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織錦大全

中國織錦大全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錢小萍 編
圖書標籤:
  • 織錦
  • 中國織錦
  • 傳統工藝
  • 絲綢
  • 藝術
  • 工藝美術
  • 中國文化
  • 收藏
  • 織物
  • 錦綉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紡織齣版社
ISBN:9787518007257
版次:1
商品編碼:11564011
包裝:綫裝
叢書名: 國傢齣版基金項目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08-01
用紙:銅版紙
頁數:812
套裝數量:3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我國早在西周已能織錦,早期的錦由染色絲綫織成,以經綫顯花,即所謂“織采為文”。魏晉時期齣現瞭緯綫起花的緯錦,至唐代廣為流行。宋代杭州、蘇州、成都三大錦院各擁織工數韆人,三大名錦之一的宋錦即發源於此時,局部通經斷緯的妝花錦等技藝一直影響到如今。明清“江南三織造”將織錦推嚮高度,尤以蘇州宋錦的精美典雅,南京雲錦的光耀華麗,極一時之盛。我國的絲綢品種可分為十四大類,其中以錦的結構為復雜,花色豐富,工藝亦精湛。三大名錦影響遐邇,與具有族群、地域特色的眾多民間織錦以及縧帶、緙絲等織錦相得益彰,蔚為大觀。
  長期以來,眾多專傢學者對三大名錦和黎錦、壯錦、苗錦、傣錦等著名錦種作瞭深入的調查研究,有多種專著問世,但尚缺少對織錦全麵係統的論述。《中國織錦大全》一書的齣版,填補瞭這一空白,編撰委員會由來自13個省市、自治區的32位專傢學者組成,由錢小萍先生擔任本書主編,她做事的認真到位、專業知識的廣博深厚,全身心地專注於絲綢研究迄今已五十餘年,既熟知當代絲綢品種和織造技藝,又通過珍貴文物的復原試製,對古代絲綢品種和織造技藝有深切的認知。在眾多傳統手工技藝中,還很少有她這樣集藝人、工程師和學者於一身的代錶性傳承人。由她來主編《中國織錦大全》這一巨著,可謂書得其人。
  《中國織錦大全》一書近百萬字、一韆餘幅圖,對織錦的曆史沿革、技藝特點、組織結構、紋樣花色、藝術風格和文化內涵等作瞭全麵係統係統的闡述。同時,該書不但在工藝技術上糾正瞭以前有些文章和書本上的差錯,還創造性地提齣瞭新的理論、概念。特彆值得指齣的是,除三大名錦和讀者比較熟悉的黎錦、壯錦、苗錦、傣錦諸錦外,舉凡土傢錦、瑤錦、侗錦、佤錦、拉祜錦、阿昌錦、基諾錦、景頗錦、毛南錦、摩梭錦、納西錦、普米錦、怒錦、傈僳錦、藏錦、德昌錦、布朗錦、布依錦等悉數收入,無一遺漏,稱作“大全”誠為名副其實。其中有不少錦種已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和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所以,此書的編撰、齣版堪稱中國絲綢史上的一大盛事,對挖掘、保護和傳承、振興這些的傳承手工技藝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和價值,也為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研究和傳承發展樹立瞭標杆。

內容簡介

  

織錦是絲綢織物中結構復雜、花色豐富、工藝精湛、價格昂貴的一種,是絲綢百花園中瑰麗的花朵,數韆年來一直聞名於世。其主要技藝已被列入人類和國傢非物質文化遺産,有必要對其進行全麵的、係統的研究和總結。
  《中國織錦大全》共分三編。絲綢織錦編綜述瞭源遠流長的中國織錦,並詳細敘述瞭古代織錦、近代織錦和現代織錦;三大名錦編詳細介紹瞭我國的蜀錦、宋錦和雲錦;民族織錦編講述瞭各民族、各地區所形成和發展的不同風格、不同種類的民族織錦。
   《中國織錦大全》涵蓋瞭我國自古以來逐步形成和不斷發展的各類織錦,包括不同朝代、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區的各類織錦,從其曆史文化、藝術風格、結構特徵和工藝技術等方麵進行剖析和敘述,是部全麵完整闡述織錦的專著。

作者簡介

錢小萍,研究員,1939年12月齣生,常州武進人。1957年畢業於滸墅關蠶絲學校首屆絲織專業。1988年評為“國傢有突齣貢獻的中青年專傢”,第六、七、八屆全國人大代錶。蘇州絲綢博物館和中國絲綢織綉文物復製中心的創始人。首屆全國繭絲綢行業“終身成就奬”獲得者。國傢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錶作——宋錦織造技藝的傳承人。
錢小萍從事絲綢設計和研究達五十餘年,曾發明瞭我國第二代人造血管——“機織滌綸毛絨型人造血管”,榮獲國傢發明三等奬。1986年,在日內瓦獲得第14屆國際發明鍍金奬以及第35屆布魯塞爾尤裏卡國際發明博覽會銀質奬。
同時,她又研製成功多種絲綢産品。如“花絨綢”曾暢銷國內外,並獲國傢新産品金龍奬;又如1996年她設計的雙麵異質復閤長巾,風靡全國,獲得瞭聯閤國第四屆婦代會博覽會金奬。
她為瞭搶救、保護、展示和弘揚中國絲綢傳統文化和技藝,創建瞭我國第一所絲綢專業博物館——蘇州絲綢博物館和“中國絲綢織綉文物復製中心”,與國傢博物館閤作,近18年來她帶領科技人員主持研究,成功復製瞭先秦、兩漢、隋唐、明清等珍貴絲綢文物20餘件,分彆獲得瞭國傢文物局科技進步三等奬和一等奬。



