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設計院校花瞭90% 的努力讓學生做齣棒棒的作品集,但這並不是讓你走嚮成功的那90%。事實上,它就是浮雲。
團隊協作、客戶關係、溝通技巧、社交能力、工作效率、商業嗅覺,以上這些,論對於自由設計師、全職設計師,還是設計公司老闆來說,都是走嚮成功的要素。本書便會告訴你這些學校不會講,但極具實用性的知識。
把你的作品集全部撕掉,重頭再來!好吧,這話聽著有點恐怖,但本書中的經驗教訓的價值不遜於各種設計大奬得主告訴你的那些事兒。將這些知識學以緻用,再亮齣你那棒棒的作品集,你就能在設計行業中發現更高境界的成功。
作者簡介
Michael Janda,在設計圈打拼近20年,做過包裝設計師、平麵設計師、自由職業者、創意總監。 2002年,Michael創辦瞭自己的設計公司Riser,服務於迪士尼、Google、NBC、ABC、華納兄弟、Sony、國傢地理頻道、福剋斯、TV Guide等知名客戶,並獲得瞭極高的聲譽。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部分為人之妙
想要獲得成功,你的言談舉止和社交技巧就像你的Photoshop 技巧一樣重要。
1驚天大秘密 2
2 多走一步 5
3虛心學習 7
4 渴望忠告 8
5友善待人 9
6工作中可不能厘頭 14
7彆當獨行俠 15
8不要傳播負能量 18
9壓力鍋 20
10彆當“怨婦”,要做“智者” 24
11雜事也要認真對待 26
12平凡的崗位也齣彩 29
13引領還是跟隨 32
14成功的一半 33
15空閑時間的價值 35
16多纔多藝 38
17好事需要廣而告之 39
18流浪太空 40
19齊心閤作力量大 4220為什麼離開的人是我 43
21每個人都有比你優秀的方麵 45
22對自己的時間負責 47
第二部分藝術之妙
最齣色的設計師依靠的不是“運氣”,唯有靈活的流程、策略和技巧,能夠幫助你
在任何時候都能創作齣傑作。
23強迫癥是一種好品質 50
24給糞蛋兒打扮漂亮 53
25長毛的痣 55
26聽從命令也要動腦子 56
27震懾行動 59
28人靠衣服馬靠鞍,樣稿也需要打扮 62
29好想法不怕晚 65
30慎用占位符 67
31刪掉多餘的空格 70
32樣稿的真相 72
33說乾就乾 73
34打字如飛 78
35如何接大案子 79
36維納斯計劃 84
37案子追蹤與執行 88
38走嚮成功的終點 92
39解決下班前趕工問題 102
40為什麼案子會告吹? 104
41隨身帶著本和筆 107
42總結會議 110
43打草驚蛇 11444紅旗與滅火器 117
45頭腦風暴中90% 都是壞點子 125
46共用大腦 126
第三部分溝通之妙
有時候,創意人士真的應該摘下耳機,和身邊的人們展開交流。
47終極郵件模闆 129
48提防未讀郵件 135
49郵件黑洞 136
50獨行俠也要分享信息 139
51製式郵件 141
52傳話筒 149
53消極的言辭 151
54萬夫莫敵 153
55友善地更新信息 155
56工作逾期怎麼辦 158
57不要背後議論人 160
58多米諾效應 162
59警惕WWW 165
60交付作品之前要謹慎 167
61時區的悲劇 170
第四部分取悅老闆
任何人都需要嚮生命中的某個人有所交代,這個人也許是你的老闆、客戶甚至母親。
學會應對上級,將為你打開通嚮成功的大門。
62設計師是火星人,客戶是金星人 174
63留下客戶的痕跡 17864不放手,直到“免死金牌”到手 179
65重視客戶的主意 181
66與客戶處好關係 183
67彆給客戶添麻煩 185
68知不言 言不盡 187
69長期閤作VS 海撈一筆 190
70閤作不愉快 盡早放棄彆受罪 192
71沒你也還好 195
72小心腳下的狗屎 196
73絕對不要開除客戶? 200
74注意客戶說話的潛颱詞 201
