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全集

李清照全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柯宝成 著
图书标签:
  • 宋词
  • 李清照
  • 古典诗词
  • 文学
  • 传记
  • 女性文学
  • 宋代文学
  • 文化
  • 历史
  • 诗歌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崇文书局
ISBN:9787540331566
版次:1
商品编码:1178305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国古典诗词校注评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55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全集,资料性强,文献价值大。
  体例科学严密。编年、校勘、辑佚、辨伪、汇评、注释。
  专业水平高。

内容简介

  《李清照全集》汇辑李清照诗全部作品,是目前李清照诗作全面的辑本。每篇均加以今注、简释,力求对李清照诗作及李清照本人进行全面客观的解读。

作者简介

  柯宝成,男,1935年出生。湖北大学毕业。湖北警官干部学院教授,湖北大学兼职教授。从事中国古典文学教授研究工作40余年,编著出版著作20余部。

目录

甲卷 全词新编
一、待字闺中显早慧(1100-1101年)
如梦令(常记溪亭)
如梦令(昨夜雨疏)
点绛唇(蹴罢秋千)
怨王孙(湖上风来)
浣溪沙·春景
浣溪沙(淡荡春光)
二、小乔初嫁暂欢娱(1101-1103年)
鹧鸪天·桂花
庆清朝慢(禁幄低张)
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
三、党争株连泣离京(1103-1105年)
玉楼春·红梅
一剪梅(红藕香残)
怨王孙·春暮
摊破浣溪沙·桂花
醉花阴·重阳
行香子·七夕
四、重返汴京长门叹(1105-1106年)
满庭芳·残梅
多丽·咏白菊
小重山(春到长门)
五、屏居青州十四年(1107-1121年)
凤凰台上忆吹箫·离别
念奴娇·春思
木兰花令(沉水香消)
点绛唇·闰思
六、莱州淄州随夫行(1121-1127年)
蝶恋花(暖雨晴风)
蝶恋花·晚止昌东馆寄姊妹
新荷叶(薄露初零)
菩萨蛮(归鸿声断)
七、复起人老建康城(1128-1129年)
蝶恋花·上巳召亲族
渔家傲(雪里已知)
临江仙(庭院深深)
临江仙·梅
……
八、生离死别痛断肠(1129-1130年)
九、颂金留言追投进(1130-1131年)
十、大病骗婚旋诉离(1132年)
十一、避乱金华谱佳篇(1132-1135年)
十二、定居临安悄仙逝(1136-1155年)
存疑词
误署词

乙卷 全诗新编
丙卷 全文新编
附录
后记

精彩书摘

  《李清照全集》:
  ⑥屈平:屈原名平,战国时代楚国伟大诗人。他在《离骚》中云:“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象征他的高尚和纯洁。陶令:即陶潜,字渊明,东晋末年伟大诗人。曾为彭泽令,故名。他对黑暗现实不满,“志趣高洁,不慕名利”。后弃官归家,作《归去来辞》,有《陶渊明集》传世。他很爱菊花,在《饮酒诗》中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⑦酴醵:植物名。蔷薇抖,又名佛见笑。初夏花开,色似酴醵酒,故名。今育多种颜色,可供栽培观赏。孙道绚《忆少年》:“归来见春暮,探酴醭消息。”“酴”也作“荼”。这句说菊花在清冷秋风中,还是不惜将自己的香气洒向人间,供人吸赏。
  ⑧玉瘦:状纤秀可爱而又纤弱可怜,语奇新精。
  ⑨向人:傍人,依人。刘禹锡《寄赠小樊》:“花面丫头十三四,春来绰约向人时。”周邦彦《六丑·蔷薇谢后作》:“终不似一朵钗头颤袅,向人欹侧。”依依:依恋貌。
  ⑩汉皋解佩:据《太平御览》引《列仙传》说,郑交甫于楚地汉皋台下遇二仙女,身上佩戴鸡蛋大的明珠。交甫请赠予,“二女解与之,既行返顾,二女不见,佩亦失矣。”
  ……

