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地方大,元以后数清代地域最广大。
清时有了新疆,新疆地方自宋朝之后放弃了,到清朝重新开拓,所以各叫新疆。这一地区,是康熙时重开,乾隆定名。
清时又开拓西藏。从明代以后,西藏实行政教合一,喇嘛管政治,没有藏王。到清代在喇嘛活佛死去以前,最后用手一指,照此方向的远处寻找这时出生的小孩,抽签决定哪一小孩可继承活佛。而抽签人是清人,于是清人取得宗主权。清朝并不直接管理,设有驻拉萨的办事大臣管大事。西藏只有庙没有王。
对蒙古也这样,清对蒙古也取得宗主权。蒙古有王。清政府在蒙古也设办事大臣,分设于二处。蒙古的盟族管政事,清政府不派人去管旗内的事。
清人推行怀柔政策,常以公主嫁予蒙王。此外,又设都统,管军事,一设在绥远;二设在察哈尔。这两区在清代时候,都在蒙古范围。
清人对新疆,设伊犁大臣。
清人即金人,他们自称是后金。在人关之前,努尔哈赤之子清太宗时,改名为清。清人把“清”“明”二字联起来,“清”在“明”之上。
满洲,不是地名,是佛教中的尊号。就是“曼殊”,变音成了满洲。
清代统治甚是巧妙。所管臣民汉人排第一,满人排第二,其次为回,再次为蒙、为藏。汉、满、蒙、回、藏,五个族。对于满以外的各族统治都实行怀柔政策。
满人作为统治者,容易当官,却不能经商、务农、做工。只靠官粮。其大臣可以自己任意圈地成为地主。满人进关是大量的,以为不劳动可以吃饭。但到后来,当官的还行,普通旗人没有生机,就很苦了,其妇女当妓女的颇多。
清朝对于汉人采行科举制度,以保护他们的利益,对待心怀不满者,则大兴文字狱。康熙、雍正、乾隆三代所兴文字狱多极了。在经济上,清人不大管,着力在政治上压迫。
对于蒙、藏,尽量提倡喇嘛教,家中有两个男性就送一人去当喇嘛。所以,蒙、藏人口越来越少。蒙古少到百十万;藏人才二百万。
自唐朝开始,回教随阿拉伯人来而传入。唐以前,只信佛。
回纥族,在南北朝时就多,他们也就是后来的维吾尔。他们先信伊斯兰教,所以名日回教。阿拉伯人,最早先到新疆一带。
突厥。唐代突厥强大,占有蒙古地带。后来很快就变化了,分为东、西突厥。一部分同化到蒙族中,一部分同化在维吾尔族。土耳其,原是突厥,所以,外国人曾称新疆叫做土耳其斯坦。新疆人的长相,有些像西方人,因为他们是突厥的后人,先在西方建立了土耳其国。
匈奴族,究竟属于什么族,有争论。有人说是蒙古族,有人说是突厥族。
蒙古族本身只是一个小部落。他在成吉思汗以后,发展起来,容纳了许多民族。
顾老说起历史来,谈兴越来越浓。可是,他老先生从来不拿个本子,甚至也不曾有过提纲边看边说。而所谈内容又广、又深、又细,又前后呼应,条理性、逻辑性强得很。我生平听过的讲话多多矣,然而,如此之博、如此之专的大学问,唯顾老数第一。大学者,是不是个个都治学这般严,这般精,记忆得这般清楚?
