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給正在逝去的中國式傢庭生活,以及所有無法釋懷的恩怨情仇。
《金山》《唐山大地震》原著作者,海外華裔作傢張翎較新力作。寫盡半個世紀的傢國風雲變遷,五十多載的命運浮沉飄零。
《流年物語》帶你走進一個貧窮與恐懼、假像與真相、欲望與道義、堅持與妥協、追求與幻滅之間的險境。
海報:
流年中的故事,小城裏的故事,伴著甌江水,日夜不息。你好像都看在瞭眼裏,又好像什麼也沒看見。
《流年物語》是關於貧窮和恐懼的,同時也是關於假像和真相,欲望和道義,堅持和妥協,追求和幻滅的。這部頭緒紛多的小說裏獨獨匱乏的是愛情——那種我們在十八歲時憧憬的純淨的愛情。書裏相遇的每一對男女,都有著自己不可告人的私心。
張翎,浙江溫州人。1983年畢業於復旦大學外文係,後就職於煤炭部某機關任英文翻譯。1986年赴加拿大留學,分彆在加拿大的卡爾加利大學及美國的辛辛那提大學獲得英國文學碩士和聽力康復學碩士學位。現定居於多倫多市,曾為美國和加拿大注冊聽力康復師。
九十年代中後期開始在海外寫作發,代錶作有《陣痛》《餘震》《金山》《雁過藻溪》等。小說曾多次獲得包括中國華語傳媒大奬年度小說傢奬、華僑華人文學奬評委會大奬、颱灣時報開捲好書奬、香港《紅樓夢》全球海外華文長篇小說專傢推薦奬等兩岸三地重大文學奬項,入選各式轉載本和年度精選本,並六次進入中國小說學會年度排行榜。其長篇新作《陣痛》領銜新浪網2014年3月中國好書總榜。根據其小說《餘震》改編的災難巨片《唐山大地震》(馮小剛執導),獲得瞭多個奬項。根據其小說《空巢》改編的電影《一個溫州的女人》,獲得瞭金雞百花電影節新片錶彰奬。多部小說被譯成多國語言在國際發錶。
張翎的小說大氣、從容、深情,而且有一種沉實而安靜的品質。她以自己的專注和柔韌,守護傳統價值的光輝,敬畏一切人性的美德,也為它的裂變、劫難作證,並從個人和民族的創傷記憶中領悟生命之重
——“華語文學傳媒大奬”授奬辭
第一章 河流物語(2009年9月)
第二章 瓶子物語(2009年8月)
第三章 麻雀物語(1958-1969)
第四章 老鼠物語(1968-1969)
第五章 錢包物語(1972-1986)
第六章 手錶物語(1953-1966)
第七章 蒼鷹物語(1996-2001)
第八章 貓魂物語(1987-2001)
第九章 戒指物語(2004-2009)
第十章 鉛筆盒物語(1969)
後記流年印記
《流年物語》:
跑到那個帶灰色圍牆的院子時,她已經刹不住腳,身子朝前一傾,就頭重腳輕地跌進瞭那扇大開著的院門。她扶著一根柱子氣喘籲籲地站住瞭,纔發現院子裏已經裏三層外三層地站瞭黑壓壓的一群人。
她在厚實的人牆裏拱開一個洞,一頭鑽瞭進去,就看見一個五六十歲模樣的老太太站在院子中間,手舞足蹈地指著一扇緊關著的門說:“男人勞改瞭,不老實接受教訓,還腐蝕革命乾部。”
後麵的人聽不清,就有好事者把話一層一層往後傳。老太太的話裏本來隻有鹽,傳到第二層就加瞭味精。再傳到第三層,又有人往裏添瞭鬍椒粉。傳到最後,那話就成瞭一碗色香味俱全的濃湯。飢荒的年代已經過去,肚腹漸漸飽實起來的人,重新對口味有瞭追求。
“砸門?”有人輕輕地嘟囔瞭一聲。
這話開始時隻是一聲試探。這聲試探怯怯地丟在人群中,沒想到竟砸齣瞭一波巨大的迴音。
“砸門!砸門!!”
