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作品集(新版):药师经的济世观

南怀瑾作品集(新版):药师经的济世观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南怀瑾 著
图书标签:
  • 南怀瑾
  • 药师经
  • 佛教
  • 人生哲学
  • 济世观
  • 传统文化
  • 心灵成长
  • 健康养生
  • 佛学经典
  • 文化典籍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9116175
版次:2
商品编码:11899024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90
字数:201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正版全新
南怀瑾著作权合法拥有者台湾老古公司授权
南师生前多次亲加审定,风行大陆三十载,今以全新版本推出平装版——大陆完备、经典的南师作品集!
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论三大道,出入百家言。

《药师经》是中国佛教宗派中显教和密宗共同尊奉的一部重要经典,在佛教史上具有广泛的影响。它的译本有三个:一是隋代达摩笈多译的《佛说药师如来本愿经》一卷,二是唐代玄奘译的《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一卷,三是唐代义净译的《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一卷。通常说的《药师经》,是指玄奘的译本。经中主要论述了药师佛为利益众生而发的《十二大愿》。
本书是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有关《药师经》的讲记。作者联系人生经历和世间万象,对佛教历来倡导的济世利民的思想做了深入细微的阐述。
兹经版权方台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授权,复旦大学出版社将老古公司二〇〇九年第三版校订出版,以供研究。

内容简介

《药师经的济世观》内容简介:
《药师经》是中国佛教宗派中显教和密宗共同尊奉的一部重要经典,在佛教史上具有广泛的影响。本书是南怀瑾先生有关《药师经》的讲记。作者联系人生经历和世间万象,对佛教历来倡导的济世利民思想做了深入细微的阐述。

作者简介

南怀瑾先生简介
南怀瑾先生(1918—2012),海内外享有盛誉的著名学者。出生于浙江温州书香世家,自小接受私塾传统教育,少年时期就已读遍诸子百家的各种经典。他精研儒、释、道,将中华文化各种思想融会贯通。1969年创立东西精华协会,旨在促进东、西文化精粹之交流。1980年在台湾创办老古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南怀瑾先生在台讲学三十六年,旅美三年,居港十数年,2004年落脚上海。2006年,他定居于江苏太湖之滨的太湖大学堂,终其晚年在这里讲学、授课,培养下一代文化种子。
南怀瑾先生毕生讲学无数,著作丰富,著有《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学微言》《老子他说》等近六十部作品,并曾译成多国语言。他用“经史合参”的方法,讲解儒释道三教名典,旁征博引,拈提古今,蕴意深邃,生动幽默,在普及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深受海内外各层次读者的喜爱,半世纪以来影响无数中外人士; 而南怀瑾先生融会东西精华、重整文化断层的心愿,亦将永续传承下去。

目录

讲经缘起
太虚法师注解《药师经》
通俗却不易懂的《药师经》
从《法华经》了解《药师经》
佛是大医王
参透化城之喻
能医众生病的法师
烧戒疤的由来
燃身供佛
天下由来轻两臂
现代化的讲经方式
佛说《药师经》的地方与听众
文殊菩萨请法
燃身供养的真义
东方净土为何呈现青琉璃色
念经有无功德
被十种业障缠缚
极善思惟
学佛修行的目的何在
好远好远的东方
佛的十个名号
发愿是成佛之因
发愿谈何容易
自身光明照耀世界
内外明彻
受用无尽
改邪归正
没有发愿不能成佛
修清净梵行
认识戒律
念佛的心态
色身下劣诸根不具
东方人为何多灾多难
众病逼切贫苦无依
拜佛心理
转女成男
如何跳出魔网解脱缠缚
念佛能解除灾难吗
文天祥修大光明法
饮食男女的问题
声色歌舞让你玩个够
东方净土
药师佛的正法宝藏是什么
善恶难辨
什么是布施
缺信根多聚财
钝刀割肉的布施
悭贪不止累积病情
功名富贵最迷人
悭贪积聚
悭贪的果报
以苦为师
宿命通
赞叹施者
内布施外布施
持戒
有了正见才能讲戒律499
众生与生俱来的傲慢
增上慢
嫌谤正法
邪见与正见
邪见的果报与药师佛的威力
与佛作对的提婆达多
舍恶行善
行到有功即是德
学佛注重在行
悭贪
嫉妒
自赞毁他
悭贪嫉妒、自赞毁他的果报
至心皈依
解脱后要不要修行
人性坏的一面
好喜乖离更相斗讼
十恶业
画符念咒
魇魅之学
蛊与咒
佛教的称谓
如何得到感应
受持八分斋戒
何谓不坐高广大床
过午不食
吃的问题
绝食
八关斋戒与六斋日
如何往生
天堂在哪里
生天的道理
恭敬神明
善根退失福报享尽
转轮圣王
转生人间好果报
众病消除
炉火纯青
药师佛的修法
大藏治病药
菩萨五明
伸腿瞪眼丸持咒禁忌
万里晴空的境界
古代人如何刷牙
如何供佛
如何受持此经
如何修药师法
消灾免难
念佛功德难解了
什么叫至心受持
不生疑惑
阿难多闻强记
因地菩萨
药师如来功德说不尽
救脱大菩萨
临终境界
死而复活脚底心为何是红的
供养比丘僧
礼拜行道
天灾国难
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寿终正寝
九种横死
无疾而终
灯的涵义
十二神幡的涵义
佛法重孝道
五逆之罪
人间的地狱
君臣制度与社会秩序
十二药叉神将的奥秘
药师佛的手印
吉祥圆满

