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 十六国资料释证.前秦、后秦国部分》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的系列专书《资治通鉴十六国资料释证》的第二册,第一册包括汉赵、后赵、前燕国部分,本册则包括前秦、后秦、后燕部分。繁体横排。约45万字。 史料的匮乏,是中古史研究者所面临的共同困境。现存中古史史料本来不多,而正史及其他各类典籍中,少数族史料又远远少于汉族史料,中古史研究中民族史史料不足的问题,就显得更加突出。出土资料的利用,似乎是一条出路,但近年来中古史出土资料中,与少数族相关的文字十分有限,因而,能否借此为民族史研究在资料方面打开僵局,仍不容乐观。那么,中古民族史史料匮乏的困境,是否还有可能突破?进一步说,传世文献中的中古民族史史料,是否还有深度挖掘的空间?笔者以为:转机或许在于研究者视野的调整。譬如本文所涉及的《通鉴》十六国史的文字,以往多被认为是第二手资料,在史料或史实的层面,并未受到特别的关注,但经过细致比对又可以发现:《通鉴》这部分的记载,许多是不见于他书的。《通鉴》独家保存的十六国史文字,包括那些出处不详的内容,是否也能当作史料乃至第一手资料使用,就成为中古民族史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经研究、搜集发现,《通鉴》独家保存的十六国文字,数量及所占比例都极为可观,如《通鉴》前燕部分约四万五千字,不见于诸史者达二万五千字,在上一册中已有统计、说明,本册所涉及的前秦部分约六万字,不见于诸史者达二万八千字,比前燕部分还多,在《通鉴》独家保存的十六国史文字中,重要的史实也并不罕见,堪称十六国史研究中在《晋书》等正史、《御览》等类书之外的另一个巨大的资料库。 《通鉴》独家保存的十六国史史料,大量保留旧史文字,对于今天的十六国史研究,几乎具有与《三国志》裴注类似的“补阙”作用。如《通鉴》叙十六国宗王事迹,多冠以王或公号,与《晋书》一般仅称官位不同。温公等人对包括《晋书》载记在内的十六国史文字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整理,因而《通鉴》往往又可纠正史及相关文献之误。《晋书》纪、传或载记对同一事件的记载,有时差异极大,甚至完全相反,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通鉴》为此又提供了值得重视的甄别意见。 《通鉴》的上述价值,仅从个别段落是不易看清的。本系列专书将《通鉴》十六国史资料全部辑出,逐条与相关文献比较,分析各种差异,辨别诸史文字、内容的真伪,进而考查《通鉴》作者处理十六国史文字的思路,甄别因误读或改写造成的舛讹,复原各种关键的细节,尝试为十六国史研究提供一种基础性的资料。笔者更大的企图,则是以《通鉴》为基本参照系,全面衡量、判别各种十六国史文字的史料价值,利用宋代学者司马光等人的研究成果,从现有少量的中国中古民族史史料中最大限度地搜集信息,为21世纪的学术研究开辟一点新的空间。
评分7“這其實也就是溫公等人的做法,當然折衷的方法有不同,但這折衷裏才大有文章。古人常常不得不折衷。很多材料從性質上講其實根本不能折衷的”;
评分还不错 价格实惠
评分其后失明膑足,栖身岭表,已奄奄垂死,将就木矣。默念平生固未尝侮食自矜,曲学阿世,似可告慰友朋。至若追踪昔贤,幽居疏属之南,汾水之曲,守先哲之遗范,托末契于后生者,则有如方丈蓬莱,渺不可即,徒寄之梦寐,存乎遐想而已。呜呼!此岂寅恪少时所自待及异人所望于寅恪者哉?虽然,欧阳永叔少学韩昌黎之文,晚撰五代史记,作义儿冯道诸传,贬斥势利,尊崇气节,遂一匡五代之浇漓,返之淳正。故天水一朝之文化,竟为我民族遗留之瑰宝。孰谓空文于治道学术无裨益耶?蒋子秉南远来问疾,聊师古人朋友赠言之意,草此奉贻,庶可共相策勉云尔。
评分孔有德等“三顺王”与清初满洲诸王尽管同时受封,但两者有相同之处,亦有明显区别。相同的地方:(1)就王爵而言,与诸和硕贝勒封王一致,册文中说“俾功名富贵,带砺山河,子孙世世承袭”。承袭问题,对于孔有德等“三顺王”无疑是高格待遇,同和硕亲王。(2)仪仗规格同郡王。随从仪仗贴金红罗一柄、卧爪一对、骨朵一对、吾仗一对、坐纛一杆、小旗八杆。妻子封为夫人。不同点:(1)孔有德等“三顺王”各有住地,虽然没有明确宣布为分封之地,但满洲各位亲、郡王,没有皇帝旨令,不能离开都城。而孔有德等“三顺王”不住都城, 等于各就其国。(2)有自己的军队。尽管没有调动军队之权,但与各旗亲、郡王相比,具有手握军权的相对独立性。(3)在军队内部,有一定的吏治管理权。(4)土地占有权。史载“三藩”以后,“不复以兵权、土地,世予臣下”就是证明。综合而论,孔有德等“三顺王”的权力与西汉初年、明朝亲、郡王相比,似有一定的局限性,譬如,其军队必须遵守国家制度和纪律,不能“藐视王章,乱我军纪”。但藩镇独立的基本要素,完全具备。<原文开始>孔有德等“三顺王”在爵位、政治待遇等各个方面,基本相同。但在名次安排上,有一定区别。基本顺序是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譬如,崇德三年(1638年),三王使臣向朝廷朝贡,其奉表朝贺文日:恭顺王孔有德、怀顺王耿仲明、智顺王尚可喜。凡是上朝,皇太极对尚可喜的位置安排、待遇,皆“亚有德、仲明”。就是说孔有德、耿仲明来归在先,孔为都元帅为首,耿为总兵官居次,尚、耿同为总兵官,但尚晚于耿来归, 故居耿之下。
评分还是相当给力的,京东速度一流
评分好
评分十六国资料需要详细整理
评分十六国资料需要详细整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