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新升级,配二维码教学视频。
二、分步骤展示难字走势与笔顺,让练习者充分理会运笔方法,彻底解决练习者笔顺写不正确或不会连笔的问题。
三、以图形展示偏旁和字形状,让练习者更直观地了解偏旁和字的写法。通过色块的对比,展示各部的相应位置,让练习者对字各部在格子中的分布一目了然。
田英章,字存卿,中国人民大学特聘书法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国学社顾问,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高研班书法导师,中国楷书网名誉坛主。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任命书》高级书写员,原国家人事部书画人才资格审定委员会执行主任,中国硬笔书法协会首任会长,欧阳询书法艺术研究会会长,中国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日本国艺书道院教授,日本国际书画艺术联盟副理事长。
田英章先生拥有极高的书法造诣,他博学古法,诸体兼修,尤擅楷、行。特别是他的楷书,法度缜密,传承有序,已熔炼到精熟至美的高度,被誉为“当代欧楷大师”,获得了国内外业界的广泛赞誉和高度评价。
田英章的字端庄工整、遒劲秀丽,在深厚的传统技法基础上进行延伸,达成并符合了现代人的审美标准,易学易练。他的书法作品曾在1990年获得世界30多个国家参加的日本国际印刷体竞赛世界金奖,1991年获得15个国家参加的国际书法展世界文化艺术金奖。
在数字化时代,学习任何技能都离不开视觉辅助,而这套书在这方面的处理上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准。它没有满足于传统的墨迹照片,而是大量运用了现代的图形化解释工具。我注意到在讲解运笔的提按变化时,它不仅有清晰的图片展示,甚至还会用箭头和虚线来模拟笔锋在纸上的运动轨迹,这种动态的视觉呈现,远胜于文字描述的“抬笔要轻,落笔要重”之类的空泛指导。特别是对于行书特有的“牵丝”和“连带”,它会用不同颜色的线条来区分主笔和辅助连笔的力度差异,让你能一目了然地看出哪里需要连贯一气呵成,哪里需要稍微提笔。而且,在介绍完一个笔画或一个字的结构后,它通常会附带一个“常见错误辨析”的栏目,这简直是救星!我很多时候练得不对劲,却不知道错在哪里,比如我的“捺”总是写得软弱无力,它会马上指出可能是因为起笔时提笔太快,或者收笔时力量散了,并给出纠正后的对比图。这种“预判式”的指导,让我的练习效率提升了好几倍,感觉就像身边随时有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在默默地纠正我的每一个错误动作。
评分这套书法教材简直是为我这种对手写有种莫名的向往,却又苦于没有门路的新手量身定制的!我一直觉得行书那种飘逸又带着点儿潇洒的感觉特别有魅力,但光看别人的作品,自己上手就完全不知道该从何练起。以前也买过几本号称“零基础入门”的书,结果翻开全是密密麻麻的古帖和理论,看着就头大,根本不知道哪个笔画该怎么用力,起笔收笔的细节更是云里雾里。但这个《华夏万卷》的系列,我发现它特别强调“速成”和“自学”,这对我这种时间碎片化的人来说太友好了。它不是那种把所有书法史都塞给你的书,而是直接聚焦于“怎么写好”这个核心问题。我最欣赏的是它对基本笔画的拆解,不是简单地告诉你“横要平直”,而是会用非常形象的比喻,比如“提、按、顿、挫”这些抽象的概念,它能用现代的语言去解释,让你立刻明白那个力度变化点在哪里。比如在练习“横”的时候,它会让你先想象笔尖像一辆小车,在纸上平稳滑行,然后突然刹车并抬起,这个过程的讲解非常细腻,比那些枯燥的口诀有效得多。而且,它不像其他教材那样要求你一开始就照着王羲之、颜真卿的风格去模仿,而是先建立一套适合初学者的“通用框架”,这让我写起来信心倍增,至少我能写出看起来像模像样的字,而不是一堆“歪扭的符号”。这种实战导向的教学方式,真的让我感觉书法不再是高不可攀的艺术,而是可以通过努力掌握的一门技能。