精彩书摘

能医众生病的法师

  接下来,我们讲《法师品》。所谓法师是要像药师佛一样,能医众生病的,
才是真正的法师。现在的佛教界,今天剃度,明天就称法师。不晓得你们害怕不
害怕?我是听了就害怕。有人叫我法师,哼!奇怪,我吓死了,什么法师!还有
些人叫我大师,我又不大,个子那么小,这些都是骗人的玩艺儿,人家恭维你就
是骗你,你如果当真就害了自己。能够医众生病的药王菩萨,才是这一品所要介
绍的真正法师。
依据《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所说,星宿光与电光明两兄弟发大菩提心、大
誓愿,修行成道,成为药王、药上二菩萨,平常所见的《药师三尊》图像,中尊
为药师如来,左胁待即为日光遍照菩萨,右胁待即为月光遍照菩萨。《法华经》
里,只提到药王菩萨。这两位菩萨与日光、月光有极密切的关系。
你们看了佛经,也觉得自己研究佛学了。现在佛学拼命讲学术化,学术化固
然也有它的作用,但学术化能够成佛吗?人家称我学者,我听到和《法师》一样,
毛骨里头钻出一个悚然来,我都觉得是侮辱。实际上,我也不是学者,也不是法
师,也不是居士,我没有资格当居士,居士要有十样功德,我一样都没有,一德
都不德,那里够资格当居士?
你们研究佛经,像佛为药王、药上菩萨说的《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研究了
没有?在座许多都是佛学研究者,但专搞五阴十八界、十二因缘、维识、般若......
我经常说真如炒菠菜(般若),菠菜炒真如,这就是佛学啦?这是真话头,你去
参参看!

烧戒疤的由来
《法华经》提到《药王菩萨本事品》,所谓《本事》就是他本身原有的故事,
怎么成道的故事。因此三藏十二部中有一部《本事》。
我们晓得,东方佛教有一个错误的观念:引火自焚,南北朝时极为流行,尤
其乱世更是风行。越战结束前,这种引火自焚的情况就相当严重。这些情形都是
根据《药师经》和《法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而来。和尚们头顶上烧戒疤和这个
也有关系。
过去,出家人头顶上是不烧戒疤的;烧戒疤是清朝玩的玩艺儿,到现在只有
二、三百年的历史。满清入主中国,以外族身份统治了中国,一般汉人当然不服
气。清朝遂与汉人约好五个条件,即《生投死不投》、《俗投僧不投》、《男投
女不投》等,新娘子穿戴的凤冠霞帔仍是明朝服装,显示男投女不投。在家人投
降,出家人不投降,所以,现在出家人所穿的衣服,那是明朝的款式。
清政府一看反抗的知识分子都跑去当和尚、道士了,怎么办呢?那时又没有
身份证或护照,如果在民间造反不得了,于是提倡身布施、身供养,开始烧戒疤。
烧戒疤在身体其他部位看不见,总不好意思剥开衣服检查吧!和尚光头,又不能
戴帽子,烧在头顶上,一看就知是真是假,就算还俗也逃不了。烧戒疤的律俗,
是在这么一个政治情况下产生,结果,我们现在还拼命的烧。当然,现在烧烧也
好,不烧都分不清啦!
过去,中国人因为受到孝经的影响,头发、胡子向来不剃的;所以,三国演
义说关公三十多岁已是一脸长须。因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出了
家才能剃发。因此,光头就是护照、身份证;满清怕汉人造反,在头上给你加个
记号,这比佛教还厉害!