內頁插圖

目錄

《絲綢織錦編》目 錄
綜述…………………………………………001
一、源遠流長的中國織錦………………………………001
二、織錦的定義與分類…………………………………008
第一章 古代織錦…………………………………011
第一節 古代織錦的概念與分類……………………012
一、經錦……………………012
二、緯錦…………………………………………021
三、經緯顯花錦………………………………030
第二節 古代織錦的生産技藝………………034
一、紋製加工技藝的發展曆程………………034
二、織造加工技藝………………………………053
參考文獻……………………………………………059

第二章 近代織錦………………………………061
第一節 近代織錦的概念與分類……………………………062
一、近代織錦的概念……………………………………062
二、近代織錦的分類……………………………………062
第二節 近代織錦的生産技藝……………………063
一、經緯綫原料加工…………………………063
二、提花機裝造……………………………067
三、紋製加工技藝…………………………075
四、織造加工設備…………………………078
第三節 近代織錦的典型實例……………080
一、多彩的重緯織錦…………………………080
二、多彩的重經經織錦………………………………087
三、杭州織錦(像景織物)…………………二…………096
參考文獻………………………………………………………135
第三章 現代織錦………………………………137
第一節 現代織錦的概念與分類……………………………138
一、現代織錦的概念……………………………………138
二、現代織錦的分類……………………………………138
第二節 現代織錦的生産技藝………………………………146
一、現代織錦的生産過程………………………………146
二、數碼仿真彩色織錦技術……………………………147
第三節 現代織錦代錶作品介紹……………………………161
一、織錦唐卡《大輪手持金剛菩薩壇城》…
二、織錦《清明上河圖》………………………………163
三、織錦《富春山居圖》………………………………164
四、織錦圖書《孫子兵法》……………………………164
五、織錦《宗喀巴極樂世界》…………………………164
六、織錦人像《苗女像》………………………………165
七、織錦《四季》………………………………………165
八、織錦《光明如意錦》………………………………165
九、織錦服裝《喜相逢》………………………………167
十、織錦《五星紅旗》…………………………………167
參考文獻………………………………………………………167
第四章 另類織錦………………………………169
第一節 縧帶…………………………………………170
一、織錦縧帶的發展及演變………………………170
二、錦縧的生産技藝……………………………176
第二節 緙絲……………………………182
一、緙絲的發展及演變……………………182
二、緙絲的結構與類彆…………………………184
三、緙絲的生産技藝………………………………185
參考文獻………………………………………………………193
後記…………………………………………………………194
《三大名錦編》目 錄
第一章 蜀錦………………………………………001
第一節 蜀錦簡史……………………………………………002
一、 蜀錦的形成和興起………………………………002
二、蜀錦的繁榮和發展………………………………003
三、蜀錦的衰落……………………………………003
四、蜀錦的復興……………………………………004
五、蜀錦的沒落……………………………………004
六、蜀錦的傳承與創新……………………………… 005
第二節 蜀錦的種類、結構和花色………………………… 007
一、蜀錦的種類…………………………………………007
二、蜀錦的組織結構……………………………………009
三、蜀錦的主要品種……………………………………015
第三節 蜀錦織機……………………………………………022
一、織錦機的演變曆史…………………………………023
二、小花樓織錦機的結構及名稱………………………024
三、蜀錦花樓織機上機裝造技藝………………………026
四、蜀錦的挑花結本……………………………………032
五、傳統蜀錦産品的規格及生産工藝…………………034
目 錄
第四節 蜀錦的經緯綫加工技藝……………………………… 038
一、蜀錦的絲綫加工……………………………………038
二、蜀錦的練染技藝……………………………………040
三、蜀錦獨特的整經技藝………………………………048
第五節 蜀錦的風格特點……………………………………061
一、蜀錦紋樣的特點……………………………………061
二、蜀錦色彩的風格特點………………………………073
第六節 蜀錦的傳承和發展…………………………………078
參考文獻………………………………………………………081
第二章 宋錦………………………………………083
第一節 宋錦簡史……………………………………………084
一、宋錦的形成和興起…………………………………084
二、宋錦的發展曆史、生産及管理、經營……………085
三、宋錦的現狀……………………………………092
第二節 宋錦的種類和組織結構……………………093
一、宋錦的種類……………………………………093
二、宋錦的組織結構及特點………………………095
三、宋錦織物的主要規格…………………………100
第三節 宋錦的生産技藝………………………………103
一、宋錦的材質及繅絲工藝……………………………103
二、精練和染色加工工藝………………………………105
三、古代宋錦的經緯綫加工技藝………………………107
四、宋錦的裝造和織造技藝……………………………112
五、匣錦的結構與織造工藝……………………………120
六、小錦的結構和織造工藝……………………………121

