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克国际奖2013年度获得者重要作品;
★美国当代独树一帜的短篇小说大师,曾获古根海姆奖、兰南文学奖、麦克阿瑟“天才奖”。
★令全球知名小说家科尔姆·托宾、欧茨、弗兰岑服膺之人,被誉为“作家中的作家”
★113篇短小精悍的奇异故事,诗意的凝结,每个词语仿佛都在爆炸,常常一段之内,既有奇异、锐利的想象,又有温柔、痛苦和狂欢;
★格言似的简洁、独特的形式、狡黠的洞察力和淘气的幽默感;
★戴维斯是保罗·奥斯特的前妻,两人作为典型的文艺情侣,却有迥然两异的文风;
★美国国家图书奖入围奖作品。
海报:
美国当代重要短篇小说大家莉迪亚·戴维斯的短篇小说选集之二。
《困扰种种》全书共有113篇故事,通过对社会各界小人物的描写,展现了现代都市人复杂微妙的心理变化,暴露出日常里的荒谬与真实,直戳当代人难以付诸于口的交往困惑与情感伤痛,锐利、幽默,却又不失温情与安慰。
戴维斯被誉为人类意识的魔术师,她新奇的叙述和语言,让她成为美国当代文学一个标志性的人物。而布克国际奖的肯定更是将她定义为在世的一流作家。
莉迪亚·戴维斯(Lydia Davis),美国当代著名小说家、翻译家。她的短篇小说以语言精悍、结构新颖、洞察人性,在美国文学界独树一帜。2005年当选为美国艺术科学院院士,2013荣获布克国际奖,长期致力于法国经典文学的译介工作,现为纽约州立阿伯尼大学创意写作教授。
a 部分 塞缪尔·约翰逊很愤慨
01无趣的朋友
02修剪过的草坪
03住惯城市的人
04背叛
05白种部落
06我们的旅行
07特别席位
08从希罗多德那里获得的某些知识
09优先事项
10会面
11伴侣
12盲目约会
13关于记住的例子
14老母亲与爱牢骚
15塞缪尔·约翰逊很愤慨
16新年决心
17一年级:写字练习
18有趣
19最快乐的时刻
20陪审义务
21双重否定
22旧字典
23赞美虚拟语气
24多么困难
25失去记忆
26写给殡葬馆的一封信
27甲状腺日记
28来自北方关于冰层的信息
29波希米亚凶杀案
30快乐的记忆
31她们轮流使用一个她们喜欢的词
32玛丽·居里,如此值得尊敬的女人
33黑森人米尔
34我在国外某地的邻居
35(打着嗝的)口述史
36病人
37对与错
38排版员阿尔文
39特别
40自私
41我的丈夫和我
42春日的怒气
43她的破坏
44工人
45在某个北方国度
46离家之后
47陪伴
48财务问题
49变形
50两姐妹(II)
51火炉
52年轻而贫穷
53伊尔恩太太的沉默
54即将结束:各自的房间
55钱
56鸣谢
b部分 困扰种种
01她过去的一个男人
02狗和我
03智慧
04好品位竞赛
05与苍蝇合作
06卡夫卡做晚餐
07热带风暴
08美好的时光
09关于一个短纪录片的想法
10禁忌话题
11两种类型
12五感
13语法问题
14手
15毛毛虫
16看孩子
17我们想你:一份对四年级生慰问信的研究
18撇风
19电视机
20简和拐杖
21了解你的身体
22心不在焉
23向南走,读《往最坏里去嗬》
24散步
25困扰种种
26孤独
27作家D太太和她的16位女佣
28一小时看二十个雕塑
29尼彩
30你从婴儿那里学到的东西
31她母亲的母亲
32事情的原理
33失眠
34烧掉家庭成员
35抵达完美的途径
36奖励基金
37海伦与维:一份关于健康与活力的研究
38缩减开支
39母亲对我旅行计划的反应
40用六十美分
41我该怎样悼念他们?
42奇怪的冲动
43她怎么无法开车
44突然很害怕
45变好
46头,心
47陌生人
48繁忙的路
49秩序
50苍蝇
51和母亲一起旅行
52索引条目
53我的儿子
54旅馆房间里关于现在完成进行时的例子
55科德角日记
56即将结尾:那个词是什么?