燃身供佛
但是,这些有没有根据?有,根据《法华经》的燃身供养。《法华经.药王菩
萨本事品》说:药王菩萨的前身叫作一切众生喜见菩萨,他因为乐修苦行,而得
现一切色身三昧。得到这种三昧,生起大欢喜心,就进入三昧中,以各种妙华妙
香供养佛。供养完毕,自念不如以己身供养,于是服食妙香,又把自己的身体涂
上香油,燃烧身体,布施供养于佛。
注意!话头来了,研究佛学的一天到晚喊佛法学术化,佛法如果真的学术化,
以后的世界没有佛法啦!末劫真的来啦!得了现一切色身三昧,什么色身呢?
《梵网经》、《华严经》讲到,真正成佛要在色界。欲界不能成佛,无色界
也不能成佛。必须要在色界才能成就报身佛。色界身就是这个肉身转了,我们现
在这个肉身是在欲界里,要把他转化变成色界身,成就光明之身。注意,一切众
生喜见菩萨燃身供佛以前,就已经得到一切色身三昧;不到此等境界,千万不要
随便自焚。
这使我们联想到哪吒太子析骨还父、析肉还母的故事。我们这个肉身,骨头
是父亲精虫转变,肉是母亲卵脏的变化。《封神榜演义》说哪吒的师父太乙真人,
把荷花叶剪成一个人形,吹一口气,哪吒的灵魂便进入荷花,成莲花化身。后来
修成就火光之身,两脚踏在风火轮上,两手拿火焰枪。《封神榜演义》为何说这
神话?两个脚踏风火轮,脚底心乃三昧真火,手里拿的也是火,都在玩火,不过
他的肉身已不是普通的肉身,这是中国化的色身三昧。所以学佛法,处处都是问
题啊!
 由于《法华经》的典故和来源,中国佛教自南北朝以来,便时有所闻燃身供
佛之事。我小时候也常听祖母说,某家老太太,阿弥陀佛不得了,吃了几十年素,
捡了几十年木材,临走前宣告亲戚朋友,大家为她念佛,她自己坐在加了香油的
木材上,引火自焚。我小时候听到这种事吓死了,也不敢去看,听说最后烧到影
子都发光了,还在念佛。这些都是受了《法华经》燃身供佛的影响,以为如此便
能成佛,而且又有经典作根据。
现在,这个话头你们就参不出来了。佛经讲的都对,这与《庄子》一书一样,
有许多都是譬喻。中国文化有一句比喻真修行的话叫“焚修”,修行是很痛苦的
事,要在火光中锻炼,把父母所生欲界之身,整个炼化了,燃烧就是炼,也就是
色身转变后才能成佛,因此“燃身供养”有其道理存在。
一切众生喜见菩萨,后来为什么还要燃烧两个手臂供养佛?我都不要,别说
是佛了!这些譬喻都是告诉你修持的道理。像你们现在打坐有点影子,就自认为
不得了,有功夫了,你连三昧真火的境界都没有起来呢!
刚才有同学发问,一切众生喜见菩萨第一次燃身供佛一千二百岁,为什么命
终化生以后,第二次只燃臂供佛,却达七万二千岁?问得好,可惜只在身体上打
主意,只在时间上比长短,而不知层层转精的道理。用句通俗的话来讲,质的提
升,不能用原来的量来比大小多少。

