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书名《王元化谈话录:1986-2008》来看,这绝对是一本能够引起我强烈兴趣的书。王元化先生,作为一位在中国思想界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学者,他的言论和思想,无论在哪个时期,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我尤为关注的是,这本谈话录涵盖了从1986年到2008年这个跨度。这三十年,是中国社会巨变的三十年,思想的解放、文化的多元、社会的转型,这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想知道,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王先生是如何审视和评价这些变化的,他的观点是怎样的,他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又有着怎样的思考。这本书的“谈话录”形式,预示着其中蕴含的不仅仅是理论的陈述,更是一种真实的对话,一种思想的交锋。我期待通过阅读,能够更直观地感受王先生的思维方式,理解他对于中国现代思想史的独特贡献。
评分《王元化谈话录:1986-2008》这本书,光是名字就足以让我产生无限的遐想。王元化先生,在中国当代思想史上的地位毋庸置疑,他的一言一行,都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我特别好奇的是,这本书选择的时间跨度——1986年至2008年。这三十年,正是中国社会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时期,各种新思潮涌动,价值体系重塑,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经历着巨大的冲击和洗礼。我非常想知道,在这样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下,王先生是如何观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见解的。这本书采用“谈话录”的形式,让我感觉仿佛可以直接对话这位伟大的思想家,聆听他对自己所处时代的真切感受和深刻洞察。我期待在字里行间,找到对中国当下社会发展和思想文化演变的启示,希望能从王先生的智慧中获得更多的启发。
评分翻开《王元化谈话录:1986-2008》这本书,我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那个充满变革与思辨的年代。王元化先生的名字,在我求学时期就已如雷贯耳,他所代表的那种冷静、深刻、不媚俗的知识分子风骨,一直是我所景仰的。这本书跨越了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那些年,思想的火花此起彼伏,价值观念的碰撞此起彼伏,我想,王先生的谈话,必然是对这些现象的深刻回应和精辟梳理。我特别期待看到他对那个时代文学艺术发展趋势的判断,他对西方思想的引入与本土化的思考,以及他对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与挑战的犀利点评。这本书的“谈话录”形式,意味着它不会是枯燥的说教,而更像是真实的思想交流,充满了火花和启发。我希望通过阅读,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与出路,也希望能从中汲取智慧,照亮我自身思考的道路。
评分拿到《王元化谈话录:1986-2008》这本书,我内心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感。王元化先生,这个名字本身就承载着一个时代的重量,一个思想的深度。我一直对那个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的思考历程充满好奇,尤其是那些经历过风雨却依然保持独立精神的学者。这本书的标题就勾勒出一个时间跨度,从改革开放初期到新世纪初,这三十年是中国社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时期,也是思想界激荡不安、不断探索的时期。我想,通过王元化先生的谈话,我能够窥探到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内心深处的挣扎、对现实的关照以及对未来的期许。我期待能够从中读出他对文学、艺术、哲学等领域的深刻见解,更期待能感受到他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在时代洪流中的一份清醒与担当。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穿越时空,去理解那个年代的脉络,去感受一位智者的思想光辉。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对我而言,简直是一场意外的惊喜。我一直以来都对那些在历史的拐折点上,能够发出独特声音的思想者抱有浓厚的兴趣。王元化先生无疑是其中一位。1986年到2008年,这段时期,中国经历了从初步的改革开放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再到融入全球化的浪潮,其间的思想解放与观念碰撞是多么的激烈和深刻。我想象着,在这二十多年的时光里,王先生是如何与人交流,他是如何看待当时涌现的各种思潮,他是如何梳理和反思中国现代思想史的。这本书的“谈话录”形式,让我觉得更加亲切,仿佛是直接聆听智者的教诲,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思想的碰撞和逻辑的延展。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他对于当时文学创作的方向,对于艺术的边界,对于社会转型期的种种现象,有着怎样独到的见解。我相信,这本书一定能为我打开一扇通往更深邃思想世界的大门。
评分以前我们常常谈到整个哲学史就是唯物主义和唯 心主义两条路线的斗争史,这一点马克思和恩格斯都 没有提到过,这是列宁的发明。倘使整个哲学史都必 须以唯物唯心来划线,那就势必会引出这样一个结论 ,从古到今凡唯物主义都是进步的,唯心主义都是落 后的或者反动的。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康德 、费希特、黑格尔等都是唯心主义者,费尔巴哈也只 是半截唯物主义者。实际E,在当时的唯物主义,恩 格斯说过,已经是江河日下,沦为叫卖小贩。当时的 唯物主义有布洛赫、伏格特、弗莱肖特这些人不会比 唯心主义更高明。由于列宁这种影响,过去的理论研 究把一切的现象强行纳入唯物唯心两条路线斗争,凡 是需要肯定的历史人物,就是唯物的,凡是反动的, 必定是唯心的。“文革”中的肯定法家,贬低儒家, 最后法家都是唯物的,儒家都是唯心的。
评分三毛说:“书读多了,容颜自然改变,很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为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评分很好的书,很好的购物体验。
评分先生的文章中说,实用主义急功近利,立竿见影 ,不重视理论的基础建设,抓到一句话就把对方全部 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 不断深化的。“文革”中提毛泽东思想是顶峰之类, 就是把思想看成一成不变的,没有发展的。例如现在 提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就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项基 本原理,但这也是发展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马克思本人并没有这样提过。今天我们的经济工作 都不能违背它了,不可能退回到过去的计划经济中去 了。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基本原则。
评分尤其对于历史更是非常的喜欢,可能是老了吧。难道老了就喜欢读书了吗?应该不是。我觉得应该是工作之后想的更多了,想更多的充实自己。希望从书中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读史使人明智,这句话自古就这样说。应该是有他的道理的吧。
评分我说,《人民日报》能够转载你这篇大胆的解放 思想的文章,说明现在处于比较开放的阶段。如果在 “文革”年代呢,你的这篇文章就是“大毒草”。
评分查看全部↓
评分尤其对于历史更是非常的喜欢,可能是老了吧。难道老了就喜欢读书了吗?应该不是。我觉得应该是工作之后想的更多了,想更多的充实自己。希望从书中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读史使人明智,这句话自古就这样说。应该是有他的道理的吧。
评分我说,《人民日报》能够转载你这篇大胆的解放 思想的文章,说明现在处于比较开放的阶段。如果在 “文革”年代呢,你的这篇文章就是“大毒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