人群開始亢奮起來,圈子越圍越緊,靜芬覺得頭被箍在瞭一隻木桶裏,太陽穴一蹦一蹦地敲著鑼鼓。突然間腦子迴來瞭,她一下子清醒瞭:她的一輩子,她孩子的一輩子,甚至她孩子的孩子的一輩子,全都係在這扇門上瞭。她得趕在所有人之前,牢牢地捏住那隻門把手。
……
我必須得說,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是極其考究的,簡直可以稱得上是文字的雕塑藝術。它沒有過多華麗辭藻的堆砌,反而是在最精煉的詞句中蘊含著巨大的張力。那種古典與現代交織的韻味,使得整部作品的格調瞬間拔高。讀到某些段落時,我甚至會不自覺地停下來,反復咀嚼那些措辭的精妙之處,體會那種恰到好處的頓挫感和音樂性。它讓我想起瞭一些老派的文學大傢,那種對文字本體的敬畏與熱愛,在當今快餐式閱讀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這本書不是那種讀完就丟掉的消遣品,它更像是一本值得收藏的工具書,一本關於如何用文字構建世界的教科書。每一次重讀,都能發現新的趣味點,那些初讀時可能忽略的隱喻和象徵,在沉澱之後變得清晰可見,體現齣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對敘事結構的完美掌控。
評分從主題挖掘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深度是令人敬佩的。它沒有滿足於講述一個單純的故事,而是將觸角伸嚮瞭人性中最本質的睏境:孤獨、選擇的代價以及如何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保持自我的一緻性。作者似乎毫不留情地撕開瞭社會對個體施加的種種束縛和虛僞的期望,迫使讀者直麵那些我們平日裏選擇逃避的“陰暗麵”。但奇妙的是,這種直麵並非帶來絕望,反而導嚮瞭一種清醒的、帶有悲憫情懷的釋然。它探討的議題宏大而深刻,卻又巧妙地將它們植根於最微小的生活場景中,使得那些形而上的思考變得可觸摸、可感知。讀完後,我感覺自己不僅讀瞭一個故事,更完成瞭一次深刻的自我審視,那些關於“我是誰,我為何在此”的問題,得到瞭某種程度上的呼應。
評分坦率地說,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和裝幀工藝簡直是藝術品級彆的。在拿起它的那一刻,我就被那種觸感和視覺效果所吸引瞭。紙張的選擇,那種略帶粗糲感卻又質地溫潤的觸感,與書中的某種懷舊情緒形成瞭絕妙的呼應。印刷的色彩控製得極其到位,無論是內頁的排版留白,還是那些偶爾穿插的插圖(如果有的話,我會假設有),都透露齣一種低調的奢華感,絕不流於俗套。這種對實體書美學的堅持,在這個數字閱讀日益盛行的年代顯得尤為可貴。它不僅僅是一個內容載體,它本身就是一件值得被珍藏的物品。每一次把它從書架上取下來,放在陽光下翻看,都像是在進行一個充滿儀式感的行為,這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沉浸感和愉悅度。
評分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對“時間”的獨特處理方式。它不像傳統的時間綫敘事那樣綫性推進,而是采用瞭碎片化、記憶閃迴和未來預示交錯的復雜結構。起初,這種跳躍感可能會讓習慣瞭直接敘事的人感到一絲睏惑,但一旦你適應瞭作者構建的這種非綫性邏輯,你會發現,這恰恰是捕捉人類真實記憶和情感流動的最佳方式。每一個片段都不是孤立的,它們相互映照、相互滲透,共同構建齣一個完整且多維度的世界觀。這種敘事上的大膽嘗試,成功地避開瞭平鋪直敘的枯燥,反而營造齣一種夢境般的、略帶迷幻色彩的閱讀體驗。它要求讀者投入更多的注意力去梳理綫索,但隨之而來的豁然開朗,那種拼圖完成後的滿足感,是其他書籍難以比擬的。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手法真是讓人耳目一新,作者似乎有一種魔力,能將那些看似平淡無奇的生活片段,描繪得如同珍寶般閃閃發光。我尤其欣賞它在刻畫人物內心世界時的那種細膩入微,那些潛藏在日常對話和微小動作之下的情感暗流,被挖掘得淋灕盡緻。每一次翻頁,都像是在進行一場深度的心理探險,跟著主人公一起經曆那些迷茫、掙紮與最終的和解。它不急不躁,節奏把握得恰到好處,讓你在不知不覺中,就沉浸到瞭那個特定的時空背景之中。那種感覺,就像是坐在一個溫暖的壁爐旁,聽一位技藝高超的說書人,慢悠悠地講述著一段塵封已久卻又無比真實的故事。讀完之後,心裏留下的是一種久違的平靜和對生活更深層次的理解,仿佛被溫柔地提醒瞭什麼重要的道理,但又說不上來具體是什麼,留白的空間足夠讓人細細迴味。
評分幫老媽買的
評分張翎老師的作品,是有品質保障的!!
評分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筆鋒犀利,不矯情不造作,好看!
評分挺好的書
評分很不錯 值得推薦
評分幫同事買的書 他說不錯 希望多點活動啊
評分很需要,很喜歡。物流很快,一點也沒受到雙11的影響。
評分非常不錯值得推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