75這些問題很愚蠢 203
76數字讓一切一目瞭然 205
77是否錄取,65 秒就能定 207
78不提“加薪”,也能達到加薪的技巧 209
第五部分設計師的生意經
如果你沒有接受商業方麵的訓練就來乾設計行業,那就像沒訓練過跳傘就跳齣機艙
一樣,你就死定瞭。
79興趣帶來財富 213
80讓公司看上去有序 216
81收費方式任你選 217
82成本計算 223
83定收費怎麼定? 226
84警惕“價格細目錶” 230
85“ 不收費”不等於“免費” 234
86摸清客戶的預算 237
87規模經濟 24088非盈利不等於不賺錢 243
89公平行為準則 246
90協議中的繁文縟節 250
91生意場上沒有“等等” 251
92簽約之前仔細閱讀條款 252
93救場人員名單 255
94優雅地催債 257
95難念的生意經 259
96閤夥有風險,入夥需謹慎 262
97用信息係統幫你做決策 264
98為會麵做足功課 267
99怎樣給客戶做演示 269
100洪災發生 273
101彈性或自由 276
102不要做尚未書麵記錄的工作 278
103下一個擔心日 280
104零錢炸彈 285
105隻有恐怖分子纔會發生劫持人質的情況 286
106金錢去哪兒瞭? 287
107不要做那些你花小錢就能搞定的事 293
108彆被“入股”玩瞭 296
109安慰的日子隻有三個月 300
110自己做老闆是要付齣代價的 303
111麵對睏難,咬緊牙關 304
前言/序言
好的,這是一本關於提升個人能力和職業素養的圖書簡介,內容涵蓋瞭時間管理、溝通技巧、批判性思維、創新能力以及人際關係處理等多個方麵。 --- 《超越邊界:構建全麵能力體係的111項實踐指南》 內容簡介: 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單純依賴某一項硬技能已不足以應對復雜的挑戰。成功的關鍵在於構建一個全麵且靈活的能力體係,這要求我們在日常工作中不斷迭代思維方式,提升協作效率,並培養深層的洞察力。本書並非一本關於特定軟件操作或技術參數的指南,而是一本聚焦於“元能力”——即驅動我們持續成長的底層能力框架——的實踐手冊。 全書分為六大核心模塊,共計111個精煉的章節,旨在幫助讀者從以下六個維度實現能力的係統性升級: 第一篇:思維的拓寬與深度(構建認知的底層架構) 在這個模塊中,我們將深入探討如何跳齣習慣性的思維定勢,培養更具穿透力和前瞻性的思考方式。我們討論的不是如何“想得更快”,而是如何“想得更遠、更深”。 核心主題包括: 反嚮工程思維: 學習如何從最終結果倒推過程中的關鍵節點,識彆潛在的失效風險。我們探討如何通過逆嚮思考來驗證當前方案的穩健性,而非僅關注其可行性。 係統性思考與湧現現象: 認識到整體大於部分之和的真諦。如何識彆復雜係統中的反饋迴路(正反饋與負反饋),以及如何利用這些迴路來引導係統行為,而非被係統所驅動。 假設檢驗的藝術: 強調“證僞”比“證實”更重要。介紹如何設計精巧的實驗或觀察,以最少的資源去挑戰核心假設的有效性。 概念的解耦與重組: 探討如何將看似無關的概念進行有效連接,産生創新的解決方案。例如,如何將生態學原理應用於商業流程優化中。 第二篇:效率的再定義與時間的主宰(從忙碌到高效的轉變) 效率的提升絕非意味著更長的工作時間,而是對精力、注意力和任務優先級的精準調配。本篇旨在幫助讀者擺脫“被動響應”的工作模式,成為時間的主人。 核心主題包括: 精力管理而非時間管理: 識彆個體一天中“高價值注意力窗口”的周期性規律,並將最需要認知資源的工作安排在最佳時段。 深層工作(Deep Work)的周期化實施: 探討如何在碎片化的環境中,為自己創造不被打擾的、高強度的專注時段。介紹如何設置清晰的邊界,保護這些核心工作時間不受乾擾。 任務批處理與情境切換成本: 詳細分析頻繁切換任務對認知資源造成的隱性損耗,並提供一套實用的批處理流程,將同類小任務集中處理,以降低切換成本。 “非必要”的勇氣: 學習識彆並果斷放棄那些低迴報、高投入的任務。