57一个不同的男人
热带风暴
就像一场热带风暴,
我,有一天也可能变得“更有条理”。
财务问题
如果他们想要加加减减,看看他们的关系是否平等,这是办不到的。从他这一方来看,他付了5万美元,她说。不对,是7万美元,他说。这不重要,她说。对我来说很重要,他说。她交付的是一个半大的孩子。那是一项资产,还是一项债务?这么说来,她应该对他感到感激吗?她会感激,但没有负债感,不觉得她欠他的。这关系必须是平等的。我就是喜欢和你在一起,她说,而且你也喜欢和我在一起。我很感激你在供养我们,我知道我的小孩有时对你是个麻烦,尽管你说他是个好小孩。但我不知道该怎么计算。如果我付出我的所有,你付出你的所有,这难道不是一种平等吗?不是,他说。
波希米亚凶杀案
在波希米亚一个叫做弗里德兰特的城市里,所有人都像鬼魂一样苍白并穿着深色冬衣。一位老妇人再也无法忍受她的人生将不可避免陷入赤贫与耻辱的命运,她发了疯,出于同情她杀了她的丈夫、她的两个儿子、她的女儿,出于愤怒她杀了她家旁边和对面的两家邻居,对面那家人曾辱骂过她的家人,为了复仇她杀了那个需要她苦苦哀求才赊账给她的杂货店店主、当铺老板、两个债主,然后是一个她不认识的电车司机,最后——她带着长长的刀子冲进了市政厅—杀死了年轻的市长和一位议员,他们正坐在一起为一条修正案大伤脑筋。
两姐妹(II)
1
妹妹在店里很无聊,所以按了铃。姐姐缓慢地下了楼,问妹妹为什么按铃。
原因很简单:为了看姐姐下楼。因为她是那么胖并且走得那么慢;楼梯在她的脚下变弯并且吱呀作响,她呼吸困难,她握着扶手就好像那就是她父亲的手,她胖大的膝盖撞到了一起。妹妹觉得这很好玩,打破了早上的沉闷无聊。
她不会这么说。她说的是:“昨天的账目有个错误。”但是姐姐当然没有发现什么错误,尽管她把账目看了一遍又一遍。她的裙子在胳膊下勒得很紧,她的脚踝因为站了太久肿了起来。
妹妹不能老是玩这个把戏,不然她会被发现。但正因如此这个游戏让她更兴奋了。
2
两姐妹已不再年轻,但她们被迫睡在同一张床上。她们做着不同的梦,早上起床时小心地向对方掩藏自己的梦。她们有时会在床上不小心碰到对方,这时她们会像被烫到了一样飞快弹开。她们睡得不好,早上不觉得头脑清醒。一个醒得早,去了一趟厕所,结束后希望回去继续睡觉。但看到自己的姐妹像母猪一样躺在清早的暑气里,回去睡觉这件事就没有任何快乐可言。
3
我妹妹的腿像柱子。她吃马铃薯的样子就好像她要在它们中间发动起义,就好像它们就是人民。不对,那她这种激情又是从哪里来的?我的晚餐摆上桌时,她浑浊的目光变得锋利的样子很可怕。我害怕她不仅会吞食掉我的晚餐,也会吞掉我可怜的生活。和她的笑声比起来,我的就好像藤蔓中鸟儿的唧唧声。不对,她从来不笑。我也从来不笑。不过,她的沉默比我的强大得多,相比起来我的就好像雨云中的一缕烟。
4
一天妹妹打了姐姐一巴掌。她这么做是出于对她自己人生的失望和厌烦。打完,她立刻就后悔了。不是因为她伤害了她姐姐,姐姐僵直地站在那里,手捂着脸,帽子滚到了地上,而是因为她姐姐为了羞侮和激怒她,将会连续几个月不停地哭泣、抱怨、重提这件事。她想找个办法轻贱她姐姐,甚至是毁掉她,但相反却给了她新的威风。
5
就像石头一般,两姐妹不和彼此说话。除了拥有同一对父母,她们没有任何相通之处。一个起得早,一个起得晚;一个不吃肉制品,一个不吃全谷物制品;一个夏天会起疹子,一个不能穿羊毛;一个因为害怕陌生男人而不愿去电影院,一个不看电视;每次选举她们的选票都会彼此取消,所以她们什么都不是。只有在互不信任这一点上她们是相似的。
两种类型
容易激动的
在丢了一支笔后,一个女人抑郁难过了好多天。
然后她因为一个鞋子打折的广告而激动万分,开了三个小时的车去了芝加哥的一家鞋店。
头脑冷静的
一天晚上,一个男人发现一栋公寓楼起火了,他去了另一栋楼寻找灭火器。他找到了灭火器,带着它回到了火灾现场。
工人