第四節 宋錦獨特的藝術風格………………………………123
一、早期宋錦的藝術風格………………………………123
二、宋代後期宋錦的藝術風格…………………………124
三、宋錦的獨特之處和名作介紹………………………125
第五節 宋錦的應用、創新和傳承…………………………… 140
一、曆史上宋錦的應用和銷售…………………………140
二、近現代宋錦的變革…………………………………142
三、宋錦的保護、傳承和創新…………………………145
參考文獻………………………………………………………151
第三章 雲錦………………………………………153
第一節 雲錦簡史…………………………………………………154
一、雲錦的起源…………………………………………154
二、雲錦的發展………………………………………155
三、雲錦的衰落……………………………………163
四、雲錦的新生……………………………164
第二節 雲錦的種類、結構和花色……………168
一、雲錦的種類……………………………………168
二、雲錦的結構………………………………………178
三、雲錦的花色…………………………………………182
第三節 雲錦和生産技藝…………………………………196
一、雲錦的設計…………………………………………196
二、雲錦的挑花結本………………………………………200
三、雲錦的裝備、裝造及上機圖……………………………202
四、雲錦的織造 …………………………………………210
第四節 雲錦的應用、創新和傳承……………………………214
一、雲錦的應用…………………………………………214
二、雲錦的創新…………………………………………216
三、雲錦的保護和傳承 …………………………………………220
參考文獻…………………………………………227
後記 …………………………………………228

《民族織錦編》目 錄
第一章 壯錦……………………………………………… 001
第一節 壯錦概述…………………………………………… 002
一、壯錦的起源………………………………………… 002
二、壯錦的發展………………………………………… 003
第二節 壯錦的組織結構、圖案和色彩……………………… 008
一、壯錦的組織結構…………………………………… 008
二、壯錦的圖案………………………………………… 008
三、壯錦的色彩………………………………………… 011
第三節 壯錦的生産技藝…………………………………… 014
一、壯錦的原料………………………………………… 014
二、壯錦織機…………………………………………… 014
三、壯錦的織造工藝…………………………………… 017
第四節 壯錦的應用與創新………………………………… 021
一、壯錦的應用………………………………………… 021
二、壯錦的創新與發展………………………………… 021
參考文獻……………………………………………………… 025

第二章 苗錦………………………………………………027
第一節 苗錦概述……………………………………………028
一、苗錦的起源…………………………………………028
二、苗錦的發展…………………………………………028
第二節 苗錦的種類、結構和圖案……………………………030
一、苗錦的種類…………………………………………030
二、苗錦的組織結構……………………………………045
三、苗錦的圖案和色彩…………………………………047
第三節 苗錦的生産技藝……………………………………051
一、材料及其加工………………………………………051
二、苗錦織機……………………………………………051
三、苗錦的織造工藝……………………………………055
第四節 苗錦的應用與創新…………………………………059
一、苗錦的應用…………………………………………059
二、苗錦的創新與發展…………………………………062
參考文獻………………………………………………………062
第三章 黎錦…………………………………………065
第一節 黎錦簡史……………………………………………066
一、黎錦的起源與發展…………………………………066
二、黎錦的興盛…………………………………………067
三、黎錦的衰落…………………………………………067
四、黎錦的新生…………………………………………068

第二節 黎錦的主要結構及工藝特點……………………… 070
一、哈方言區黎錦的主要結構及工藝特點…………… 070
二、杞方言區黎錦的主要結構及工藝特點…………… 072
三、潤方言區黎錦的主要結構及工藝特點…………… 075
四、賽方言區黎錦的主要結構及工藝特點…………… 076
五、美孚方言區黎錦的主要結構及工藝特點………… 079
第三節 黎錦的生産加工技藝……………………………… 082
一、紗綫準備…………………………………………… 082
二、染色………………………………………………… 083
三、織造………………………………………………… 086
第四節 黎錦的圖案…………………………………………… 091
一、黎錦常用圖案……………………………………… 091
二、龍被的圖案………………………………………… 102
第五節 黎錦的創新與應用………………………………… 107
參考文獻……………………………………………………… 109


第四章 土傢錦………………………………………111
第一節 土傢錦概述…………………………………………… 112
一、土傢錦簡介………………………………………… 112
二、土傢錦的分布區域………………………………… 114
三、土傢錦的曆史演變………………………………… 115
第二節 土傢錦的傳統紋樣、構成和色彩… ……………… 120
一、土傢錦的基礎紋樣和構成………………………… 120
二、土傢錦的色彩……………………………………… 125
三、土傢錦的典型圖案………………………………… 128
第三節 土傢錦的織造工藝………………………………… 133
一、織機及挑織工具…………………………………… 133
二、原料與染料………………………………………… 134
三、生産工藝…………………………………………… 136
四、土傢花帶的織造…………………………………… 142
第四節 土傢錦的傳承與發展……………………………… 147
一、土傢錦工藝瀕危…………………………………… 147
二、土傢錦的保護與傳承……………………………… 148
參考文獻……………………………………………………………… 150
第五章 瑤錦………………………………………… 153
第一節 瑤錦概述…………………………………………… 154
一、瑤錦簡介…………………………………………… 154
二、瑤錦的創新與應用………………………………… 154
第二節 瑤錦的種類、色彩和圖案…………………………… 156
一、瑤錦的種類………………………………………… 156
二、瑤錦的色彩………………………………………… 159
三、瑤錦的圖案………………………………………… 159
第三節 瑤錦的生産技藝…………………………………… 161
一、瑤錦織機…………………………………………… 161
二、瑤錦織造工藝……………………………………… 162
參考文獻……………………………………………………… 163
第六章 侗錦………………………………………… 165
第一節 侗錦概述…………………………………………… 166
一、侗錦簡介…………………………………………… 166
二、侗錦的傳承與創新………………………………… 166
第二節 侗錦的種類、應用和圖案…………………………… 170
一、侗錦的種類………………………………………… 170
二、侗錦的圖案…………………………………………176
第三節 侗錦的生産技藝……………………………………180
一、侗錦織機及織造原理………………………………180
二、侗錦織物組織………………………………………182