天下由来轻两臂
再说,《法华经》为什么讲药王菩萨燃烧了两臂供佛,才成就佛道?
天下由来轻两臂, 世间何苦重连城
是栯堂禅师有名的诗句,你们这一代文学修养不够,只好慢慢跟你解释
啦!
先讲后半句,“世间何苦重连城”。连城,指蔺相如献给秦王的和氏壁,它
的价值可以买下好几座城市,所以叫连城之壁。世间的功名富贵、财宝等等都是
假的,人们何苦看得那么重?这叫“世间何苦重连城”。
“天下由来轻两臂”的典故,出于《庄子》。庄子著书那个时代,佛法尚未
传到中国,但道理都有相通之处。有人对楚王说,假如你的两个手臂生病,非砍
掉不能活;如果不愿被砍掉,必须有个代价,那就是丢掉国家。你是要天下还是
要自己的手臂?楚王回答,那个时候,当然是宁可要手臂也不要天下了。可见拿
天下与手臂相比,还是自己的手臂重要。
所以我常说,生病要开刀,不开刀就会死:但是开刀必须眼睛拿掉一只,肺
割掉一边,肾脏要拿掉一个,这样还有十年可活,你干不干?当然干。多少钱?
一百万。你说没钱,没钱,借啊!想尽办法你也会把钱凑足。你看!人这么爱自
己的身体,当身体妨碍到生命的时候,肺也不要了,眼睛也不要了,还是命重要,
对不对?然而人自己要的“命”,究竟是什么?搞不清楚。
换句话说,我们的肉体之外有个真生命,要找到那个真生命才是道,那个便是
药师佛告诉我们的药,这个药也与“天下由来轻两臂,世间何苦重连城”有莫大
的关联。由此可知中国文化的伟大,佛法到中国来,与中国文化结合,而且相互
辉映。
我们晓得,《法华经》上说药王菩萨舍弃两臂,不是舍命陪君子,是舍命求
佛道。问题又来了,为何只燃两臂而非两腿?因为人的臂膀最重要,两手代表
福德与智慧。成佛必须经过不知多少年,多少亿年修福德、修智慧。没有福德,没
有智慧,能够成道?这里求功夫,那里学打坐,你就能够成佛?就能得道?你去
求吧!慢慢求吧!你自己不想想你的福德福报如何?你的智慧又如何?没有累积
福德的资粮,没有足够的智慧,想一下子就能成佛,天底下那有那么便宜的事?
所以,这两臂代表福德、智慧,成就了以后,还要舍掉来供养佛,才能成就
佛道。一般人自私自利,一切为自己,贡高我慢,以自我为中心,智慧也不够,
福德也不够,如何能够成道?
《法华经》、《药师经》那么简单啊?处处都是话头,处处都是问题。我希
望你们了解这些道理,确实研究《法华经》这四品的内容和真义,尤其是被人称
为法师的出家同学,以及年轻学佛,未来的大居士们,要好好研究其中的道理,
不要当作普通的经典看。



前言/序言

许多书的出版,背后常有一个小故事,这本书也不例外。
两年前的一天,我对在美国的永会师和圆观师说,希望她们能抽暇做一桩事,就是把南老师讲《药师经》的录音,用文字先记下来。她们欣然允诺,数月后即完工,托人带到台北。
在此之时,另有一位王施予女士,自动发心,也把《药师经》作了整理。
因鉴于古国治同学在百忙中独力整理《圆觉经》的精神和毅力,编者就特别找他商量,请他担任总其成的整理工作,并附加了两个条件:第一,是要保持南老师讲课的风味,不要把讲课文章化;第二,限时半年交卷。他当时很爽快地答应了,后来也都做到了。在此要特别感谢他们几位的努力。
南师怀瑾先生在台湾讲过的经典颇多,其中有些更曾多次讲述,如《楞严经》《金刚经》《心经》等,而《药师经》则较少讲到。一九八一年为了十方书院的出
家同学们,特别安排了《药师经》。
药师如来,顾名思义,大约是一位医生如来,是专门治疗我们身心疾病的佛。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们,多多少少都会害病,人人也都需要结识这位药师佛。许多慢病缠身的人,更要礼拜药师佛,祈求药方,希望早日痊愈。
药师佛如何治我们的病,给我们什么药,能够教给我们祛病强身长寿的方法吗……这些都是人人有兴趣,想知道的。出家的同学们,因为肩负了救世度人的责任,故而南师在讲解
这本经典时,深入极微细处,并以自他人生经历,举例融会经义,谆谆告诫,处处提示,亲切幽默,使人必能有所领悟。
南师更特别强调,《药师经》的重点,在于药师佛的十二大愿。这十二大愿显示了真正伟大的救人济世精神,也才是我们应该深入体会了解并且效法的。
古君不负所托,使这本书保持着南师讲课时天马行空、随手拈来的韵味和风格。当编者校读本书时,刹那间似乎又回到了昔日的讲堂,读到有趣味处,似乎还听到讲堂中同学们的笑声……
看完这本书,你会发现,已经吃下一颗药师佛的消灾延寿丸了。
因南师未能过目原稿,最后由周勋男君细心审校,并写后记,略述意见作读者参考,另外曾帮忙校阅者还有姚海奇君,在此一并致谢。
本书中经文部分,是根据太虚大师所著《药师经讲义》一书,台北佛教出版社印行。

