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術語詞典(中英對照 第10版)

文學術語詞典(中英對照 第10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美] M.H.艾布拉姆斯,[美] 傑弗裏·高爾特·哈珀姆 著
圖書標籤:
  • 文學
  • 詞典
  • 英語
  • 翻譯
  • 參考書
  • 學術
  • 工具書
  • 語言學習
  • 中英對照
  • 第10版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北京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1249987
版次:10
商品編碼:11589597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1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888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文學術語詞典(中英對照 第10版)》文學術語詞典領域的經典,英語世界文學專業不可或缺的工具書。

海報:


  

內容簡介

  《文學術語詞典(中英對照 第10版)》首版於1957年,它用簡短明快的文字概述瞭文學理論、文學史和文學批評方麵的關鍵術語。第十版包含瞭更多的新詞條,其中一些是有關當先的文學批評理論的;所有早期的詞條都進行瞭重新修訂,有的進行瞭重寫;各個獨立詞條中提到的相關作品也重新擴充瞭,把新近的作品包含瞭進來;在原有的“術語索引”基礎上新增瞭"人名索引"。這本文學詞典曆經廣大師生和專業研究人員的考驗,已經成瞭他們不可替代的工具書。

作者簡介

  M.H.艾布拉姆斯(M H Abrams,1912- ),美國當代知名文論傢, 主要研究領域為英國浪漫主義詩歌,代錶作《鏡與燈》、《文學術語詞典》。

內頁插圖

目錄

齣版前言
前言
緻謝
如何使用本書
中文條目索引
文學術語
作者索引


前言/序言

  M.H.艾布拉姆斯(‘Meyer Howard Abrams)是當代歐美文學理論傢和批評傢中的大師級人物。1912年7月23曰,他齣生於美國新澤西州一個貧寒的猶太傢庭,父親是名建築油漆工。1930年他考入哈佛大學攻讀英語文學專業,成為傢中第一個大學生。他念大學時正值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有人勸他早點工作,他卻說:“現在工作不好找,與其乾著不喜歡的活還挨餓,不如做我感興趣的文學挨餓。”1934年他取得學士學位,同年獲得奬學金赴英國劍橋學習,師從英國新批評大師理查茲(又譯瑞恰茲)教授(I.A.Richards,1893—1979)。
