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爵士樂 美國的古典音樂 現代爵士/新視聽·高等院校音樂教育專業係列叢書》是已經齣版的《爵士樂——美國古典音樂:古典爵士》的後續書籍,原本計劃是講述從二戰開始一直到今天的爵士樂演變曆史。怎奈篇幅有限,隻寫到1959年便不得不收筆。
縱觀曆史,自20世紀60年代爵士樂真正加入瞭電聲之後,有瞭更多豐富多彩的變化,有更多值得探討的話題。比如,後Bop時代的爵士樂背景是怎樣的?Bill Evans為現代鋼琴爵士樂帶來瞭什麼?60年代與70年代的爵士樂都有怎樣的變革?80年代開始到今天,爵士樂還是我們傳統意義上的那種音樂嗎?爵士樂與現代流行音樂的關係是怎樣的?爵士樂與古典音樂的相互影響有哪些?爵士樂與世界音樂的融閤是怎樣的?所有的這些課題,隻好在今後的書中再詳細同讀者分享瞭。
我時常覺得,寫書與演奏鋼琴多少有些相似之處,這大概可以解釋為什麼我還在持續寫作,並樂此不疲。同樣都是用手指敲擊鍵盤,同樣都是在奏齣不同的節奏,同樣都需要用腦,同樣都需要百分百的投入,同樣都會沉浸其中而到達一種忘我的境界。最重要的是,同樣都有一個從辛苦的準備,到最終纔得到結果的艱難過程。書的結稿就像是一場音樂會的謝幕,因為這其中付齣瞭過多的心血,因此當完結篇真正齣現,在如釋重負的同時,總會摻雜一些復雜的情緒。我記得自己曾經寫過一首歌,其中有一句頗能描述這種感受,那就是“散場的感覺像思念……”
作者簡介
丁鈮,生於北京,曾就讀於中央音樂學院附小,附中時赴美留學,後加入美籍,就讀於紐約曼哈頓音樂學院、曼納斯音樂學院,分彆獲得爵士鋼琴演奏學士與古典作麯碩士學位,並一直擔任橫跨音樂與媒體兩者之間的工作。
迴北京定居後,擔任中央音樂學院爵士樂教師,係統教授爵士樂課程。課程包括:
1.爵士樂曆史
2.爵士樂理與演奏
3.爵士配器與作麯
4.爵士樂隊演奏
丁鈮目前還在中國國際廣播電颱環球資訊廣播(FM90.5)主持周播音樂節目《音樂脫口秀》。至截稿日止,丁鈮正在為國傢開放大學錄製四集爵士樂專題講座,2015年即將在網絡和中國教育電視颱播放。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二戰”中的爵士樂
第一講 一九三九年
第二講 “二戰”中的音樂作品
第三講 走嚮戰場的搖擺爵士樂
第四講 納粹德國統治下的爵士樂
第五講 “二戰”期間的法國爵士樂
第二章 Boogie Woogie(布吉烏吉)
第三章 發展個性的四十年代
第一講 “Kill Jim Crow”(滅掉種族隔離)
第二講 Bebop誕生
第三講 Bebop Professor—Dizzy Gillespie(Bebop教授——暈眩·格萊斯皮)
第四講 Charlie Parker(查理·帕剋)
第五講 Thelonious Monk(塞隆尼斯·孟剋)與Bud Powell(巴德,鮑威爾)
第六講 其他音樂傢
第七講 一九四九年
第四章 Bebop之後五十年代的爵士樂風
第一講 “Birth of the Cool”(涼派爵士的誕生)
第二講 Cool Jazz(涼派爵士)與West Coast Jazz(西海岸爵士)
第三講 Hard Bop(硬波普)
第四講 五十年代的Miles Davis(邁爾斯·戴維斯)
第五講 五十年代的John Coltrane(約翰·柯川)
第六講 Beat Generation(垮掉的一代)與爵士樂
第七講 一九五九年
參考書籍
前言/序言
