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意识: 《国风》
评分在阅读中,能时常体会到作者在选题和论述背后所蕴含的现实关怀。如在讨论保皇会的运作时,作者提出了如何在“既有国民性的基础上嫁接异域的政治理念与政治行为”并使之协调的问题,认为这一问题“不仅当时的流亡客与海外侨民未能合理把握,至今对于国人仍是相当重大的考验”。(第456页)在现实关怀的倾注之下,书中的论述常能发人思考。作者提到无论从举兵起事、暗杀还是保皇会的日常运作,松散型的传统士大夫群体都远远不如组织严密的准近代集权政党有效率;加之部分康门师徒在庚子前后的“言革”,则体现了无论从组织还是社会思潮来看,革命政党似乎比士绅的群体更能适应庚子之后的局势。这无疑对思考为何在一个充满诸多可能性的时代过去之后,出现的不是进一步的改良而是暴力革命,不是梁启超等人鼓吹的民权而是集权,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评分本来就认为徐勤“性疏而直,于兵事非宜,于驾驭尤非其长”,只因王觉任母病归省,梁启超又极力举荐,不得已让他暂时承乏。徐被逼过甚,要求辞职。到六七月间,康有为“虑其疏,已电镜强出任事,而使他往美。经十余督责,而勉以粤东时时欲举,故恋而迟迟不奉命”。
评分本来就认为徐勤“性疏而直,于兵事非宜,于驾驭尤非其长”,只因王觉任母病归省,梁启超又极力举荐,不得已让他暂时承乏。徐被逼过甚,要求辞职。到六七月间,康有为“虑其疏,已电镜强出任事,而使他往美。经十余督责,而勉以粤东时时欲举,故恋而迟迟不奉命”。
评分这时保皇会自觉实力有限,总体战略虽以直捣京师为目的,但具体行动方略还徘徊于第一阶段的取粤或取桂,作战意图只决定夺取武汉后顺江而下攻金陵,下一步行止则无定议,直捣北京恐兵力不敌荣禄的武卫五军,又担心俄、英、法等国趁机插手干涉;“若先画江以待力足”,则光绪危在旦夕,难以救急。为了摆脱两难境地,梁启超托人与柏原文太郎、犬养毅协商:“我师若得武昌或南京之后,隈、犬之力能使日政府出而代我胁和,使还我皇上否?”以勤王军为倚靠,而引外强为奥援,双管齐下。
评分重要的不是有没有,而是我们应该学会识别她们,然后把她们干掉!因为如果不干掉女巫,她们就会杀死孩子。女巫每天都要杀死一个孩子,如果她们办得到的话。
评分足下南来时,亦曾谋告,而足下以为然,岛公亦然之。不幸孔青南关事泄,故迟延少有支离。至五月时薄伐不成,仆又决策,主将所有人才饷项兵械,尽从事于西。故五、六月前,凡林玉之将才、子盈之客人,所有请饷欲办惠事者,皆不发,盖欲聚而致力于西也。
评分“革命”的知识考古
评分这是《吴湖帆文稿》,是我受吴元京先生的委托,根据上海图书馆所收藏的湖帆先生遗稿以及书跋整理而成的。这些手稿,历经岁月沧桑,已残损不全,但它们难能可贵地为我们保留了美术大师吴湖帆生活历程中的一段起初记录,因而弥足珍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