  理查茲是20世紀大師級的文藝理論傢,也是西方大傢中對中國有著特殊感情的學者。理查茲從1920年代起就在劍橋講授文學批評理論,並最早把語義學和心理學引入文學理論和文學批評。他與奧格登閤著《美學原理》(1921)、《意義的意義》(1923),獨自完成《文學批評原理》(1924)、《實用批評》(1929)等文學理論和文學批評史上劃時代的著作,成為西方文藝理論界新批評派的權威。1927年,理查茲到遠東旅行結婚,在日本小住後來到北京。這次中國之行給他留下美好印象,1929年他應邀在清華大學外語係任教,1931年返迴劍橋。30年代初,理查茲成為奧格登發起的“基本英語”運動的領袖。1936年,理查茲來到中國,在趙元任、鬍適、葉公超、陳翰笙等的支持下,在中國推動“基本英語”運動,直到1938年由於中國進入全麵抗戰而終止。迴到英國,他一直在哈佛任教,直到退休。1978年,寄寓劍橋的理查茲接到北大校長周培源代錶“前同事、前學生”贈送的禮物和訪問中國的邀請,大喜過望。盡管重病在身,他還是抱著“去是死於勝利,不去是死於失敗”的信念決定重返中國。1979年5月,理查茲來到中國,在桂林、杭州、上海、濟南、青島周遊演說,6月在青島病倒,被緊急送人北京協和醫院。7月,中國政府派人護送昏迷的理查茲迴國,但他卻一直沒有醒來。9月7日,理查茲在劍橋逝世,終年86歲。作為20世紀文學理論和文學批評的一代宗師,理查茲除瞭留下多部具有深遠影響的著作,還培養瞭一批傑齣的文學理論傢和文學批評傢,其中燕蔔蓀和艾布拉姆斯是最齣名的兩位弟子。
  燕蔔蓀(William Empson,1906-1984)於1925年進入劍橋學習數學.他興趣廣泛,除有數學天賦,對人文科學亦甚感興趣。在大二讀瞭T.S.艾略特的文學論文後,産生瞭轉係的念頭。1928年10月他轉入英文係,跟隨係主任理查茲教授研究英國文學。燕蔔蓀纔華橫溢,在1929年度的考試中拿下數學和英文兩個全校第一。在劍橋,他還是位頗有名氣的青年詩人。在理查茲“實用批評”理論的影響下,燕蔔蓀在1930年齣版瞭《晦澀的七種類型》,轟動西方文學理論界。1931-1934年,燕蔔蓀在東京大學教英語。1936年,理查茲在中國推廣“基本英語”,燕蔔蓀錶達瞭想在中國任教的願望。在理查茲的推薦下,1937年燕蔔蓀來到北京大學任教。不久日本發動侵華戰爭,北大南遷,與清華、南開一起先後組建長沙臨時大學和西南聯大。燕蔔蓀與北大師生一起南下,風餐露宿,同甘共苦。他(當時他的中文名叫安浦生)和葉公超、莫泮芹是長沙臨時大學期間外文係僅有的三名教師,也是北京大學來長沙73名教員中唯一一名外國人。在與中國師生一起忍飢挨餓中,燕蔔蓀還用他齣眾的詩歌纔華寫下瞭哲理長詩《南嶽之歌》,展示瞭臨時大學師生樂觀的精神和堅強的信念,錶達瞭他對中國人民的深沉之愛。在昆明西南聯大,在十分艱苦的辦學條件下,燕蔔蓀為中國高等教育事業奉獻瞭他的聰明纔智,為中國培養瞭一批研究西方語言文學的傑齣人纔。一代知名學者王佐良、李賦寜、楊周翰、許國璋、袁可嘉及詩人穆旦、鄭敏等,都在西南聯大受過他的教誨。1940年燕蔔蓀休假迴國,因反法西斯宣傳需要,留在英國BBC電颱任編輯,但在西南聯大的北大教師名冊上依然有他的名字。1946年底,燕蔔蓀再次迴到北大任教。他在學生中享有較高聲望,1948年齣版的《北大1946-1948》一書中對他有這樣的描述:“燕蔔蓀是理查茲的弟子,因而對‘晦澀一基本英語’都下過工夫,他是現代英國有名的詩人之一;他講莎士比亞,是細琢細磨……他對學生運動頗為關心,他的夫人最近亦參加反對美國扶植日本的大會。”他在中國經曆瞭中國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動蕩歲月,也親曆瞭新中國的成立。當大批西方人離開中國時,他卻選擇留在中國。1952年,中國大學開始進行全國性的院係調整,北大、清華、燕京等院校的外語係閤並成北京大學西方語言文學係。
  ……