3.各民族神话中的祖先
十二月十九日,香山是北京西山一个极为幽美秀丽的小山。这里曾作为清代乾隆皇帝的一处行宫。环山有密密的青翠松柏。十二月,隆冬季节,松林的碧绿和红色枫叶两相映照,美极了。
我的病友们常穿行在翠松、枫叶相同的峰峦上。我渴求知识,就伴着顾老漫步;也伴着佛教大师赵朴初老诗人与大画家吴作人,在山林小道上谈着,倾听着。回到病房我赶紧用笔录下来。
……
我最近一直在琢磨,如今我们看待历史的方式和祖辈们肯定大不相同了。读史不能只是记住朝代更迭和帝王将相的功过是非,更重要的是理解历史背后的驱动力,以及它对当下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这本书如果能在这方面有所建树,那就太棒了。我尤其关注它如何处理那些“灰色地带”的历史叙事,比如少数民族与中原王朝的互动、民间信仰的力量,以及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形态。这些往往是传统宏大叙事容易忽略的角落。如果作者能够巧妙地将这些微观的历史片段编织进宏观的框架中,形成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历史图景,那这本书的价值就远远超出了“入门”二字的范畴。我希望能从中汲取到一种批判性思考的历史观,而不是被动接受既定的历史结论。
评分现在的史学研究越来越注重跨学科的融合,例如引入社会学、人类学甚至经济学的理论框架来解读历史现象。我衷心希望这本“入门”书能够体现出这种时代的新视野。比如,在讲述宋代的商业繁荣时,是否会探讨其背后的金融结构变化?在分析明清的社会矛盾时,是否会引入人口压力与土地兼并的模型?如果能将这些前沿的学术思潮,以一种非专业人士也能理解的方式巧妙地嵌入到基础叙事中,那么这本书就不仅仅是回顾历史,更是在教授一种研究历史的现代方法论。它应该能启发读者,历史研究不是对过去的简单复述,而是一门充满活力的、需要不断提出新问题的学科。
评分这套书的书名听起来就很亲切,像是一次轻松的入门之旅,非常适合我们这些对中国历史充满好奇,但又觉得传统史学著作过于艰深的人。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本既有学术深度又不失可读性的读物,能把那些宏大的历史脉络梳理得井井有条,同时又不会让我们在浩瀚的史料中迷失方向。我特别期待它在讲解关键历史转折点时的视角,是会侧重于政治制度的演变,还是会更关注社会生活的细节变迁?希望它能用一种现代人的眼光重新审视那些陈旧的史料,给我们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如果能配上一些精美的地图和插图,那就更完美了,毕竟直观的视觉辅助对于理解复杂的历史地理关系是至关重要的。我希望它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一场思维的引导,能让我们学会如何像一个真正的历史学家那样去提问和分析。
评分阅读史书,往往也是在审视我们民族性格和文化基因的形成过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富有洞察力的文化史视角。比如,中国古代的士大夫精神是如何在不同朝代得到彰显和异化的?儒、释、道三家思想是如何渗透到普通百姓的日常伦理和审美情趣之中的?我们是如何形成这种独特的集体记忆和文化认同的?如果作者能够超越纯粹的政治史和军事史叙事,深入挖掘那些塑造了我们民族精神内核的文化现象,并将其梳理得条理清晰,那么这本书对于理解“我们是谁”这个问题,将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我渴望读到的是一种有温度、有厚度的文化探寻之旅。
评分坦率地说,市面上很多“入门”级的历史读物,要么为了追求通俗而牺牲了严谨性,读起来像故事会;要么为了追求学理性而堆砌了过多的术语和考据,让人望而却步。我最怕的就是那种“水”得要命的介绍,读完一本书感觉什么也没记住,大脑一片空白。因此,我对这本书的行文风格抱有极高的期待。我希望它能找到一个绝妙的平衡点——既有清晰的逻辑链条和扎实的史实支撑,又能在文字运用上充满灵气,让阅读过程本身成为一种享受。想象一下,如果能像听一位学识渊博的长辈娓娓道来,那些曾经晦涩难懂的典故和制度都能被讲解得清晰透彻,仿佛昨日重现,那真是极大的幸运。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方式,才是真正的大家风范。
评分好书还不错大师就是大师
评分性价比高,一直在用这款!
评分还没看,包装完整,送货很快,折扣不错
评分物流非常快,慢慢看书喽。
评分是正常,相信自营
评分学术新作,科研参考,收藏收藏!
评分物美价廉,不错不错。
评分很好,纸质不错
评分包装很好,书很不错,非常喜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