评分说实话,我对市面上那些过于“学院派”的教材有点审美疲劳了。它们总是在强调“学古人”、“法帖临摹”,对于我们这种只是想把日常书写提升一个档次的普通人来说,压力太大了。我需要的不是成为一个书法家,而是能写出让人愿意阅读的信件和笔记。这本教材最打动我的一点是它的“速成”理念,它似乎懂得如何为初学者“做减法”。它提炼出了行书最核心的、最容易上手的部分,比如连笔的逻辑、字形的重心稳定等等,而把那些繁复的、只有专业研究者才需要掌握的细节暂时放下了。这就像学开车,教练不会一开始就教你如何做完美的漂移入弯,而是先确保你能安全地启动、转向和刹车。它提供了一种非常实用的“结构重建”思路,教你如何把一个复杂的汉字拆解成几个基本的“结构单元”,然后用行书的笔法去连接它们。当我开始用这种“搭积木”的方式去看待汉字时,突然发现以前觉得难以驾驭的字,比如那些结构复杂的“鹰”或“腾”,似乎也有了章法可循。这种实用主义的教学思路,让我对书写的恐惧感大大降低,真正体会到了“人人皆可写好字”的可能性。
评分我必须强调一下这套教材在“自信心培养”上的作用。我们都知道,学习任何手艺,尤其是像书法这种需要大量重复练习的,挫败感是最大的敌人。如果一开始练习的成果不理想,很容易让人产生“我没有天赋”的念头而放弃。这套《华夏万卷》的教学设计非常巧妙地规避了这一点。它不是上来就让你模仿古代碑帖那种已经高度艺术化的字体,而是首先让你掌握一套“行书笔法的基础操作体系”。这套体系的特点是:结构稳定、易于辨认、并且带着一些现代书法的流畅感。这意味着你只需要投入相对较少的时间和努力,就能很快看到显著的进步——你的字会立刻变得比以前更“漂亮”了,那种美感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这种即时反馈机制,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学习热情。我能清晰地感受到,不是我的手变聪明了,而是这套教材提供了一个更高性价比的学习路径。它教会我的,不仅是写字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如何高效地、有成就感地去掌握一项新技能。对于那些被传统书法学习的壁垒吓倒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人性化且高效的“破冰”工具。
评分我个人对学习资料的“系统性”和“直观性”要求特别高,尤其是涉及到书法的这种需要手眼协调的技能。很多书法帖在排版上就是个灾难,要么图太小,要么字帖跟讲解分得太开,练一会儿就得翻好几页,效率极其低下。然而,这套书在版式设计上看得出是用心了的。它没有采用传统大开本的古籍印刷格式,而是选择了更适合实际书写和携带的尺寸,这对于我经常需要带着去咖啡馆练习的人来说太重要了。更关键的是,它对“九堂课”的结构划分非常清晰,每一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阶段性的重点突破。比如第一堂课可能只专注于“点”和“横”的基础结构,而不会马上跳到复杂的“撇捺”。这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安排,让学习曲线非常平滑。我特别喜欢它在每一个关键笔画后面都会紧跟着设置“小练习”的区域,让你学完马上就能在配套的练习格里实践,而不是看完一堆理论后,需要自己去翻找空白纸张。它的字帖样本字号适中,边缘留白充分,确保你在描摹或者米字格内书写时,眼睛不会被过小的字挤压。这种对使用者体验的关注,让整个学习过程变得非常流畅,极大地降低了半途而废的几率。毕竟,学习新技能最怕的就是被复杂的工具和低效的资料磨掉耐心。
评分字体漂亮,印刷不错,学习中!
评分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挺好的
评分书很实用
评分很好。如果有不是蒙纸版的就更好了。
评分好,不错
评分挺好的
评分字帖不错?很好很好
评分挺好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