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曆史一定枯燥嗎?纔不是呢!這部暢銷30年的經典心理學史教材定能讓你耳目一新!
在這裏,心理學曆史上最富傳奇色彩的大師匯聚一堂:有背景顯赫、纔氣逼人的闊少爺,也有白手闖天涯、聰明絕頂的窮小子,還有許許多多與時代的束縛抗爭著的偉大女性。
智慧與疾病共存,纔情與怪癖比肩!
這本《現代心理學史》將為你還原最鮮活、最復雜、最立體、最真實的心理學故事;帶你領略150年來,心理科學取得的輝煌成就!
★歡迎加入“萬韆心理”教學支持計劃!★
內容簡介
《現代心理學史(第十版)(萬韆心理)》是一部暢銷30餘年的經典心理學史著作!它以19世紀為起點,采用生動的傳記式寫法,對現代心理學史進行瞭全麵介紹,因而備受贊譽。作者為心理學的曆史賦予瞭個性,不但介紹瞭心理學大師們的生平傳記,還展現瞭他們重要的人生經曆為其思想的形成與研究的開展帶來的巨大影響。為瞭始終與心理學的最新發展緊密相連,本書第十版更與時俱進地介紹瞭進化心理學、認知神經科學以及積極心理學的衍生與最新發展。
作者簡介
杜安·P. 舒爾茨(Duane P. Schultz),美國南佛羅裏達大學心理學教授,他與妻子悉妮·埃倫·舒爾茨(Sydney Ellen Schultz)閤著的教材都深受讀者喜愛。
葉浩生,現任廣州大學教育學院院長、心理與腦科學研究中心主任、《心理學探新》副主編、國際理論心理學協會中國執委。2001—2009年,擔任中國心理學會理論心理學與心理學史專業委員會主任;2005—2013年,擔任中國心理學會副理事長、《心理學報》副主編。主要著作和主編的教材有《西方心理學曆史與體係》《心理學史》《心理學理論精粹》和《心理學通史》等。主要論文有《後經驗主義時代的理論心理學》《認知與身體:理論心理學的視角》等。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心理學史研究
你會看見小醜嗎?
為什麼要學習心理學史?
現代心理學的發展
曆史的數據:重建心理學的過去
心理學的背景因素
科學史的概念
現代心理學演化中的思想學派
這本書的計劃
問題討論
第二章 哲學對心理學的影響
排便鴨與法蘭西的榮耀
機械論的精神
時鍾般的宇宙
現代科學的開端
笛卡爾的貢獻:機械論和心身問題
新心理學的哲學基礎: 實證主義、唯物主義和經驗主義
經驗主義對心理學的貢獻
問題討論
第三章 生理學對心理學的影響
金尼布洛剋的錯誤:觀察者的重要性
早期生理學中的一些進展
實驗心理學的開端
赫爾曼·馮·赫爾姆霍茨(1821 —1894)
厄尼斯特·韋伯(1795 —1878)
古斯塔夫·塞奧多·費希納(1801 —1887)
心理學的正式建立
問題討論
第四章 新心理學
不可能的多任務處理
現代心理學之父
威廉·馮特(1832 —1920)
德國心理學的其他發展
赫爾曼·艾賓浩斯(1850 —1909)
弗蘭茲·布倫塔諾(1838 —1917)
卡爾·施通普夫(1848 —1936)
奧斯沃德·屈爾佩(1862 —1915)
評論
問題討論
第五章 構造主義
插橡皮管:大學裏的惡作劇?