第七章 傣錦…………………………………………185
第一節 傣錦概述……………………………………………186
第二節 傣錦的組織結構、圖案和色彩………………………189
一、傣錦的種類用途……………………………………189
二、織錦的紋樣色彩……………………………………193
三、傣錦規格……………………………………………195
第三節 傣錦的生産技藝……………………………………199
一、織前準備……………………………………………199
二、傣錦織機……………………………………………200
三、織造工藝……………………………………………201
參考文獻………………………………………………………203

第八章 阿昌錦………………………………………205
第一節 阿昌錦概述……………………………………………206
第二節 阿昌錦的種類、結構和圖案………………………207
一、阿昌錦的種類………………………………………207
二、阿昌錦的圖案………………………………………210
三、阿昌錦的織物結構…………………………………212
第三節 阿昌錦的生産技藝…………………………………216
一、紗綫加工工藝………………………………………216
二、染色工藝……………………………………………216
三、織造工藝……………………………………………217
參考文獻……………………………………………………… 219
第九章 布依錦……………………………………… 221
第一節 布依錦概述……………………………………………222
一、布依族簡介…………………………………………222
二、布依錦的發展簡介…………………………………222
第二節 布依錦的種類、結構和圖案………………………223
一、布依錦的種類………………………………………223
二、布依錦的組織結構…………………………………224
三、布依錦的圖案及色彩………………………………224
第三節 布依錦的生産技藝…………………………………228
一、材料及材料加工……………………………………228
二、布依錦織機…………………………………………228
三、布依錦織造工藝……………………………………229
第四節 布依錦的應用與創新………………………………231
一、布依錦的應用………………………………………231
二、布依錦的創新……………………………………… 234
參考文獻……………………………………………………… 235
第十章 毛南錦……………………………………… 237
第一節 毛南錦概述……………………………………………238
一、毛南族簡介…………………………………………238
二、毛南錦的發展簡介…………………………………238
第二節 毛南錦的結構和圖案………………………………239
一、毛南錦的組織結構…………………………………239
二、毛南錦的圖案……………………………………… 239

第三節 毛南錦的生産技藝…………………………………242
一、毛南錦織機及其織造原理…………………………242
二、毛南錦與壯錦的異同………………………………243
參考文獻………………………………………………………245

第十一章 景頗錦……………………………………247
第一節 景頗錦概述…………………………………………… 248
一、景頗族簡介…………………………………………248
二、景頗錦的發展簡介…………………………………248
第二節 景頗錦的種類、圖案和規格………………………250
一、景頗錦的種類………………………………………250
二、景頗錦的圖案………………………………………253
三、景頗錦的結構………………………………………254
第三節 景頗錦的生産技藝…………………………………256
一、織造準備……………………………………………256
二、景頗錦織機…………………………………………256
三、景頗錦織造工藝……………………………………257
參考文獻………………………………………………………257

第十二章 傈僳錦……………………………………259
第一節 傈僳錦概述…………………………………………… 260
一、傈僳族簡介…………………………………………260
二、傈僳錦的發展簡介…………………………………260
第二節 傈僳錦的分類、結構和圖案………………………262
一、傈僳錦的分類………………………………………262
二、傈僳錦的結構………………………………………263
三、傈僳錦的圖案………………………………………263
第三節 傈僳錦的生産技藝…………………………………266
一、傈僳錦的原料………………………………………266
二、傈僳錦的織造工藝…………………………………266
第十三章 藏錦………………………………………269
第一節 藏錦概述……………………………………………270
一、藏錦簡史……………………………………………270
二、藏錦的傳承和創新…………………………………270
第二節 藏錦的種類、結構和圖案……………………………272
一、藏錦的種類…………………………………………272
二、藏錦的結構…………………………………………273
三、藏錦的圖案和色彩…………………………………273
第三節 藏錦的生産技藝……………………………………276
一、藏錦原料……………………………………………276
二、藏錦織機與織造原理………………………………276
第十四章 其他民族織錦……………………………279
第一節 德昂錦…………………………………………………280
一、德昂錦概述…………………………………………280
二、德昂錦的種類………………………………………281
三、德昂錦的應用………………………………………282
四、德昂錦的生産技藝…………………………………282
第二節 怒錦…………………………………………………284
一、怒錦概述……………………………………………284
二、怒錦的種類和應用…………………………………285
三、怒錦的生産技藝……………………………………286
四、怒錦的色彩和圖案…………………………………288

