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留给我们的一位翻译家何兆武先生译作首次结集出版
囊括《思想录》《社会契约论》《西方哲学史》《哲学问题》《历史理性批判文集》《德国的浩劫》,精校版思想经典,接近原著的中文译本
清华大学著名学者刘瑜:“阅历的丰富常常使很多人变得浑浊,却能使另一些人变得更清澈。何兆武先生是后一种人。近一个世纪的动荡经历,在他身上留下的不是哀怨,而是孩童般的单纯。或许头脑越单纯,思想才能越深邃,而唯有思想家才能真正胜任翻译家。在何先生的译著系列里,我们能读到这种单纯中生长出来的深邃。”
“中国*美的书”奖获得者王伟毅先生全新设计,收藏送礼两相宜。
套装附赠“思考者笔记本”
《何兆武汉译思想名著》,囊括《思想录》《社会契约论》《西方哲学史》《哲学问题》《历史理性批判文集》《德国的浩劫》,帕斯卡尔、卢梭、康德、罗素、迈内多位大师代表作,是何兆武先生译作的首次结集出版。
《思想录》
如果从一场大火中救出一本书,法国人会选择帕斯卡尔的《思想录》。
《西方哲学史》
哲学史的入门必备书
《德国的浩劫》
尽管秉性谨慎而保守,他却不是一个沙文主义者;他接受了魏玛共和国并忠诚地支持它直到最后。他是一个爱国者和民族主义者,但他不能接受不人道的行径。在风烛残年,他也未曾向希特勒和希特勒主义低头。
《社会契约论》
没有《社会契约论》,就没有美国的《独立宣言》和法国的《人权宣言》。
《历史理性批判文集》
在法国发生政治革命的同时,德国发生了哲学革命。这个革命是由康德开始的。《历史理性批判》囊括了康德有关历史哲学和政治哲学的全部主要著作。
《哲学问题》
阅读罗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快乐的时光。
何兆武,历史学家,清华大学教授,也是西南联大留给我们的最后一位翻译家,他所翻译的《思想录》、《社会契约论》、《西方哲学史》、《法国革命论》、《历史理性批判文集》等,皆为专业的西方学术著作,成为影响数代中国人的经典。
★如果从一场大火中救出一本书,法国人会选择帕斯卡尔的《思想录》。
★尽管秉性谨慎而保守,他却不是一个沙文主义者;他接受了魏玛共和国并忠诚地支持它直到。他是一个爱国者和民族主义者,但他不能接受不人道的行径。在风烛残年,他也未曾向希特勒和希特勒主义低头。
——以赛亚·伯林,《德国的浩劫》
★阅读罗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快乐的时光。
——爱因斯坦《哲学问题》
我最近迷上了一本探讨中世纪手稿装帧艺术的专业书籍。这本书简直是为狂热的细节控准备的!它详细记录了羊皮纸的鞣制过程、墨水的配方(书中甚至提到了不同时期使用的乌贼墨的差异性),以及装订时使用的木板和皮革的来源考证。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装饰性插图”的章节,作者用高清的彩色图片,逐一分析了不同修道院抄本上的微缩插画风格的地域差异和时代特征。比如,爱尔兰凯尔特风格的螺旋纹饰和法国哥特风格的写实人物画,在排版和用色上有着怎样的微妙区别,这本书都讲解得清清楚楚。虽然内容非常学术,但作者的文字中流露出的对古代工匠的敬意,让阅读过程充满了一种宁静的美感。它让我认识到,每一本流传至今的古籍,背后都凝聚着无数匠人的心血和智慧,远比我们想象的要精致和复杂得多。
评分我最近读了一本关于现代哲学思潮演变的书,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没有按照时间顺序简单梳理康德、黑格尔到尼采、海德格尔的脉络,而是聚焦于“主体性危机”这一核心议题,串联起不同时代思想家的对话与争锋。作者的文笔非常犀利,尤其擅长用精妙的比喻来解释那些晦涩难懂的形而上学概念。比如,他将“笛卡尔式的怀疑”比作一场在迷雾中试图抓住自己影子的努力,一下子就抓住了精髓。我以前对现象学一直感到云里雾里,但在读完他解释胡塞尔的“意向性”那一章后,豁然开朗。这本书的排版和注释也做得极其考究,每当遇到关键的外文术语,总能找到精准的译注,极大地方便了深入理解。对于任何想系统梳理西方现代思想脉络的人来说,这绝对是一本不可替代的工具书和思想伙伴。读完后,我发现自己看新闻、听访谈时的思考深度都有了显著提升。