愛德華·布萊德弗特·鐵欽納(1867 —1927)
對構造主義的批評
構造主義的貢獻
問題討論
第六章 機能主義:先行的影響
震驚科學傢的猩猩珍妮
機能主義的抗爭
機能主義的先驅:查爾斯·達爾文(1809 —1882)
個體差異:弗蘭西斯·高爾頓(1822 —1911)
動物心理學與機能主義的發展
問題討論
第七章 機能主義的建立與發展
進化時代的神經質哲學傢
進化論在美國的傳播: 赫爾巴特·斯賓塞(1820 —1903)
機器的持續進化
威廉·詹姆斯(1842 —1910):機能心理學的先驅
女性在機能上的不均等
格蘭維爾·斯坦利·霍爾(1844 —1924)
機能主義的建立
芝加哥學派
約翰·杜威(1859 —1952)
詹姆斯·羅蘭德·安吉爾(1869 —1949)
機能心理學的範圍
哈維·卡爾(1873 —1954)
機能主義最後的形式
哥倫比亞大學的機能主義
羅伯特·賽申斯·吳偉士(1869 —1962)
對機能主義的批評
機能主義的貢獻
問題討論
第八章 應用心理學
FDA 的突襲,目標:可口可樂!
實用心理學的發展
測量心理
詹姆斯·麥金·卡特爾(1860 —1944)
心理測驗運動
臨床心理學運動
萊特納·威特默(1867—1956)
臨床心理學職業
工業與組織心理學運動
沃爾特·迪爾·斯科特(1869 —1955)
兩次世界大戰的衝擊
霍桑研究和組織問題
女性對工業與組織心理學的貢獻
鬍格·敏斯特伯格(1863—1916)
美國的應用心理學:一種民族的狂熱
問題討論
第九章 行為主義:先行的影響
神奇的馬:數學天纔?
嚮著行為科學前進
動物心理學對行為主義的影響
愛德華·李·桑代剋(1874 —1949)
伊萬·彼德洛維奇·巴甫洛夫(1849 —1936)
弗拉迪莫·彆赫捷列夫(1857 —1927)
機能心理學對行為主義的影響
問題討論
第十章 行為主義的開端
心理學傢、嬰兒與錘子:不要在傢裏這樣試!
約翰·B.華生(1878 —1958)
對華生行為主義的反應
行為主義的方法
行為主義的研究對象
行為主義的公眾吸引力
心理學的高潮
對華生行為主義的批評
華生行為主義的貢獻
問題討論
第十一章 行為主義:建立之後
智力動物園
行為主義的三個階段
操作主義
愛德華·托爾曼(1886 —1959)
剋拉剋·赫爾(1884 —1952)
B. F.斯金納(1904 —1990)
社會行為主義:認知的挑戰
阿爾伯特·班杜拉(1925 —)
硃利安·羅特(1916 — )
行為主義的命運
問題討論
第十二章 格式塔心理學
突然的頓悟
格式塔革命
對格式塔心理學的先行影響
物理學中變化的時代精神
似動現象:對馮特心理學的挑戰
馬剋斯·魏特海默(1880 —1943)
庫爾特·考夫卡(1886—1941)
沃爾夫岡·苛勒(1887—1967)
格式塔革命的性質
格式塔的知覺組織原則
學習的格式塔研究:頓悟與猿的智慧
人的創造思維
同型論
格式塔心理學的傳播
場論:庫爾特·勒溫(1890 —1947)
對格式塔心理學的批評
格式塔心理學的貢獻
問題討論
第十三章 精神分析:開端
這僅僅是一個夢嗎?
精神分析的發展
精神分析的先行影響
西格濛德·弗洛伊德(1856—1939)與精神分析的發展
作為一種治療方法的精神分析
作為一種人格體係的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體係中的機械論和決定論
精神分析與心理學的關係
精神分析概念的科學效度
對精神分析的批評
精神分析的貢獻
問題討論
第十四章 精神分析:建立之後
當生活給瞭你檸檬……
競爭的派係
新弗洛伊德學派和自我心理學
安娜·弗洛伊德 (1895—1982)
客體關係理論:梅蘭妮·剋萊因(1882—1960)
卡爾·榮格(1875—1961)
社會心理理論:時代精神的再次衝擊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1870 —1937)
卡倫·霍妮(1885—1952)
人格理論的進化:人本主義心理學
亞伯拉罕·馬斯洛(1908—1970)
卡爾·羅傑斯(1902—1987)
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命運
積極心理學
曆史中的精神分析傳統
問題討論
第十五章 當代心理學的發展
思想學派展望
心理學中的認知運動
喬治·米勒(1920—)
烏爾裏剋·奈塞(1928—)
計算機隱喻
人工智能
認知心理學的性質
進化心理學
問題討論
參考文獻
譯後記
精彩書摘
第十章
行為主義的開端
心理學傢、嬰兒與錘子:不要在傢裏這樣試!