介紹“機會成本”的量化評估方法,以確保資源投入到産齣比最高的地方。 第三篇:溝通的穿透力與影響力(超越信息的傳遞) 有效的溝通是連接個體智慧與團隊成果的橋梁。本篇側重於提升溝通的“帶寬”與“精度”,確保信息不僅被接收,更能被理解和激發行動。 核心主題包括: 受眾導嚮的敘事結構: 強調溝通的本質是說服而非告知。學習如何根據聽眾的知識背景、既有立場和潛在顧慮,定製信息的結構和論證的側重點。 反饋的獲取與轉化: 建立一個鼓勵坦誠、聚焦改進的反饋循環機製。如何提齣“好問題”來引導對方給齣建設性的意見,以及如何理性地消化負麵反饋。 跨職能的“翻譯官”角色: 探討在多學科團隊中,如何將高度專業化的術語轉化為通用語言,確保技術團隊、市場團隊和管理層之間無障礙協作。 非語言信號的解讀與運用: 分析肢體語言、語調和沉默在交流中所承載的巨大信息量,以及如何有意識地運用這些信號來增強錶達的說服力。 第四篇:創新與解決問題的實戰策略(從僵局到突破) 創新並非靈光乍現,而是一係列係統性探索的結果。本篇提供瞭一套結構化的流程,用於係統性地應對復雜和模糊的問題。 核心主題包括: 問題的“重構”藝術: 很多時候,我們遇到的睏難源於對問題的錯誤定義。介紹如何運用蘇格拉底式的提問,剝開問題的錶層,找到其真正需要被解決的核心痛點。 知識的跨界藉鑒(Analogical Transfer): 學習如何從完全不相關的領域中提取解決方案模式,並將其巧妙地移植到當前睏境中。 最小可行性驗證(MVV)的構建: 如何快速、低成本地構建一個能夠驗證核心價值的最小化原型或測試方案,以避免在錯誤的路徑上投入過多資源。 “擁抱不確定性”的行動指南: 麵對信息不全或未來不明朗的局麵,如何製定齣既能保持靈活度,又能驅動前進的行動計劃。 第五篇:人際協作的彈性與情商(構建可持續的閤作網絡) 職場中的長期成功,極度依賴於構建高質量的人際網絡和高效的協作關係。本篇關注情商在實際工作場景中的落地應用。 核心主題包括: 衝突的建設性管理: 將衝突視為信息不對稱或目標差異的體現,而非個人恩怨。學習中立調解、明確共同目標的方法,將對立轉化為閤作的契機。 信任的建立與維護的周期性: 信任並非一次性建立的,而是在持續交付可靠性和透明度中積纍的“信用餘額”。如何管理好這個“餘額”,特彆是在齣現失誤時如何快速修復。 賦能與授權的藝術: 區分“放手”與“授權”。真正的授權意味著提供資源、設定清晰的期望,並允許對方在邊界內自主決策和承擔責任。 情境化的同理心實踐: 理解同理心並非“感同身受”,而是“理解對方的視角和動機”。如何在壓力環境下快速切換視角,以更具建設性的方式迴應他人的行為。 第六篇:持續成長的引擎與自我迭代(麵嚮未來的準備) 最後,本書強調將學習和成長內化為一種持續的、自動化的過程,確保能力體係能夠跟上時代的發展。 核心主題包括: 知識的“即學即用”循環: 建立從信息輸入、消化、轉化為行動,再到復盤優化的閉環。強調知識隻有在應用中纔能真正固化。 “技能組閤”而非“單一專精”的策略: 在快速迭代的行業中,擁有兩到三個互補的、中等深度的技能,比一個極度深但易被淘汰的技能更具韌性。 定期“能力審計”: 如何像審計財務報錶一樣,定期審視自己的能力結構,識彆過時的技能和新興的盲點。 建立“反對者”社群: 識彆並主動接觸那些觀點與你相左但能力齣眾的人,將他們作為檢驗自我認知和拓展思維邊界的寶貴資源。 結語: 《超越邊界》不是提供瞭一套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捷徑”,而是提供瞭一套嚴謹的“工具箱”和一套科學的“思維框架”。通過對這111項關鍵實踐的逐一磨礪與整閤,讀者將構建起一個堅實、靈活且不斷自我優化的能力體係,從而在任何專業領域內,都能保持領先和適應性。這本書是獻給所有不滿足於現狀,渴望全麵提升自我效能的專業人士的深度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