刘雨虹 记
一九九五年五月于台北

再版说明
自从这本书在五年前出版后,我们时常接到读者询问的信件及电话,都是有关内容方面的。为此之故,我们又仔细地加以修订,以使内容中的语句更加清楚,意思更能透彻表达。
参与修订的人数不少,但出力最多的是李淑君,她甚至花了很多时间补充资料。现趁此再版因缘,特向她及参与订正的朋友致谢。

刘雨虹记一九九九年十月台北

《佛说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慈悲济世的东方净土 《佛说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简称《药师经》,是一部阐述东方琉璃光如来救度众生、消灾延寿的佛教经典。这部经由佛陀在祇陀林为比丘僧众宣说,详细描绘了药师如来宏伟的十二大愿,以及如何通过精进修行、持诵经文、供奉药师佛,来化解世间疾苦、获得身心安乐的法门。 药师如来的十二大愿:救度一切有情众生 经文的核心内容,是药师如来所发的十二个宏大誓愿。这些誓愿并非空泛之语,而是药师如来在因地修行时,为了令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而发下的具体承诺。每一个愿望都针对众生在不同层面的困境,并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第一大愿:光明遍照,如来出现。 药师如来发愿,令自己光明普照,让众生能够见到自己,从而生起信心,趣向解脱。这束光明,象征着智慧与慈悲,能破除众生的愚痴与黑暗。 第二大愿:悉令成佛。 药师如来发愿,使所有众生都能圆满佛果。这意味着,无论众生资质如何,只要依教奉行,都能达到究竟的觉悟。 第三大愿:无尽资具,皆令得。 众生在世间,常为衣食住行等生活所需所苦。药师如来发愿,使众生在各自的国度中,都能拥有无尽的资具,免于匮乏。 第四大愿:安立大乘,皆令得。 众生有多种根性,但药师如来希望引导所有众生趣向最高妙的大乘佛法,令他们都能在大乘菩提道上安稳修行。 第五大愿:净戒圆满,皆令得。 戒律是修行的基石。药师如来发愿,使所有众生都能获得清净的戒体,并且圆满戒律,不犯过失。 第六大愿:诸根具足,皆令得。 众生在世间,常因身体的残缺或感官的不健全而遭受痛苦。药师如来发愿,使所有众生都能拥有健全的六根,身心自在。 第七大愿:灭病安乐,皆令得。 疾病是众生痛苦的重要根源。药师如来发愿,使所有众生都能远离疾病,获得安宁与健康。 第八大愿:离女、端正,永离恶趣。 佛陀在此强调了对女性众生的特别关怀。药师如来发愿,令女性众生能够远离女性的身份所带来的限制与不便,并且相貌端正,最终永离三恶道。 第九大愿:解脱系缚,皆令得。 众生被贪嗔痴等烦恼所束缚,在生死轮回中备受煎熬。药师如来发愿,使所有众生都能从这些精神与业力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第十大愿:遇诸善法,皆令得。 众生想要修行,往往需要善知识的引导和善法的指引。药师如来发愿,使所有众生都能遇到各种善法,并得以实践。 第十一大愿:饮食丰足,皆令得。 再次强调了对众生基本生活的关怀,保证众生在修行过程中,都能拥有充足的饮食,无后顾之忧。 第十二大愿:一切皆得,究竟成佛。 这是药师如来十二大愿的总结和升华。药师如来发愿,最终令所有依止他的众生,都能获得一切所愿,并究竟证得无上菩提。 药师佛的功德与加持:消灾免难,延年益寿 《药师经》不仅阐述了药师如来的宏愿,更指明了众生如何获得药师佛的加持。经文中详述了各种灾难的产生原因,如四大不调、饮食不节、起居无常等,这些都会导致疾病的发生。而药师佛的根本功德,在于他能够救度这些身心之苦,令众生获得安乐。 经中提到,若有众生,在修行过程中遭遇各种困厄、疾病、短命、恶趣等,只需“发愿供养彼如来”,即能获得救拔。供养的方式包括: 受持读诵此经: 虔诚地读诵《药师经》,理解经文义理,并将其融入生活。 依法行持: 依照经文的教导,修持戒律,行善积德,慈悲待人。 造立药师佛像: 制作药师佛的圣像,并虔诚地供奉。 悬挂五色幡: 在药师佛像前悬挂五色幡,象征五方佛及五智。 燃灯续明: 点燃灯火,代表光明,并维持七日七夜,以象征智慧的长明不灭。 放生: 救护生命,并将其放生,体现众生平等的慈悲心。 通过这些实践,众生能够感应药师佛的慈光,化解业障,消除灾难,并且获得延年益寿的功德。经文中特别强调,药师佛的功德,能够令众生“临命终时,恶死变生,皆得除灭”。 东方琉璃光净土:远离颠倒梦想的极乐世界 《药师经》所描绘的,是药师如来所居住的东方琉璃光净土。这个净土,与我们所处的娑婆世界截然不同。琉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纯净、光明与智慧。东方琉璃光净土,正是这样一个远离了种种颠倒梦想,充满着智慧与安乐的清净世界。 在这个净土中,药师如来和他所化的菩萨们,以无尽的慈悲和智慧,度化着往生的众生。经文描绘了琉璃光净土的庄严景象:地是琉璃,宫殿由七宝构成,珍禽异鸟,恒河沙数,皆以歌声赞叹佛法。在这个净土中,没有众苦,只有无上的安乐和究竟的解脱。 《药师经》的现实意义:在当下生活中获得光明与希望 《药师经》并非仅仅是教人往生净土的经文,它更具有强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在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着来自工作、生活、情感、健康等方方面面的压力和困扰。许多人在迷茫和痛苦中,寻求心灵的寄托和力量的来源。 《药师经》的教义,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修行方法。药师如来十二大愿,是对众生普遍困境的回应,它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有解脱的可能。通过学习经文,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苦的根源,并找到化解苦难的途径。 “消灾免难,延年益寿”是《药师经》最直接的功德体现。然而,这种消灾免难,并非仅仅是物质上的解除困境,更是心性上的转化。当我们能够以智慧和慈悲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时,那些曾经让我们焦虑不安的困境,也就变得不那么可怕了。 《药师经》也提醒我们,要关注生命本身的价值。药师如来发愿令众生“诸根具足,离诸病苦”,这不仅是对身体健康的祈愿,更是对生命圆满的期盼。健康的身体和健全的心智,是我们修行和生活的基石。 此外,《药师经》所倡导的“受持读诵,依法行持”的精神,鼓励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佛法。不仅仅是口头上念诵经文,更重要的是将经文的智慧和慈悲融入到每一个言行举止中。当我们用善心去待人,用智慧去处事,用持戒的清净去约束自己时,我们就在不断地创造属于自己的光明世界。 结语 《佛说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以其宏大的誓愿、深邃的教义和实践性的指导,成为佛教界备受尊崇的经典之一。它不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东方净土,更指引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如何通过依止药师如来,化解烦恼,消除业障,获得身心安乐,最终导归究竟的觉悟。这部经,是药师如来对一切众生的慈悲承诺,是我们在人生旅途中,永远值得信赖的光明灯塔。