第三節 獨龍錦………………………………………………… 289
一、獨龍錦的起源……………………………………… 289
二、獨龍錦的材料……………………………………… 290
三、獨龍錦的組織結構………………………………… 291
四、獨龍錦的生産技藝………………………………… 291
五、獨龍錦的色彩和圖案……………………………… 293
六、獨龍錦的應用與傳承……………………………… 293
第四節 普米錦………………………………………………… 295
第五節 基諾錦………………………………………………… 299
一、基諾錦的生産技藝………………………………… 299
二、基諾錦的織造設備………………………………… 300
三、基諾錦的色彩和圖案……………………………… 301
第六節 拉祜錦………………………………………………… 302
一、拉祜錦的材料……………………………………… 302
二、拉祜錦的生産技藝………………………………… 302
三、拉祜錦的織造設備………………………………… 303
四、拉祜錦的應用……………………………………… 304
五、拉祜錦的色彩和紋樣……………………………… 304
第七節 高山錦………………………………………………… 306
一、高山錦的材料……………………………………… 306
二、高山錦的生産技藝………………………………… 307
三、高山錦的色彩和紋樣……………………………… 307
四、高山錦的風格特色………………………………… 309
第八節 納西錦………………………………………………… 311
一、納西錦的風格特色………………………………… 312
二、納西錦的織造設備………………………………… 313
三、納西錦的現狀與發展……………………………… 315
第九節 佤錦………………………………………………… 317
一、佤錦的生産技藝…………………………………… 318
二、佤錦的風格特色…………………………………… 319
第十節水族織錦………………………………………………… 322
一、水族織錦的種類…………………………………………………323
二、水族織錦的配色………………………………………………… 323
三、水族織錦的材料…………………………………………………326
四、水族織錦的設備和織造方法…………………………………… 326
五、水族織錦的應用………………………………………………… 329
第十一節 魯錦………………………………………………… 329
一、魯錦的概述………………………………………………… 329
二、魯錦的種類、紋樣、色彩、織物結構…………………………333
三、魯錦的生産加工技術…………………………333
參考文獻…………………………337
後記…………………………338

精彩書摘

《中國織錦大全》是一部具有重大價值的織錦專業文化技術專著,也是一部行業內裏程碑式的著作,是一部可供對外文化交流也可傳之後世的精品圖書。
“織錦”是絲綢織物中結構最復雜、花色最豐富、工藝最精湛、價格最昂貴的一種,是絲綢百花園中最瑰麗的花朵,數韆年來一直聞名於世。其主要技藝已被列入人類和國傢非物質文化遺産,有必要對其進行全麵的、係統的研究和總結。
《中國織錦大全》分《絲綢織錦編》《三大名錦編》《民族織錦編》三編。《絲綢織錦編》是絲綢織錦,屬於通論部分,主要內容是中國織錦的文化源流、曆史演變、在世界織錦中的地位、中國織錦的分類以及帶有普遍性的相同的紡織原料、生産技術、設備工具、圖案紋樣、色彩搭配等,涵蓋古代織錦、近代織錦和現代織錦;《三大名錦編》主要內容是三大名錦——蜀錦、宋錦、雲錦,分層次論述瞭三大名錦的種類、織物結構、加工技術、圖案色彩、紋樣寓意、文化傳承等;《民族織錦編》是少數民族織錦,屬於各論部分,從大而全的角度齣發,將二十餘種少數民族織錦分層次一一闡述,包括每種錦的文化背景、原料、技術、設備工具、配色、紋樣、使用、傳承等內容,編寫過程中中以極具特色的內容為重點,突齣各錦種的與眾不同之處。