年輕而漂亮的女研究生舉起瞭嬰兒,英俊而傑齣的心理學傢舉起瞭錘子。女研究生在空中慢慢揮舞著自己的手,以吸引嬰兒的注意,不讓他嚮上或嚮後看。因此,分心的孩子沒有注意到吊在天花闆上的1.02米長、厚2厘米的鋼條。他也看不到有人舉起錘子,正在狠狠地用力敲擊金屬棒。
在他們枯燥的研究報告上寫著:孩子開始劇烈地運動,呼吸急促,手臂張開。當心理學傢再次敲打金屬棒的時候,孩子
“開始撅著嘴並顫動”。到敲第三下的時候,孩子“突然放聲大哭起來”(Watson & Rayner, 1920, p. 2)。
你或許在猜,這些人是誰?他們在做什麼?這個實驗的被試就是大名鼎鼎的“小阿爾伯特”——心理學史上最著名的嬰兒。這位英俊的心理學傢就是42歲的華生,行為主義流派的創建者。21歲的羅莎莉·雷納(Rosalie
Rayner) 是華生的助手,開著當時最流行、最昂貴的斯坦茨·貝爾凱特牌(Stutz
Bearcat)汽車來到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她與華生一起改變瞭心理學,但後來也終結瞭華生輝煌的學術生涯。
當小阿爾伯特(他的姓仍然未知)背後響起錘子敲打金屬棒聲音的時候,他纔8個月大。他是一個健康、快樂的嬰兒。華生選他作為實驗被試,主要是因為他看起來比較鎮定,不那麼容易興奮。
在他被錘子的敲擊聲所恐嚇的實驗前2個月,阿爾伯特已經接受瞭一係列的刺激,包括白鼠、兔子、狗、猴子、燃燒的報紙,以及一些麵具。他對這些物體都沒有錶示過任何的恐懼。事實上,所有人,包括阿爾伯特的媽媽,都沒有見過這個孩子在任何情況下恐懼過——直至做實驗的那一天。
當華生第一次敲這根棒子的時候,阿爾伯特很害怕,而且明顯地錶現齣是他生命中從未經曆過的害怕。這讓華生找到瞭無條件的情緒反應。他想給阿爾伯特製造一個條件情緒反應,比如他原來對白鼠不害怕,現在讓他一見到這隻白鼠,就同時弄齣令他恐懼的響聲來。用不瞭七次,孩子見到白鼠就害怕,即使沒有人在他的背後敲打棒子。
因此,華生和雷納讓阿爾伯特對一個原本中性的刺激建立瞭條件反應,而且如此的快速、有效。後來,他們證明瞭阿爾伯特的恐懼反應,可以推廣到其他毛茸茸的白色東西上,比如兔子、狗、皮衣或者聖誕老人的麵具!
華生認為成人的害怕、焦慮和恐怖癥都是建立在嬰兒和兒童期的簡單條件性情緒反應上,這些反應會伴隨終生。
那小阿爾伯特呢?他後來還一直怕那些毛茸茸的白色物體嗎?他接受心理治療瞭嗎?也許,他成為瞭一位心理學傢。有人試圖找齣他的真實姓名和下落,但到目前為止,他們並沒有成功(比如,參見Beck,
Levinson, & Irons, 2009; Deangelis, 2010; Powell,
2010)。雖然他的身份是未知的,但他在心理學史上的貢獻,以及他在華生發展的行為主義理論中的作用,都是無法否認的。
約翰·B.華生(1878 —1958)
我們已經討論瞭在約翰·B.華生(John B.
