祖先時說:突厥的祖先是海神射摩捨利,居住在一個稱為“阿史德窟”的地方之西。有一位海神女每日傍晚用白鹿引射摩捨利人海同居,至天明方送其歸。如此生活瞭數十年。一日,射摩捨利的部落將要舉行大獵,當夜海神女對射摩捨利說:明日狩獵時,在“阿史德窟”中有金角白鹿躍齣,你若能射中它,便能與我長久往來,若不能射中,則我們雙方的情緣便算瞭結。次日會獵,“阿史德窟”中果然有金角鹿齣現。  ……
漢唐風華:大漠孤煙中的盛世迴響 一本關於絲綢之路黃金時代的深度曆史畫捲 本書並非聚焦於傳統意義上“絲綢之路”這一地理概念的整體概述,而是將目光精準地投射於公元三世紀至九世紀,即漢末三國鼎盛至唐朝中葉的這段曆史長河中,對這條橫跨歐亞的貿易與文化交流大動脈,進行一次細緻入微、多維度、充滿現場感的深度剖析。我們試圖還原的,是那個在駝鈴聲中凝聚瞭帝國雄心、宗教信仰、異域風情與物質文明的黃金時代。 序章:長安的脈搏與西域的呼喚 本書開篇,並非從張騫鑿空西域的古老傳說講起,而是直接切入魏晉南北朝的動蕩與隋唐的統一。在這個背景下,我們探討“絲綢之路”的意義如何從單純的軍事屏障,轉變為國傢戰略的核心支柱。 我們詳細描繪瞭長安——這座當時世界上最宏偉的都城——的城市結構、坊市製度以及萬國來朝的景象。重點分析瞭唐代三省六部製下,中央政府如何有效地管理和保護西域通道的安全。通過對《唐會要》和敦煌文書的交叉比對,還原瞭唐代戶部對絲路商旅徵稅、驛站維護的具體流程,揭示瞭帝國“控天下之樞紐,馭萬邦之來庭”的治理智慧。 第一部分:絲綢之外的硬通貨——物質的流動與交換 傳統認知常將絲綢視為唯一的焦點,而本書則拓展瞭視野,深入探討瞭“絲綢之路”實際貿易的多元化構成。 1. 紡織品的革命: 除瞭大唐精美的錦緞,我們詳述瞭鬍麻布、罽(jì)毯等西北特有紡織品的迴流,以及這些材料如何深刻影響瞭中原服飾風格的變遷。書中通過對齣土文物(如吐魯番的織物殘片)的分析,重建瞭當時的染色技術和織機結構,探討瞭技術秘密的跨境傳播。 2. 礦産與金屬的角力: 絲綢之路是黃金、白銀、銅、鉛等基礎金屬的運輸綫。我們追蹤瞭粟特商人如何將西域的琉璃、瑪瑙等礦石引入中原,以及波斯薩珊王朝的白銀鑄幣如何影響瞭唐代初期的貨幣流通體係。特彆聚焦於鐵器技術在西域的傳播路徑及其對當地遊牧民族軍事能力的影響。 3. 糧食與農作物的交換: 這部分內容著重於“綠色絲綢之路”。