评分这部书真是太让人着迷了!我最近沉浸在历史的波澜壮阔中,读完了这本关于古代罗马共和国兴衰的巨著。作者的叙事功力简直出神入化,他不仅仅是罗列史实,更是将那些风云人物的内心挣扎、政治博弈描绘得淋漓尽致。我仿佛能亲眼看到西塞罗在元老院慷慨陈词,感受到凯撒跨过卢比孔河时的决绝。书中对共和国制度的细致剖析尤其让我受益匪浅,理解了为什么一个看似坚不可摧的共和体制最终会走向帝制。那些关于权力、荣誉与背叛的探讨,直到今天读来依然振聋发聩。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复杂历史事件时的那种克制与公允,没有过度渲染戏剧性,而是让历史本身的力量说话。我花了好几周时间才读完,合上书本时,那种意犹未尽的感觉,简直像是告别了一群相处已久的老朋友。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一般的历史读物,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着人类社会永恒的困境与抉择。
评分这部关于二十世纪初俄国先锋派艺术运动的画册和评论集,简直是视觉和思想的双重盛宴。书中的色彩运用大胆得惊人,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塔特林的构成主义,那些看似简单的几何图形和线条,却蕴含着对既有审美体系的彻底颠覆。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不仅展示了伟大的作品,更将艺术家的宣言和当时的社会背景紧密结合起来。通过阅读马雅可夫斯基的诗歌选段和艺术家的书信,我才真正理解了“为生活而艺术”的口号背后,那种想要用艺术重塑人类精神面貌的激进愿望。作者对“乌托邦”思想在艺术中的投射与幻灭进行了深刻的探讨,特别是在十月革命后的政治高压下,这些先锋探索是如何被边缘化甚至被摧毁的。读完全书,我感觉自己的审美阈值被彻底刷新了,对“现代性”的理解也更加立体和复杂了。
评分这是一本关于气候变化经济学影响的报告文学作品,老实说,我本来以为会读得很沉闷,充满了枯燥的数据和图表,没想到作者的叙事能力竟然如此强悍。他将抽象的全球变暖数据,转化为真实发生在全球各个角落的个体故事。比如,书中描绘了太平洋一个小岛国居民如何眼睁睁看着家园被海水吞噬,那种无力感透过文字扑面而来,让人心痛不已。同时,作者并没有止步于描述灾难,他深入探讨了绿色能源转型中的利益冲突、技术瓶颈以及全球治理的困境。尤其精彩的是关于“碳中和”目标背后各国政治算计的剖析,揭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鸿沟。阅读过程中,我多次停下来思考我们日常消费行为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这本书的结论部分尤其有力,它不是提供简单的解决方案,而是要求读者直面问题的复杂性,激发一种迫切的行动意愿。非常推荐给所有关心未来世界的人。
评分失算。。。里面混有康德的一本。。。不过,值得期待帕斯卡尔的书
评分希望是一套很好的书
评分西南联大留给我们的最后一位翻译家何兆武先生译作首次结集出版
评分好
评分买来看看为提高思想深度
评分包装很皱,物流慢,快递员服务态度不好
评分书挺好,活动买的,力度不是很大
评分摔倒盒子瘪了,书也好脏
评分还不错,购买方便快捷。支持jd!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