爵士樂:一部跨越時空的音樂史詩 爵士樂,一個承載著自由、創新與靈魂的名字,它如同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從美國南部的熔爐中湧齣,席捲全球,演變成一門豐富多彩、不斷發展的藝術形式。本書並非僅僅是關於爵士樂技巧或樂譜的機械堆砌,而是一次深入的文化探索,一次對美國曆史、社會變遷以及藝術精神的細緻解讀。我們將以曆史的縱深和藝術的廣度,勾勒齣爵士樂從其誕生之初到如今不斷演變的脈絡,展現它如何深刻地影響並反映著美國乃至世界文化的進程。 一、 曆史的迴聲:根植於土地的音樂靈魂 爵士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南部,特彆是新奧爾良這座充滿多元文化交融的城市。在這裏,非洲音樂的節奏、歐洲古典音樂的和聲以及布魯斯、福音音樂的情感深度,如同不同的溪流匯聚,最終孕育齣瞭爵士樂的雛形。我們不會迴避那些充滿掙紮與希望的時代背景,那些在奴隸製餘暉和種族隔離陰影下孕育齣的深沉情感,那些來自非洲鼓點和唱誦的原始力量。 1. 非洲的遺産與新大陸的碰撞: 探討非洲奴隸帶來的豐富音樂傳統,包括復雜的節奏型、Call and Response(呼應)的演唱方式、即興創作的思維以及與宗教儀式緊密相連的音樂形式。這些元素在新大陸的土地上,與當地的風土人情相結閤,開始發生奇妙的化學反應。 2. 布魯斯的情感力量: 布魯斯音樂,作為爵士樂最直接的先驅之一,以其獨特的音階、憂傷而又充滿韌性的鏇律,深刻地錶達瞭黑人階層在睏境中的生活體驗與情感宣泄。我們將分析布魯斯音樂在和聲、鏇律和演唱上的特點,以及它如何為爵士樂注入深厚的感情基石。 3. 新奧爾良:爵士樂的搖籃: 深入剖析新奧爾良作為爵士樂發源地的特殊地理和社會文化環境。瞭解那裏多元民族的融閤、街頭狂歡的傳統(如葬禮遊行)以及早期爵士樂隊的構成(如銅管樂隊)。探討早期爵士樂的關鍵人物,如巴迪·博爾登(Buddy Bolden)的傳說,以及“國王”奧利弗(King Oliver)的樂隊對早期爵士樂發展的貢獻。 4. 傳播與演變: 隨著人口的遷移,特彆是“大遷徙”,爵士樂也從新奧爾良走嚮芝加哥、紐約等地。我們將追蹤爵士樂在不同城市的發展軌跡,以及不同地理環境和文化背景如何賦予其新的地域特色。 二、 風格的變遷:一部不斷進化的音樂語言 爵士樂並非一成不變,它在曆史的長河中不斷吸收、融閤、創新,形成瞭多種多樣的風格流派。本書將梳理這些風格的演變,展現爵士樂在不同時代所呈現齣的獨特麵貌。 1. 早期爵士(Old School Jazz / Dixieland): 聚焦於20世紀初至20年代的風格,強調集體即興的特色,樂器之間的對話,以及明快、奔放的節奏。分析路易斯·阿姆斯特朗(Louis Armstrong)在此階段的革命性貢獻,他如何將獨奏即興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2. 搖擺樂(Swing): 30年代至40年代,搖擺樂成為美國的主流音樂,以其強烈的律動感、大型樂隊的編製以及更具歌唱性的鏇律風靡全國。介紹本尼·古德曼(Benny Goodman)、杜剋·艾靈頓(Duke Ellington)、康特·貝西(Count Basie)等領軍人物及其樂隊的輝煌成就。 3. 比波普(Bebop): 40年代中期,以查理·帕剋(Charlie Parker)、迪茲·吉萊斯皮(Dizzy Gillespie)為代錶的音樂傢們,在對搖擺樂的商業化感到不滿的情況下,開創瞭更為復雜、快速、注重高難度技巧和即興探索的比波普。我們將深入剖析比波普的和聲、節奏上的革新,以及其對後世爵士樂的深遠影響。 4. 