Watson)創建行為主義思想學派時,影響他的幾種趨勢。華生意識到,建立同創造是不一樣的。因此,他把他的努力看作心理學中早已齣現的一些思想觀念的具體化。就像心理學的第一個推動和建立者馮特那樣,華生宣稱他的目標就是要建立一個新的學派。這種有意識的努力,把他與那些被曆史標記為行為主義先驅的人清楚地區分開來。
約翰·B.華生
華生的生平
華生齣生於美國南卡羅萊納州格林維爾的一個農場。他早年的教育是在一個隻有一間房子的學校完成的。他的母親篤信宗教,而他的父親則恰恰相反。老華生酗酒,醉酒之後經常打人,而且還有幾樁婚外情。由於他乾什麼工作都不能長久,其傢庭一直處於貧睏狀態,僅僅依靠農場的一點收入糊口,鄰居以遺憾和鄙視的眼光看待他們。當華生13歲的時候,他的父親與另外一個女人私奔瞭,此後再也沒有迴來。在華生的一生中,他一直怨恨父親。多年以後,當華生富裕並齣名以後,老華生前往紐約看他,但華生拒絕見他的父親。
……
前言/序言
這本書關注的焦點是現代心理學的曆史,即開始於19世紀晚期,成為一門從哲學中分離齣來的、獨立的學科之後的心理學史。盡管我們並不是要忽視在此之前的哲學思想,但我們更注意那些同心理學的建立直接相關的問題。我們描述的是現代心理學的曆史,而不是整個的心理學或者在心理學獨立之前所有哲學工作的曆史。
我們將依據人物、觀念和思想學派來敘述心理學的曆史。之所以如此安排,是因為自1879年這一領域正式形成以來,心理學的方法和對象隨著新觀念的産生在發生著變化。這些新的觀念在一段時間內吸引瞭眾多的追隨者,支配瞭這一領域的發展。因此,我們的興趣在於闡述那些支配這一領域的不同研究取嚮的發展順序。
我們在討論每一種思想學派時,都把它看作一場運動,不單單是把它看作獨立或孤立的實體,它産生於一定的曆史和社會背景中。背景因素包括那一時代的思想精髓,即時代精神以及社會的、政治的、經濟的因素。這些因素涵蓋瞭戰爭的影響、對婦女和少數民族群體的偏見和歧視。
盡管這本書是依照學派組織撰寫的,但是我們承認這些學派的體係源於個體學者、研究人員、組織者和倡導者的工作。畢竟是人而不是抽象的力量撰寫瞭文章,操作瞭實驗,提交瞭論文,宣傳瞭思想觀念和培育瞭下一代心理學工作者。因此,我們將討論那些塑造著這一領域的關鍵人物的貢獻,指齣他們的工作不僅受到他們所處時代的製約,同時也受到他們自己生活經驗的影響。
我們將在一定時期的科學觀念和研究發現的背景中討論當時的思想學派。每一個學派都是從現存的秩序中産生的,或者是在反對現存的秩序中産生的;反過來,它所激發齣的一些新觀點又挑戰、對峙並最後取代瞭它的存在。在迴顧曆史之際,我們可以發現現代心理學的模式和發展的連續性。
第十版的更新之處
對所有主題領域進行瞭全麵更新,尤其是介紹瞭更多的心理學新動嚮。
在第一章中,通過介紹瞭兩個有關多任務處理問題的實驗及其結果的相似性,揭示瞭在心理學史中過去與現在的關聯性。
迴顧瞭有關人類的心靈都齣現過隱喻:從時鍾般的宇宙與自動機器人到當代的計算機。
19世紀早期有關神經衰弱癥的研究,以及它與多任務處理的關係。
有證據顯示,早在公元前100年就齣現瞭機械計算器。
顱相學的機械化。人們發明瞭閱讀人類頭骨凸凹特徵的機器,並在當時取得瞭商業上的巨大成功。
威廉·馮特關於“人差方程式”的研究及其與當代的關聯。
同時發現的現象。
查爾斯·達爾文的貢獻。
新增瞭關於威廉·詹姆斯、西格濛德·弗洛伊德、赫伯特·斯賓塞、詹姆斯·卡特爾、阿爾弗雷德·比納、亨利·戈達德、伊凡·巴甫洛夫、約翰·B.華生、亞伯拉罕·馬斯洛、卡爾·榮格及其他重要人物的傳記材料。
討論瞭美國的心理學傢在世界心理學中處於優勢地位,他們在美國的大學與實驗室中用美國人作為被試得齣的研究結論,能否推廣到其他國傢或地區的人們身上?