用户评价

评分

这部作品的魅力,在于它成功地构建了一个既宏大又微观的精神世界。作者的视野极广,从宇宙洪荒到个体心念,无所不包,但最难得的是,他从未让这种广阔的视野显得空泛。相反,他总能将那些宏大的主题,落脚到每一个具体的人和事上,使得理论不再是高悬的口号,而是可以落地的生活指南。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矛盾”时的那种高超技巧,他不是简单地消除矛盾,而是引导读者去拥抱矛盾,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阅读这本书,就像是在进行一次深度的自我排毒,那些平日里积攒下来的焦虑、疑惑和不解,都在作者清澈的文字面前得到了某种程度的疏导和释放。这是一本需要反复阅读的书,每一次重读,都会因为自身阅历的增加,而产生全新的理解和共鸣。它不是那种读完就束之高阁的书籍,而是会成为你精神世界中一个持续发光、指引方向的灯塔。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设计极其精妙,仿佛是一个复杂的迷宫,但每一步的指引都清晰可见,绝不会让人感到迷失。它不像是一本单纯的理论书籍,更像是一部融合了哲学思辨、人文关怀与生活哲学的综合性文本。作者在处理复杂概念时展现出的那种驾轻就熟的功力,令人叹服。他总能找到一个最恰当的比喻或典故,将那些看似高不可攀的智慧瞬间拉到我们触手可及的高度。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知行合一”的论述部分,那不仅仅是停留在口头上的倡导,而是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案例和深刻的反思,将这种古老的智慧与现代人的行为模式进行了有机的结合。阅读的过程,我感觉到自己的思维边界正在不断被拓宽,原本以为已经固化的认知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和重塑。这本书的文字是醇厚的,需要细细品味,那种韵味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时间去沉淀和消化的。读完后,我会立刻想找人分享我的感触,但转念一想,有些东西,可能只有在独处的沉思中才能真正被接纳和内化。