詳細記錄瞭葡萄、苜蓿、鬍桃、石榴等物種通過絲路進入中原的艱難曆程,並分析瞭這些外來作物如何改變瞭唐代農業結構,成為“開元盛世”背後物質基礎的一部分。我們甚至探討瞭駱駝作為“活的運輸工具”本身的貿易價值。 第二部分:信仰的遠徵——宗教與思想的深度融閤 絲綢之路最深刻的遺産,在於它是一條思想的河流。本書以時間軸為脈絡,詳細梳理瞭主要宗教沿此綫路的“本土化”過程。 1. 佛教的“中原化”: 我們不滿足於玄奘取經的故事。重點研究瞭中土佛教寺院經濟的運作模式。通過對敦煌石窟壁畫中供養人題記的分析,揭示瞭絲路沿綫粟特、昭武九姓等外來商人傢族在寺院建設、佛經翻譯中的關鍵作用。書中詳細對比瞭禪宗的興起與淨土宗在西域的傳播差異,探討瞭“中土化”佛法如何適應不同地域的文化需求。 2. 景教、祆教與摩尼教的生命周期: 本部分對基督教聶斯脫裏派(景教)、拜火教(祆教)和摩尼教在唐朝的興衰進行瞭細膩的描摹。我們追溯瞭景教傳入的初期阻力,分析瞭安祿山叛亂後,祆教信徒麵臨的政治壓力。書中引用瞭大量齣土的景教碑文和相關文獻,力求重現這些“異域宗教”在長安與洛陽的傳教場景,並論述瞭其最終被壓製的社會根源。 第三部分:鬍風漢韻——文化與藝術的交響 “鬍化”是唐代文化最顯著的特徵之一,本書將此現象置於絲綢之路的交流框架下進行解讀。 1. 音樂與舞蹈的衝擊: 我們詳細考證瞭“鬍鏇舞”風靡唐宮的社會背景,並分析瞭來自中亞的樂器,如琵琶、箜篌等,如何被工匠改造,最終融入瞭漢族傳統樂器體係。書中附有對《舊唐書·音樂誌》中相關記載的重新考證,重建瞭燕樂的編製與聲部構成。 2. 異域美學對陶瓷的影響: 本書特設一章討論唐三彩的藝術源頭。通過對比波斯薩珊時期的玻璃器皿和金屬工藝,論證瞭西域文化對唐代陶塑造型、釉色調配的直接影響。我們分析瞭唐三彩中獅子、駱駝形象的寫實程度,反映瞭唐人對異域動物的認知深度。 3. 語言的滲透: 探討瞭粟特語、吐蕃語在絲路沿綫作為“通用語”的地位,以及大量外來詞匯(如“鬍椒”、“枇杷”)如何被漢語吸收,豐富瞭唐代的詞匯庫。 結語:河西走廊的邊陲迴響 全書最終落腳於河西走廊——絲綢之路的關鍵咽喉。我們不再將玉門關、陽關視為衰落的象徵,而是將其視作唐帝國與外部世界進行深度博弈與文化交鋒的前沿陣地。通過對莫高窟不同時期壁畫的對比研究,我們總結瞭這條漫漫長路在文化傳播中的雙嚮性:中原的文明輸齣,以及對西域文化的吸收、消化與創新。 本書旨在提供一個宏大而又細節豐富的視角,讓讀者沉浸於那個連接著長安的萬丈豪情與撒馬爾罕的異域奇景的偉大時代。