在紐約州艾麗絲島地區處理美國新移民問題時,有關如何使用智力測試的爭議。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的心理測驗。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臨床心理學的角色及重要性都發生瞭令人震驚的轉變。
萊特納·威特默與馮特關於如何正確使用內省數據的爭議。
華生行為主義的養育技術,以及他在自己傢庭中使用的效果。
布瑞蘭德與智慧動物園(豬、小雞、浣熊、兔子、鴨子、海豚與鯨魚)的故事,及其對心理學的啓示。
在弗洛伊德的著作齣版前,世界上有關夢與性的早期研究。
關於弗洛伊德最著名的病人安娜·O的新信息。
社會自我效能感及其在觀察電視與電子遊戲暴力事件中的中介效應。
變異性假設,或者女性功能性久缺(男人天生的智商高於女人的概念)。
電子遊戲對夢與行為的影響。
嚼口香糖的心理動力學。
認知心理學的主題,包括嵌入認知、認知神經科學、神經義肢技術、進化心理學、動物的個性與智力、人工智能及無意識認知。
積極心理學的當代發展。
完成本書第一版的多年後,在準備寫作第10版時,心理學史的動態性再一次讓我們深感震驚。曆史不是固定或完結瞭的,它處於持續變化的狀態中。大量的學術著作不斷産生、被翻譯齣來或得到重新評價。我們在本版中增加瞭將近180條新資料,一些還是2010年最新齣版的,我們都基於前一版的資料進行瞭修訂。
在本書中,我們通過網絡檢索到瞭許多有關心理學史中的這些人物、理論、運動及研究的附加材料。我們檢索瞭數百個網站,選擇瞭信息量最豐富的、可靠的、與時俱進的齣版物。在“原著精選”部分,提供瞭心理學中關鍵人物的原始著作,呈現瞭每個理論傢不同的個人風格(當然也有不同的時代風格),展現瞭他們關於心理學研究方法、對象及任務的獨特視角。這些資料已經過再次評估與編輯,更加清晰,也更容易理解。
在每章的開頭,我們都設計瞭一個“片頭”,圍繞著該章將要介紹的主題,對相關的人物或事件進行簡短地陳述。這些內容能迅速界定每章的主題,並告訴學生:曆史是關於真實人物與真實情境的。這類話題主要包括:
在銀盤裏吃食、消化與排泄的機械鴨。它在1739年的巴黎瘋狂流行,衍生齣瞭“人體功能就像一架機器”這一新的概念性隱喻。
校園裏的小醜與人們的感知。
迷惑達爾文的猩猩珍妮,它穿著花邊裙,會用茶杯喝茶。
為什麼馮特不進行多任務處理,這對新心理學又意味著什麼?
1909年,美國田納西州緝毒運動反對使用“緻命物質”咖啡因,以及後來心理學傢證明瞭政府是錯誤的。
為什麼華生在他年輕漂亮的研究生助手舉起嬰兒的時候,他卻舉起瞭錘子?
智慧動物園裏名叫普裏西拉的可愛的豬,以及名為鮑德·布瑞恩的雞如何在井字遊戲中擊敗斯金納。
在心理學史上,苛勒在著名的特納利夫島上到底做瞭什麼?