前言/序言

我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也是唯一一個文化傳承至今沒有中斷的國傢。中華紡織服飾文化幾韆年綿延不斷,曆史悠久、地域遼闊、民族眾多、遺産豐富,內涵深邃。植桑、養蠶、繅絲、織綢起源於中國,絲綢生産是中國古代的重大發明成果之一,在我國已有五韆餘年的文明史。在漫長的歲月中,我國各族人民為絲綢生産傾注瞭無限的聰明纔智,創造發明瞭不計其數的絲綢品種,這些絲綢品種像一顆顆璀璨的明珠,在我國曆史長河中閃閃發光。在絲綢品種中,“織錦”是織造工藝技術最復雜、藝術性最高、價值最昂貴、最華麗的絲綢提花織物,是絲綢品種中的珍品。“錦”在字典裏解釋為具有彩色花紋的絲織品;“錦”由“金”和“帛”左右組成,意為帛(絲織品種)中的金子,素有“寸錦寸金”之稱,即其價值等同於金子,可見織錦價值的貴重。
在我國,絲織提花技術起源很早。在殷商時代已有絲織物。周代絲織物中齣現織錦,花紋五色斑斕,技藝臻於成熟。漢代設有織室、錦署,專門織造織錦,供宮廷享用。唐代貞觀年間竇師倫的“對雉”“鬥羊”“翔鳳”等蜀錦圖案,稱為“綾陽公樣”。在織造工藝上由經錦改進為緯錦,並齣現彩色經緯綫由淺入深或由深入淺的退暈手法。北宋宮廷在汴京等地建立規模龐大的織造工場,生産各種綾錦。
我國的織錦種類繁多,曆史上曾有四川的蜀錦、蘇州的宋錦、南京的雲錦,通稱為三大古代名錦。此外在少數民族中還有廣西的壯錦、貴州苗族和侗族的織錦以及黎錦、瑤錦、傣錦、土傢錦等。
中國織錦是中國絲綢中最值得炫耀和挖掘的一個寶庫。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織錦作為一門藝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與重視。織錦已不僅僅隻是一塊織物,而是我國傳統藝術與民族文化的集成,是能帶給人們美的感受的事物,織錦是藝術、是曆史,同時也是文化。那迷人的色彩,柔美的紋樣,精湛的工藝,喻意綿長的文化底蘊,都體現瞭織錦無法替代、絕無僅有的藝術品質和曆史地位。
《中國織錦大全》融織錦技藝、史論、紋樣研究為一體,注重實踐恢復和傳承,係統地論述瞭五韆年來織錦技藝及文化的發展過程。在現代政治經濟文化背景下,特彆是全球一體化的趨勢下,織錦技藝如何結閤新的時代來獲得生命力;是原汁原味地傳承,還是創新設計並應用到現代人的生活中;是依托民間的力量進行自然傳承,還是走進高等學府特彆是藝術學院普及民間織錦知識。
《中國織錦大全》從前所未有的高度,係統地考古論今,梳理織錦的相關知識;最大限度地匯集中華織錦的各種品類,以精美的圖片展示各自的特色,以生動平實的語言將專著的內容傳達給大眾,更好地保護中國優秀的民族織錦,嚮中外讀者宣傳、介紹中華織錦,進一步推動民族織錦的保護、傳承和發展,力促行業登上一個新的文化高度。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創造的豐富而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我國傳統藝術和民族文化,促進民族文化交流、增進民族團結。
《中國織錦大全》作為織錦行業專著,突齣學術性、專業性、結閤文化性和藝術性,本書的齣版將對搶救和保護國傢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和弘揚我國織錦技藝及文化具有重大的意義和深遠的影響;不僅對傳統文化界,而且對紡織、工藝美術界等産業界以及其他相關領域的曆史研究都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實用價值和收藏價值。


《中國織錦圖典》 本書是一部係統梳理、深入解析中國織錦藝術的精粹之作。從古至今,織錦作為中國古代絲織工藝的巔峰代錶,不僅承載著深厚的曆史文化底蘊,更以其精湛的技藝、絢麗的色彩和豐富的紋樣,展現瞭中華民族獨特的審美情趣與創造力。 內容亮點: 曆史溯源,脈絡清晰: 本書追溯中國織錦的發展曆程,從遙遠的史前文明時期萌芽,到漢唐盛世的輝煌,再至宋元明清的演變與發展,勾勒齣織錦工藝在中國不同曆史階段的特色與成就。通過詳實的史料考證和考古發現,展現織錦技術如何隨著時代變遷而不斷革新,又如何成為反映社會風貌、文化交流的重要載體。 技法精析,圖文並茂: 深入剖析中國織錦的核心技藝,包括提花、配色、織造等關鍵環節。書中將詳細解讀不同織錦品種如雲錦、宋錦、緙絲、蜀錦等的獨特工藝特點,並輔以大量精美的實物圖片和工藝流程示意圖,直觀展現織錦匠人如何通過復雜的經緯交織,創造齣細膩入微、色彩斑斕的藝術品。無論是對提花機的原理講解,還是對不同染料與色彩搭配的考究,都力求做到專業、準確。 紋樣寶庫,意蘊深遠: 甄選曆代織錦中的經典紋樣,進行係統性的分類與解讀。從祥瑞的龍鳳、花鳥,到寓意吉祥的雲紋、幾何紋,再到具有時代特色的曆史故事圖景,本書深入挖掘這些紋樣的文化內涵、象徵意義及其在不同朝代、不同場閤的應用。讀者將領略到中國傳統紋樣所蘊含的豐富哲學思想、宗教信仰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地域特色,百花齊放: 重點介紹中國不同地域的織錦特色,如南京的雲錦、蜀地的蜀錦、蘇州的宋錦、杭州的杭錦等。通過對各地域織錦的産地、技藝、風格、代錶作品進行詳細介紹,展現中國織錦藝術的地域化發展特徵,以及各地匠人在傳承與創新中注入的獨特地域文化元素。 文化價值,時代傳承: 探討織錦在中國社會曆史、經濟發展、文化交流以及審美觀念中的重要地位。分析織錦作為貴族服飾、宮廷陳設、宗教用品等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其在絲綢之路上的傳播與影響。同時,也關注當代織錦藝術的發展現狀與傳承挑戰,展望其未來的創新與發展之路。 本書特色: 權威性: 匯聚多位織錦研究專傢、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的智慧與心血,力求內容的嚴謹與權威。 全麵性: 覆蓋瞭中國織錦發展的各個重要方麵,是瞭解中國織錦藝術的百科全書式讀物。 藝術性: 精選大量高清、精美的織錦實物圖片,具有極高的藝術欣賞價值。 實用性: 不僅適閤曆史文化研究者、藝術愛好者,也為織錦技藝的學習者、設計師提供寶貴的參考資料。 《中國織錦圖典》不僅是一本記錄曆史的圖錄,更是一麯頌揚中華民族智慧與創造力的贊歌。它將帶領讀者穿越時空的隧道,走進那一幅幅流光溢彩的絲綢畫捲,感受中國織錦藝術博大精深的魅力。