前言/序言


《李清照全集》并非涵盖了李清照一生所有的已知和可能存在的作品。作为一位才情横溢、影响深远的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创作生命漫长而丰富,然世事变迁,战乱频仍,加之古代文献流传的局限性,我们今日所能见到的“全集”,实则为经过后人搜集、整理、校勘而得的较为完备的集录。因此,一个关于李清照作品的介绍,不应止步于“全集”这个概念,而应更深入地探究其作品的形成、流传,以及那些可能已失传的篇章所留下的痕迹与推测。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全集”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李清照生活的宋代,虽然文人雅士多有私家收藏,但散落各地的手抄本、刻本,乃至口头传颂,都构成了作品流传的途径。尤其在南渡之后,李清照晚年饱经风霜,居无定所,其部分作品的流传,必然受到诸多阻碍。后世学者,如清代的王兆蕃,以及近现代的唐圭璋、赵万里等,他们呕心沥血,广泛搜集,方才汇集得以见存的词、诗、文等作品,编纂成我们今日所称的“李清照全集”。然而,他们也深知,这并非李清照创作的全部。 在李清照的存世作品中,最为人称道的无疑是她的词。她的词风婉约而又豪放,细腻而又沉郁,开创了“易安体”,对后世词坛产生了深远影响。她的词作,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从闺阁中的少女情怀,到国破家亡的离愁别绪,都展现了女性特有的敏锐与坚韧。然而,即使是在词作中,也并非所有篇章都得以完整流传。一些残句,一些零散的记载,都暗示着曾经可能存在的更完整的篇章。例如,一些诗文集或笔记小说中,偶尔会引用到李清照的词句,但这些词句的出处、上下文,甚至完整的词牌名,都可能缺失。这些零散的片段,如同星辰大海中的遗珠,虽然光芒微弱,却依然吸引着研究者去追寻其本来的面貌。 除了词,李清照也曾创作诗歌和散文。她的诗歌,虽然数量远不及词,但同样展现了其不凡的才华。尤以《题八咏楼》等作品,展现了她怀古伤今的情怀。而她的散文,如《词论》和《金石录后序》,更是宝贵的文学和史料。在《词论》中,她对词的创作、词人进行了精辟的论述,其见解之深,在当时乃至后世都属罕见。在《金石录后序》中,她更是以极其细腻的笔触,回顾了她与赵明诚共同搜集、整理金石文物的经历,以及国破家亡后,她独自一人艰难守护这些文物的辛酸历程。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她的散文创作,可能并未全部保留下来。一些应酬之作、书信往来,甚至一些更长的论述性文章,都可能因为时代的原因,未能流传至今。 更值得注意的是,李清照可能创作过一些我们完全不了解的文学体裁。例如,她生活在宋代,当时的戏曲、小说等文学形式也在兴起。以她的才情和阅历,是否也曾涉足这些领域?这虽然是难以证实,但并非没有可能的猜想。我们今天所能见到和研究的,仅仅是历经千年沧桑,幸存下来的一部分。 因此,当我们谈论“李清照全集”时,我们谈论的是一个集大成者,是一个高度概括的符号,它代表着我们目前所能接触到的李清照的文学成就。但这个“全集”,并不意味着我们已拥有了李清照的所有笔墨。我们所见的,只是她文学星空中最璀璨的一角,而更多的星辰,或许已经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留给我们无限的遐想和探究的空间。 对李清照作品的研究,也并非仅仅停留在收集和整理上。更重要的是对其作品的解读,对其创作背景的梳理,以及对其文学思想的挖掘。例如,她的词风如何形成?为何能在男性主导的词坛上独树一帜?她的晚年生活对其创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些都是“全集”之外,更具深度和广度的研究课题。 例如,关于她早期作品的考证,研究者需要查阅大量的宋代文献,包括当时的诗话、词话、文集、笔记,甚至是地方志。通过比对,寻找蛛丝马迹,来确认某些作品的真伪、年代,以及其可能的佚失。而对于《金石录后序》这样的重要散文,其字里行间蕴含的史料价值,也需要仔细推敲。其中提到的很多器物、人物、事件,都可能成为考证宋代社会、文化、历史的重要依据。 即便是我们今天拥有的“全集”,其版本之间也存在差异。不同的校勘者,其侧重点和学术依据不同,可能会导致字句、篇章上的细微差别。这些差别,也反映了李清照作品流传过程中的复杂性和研究的不断深入。 所以,一个关于李清照作品的介绍,应该包含对“全集”的界定,对其形成过程的描述,对其存世作品的概括,以及对可能存在的佚失的提及。它应该展现李清照作为一位伟大词人的地位,但同时也要保持对历史的敬畏,承认我们认知的局限性。它应该鼓励读者去阅读和品味李清照的词,但也应该引导读者去思考,在这些我们看到的文字背后,可能还隐藏着更多未曾被我们发掘的故事和篇章。 李清照的文学遗产,是一个不断被重新认识和发掘的宝藏。我们今天的“全集”,只是这个宝藏中的一部分。而对那些未曾被我们见到的作品的追寻,以及对已见作品更深层次的理解,正是李清照研究的魅力所在。这不仅仅是对一位古代女词人的纪念,更是对文学史、文化史和女性史的深入探索。当我们翻开“李清照全集”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饱满而又似乎留有空白的世界,这个世界,等待着我们去不断地填充和完善。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简直是艺术品级别的呈现,让人爱不释手,我指的当然是那本《宋代风物词赏析》。我购买它并非完全是为了文学本身,而是被它所营造的氛围感所吸引。这本书几乎所有的篇幅都在聚焦那些与宋代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意象:梅花、月色、酒盏、画舫、乃至当时的香料与茶道。作者在介绍每一首词时,都会配上一幅对应主题的宋代绘画或摹本,那种“词画合璧”的呈现方式,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沉浸感。我甚至可以想象出苏轼在夜宴后微醺,借着月光洒下的光影,信手写下那几行诗句时的心境。这本书更像是一本精致的“宋代生活美学图鉴”,它让我体会到,文学并非高悬于庙堂之上,而是深深扎根于那个时代人们的呼吸与日常的烟火气之中。