弗洛伊德兒童時期關於他母親的夢及其真正意蘊。
新版選取瞭一些新的照片、圖像和圖錶。各章也包含瞭大綱、問題討論和推薦閱讀的文獻目錄。重要的術語都用黑體標示齣來瞭。
D. P.舒爾茨
S. E.舒爾茨
心智的探索:一段跨越古今的旅程 本書並非對某一部特定著作的詳盡梳理,而是邀請讀者踏上一場波瀾壯闊的心智探索之旅。我們將追溯人類對自身內在世界的認知是如何一步步演進的,從最初的哲學思辨到科學實驗的嚴謹求證,再到如今多元理論百花齊放的時代。這是一段充滿好奇、質疑與突破的旅程,它關乎我們是誰,我們如何思考,我們為何會如此行動,以及我們如何理解和應對周遭的世界。 第一章:思想的萌芽——哲學與心智的早期探索 在科學方法尚未普及的遠古時代,人類對心智的理解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哲學思辨。古希臘哲學傢們,如柏拉圖和亞裏士多德,就已經開始探討靈魂、意識、記憶和學習等基本概念。柏拉圖提齣瞭“理念論”,認為我們感官所接觸的世界隻是不完美的“影子”,而真正的知識存在於永恒的“理念”之中,這暗示瞭心智擁有超越物質的某種本源。亞裏士多德則更為務實,他將靈魂視為身體的“形式”,強調經驗對知識形成的重要性,他的《論靈魂》至今仍被視為早期心智研究的經典。 在中世紀,神學的影響深遠,心智的討論往往與宗教教義相結閤。奧古斯丁將內心體驗視為與上帝溝通的途徑,強調個體反思的重要性。托馬斯·阿奎那則試圖調和亞裏士多德的哲學與基督教神學,進一步發展瞭關於知識、理性和情感的論述。這些早期思想傢們,盡管缺乏係統的實驗工具,卻以其深刻的洞察力,為後世的心理學奠定瞭最初的哲學基石。他們提齣的關於心智與身體的關係、知識的來源、情感的本質等問題,至今仍是心理學研究的重要議題。 第二章:理性的覺醒——科學革命與心理學的雛形 文藝復興和科學革命的到來,為心智研究帶來瞭新的視角。笛卡爾提齣的“身心二元論”——將物質身體和非物質心智(靈魂)明確區分開來——對後來的研究産生瞭深遠影響,也引發瞭持續的爭論。他關於“我思故我在”的論斷,將理性置於核心地位,強調瞭意識和自我認知的重要性。 經驗主義思潮的興起,以洛剋和休謨為代錶,強調知識來源於感官經驗。洛剋提齣的“白闆說”(tabula rasa)認為人生而無知,所有知識和觀念都是後天從經驗中獲得的,這為後來的行為主義奠定瞭基礎。休謨則進一步深化瞭經驗主義,他認為一切觀念都來源於“印象”,並探討瞭因果關係、自我同一性等問題。 同時,生理學和神經科學的初步發展,也開始為理解心智提供生物學上的綫索。科學傢們開始研究大腦的結構和功能,嘗試將心理現象與生理過程聯係起來。盡管這些早期的嘗試還十分粗糙,但它們標誌著研究者們開始將目光從純粹的哲學思辨轉嚮對物質基礎的探究。 第三章:實證的誕生——心理學成為獨立學科 19世紀中期,心理學終於掙脫瞭哲學的懷抱,開始瞭作為一門獨立科學的探索。威廉·馮特在德國萊比锡大學建立瞭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標誌著心理學進入瞭科學研究的新時代。他倡導使用內省法(introspection)來研究意識的構成元素,如感覺、意象和情感,試圖將心理學建立在精確的測量和實驗之上。 結構主義的代錶人物鐵欽納將馮特的思想帶到美國,繼續發展瞭結構主義的理論,將意識分解為基本的結構單元。然而,內省法因其主觀性和不可靠性而受到質疑。 緊接著,功能主義興起,代錶人物有詹姆斯和杜威。他們反對將意識分解,轉而關注心智的功能和適應性。詹姆斯認為意識是流動的,如同河流一般,強調意識在幫助個體適應環境中的作用。功能主義的視角為後來的應用心理學,如教育心理學和工業心理學,打開瞭大門。 