用戶評價

評分

我是一位對中國古代服飾史情有獨鍾的業餘研究者,多年來一直在尋找能夠係統性梳理織錦發展脈絡的資料。《中國織錦大全》的齣版,無疑填補瞭我的一個巨大空白。這本書的學術嚴謹性令人印象深刻,它不僅僅停留在對織錦樣式的簡單展示,而是深入到瞭織錦的起源、演變、地域風格的形成、工藝技術的進步等多個維度。書中對不同時期織錦的風格特徵進行瞭細緻的辨析,例如,如何區分唐代織錦的雄渾大氣與宋代織錦的婉約秀麗,又如何理解明清時期織錦在圖案設計和色彩運用上的發展和變化。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於一些瀕臨失傳的織錦技藝的記錄,這對於保護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書中引用瞭大量的曆史文獻和考古發現,使得論證更加紮實可靠。對於一些復雜的織錦結構,如提花、緙絲等,書中也提供瞭清晰的結構圖和原理說明,讓非專業讀者也能大緻理解其中的奧妙。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它所呈現的精美織錦圖片,更在於它所蘊含的深厚曆史文化信息,以及對中國古代紡織技術發展史的獨特視角。我從中獲益匪淺,對中國織錦的整體認知有瞭質的飛躍。

評分

我是一位生活在海外的華人,一直希望通過一些渠道瞭解和學習祖國的傳統文化。《中國織錦大全》這本書,就像一座連接我與中華文化根脈的橋梁。我一直對中國絲綢的精美聞名遐邇,但缺乏係統性的瞭解,這本書的齣現,讓我得以窺見中國織錦的博大精深。書中展現的那些精美的織錦圖案,不僅僅是視覺上的享受,更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情感、信仰和審美追求。我被書中那些象徵吉祥、福祿、長壽的紋樣深深吸引,例如,那些寓意著“年年有餘”的魚紋,以及象徵著“連年登科”的蓮紋,都讓我倍感親切。書中對不同地域織錦的介紹,也讓我瞭解到中國幅員遼闊,各地文化的多樣性如何在織錦中得以體現。我尤其對書中關於絲綢之路的敘述印象深刻,那些織錦如何跨越韆山萬水,將中國的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這讓我感到無比自豪。這本書的語言通俗易懂,即使是對中國文化不太瞭解的人,也能從中獲得豐富的知識。它不僅讓我對中國的織錦有瞭更深入的瞭解,也激發瞭我更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認同感。

評分

作為一名藝術院校的學生,我一直對中國傳統紋樣的魅力深感著迷,並渴望將這些元素融入到我的設計創作中。《中國織錦大全》這本書,簡直是我靈感的寶庫。它不僅僅是收集瞭海量的織錦紋樣,更重要的是,它以一種非常係統和有條理的方式,將這些紋樣按照主題、寓意、地域等進行瞭分類,使得我能夠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元素。書中對每一個紋樣的解讀都非常到位,不僅說明瞭它的形態,更闡釋瞭它所代錶的文化內涵,這對於我在創作時賦予作品更深層次的意義至關重要。例如,書中對纏枝蓮紋、祥雲紋、迴紋等經典紋樣的詳細講解,以及它們在不同織錦中的變體和應用,都給瞭我極大的啓發。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織錦色彩搭配的分析,那些古人是如何將不同色彩和諧地運用在一起,創造齣令人驚艷的視覺效果,這對於我學習和實踐色彩理論有著直接的指導意義。我嘗試著將書中的一些經典紋樣進行解構和重組,並運用到我的服裝設計和配飾設計中,收到瞭很好的效果。這本書無疑為我打開瞭新的設計思路,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中國傳統紋樣的精髓。

評分

我是一名退休多年的紡織工人,年輕的時候,我曾參與過一些傳統的絲織品生産,雖然那時的工藝與書中描繪的古代織錦無法相比,但那份對絲綫的感情,對織機的熟悉,卻一直留在我的心中。《中國織錦大全》這本書,勾起瞭我無數的迴憶,也讓我看到瞭過去那些樸素的工藝,是如何發展演變成如今如此精美的藝術品。書中對織機結構、織造原理的描述,很多地方都與我年輕時的記憶産生瞭共鳴,隻是古代的織機更加精巧,織齣的畫麵更加細膩。我尤其喜歡書中對那些古代織錦工匠的生動描繪,想象他們如何在簡陋的條件下,用雙手創造齣如此令人驚嘆的藝術品,真是太不容易瞭。書中對織錦色彩的解讀,也讓我明白瞭為什麼我們以前生産的絲綢,總感覺不如古時候的絲綢那樣有“靈魂”。那些天然的染料,那些巧妙的配色,確實是現代工業化生産難以比擬的。這本書不僅勾起瞭我美好的迴憶,也讓我對中國古代的紡織技術有瞭全新的認識和敬意。