用戶評價

評分

說實話,我原本以為這會是一本比較“冷門”的曆史讀物,畢竟主題聚焦於一個古老的貿易網絡。但我的預感完全錯瞭,這本書的敘事力量強大到令人難以抗拒。它成功地將那些遙遠、似乎與現代生活毫無關聯的事件,以一種極其現代和貼近讀者的視角重新包裝呈現。我尤其喜歡作者對“風險”與“利潤”之間博弈的刻畫,無論是來自自然環境的挑戰,還是來自政治動蕩的威脅,都使得商人們的抉擇充滿瞭戲劇張力。這不僅僅是地理上的連接,更是人性在極端環境下的展現。讀完之後,我對於“全球化”這個詞匯有瞭全新的理解,明白瞭現代世界體係的根基,在多年前那些看似緩慢的駝隊和船隻上就已經悄然奠定瞭基礎,那種曆史的宿命感和必然性,讓人不得不為之深思。

評分

我必須承認,我對古代經濟史並非是內行,抱著嘗試性的心態翻開瞭這本書。令我驚喜的是,作者用非常清晰且富有畫麵感的語言,構建瞭一個邏輯自洽的世界觀。最讓我感到震撼的是,書中對信息傳播速度和信息不對稱性的探討。在那個沒有電報和互聯網的時代,一個關於新奇物種或新技術的“信息流”,其價值甚至可以超越黃金。作者通過精心的論證,揭示瞭知識和信息在這些貿易網絡中扮演的隱形但關鍵的角色。它讓我意識到,貿易不僅僅是物的交換,更是思想、技術乃至疾病的載體,這種深層次的洞察力,使得這本書的價值遠遠超越瞭一般的曆史迴顧,它提供瞭一種理解人類社會互動模式的有力工具。

評分

這本書的結構安排非常精妙,它沒有采用綫性的時間軸推進,而是像一個多維度的立體地圖,從不同的角度切入這個龐大的主題。一會兒聚焦於某一種商品的起源地,一會兒又跳轉到它最終的目的地,並在其中穿插瞭對沿途風俗的生動描摹。這種跳躍式的敘事非但沒有造成混亂,反而極大地增強瞭閱讀的趣味性和探索欲。我感覺自己就像是跟著一位學識淵博又風趣幽默的導遊,穿梭於撒馬爾罕的集市和長安的宮廷之間,聽他娓娓道來那些關於文化雜糅的奇聞異事。這種閱讀體驗非常輕鬆愉快,完全沒有傳統曆史著作的沉悶感,它讓曆史不再是塵封的教條,而是活生生的、充滿煙火氣的傳奇故事集。

評分

這本講述古代商貿動脈的書,簡直就是一扇通往浩瀚曆史的任意門。我讀完後,腦海中浮現的不再是枯燥的年代和人名,而是一幅幅生動的畫麵:駱駝商隊在漫漫黃沙中前行,鈴鐺聲在寂靜的沙漠上空迴蕩,不同膚色、說著不同語言的商人們在古老的驛站裏交換著貨物與故事。作者的筆觸細膩而富有張力,仿佛能讓人感受到西域炙熱的風,也能體會到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對沿途不同文明交匯點的描繪,那種文化碰撞齣的火花,遠比單純的商品貿易來得更有價值。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貿易路綫的記錄,更是一部關於人類交流、融閤與智慧的史詩。那種跨越山河湖海的連接感,讓人由衷地感嘆人類文明的韌性和創造力,也讓我對那些遠去的輝煌時代充滿瞭無盡的遐想和敬意。

評分

我對這類宏大敘事題材的書籍嚮來持謹慎態度,往往要麼過於學術化讓人望而卻步,要麼流於錶麵泛泛而談。然而,這本書卻齣乎意料地達到瞭一個絕佳的平衡點。它沒有沉溺於羅列考古發現或晦澀的文獻考證,而是巧妙地將曆史的脈絡與人文的細節編織在一起。我特彆欣賞作者對於“絲綢”本身所承載的文化意涵的挖掘,它如何從一種奢侈品,演變成東西方世界相互想象與投射的媒介。這種深入肌理的觀察,使得整本書讀起來充滿瞭一種引人入勝的節奏感。閱讀過程中,我常常停下來,迴味那些關於香料、寶石、音樂和信仰如何在不同地域間流動的敘述,那種感覺就像是親曆瞭一場跨越韆年的文化探險,每一個章節都像是一次成功的尋寶,發現瞭那些被時間掩埋的珍貴印記。

評分

書包裝不錯,本身嘛還沒看,也不會在這裏評論吧

評分

書的質量很好,送貨及時,贊!

評分

書還不錯,就是發貨有點慢,個彆書有點髒。

評分

絲綢之路絲綢之路絲綢之路

評分

東西很好!值得購買!如果還有優惠就更好瞭!

評分

書的質量很好,送貨及時,贊!

評分

東西不錯!很喜歡!下次還會再來!

評分

下單到發貨相距十多天

評分

多讀書讀好書。多讀書讀好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