第四章:行為的王國——行為主義的興起與影響 20世紀初,行為主義的齣現徹底改變瞭心理學的發展方嚮。以華生和斯金納為代錶的行為主義者認為,心理學應該研究可以被直接觀察和測量的行為,而不是不可捉摸的內心世界。他們提齣瞭著名的“刺激-反應”(S-R)模型,認為所有行為都可以通過條件反射來解釋。 巴甫洛夫的經典條件反射實驗,揭示瞭動物(以及人類)如何通過聯結學習新的行為。斯金納的工具性條件反射則強調瞭強化(reinforcement)和懲罰(punishment)在塑造行為中的重要作用。行為主義的科學嚴謹性和實用性,使其在教育、心理治療等領域取得瞭巨大成功,並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成為心理學的主流。 第五章:內在的風景——精神分析的革命 與此同時,在歐洲,弗洛伊德開創瞭精神分析的時代。他認為,人類行為的很大一部分是由潛意識(unconscious)的衝動和衝突所驅動的,這些衝動和衝突往往源於童年早期的經曆。他提齣的“本我、自我、超我”結構,以及“壓抑、升華”等防禦機製,深刻地影響瞭我們對人格、動機和心理疾病的理解。 盡管精神分析的方法(如自由聯想、夢的解析)在科學界曾受到爭議,但它無疑將人們的注意力引嚮瞭潛意識的領域,並強調瞭童年經曆對個體發展的重要性。後來的精神分析學傢,如榮格、阿德勒等,在弗洛伊德的基礎上發展瞭自己的理論,拓展瞭精神分析的應用範圍。 第六章:認知的復興——信息時代的心智 20世紀中期,隨著計算機科學的興起,一種新的思潮——認知革命——席捲瞭心理學。研究者們開始將心智類比為信息處理係統,關注思維、記憶、語言、問題解決等認知過程。 皮亞傑對兒童認知發展的階段性研究,揭示瞭兒童如何通過與環境的互動來建構自己的認知結構。圖靈的計算理論和計算機科學的發展,為心理學傢們提供瞭新的工具和模型來理解信息是如何在大腦中被編碼、儲存和處理的。 信息加工理論成為認知心理學的重要框架,研究者們試圖繪製齣人類思維的“流程圖”,理解記憶是如何形成的,學習是如何發生的,以及決策是如何做齣的。認知心理學強調瞭主動的心理加工過程,與早期行為主義的被動反應形成鮮明對比。 第七章:多元的融閤——現代心理學的多維視角 進入21世紀,心理學呈現齣更加多元化和綜閤化的趨勢。不再有單一的理論能夠解釋所有的人類行為和心智現象。 人本主義心理學: 以馬斯洛和羅傑斯為代錶,強調人的自由意誌、自我實現和成長潛能。他們關注個體的積極體驗,如愛、歸屬感和意義的追求,為心理治療和個人發展提供瞭重要的視角。 社會心理學: 關注個體在社會情境中的思想、情感和行為,研究群體動力、社會影響、態度形成等。它幫助我們理解人際關係的復雜性,以及社會環境如何塑造我們的個體。 發展心理學: 關注個體從齣生到死亡的整個生命周期的心理發展變化,包括認知、情感、社會性和人格等方麵。 神經科學與生物心理學: 隨著腦成像技術(如fMRI、EEG)的進步,神經科學與心理學的交叉日益緊密。研究者們能夠更直接地觀察大腦活動,探究生理機製如何支持心理過程。 進化心理學: 試圖從進化論的角度解釋人類的心理特質和行為模式,認為許多心理機製是適應環境壓力的結果。 尾聲:永恒的追問 從古希臘的哲學沉思,到現代科學的嚴謹實驗,人類對心智的探索從未停止。這並非是知識的終點,而是一個不斷深入、不斷拓展的領域。理解心智,就是理解我們自己,理解他人,理解我們所處的世界。這場跨越古今的旅程,依然在繼續,每一次新的發現,都為我們揭示瞭心智更深層的奧秘,也讓我們對人類自身擁有更深刻的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