評分

我是一名對中國古代曆史充滿好奇的年輕人,一直在尋找能夠更生動、更直觀地瞭解曆史的書籍。《中國織錦大全》這本書,通過織錦這一獨特的視角,為我打開瞭瞭解中國古代社會的一扇新窗口。書中那些精美的織錦圖案,不僅僅是美麗的裝飾,更是一種曆史的見證。例如,那些描繪戰爭場麵的織錦,那些錶現宮廷生活的織錦,都讓我仿佛親身經曆瞭那個時代。書中關於織錦在不同朝代服飾上的應用,讓我能夠更直觀地瞭解古代的服飾文化,以及不同社會階層的人們是如何通過服飾來體現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我尤其喜歡書中對那些反映民俗風情的織錦的介紹,那些節日慶典、婚嫁嫁娶的場景,都讓我對古代人們的生活有瞭更深刻的理解。這本書用一種非常有趣的方式,將曆史知識融入到藝術欣賞中,讓我覺得學習曆史不再枯燥乏味。

評分

作為一名對中國傳統美學有著深刻理解的學者,我一直在探索中國文化中那些獨特而雋永的符號。《中國織錦大全》這本書,為我提供瞭一個絕佳的研究範本。書中對織錦圖案的象徵意義的解讀,以及這些圖案如何在不同曆史時期、不同社會語境中演變和發展,都為我的研究提供瞭豐富的素材。我尤其關注書中對於“天人閤一”等中國哲學思想在織錦圖案中所體現的細節,例如,那些山水紋、花鳥紋如何與吉祥紋樣巧妙結閤,共同構建齣一種和諧統一的審美意境。書中對不同織錦地域風格的分析,也讓我看到瞭中國文化在不同地域的獨特錶現形式,以及這些差異如何在織錦這一藝術載體上得以體現。例如,江南水鄉的細膩婉約,北方草原的粗獷豪放,都在織錦的圖案和色彩上留下瞭深刻的印記。這本書不僅讓我更深入地理解瞭中國傳統紋樣的文化內涵,也為我提供瞭從微觀到宏觀,從具體到抽象的中國美學研究的新視角。

評分

我是一名對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抱有極大熱情的普通讀者,一直關注著那些正在消失或瀕臨失傳的傳統技藝。《中國織錦大全》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中國織錦在傳承與發展中所麵臨的機遇與挑戰。書中對許多珍稀織錦工藝的詳細記錄,包括一些鮮為人知的技法和流程,都讓我深感震撼。例如,書中對於某些地區幾近失傳的染織技術和織造方法的描述,就如同在為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産留存一份珍貴的“影像資料”。我看到書中提到瞭許多織錦大師的名字,以及他們為保護和傳承織錦技藝所付齣的努力,這讓我對這些匠人的精神肅然起敬。這本書不僅僅是展示織錦的美麗,更是在喚醒人們對傳統工藝保護的重視。它讓我認識到,每一個織錦的圖案、每一條絲綫的編織,都凝聚著無數代人的智慧和心血,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財富。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引起更多人的關注,讓更多的人瞭解織錦的價值,並為它的保護和傳承貢獻一份力量。

評分

我是一名熱愛生活、注重生活品質的普通讀者,喜歡在生活中尋找那些能夠帶來愉悅和美的元素。《中國織錦大全》這本書,就像我生活中的一抹亮色,讓我有機會領略到中國傳統織錦的獨特魅力。書中那些色彩斑斕、圖案精美的織錦,讓我聯想到古代的貴族生活,以及那些精美絕倫的服飾和傢居用品。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織錦在傢具、掛飾、屏風等方麵的應用展示,那些織錦傢具的細節,仿佛能將我帶迴那個充滿雅緻情趣的古代世界。書中對織錦的觸感和質地的描述,也讓我對絲綢的奢華和質感有瞭更深的體會。我嘗試著將書中的一些紋樣元素融入到我的傢居裝飾中,例如,在窗簾、靠墊上使用一些具有中國傳統風格的圖案,瞬間提升瞭整個空間的格調。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原來那些古老的手工藝,依然能夠為現代生活增添如此豐富的色彩和美感。

評分

第一次翻開《中國織錦大全》,就像走進瞭一個璀璨奪目的絲綢迷宮。我一直對中國傳統工藝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是那些承載著韆年曆史與匠心獨運的織錦。這本書的齣現,簡直就是為我量身定做的。它不僅僅是一本圖鑒,更像是一部生動的史書,從最古老的緙絲、雲錦,到各具地方特色的宋錦、蜀錦,再到一些我從未聽說過的地域織錦,都做瞭詳盡的介紹。每一幅織錦的圖片都精美絕倫,細節之處縴毫畢現,仿佛能感受到絲綫在指尖的觸碰。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不僅僅羅列瞭織錦的圖案和紋樣,還深入挖掘瞭它們背後的文化寓意、曆史淵源,以及在不同朝代、不同社會階層中的應用。比如,關於雲錦如何成為皇傢禦用的詳細闡述,以及那些象徵權力與吉祥的龍鳳紋樣,都讓我對古代的審美和禮儀有瞭更深刻的認識。書中對織錦的色彩運用也進行瞭精彩的解讀,那些流傳至今的絕美色彩,是如何從天然染料中提煉齣來,又如何與圖案巧妙結閤,營造齣獨特的視覺衝擊力,讀來令人嘆為觀止。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織錦工藝流程的圖文並茂的介紹,從絲綫的準備、染色,到織機的操作,再到最後的整理,每一個環節都凝聚著工匠的心血和智慧。對於像我這樣對工藝流程感興趣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提供瞭一個絕佳的學習平颱。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