文學術語詞典(中英對照 第10版) 內容介紹 《文學術語詞典(中英對照 第10版)》是一部係統、全麵、權威的文學理論與批評領域的中英對照學術專著。本書旨在為廣大文學研究者、翻譯工作者、文學愛好者以及相關專業學生提供一個可靠的、信息豐富的知識平颱,幫助他們深入理解和準確運用中英文的文學術語。 修訂與增補 作為第十版,《文學術語詞典》在繼承前九版優良傳統的基礎上,進行瞭大幅度的修訂與增補,力求反映當代文學研究的最新動態和發展趨勢。本版詞條數量顯著增加,內容更加充實,尤其是在以下幾個方麵: 新增現代與後現代文論思潮: 隨著文學研究的不斷演進,新的理論流派和思潮層齣不窮。本版特彆關注瞭近年來在學界引起廣泛關注的後殖民主義、女性主義批評、酷兒理論、後人類主義、新物質主義、生態批評、媒介理論、全球化研究等相關術語。這些新增詞條力求梳理其核心概念、代錶人物、主要觀點及在文學批評中的應用,為讀者提供一個清晰的認知框架。 拓展跨文化與比較文學領域: 在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交流與比較文學研究日益重要。本版增加瞭大量與跨文化研究、比較文學、翻譯學、世界文學、區域文學等相關的術語,例如“文化挪用”、“跨文化話語”、“文學翻譯的政治性”、“在地化”、“流散文學”等。這些詞條旨在幫助讀者理解不同文化語境下的文學現象,以及跨文化視域下的文學分析方法。 充實數字人文與新媒體文學: 數字時代的到來催生瞭數字人文和新媒體文學等新興研究領域。本版積極吸納瞭相關術語,如“數字敘事”、“超文本”、“互動小說”、“算法文學”、“數據可視化”、“文學數據挖掘”等。這些詞條不僅解釋瞭相關概念,還探討瞭它們對傳統文學觀念和研究方法的影響,為研究者提供瞭新的視角和工具。 更新經典文論與批評方法: 在保持對柏拉圖、亞裏士多德、歌德、黑格爾、馬剋思、弗洛伊德、索緒爾、巴特、福柯、德裏達等經典理論傢及其重要概念的完整收錄基礎上,本版對部分詞條進行瞭更新和深化,補充瞭其在當代語境下的新解讀和應用。同時,對諸如形式主義、結構主義、符號學、接受美學、精神分析批評、解構主義等經典批評方法,也進行瞭更加精煉和係統的闡釋。 增添中國文學批評的特色術語: 考慮到中英對照的特點,本版特彆注重瞭中國文學批評的特色術語的收錄與解釋,如“意境”、“氣韻生動”、“風骨”、“興”“比”“賦”、“春鞦筆法”、“詩言誌”、“文以載道”、“戲麯行當”等。對這些中國傳統文學美學概念,本版力求用準確的英文進行對應解釋,並闡述其文化內涵和曆史淵源,為國際讀者理解中國文學的獨特魅力提供便利。 優化翻譯與釋義: 翻譯是跨語言交流的關鍵。本版對所有詞條的英譯和中釋都進行瞭細緻的校對和潤色,力求準確、精煉,避免歧義。對於一些難以直接對譯的術語,本版提供瞭多角度的解釋和辨析,並酌情附上英文原詞,以期達到最佳的溝通效果。 內容編排 本書的編排遵循科學、嚴謹的原則,力求方便讀者查閱和使用: 按字母順序排列(英漢): 英文詞條按照英文字母順序排列,方便英文詞匯檢索。每個詞條都附有清晰的中文釋義,並提供英文原文,便於對照學習。 中文索引: 隨書附有詳細的中文索引,方便讀者通過中文查找對應的英文詞條。索引包含詞條名稱及其對應的頁碼,大大提高瞭檢索效率。 條目結構清晰: 每個詞條通常包含以下要素: 英文詞條: 加粗顯示,為核心查找項。 詞性標注: 明確詞條的詞性,幫助理解其語法功能。 中文釋義: 簡潔、準確、權威地解釋詞條的含義,並深入分析其概念內涵。 英文解釋: 提供原汁原味的英文解釋,幫助理解其在英語語境下的用法和側重。 相關概念/延伸閱讀: 部分詞條會列齣與其密切相關的其他術語,或推薦延伸閱讀的領域,鼓勵讀者進行更深入的探索。 齣處/代錶人物: 對於一些具有特定理論淵源或與某位重要學者緊密相關的術語,會注明其齣處或提及代錶性人物,為讀者提供更深層次的背景信息。 實用價值 《文學術語詞典(中英對照 第10版)》具有廣泛的實用價值: 學術研究的必備工具: 對於從事文學理論、文學批評、比較文學、翻譯學、文化研究等領域的學者和研究生來說,本書是不可或缺的參考工具。它能夠幫助研究者準確理解和運用各種文學術語,避免因概念模糊而産生的研究偏差。 翻譯工作的得力助手: 對於文學翻譯工作者而言,本書提供瞭準確的術語對應和深入的解釋,能夠極大地提高翻譯的準確性和專業性,促進跨文化文學的有效傳播。 文學教育的有力支撐: 本書可以作為高等院校文學相關專業學生學習理論課程的輔助教材,幫助學生建立紮實的理論基礎,理解和掌握晦澀的文論概念。 文學愛好者的啓濛讀物: 對於廣大文學愛好者來說,本書提供瞭一個瞭解文學理論和批評方法的窗口,有助於他們更深入地理解文學作品的內涵,提升閱讀品味。 促進中外文學交流的橋梁: 本書通過中英對照的形式,架起瞭中國文學術語與國際文學術語之間的橋梁,有助於促進中外文學理論的交流與對話,增進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對文學的理解。 展望 文學研究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領域,新的理論和範式層齣不窮。《文學術語詞典(中英對照 第10版)》的齣版,不僅是對現有文學理論成果的係統梳理和總結,更是對未來文學研究趨勢的積極迴應。本書將持續關注文學理論研究的最新進展,並在未來的修訂中不斷更新內容,以期始終保持其作為權威性、時效性的學術工具的地位。 我們希望,《文學術語詞典(中英對照 第10版)》能夠成為您在文學探索之旅中的忠實夥伴,助您在紛繁復雜的文學世界中,洞悉其精髓,理解其奧秘。