评分

这部作品初读之下,便觉作者笔力雄厚,思想深邃,犹如一位饱经风霜的智者,将人世间的种种境遇娓娓道来。开篇即以一种近乎冥想的姿态,带领读者深入探讨生命的本质与存在的意义。他似乎并不急于给出明确的答案,而是巧妙地设置了一系列引人深思的意象和譬喻,让读者在字里行间自行去捕捉那些转瞬即逝的真理。尤其欣赏作者那种化繁为简的能力,面对那些看似玄奥的哲学命题,他总能用最朴素的语言将其阐释得清晰透彻,不落俗套。我仿佛能感受到那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感,仿佛作者正坐在我对面,用他那特有的节奏感和腔调,向我揭示那些隐藏在日常表象之下的深刻规律。这本书的叙事节奏舒缓而有张力,绝非那种急于迎合大众的快餐文化读物,它需要静心沉潜,才能品味出其中那股绵延不绝的生命力与对世间万象的悲悯情怀。读完之后,心中沉淀下的,不是一堆条条框框的知识点,而是一种更加开阔、更加包容的看待世界的方式,让人不由得放下心中的执念,转而关注那些更宏大、更恒久的东西。

评分

从一个普通读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强烈的现实关怀和不回避问题的勇气。在充斥着各种浮躁声音的当下,作者却能保持一种难得的清醒与定力,直面人性的幽暗面与社会的诸多矛盾。他提出的观点犀利而不失温度,批判中蕴含着深切的慈悲。我特别注意到,书中关于个体价值实现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平衡探讨,处理得非常到位。他没有简单地将两者对立起来,而是揭示了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成就的辩证关系。每一次阅读,都会带来新的领悟,因为作者似乎总能在不同的情境下,引导你重新审视那些曾经被忽略的细节。这本书的语言有一种独特的磁性,它不会用华丽的辞藻去堆砌,但每一个字都像精心打磨过的玉石,温润而有分量。对于那些渴望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精神锚点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剂强心针,它给予的不是虚妄的安慰,而是踏实的内在力量。

评分

拿起这本书,首先被吸引的是那种古朴而又充满力量感的文风。行文之间,充斥着对传统文化精髓的深刻理解与独到阐释,但绝非是僵硬的故纸堆堆砌,而是将其巧妙地融入到对当下社会现象的观察之中。作者的笔触细腻入微,他捕捉到了现代人在快速发展中所迷失的那些细微情感和精神困境,并以一种既温和又坚定的态度,为我们指引了一条回归本心的道路。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对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探讨,角度新颖,见解独到。他没有采取批判性的姿态,而是用一种近乎“体悟”的方式,让读者自己去发觉其中的和谐与不和谐之处。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合上书本,反复咀嚼那些精妙的措辞和层层递进的逻辑推演。这种阅读体验,更像是一场心灵的自我对话,作者像是引路人,但最终的路,还是需要自己一步步去走。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提供了多么光鲜亮丽的未来愿景,而在于它教会我们如何沉稳地立足于当下,如何以一种更具韧性的姿态去面对生活的起伏。

评分

做得更大更强,提供更多更好的东西给大家。为京东的商品和服务点赞。

评分

不错 质量好,希望买齐南老师的书

评分

在运输过程中有磕碰,还没看完,等以后追评

评分

读南怀瑾先生的书,让人有不一般的收获,非常有益,收获很大

评分

京东送货超级快 没谁了 多放券啊还有好多书要买

评分

京东的配送绝对是一流的,送货速度快,配送员服务态度好,每样东西都是送货上门。 希望京东能再接再厉,

评分

好书推荐,闲下来的时候看看,挺好的

评分

印刷精美,字号较大,南怀瑾先生的著述。

评分

做得更大更强,提供更多更好的东西给大家。为京东的商品和服务点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