评分

这本《宋代婉约词选》简直是为我这种钟情于宋词的“老学究”量身定制的瑰宝。我特意去淘了市面上所有主流的宋词选本,但唯独这本的选材角度和编排匠心让我拍案叫绝。它并非简单地罗列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而是巧妙地穿插了许多一度被淹没在历史烟尘中的“遗珠”。例如,书中对秦观某些中期作品的选取,角度之刁钻,立意之深远,令人拍案叫绝。作者在引言中对“婉约”一词的界定,也跳脱了传统上那种“闺怨小调”的狭隘认知,深入挖掘了婉约词中蕴含的家国情怀与生命哲思。我尤其喜欢它对词牌的细致考证,每首词前都附有对该词牌格律演变、常见意象的简要介绍,这对于我这种喜欢钻研词学根源的读者来说,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读完一遍,感觉仿佛跟随一位博学的词学大家,走过了一条充满惊喜的宋词小径,对婉约词的理解也上升到了一个新的维度。它不是一本速读的读物,而是需要反复摩挲、细细品味的案头书。

评分

我对诗词的品鉴,通常比较侧重于豪放派的磅礴气势和对历史的关照,所以对婉约词一直抱持着一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态度。然而,这次意外翻阅到的这本《唐五代花间集精粹》,彻底颠覆了我的既有印象。它选取的词作,极尽描摹之能事,无论是对春日繁花的热烈赞颂,还是对离别愁绪的细腻刻画,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其中几篇描绘宴饮场景的篇章,简直就是一幅流动的、色彩斑斓的宋代贵族生活浮世绘。作者的注释极其精准,对于那些晦涩的典故和当时流行的服饰、器皿,都有详尽的白话解释,使得即便是初涉宋词的读者也能毫无障碍地沉浸其中。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十分雅致,纸张略带米黄,手感温润,配合着清雅的字体,每一次翻阅都是一次视觉和心灵的享受。它让我意识到,婉约的极致,同样可以孕育出超越性别的、对生命纯粹美感的极致追求。

评分

我最近迷上了宋代的词牌格律研究,市面上那些大部头的工具书我翻了好几本,要么信息量太大让人望而却步,要么过于简化缺乏深度。直到我发现了这本《宋代词牌规范与词律辨析》。这本书的精妙之处在于它的“取舍”和“对比”。它没有追求收录所有的冷僻词牌,而是集中火力攻克了最常用、也最容易混淆的五十个词牌,然后用图表和清晰的音韵标注,将它们的平仄、句式、韵脚变化进行了并列对比。比如,它用两个并排的方框,清晰地展示了《蝶恋花》和《定风波》在换头处细微的句数差异如何影响整体气韵。对于我这种需要动手填词,对格律要求极高的人来说,这简直是不可多得的实操指南。它的实用性和精确性,是其他任何理论书籍都无法比拟的。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我是冲着某个特定词人的专题研究才买了这本《宋词中的女性视角与时代变迁》。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偏学术、略显枯燥的论著,没想到它的叙事性竟然如此引人入胜。作者采取了一种非常新颖的“个案研究”方法,选取了不同时期、不同身份的几位著名女词人,通过分析她们的作品,来侧面反映宋代社会女性在礼教束缚下的情感流动和自我意识的萌芽。书中穿插了大量对同时期史料的引用,使得分析显得有根有据,而非空穴来风。尤其是在论述“‘闺思’与‘国殇’的隐秘联系”那一章时,作者的逻辑推演层层递进,读得我心潮澎湃,那种将个体命运融入宏大历史背景的叙事手法,极大地拓宽了我的阅读视野。这本书不光是文学批评,更像是一部社会史的侧影。

评分

好书一本推荐阅读

评分

这个系列的书印制精美,内容更美,很全,物超所值,一次够人10本,本本经典。抱着扎实,几千公里到@,毫无折角,三天到货。物流没得说。京东的快递哥服务态度超好。

评分

特别不错物超所值

评分

然后,这本书很厚,李商隐全集,李商隐的诗晦涩难懂,这本书注解很详细,可以参考。

评分

一次买了五本,信赖京东,支持京东。

评分

¥17.70李煜全集

评分

不错的书,有译文

评分

书确实是好书,值得购买,值得收藏,值得称赞,值得拥有,值得表扬这也要感谢京东。

评分

手感好,纸质厚,京东快递真快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