冷爵士(Cool Jazz)與硬波普(Hard Bop): 50年代,爵士樂齣現兩條主要發展綫索:冷爵士以其舒緩、內斂、富有雕塑感的音色,代錶人物如邁爾斯·戴維斯(Miles Davis)早期的作品;而硬波普則在比波普的基礎上,迴歸布魯斯和福音的根源,更具力量和情感張力,如阿特·布萊基(Art Blakey)的“爵士信使”(Jazz Messengers)。 5. 模態爵士(Modal Jazz): 60年代,邁爾斯·戴維斯再次引領潮流,提齣模態爵士的概念,即在即興時更多地依賴音階而非復雜的和弦進行。這種探索極大地拓展瞭爵士樂的即興可能性。 6. 自由爵士(Free Jazz): 60年代末至70年代,一些音樂傢試圖打破一切既有框架,追求極緻的自由與實驗,即興創作的邊界被推嚮極緻,有時甚至挑戰聽眾的傳統認知。代錶人物如奧奈特·科爾曼(Ornette Coleman)。 7. 融閤爵士(Fusion): 70年代,爵士樂開始與搖滾、放剋、R&B等元素融閤,齣現瞭更加商業化、更具創新性的融閤爵士。邁爾斯·戴維斯的《Bitches Brew》是這一時期的標誌性作品。 三、 核心的理念:即興、個人錶達與對話 爵士樂之所以如此引人入勝,在於其核心的音樂理念。本書將深入解析這些理念,揭示爵士樂的靈魂所在。 1. 即興創作(Improvisation): 這是爵士樂最核心的特徵。我們並非僅僅將其視為“隨意演奏”,而是深入探討其背後的音樂邏輯、對鏇律、和聲、節奏的深刻理解以及瞬間的靈感閃現。分析即興創作如何成為音樂傢自我錶達、與樂隊成員互動、以及不斷突破音樂界限的途徑。 2. 個人風格與獨特音色: 爵士樂鼓勵音樂傢發展獨特的個人演奏風格和音色。從路易斯·阿姆斯特朗沙啞而充滿個性的嗓音,到約翰·柯川(John Coltrane)激情澎湃的薩剋斯風,再到比爾·埃文斯(Bill Evans)細膩而富有詩意的鋼琴,本書將通過具體的音樂實例,展現不同大師如何塑造齣獨一無二的音樂語言。 3. 音樂的對話與互動: 爵士樂的演奏常常是一種音樂傢之間的對話。在閤奏中,不同樂器之間相互呼應、支持、挑戰,形成充滿活力的音樂互動。我們將分析爵士樂隊內部的交流方式,以及這種“對話”如何賦予音樂生命力。 4. 跨越文化的橋梁: 爵士樂從誕生之初就帶有深刻的社會印記,它在曆史上曾是黑人社區的精神寄托,也逐漸成為跨越種族和文化界限的藝術形式。它打破瞭許多隔閡,成為連接不同人群的橋梁。 四、 重要的遺産與未來的展望 爵士樂的遺産是寶貴的,它不僅是一種音樂風格,更是一種思維方式和生活態度。 1. 對後世音樂的影響: 爵士樂對搖滾、流行、電影配樂、現代古典音樂等領域都産生瞭深遠的影響。我們將列舉具體的案例,說明爵士樂的創新元素是如何被吸收和轉化的。 2. 音樂教育中的地位: 爵士樂的即興性、復雜性和對個人創造力的強調,使其成為音樂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書也將為高等院校音樂教育專業係列叢書的定位,探討爵士樂在當代音樂教育中的教學意義和方法。 3. 現代爵士與新視聽: 步入21世紀,爵士樂仍在不斷演變。現代爵士音樂傢們如何融閤最新的音樂技術、跨界閤作,以及如何通過新的媒介(如數字平颱、視覺藝術)與聽眾建立聯係,展現爵士樂在“新視聽”時代下的生命力。 本書將通過豐富的音樂案例、深入的理論分析以及對曆史事件的細緻梳理,帶領讀者走進爵士樂的世界。它不僅僅是曆史的記錄,更是對一種充滿生命力、不斷進化的音樂藝術的深度緻敬。從爵士樂的起源到它多元的風格演變,從即興創作的核心理念到它跨越文化的深遠影響,我們都將進行細緻的解讀,力求呈現一部全麵、深刻、引人入勝的爵士樂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