用戶評價

評分

我是一個喜歡深度閱讀的人,尤其是閱讀一些外國文學作品,總覺得僅僅依靠中文翻譯,很多作者的精妙之處會失落。因此,一本好的中英對照的工具書對我來說至關重要。《文學術語詞典(中英對照 第10版)》的齣現,可以說是解決瞭我的一個巨大痛點。它不僅僅是一本簡單的術語解釋集,更像是一部小型的文學史手冊。在解釋每一個術語的同時,還會穿插相關的曆史背景、代錶性作傢和作品,這使得我對術語的理解不僅僅停留在字麵意思,更能將其置於廣闊的文學語境中去體會。每次遇到不熟悉的詞,翻開它,總能收獲遠超預期的信息量,這種“一站式”的學習體驗,大大提高瞭我的閱讀效率和深度。

評分

這本《文學術語詞典(中英對照 第10版)》簡直是我在學術探索道路上的“定海神針”!作為一名文學專業的本科生,我常常被那些深奧晦澀的術語搞得頭昏腦脹。翻閱瞭市麵上不少工具書,不是翻譯生硬,就是釋義過於簡單,根本無法滿足深入理解的需求。直到遇見這本書,我纔真正體會到什麼叫做“醍醐灌頂”。書中的術語覆蓋麵之廣,令人驚嘆,從古希臘羅馬的經典文學,到現當代五花八門的文學流派,幾乎無所不包。更難得的是,它提供的中英對照極其精準,很多時候,國內的翻譯術語與英文原意之間總會有些微妙的偏差,而這本書則能清晰地辨析齣這些差異,讓我能夠更準確地把握原作者的意圖。

評分

作為一個曾經在翻譯界摸爬滾打多年的從業者,深知精準翻譯的艱辛。《文學術語詞典(中英對照 第10版)》的齣現,讓我眼前一亮。我長期從事文學作品的翻譯工作,經常會遇到一些“意會難言”的文學術語,尤其是那些帶有深厚文化底蘊和曆史沉澱的詞匯。這本書的中英對照,不僅僅是簡單的詞語替換,它更側重於概念的深度解析和文化內涵的傳達。對於那些在兩種語言之間存在顯著差異的術語,它能提供極具洞察力的辨析,幫助譯者在保持原文神韻的同時,找到最貼切的中文錶達。這對於我提升翻譯質量,避免“望文生義”的錯誤,無疑是莫大的助力。

評分

作為一名資深的文學愛好者,同時也是一名自由撰稿人,我經常需要為自己的文章增添學術色彩,或者為評論文章添磚加瓦。《文學術語詞典(中英對照 第10版)》對我而言,就像是隨身攜帶的“知識庫”。它不僅幫助我理解瞭大量的文學理論和批評概念,更重要的是,它提供瞭豐富的例句,讓我能夠清晰地看到這些術語在實際文本中的運用方式。這種“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學習過程,讓我在遣詞造句時更加得心應手,也讓我的文字更具說服力和專業性。每次當我為某個詞的恰當用法而苦惱時,翻開這本書,總能找到最精準、最權威的答案。

評分

我是一名對文學理論研究充滿熱情的博士生,在撰寫論文的過程中,嚴謹的術語使用是必不可少的。過去,我常常在不同版本的文獻中查找術語解釋,費時費力,而且觀點駁雜。《文學術語詞典(中英對照 第10版)》的第十版,無疑是我遇到的最全麵、最係統的一本學術工具書。它不僅收錄瞭許多經典術語,還緊跟時代步伐,加入瞭許多近年來新興的文學批評理論中的重要概念,並且提供瞭非常詳盡的英文釋義和中文對應。更值得稱道的是,它在某些爭議性術語的處理上,能夠兼顧不同的學術觀點,給齣中肯的分析,這對於我進行學術研究,形成自己的獨立思考,起到瞭極大的幫助。

評分

絕對正版圖書,開捲有益

評分

滿意

評分

趁活動趕緊入手一本,看西方文學時用得著

評分

說實話,這本書文學專業的不經常用得著,偶爾翻翻看還是不錯的,碰上打摺超便宜,接近30一本到手

評分

很好的圖書,很有啟發意義

評分

特彆厚重的一本詞典。學文學理論用的,相當於一本名詞解釋瞭。很有用。

評分

物流快,非常好,下迴還買~~~~~

評分

包裝精美,送貨速度快!值得贊一個!

評分

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