因为我们现在住在乡下,我们接触到的便只有来为我们干活的工人。他们独立、自主,他们很早就开始干活,很卖力,中途也不停下来休息。上周来的是比尔·布雷,他来帮我们安装洗衣机。下周会是杰·尼克博克,他要来帮我们拆掉前门廊。今天是汤姆·塔特。汤姆·塔特的活儿是帮我们拆除一些电线。但是他在哪儿呢?清早我们一起站在厨房里想着。汤姆·塔特在哪儿呢?我们走出门去。他的活儿已经干完了,他正在用一把小黑钳剪电线呢。
……
坦白讲,这本书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它不仅仅停留在故事层面,更像是一部探讨人性与社会结构的小型学术著作,但它处理得极为巧妙,所有的理论都巧妙地融入了人物的命运之中。我感觉作者对某些历史背景的考据非常扎实,书中那些关于某个特定年代社会风气和价值体系的描述,精准得让人起鸡皮疙瘩,仿佛自己真的穿越回了那个特定的时空。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的多义性,我敢肯定,不同年龄、不同阅历的读者,从书中读出的东西会截然不同。我个人从中读出了一种对既定秩序的温和反叛,对个体在宏大叙事下的挣扎与坚守的敬意。这本书的后记部分也很有价值,作者没有做太多解释,只是引用了一段晦涩的古籍原文,这反而激发了我查阅更多相关资料的兴趣,可以说,这本书成功地成为了一扇通往更广阔知识领域的门。它不是让你舒服地接受信息,而是激励你去主动探索和构建自己的理解体系。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是太抓人眼球了,那种沉稳中带着一丝神秘感的深蓝色调,配合着烫金的书名,拿在手里就感觉沉甸甸的,仿佛里面真的藏着什么不得了的秘密。初翻开扉页,那种微微泛着油墨香的纸张触感就让人心头一震,阅读的仪式感瞬间拉满。我特别喜欢它字体排版的疏密有致,行距的处理恰到好处,即便是面对大段的文字,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这本书的结构编排也很有意思,章节之间的过渡自然流畅,每一个小标题都像是一个精心设计的悬念,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读到中间部分时,作者似乎有意地放慢了叙事的节奏,用大段的细腻描写来铺陈环境氛围,那画面感简直是呼之欲出,我甚至能想象出书中所描绘的那个特定场景下的光影和气味。更值得称赞的是,在一些关键情节的转折点,作者会巧妙地运用留白,让读者有时间消化刚才发生的一切,而不是被信息流裹挟着往前走。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精心布置的展厅,每翻一页,都是一幅新的意境图,引导着读者的心绪,步步深入到一个复杂而迷人的世界里去。
评分这本书在人物塑造上的功力,简直可以用“鬼斧神工”来形容。书中的每一个角色,即便是出场仅有几页的龙套,都拥有着令人信服的动机和复杂的情感光谱,他们绝非扁平化的工具人。我尤其迷恋作者对“矛盾性”的捕捉,比如那个看似冷酷无情的角色,在面对特定情境时,流露出的那种微不足道却又至关重要的善良瞬间,一下子就让这个人物的形象变得鲜活、真实,充满了人性的灰色地带。他们会犯错,会后悔,会有难以启齿的欲望,这种真实感让人感到亲切,仿佛他们就坐在身边的朋友。更厉害的是,作者几乎没有使用心理描写来直白地告知我们角色的感受,而是通过他们对手头物品的摆弄、对食物的选择,甚至是走路的姿态,来间接传递其内心世界的波涛汹涌。读完之后,我久久不能忘怀书中几个主要人物的剪影,他们在我脑海中留下的印象,比认识了多年的某些现实中的人还要深刻,这无疑是文学作品能达到的最高成就之一。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对这类主题的书持保留态度的,总觉得会是那种故作高深的矫揉造作,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印象。它的语言风格极其老辣,充满了那种洞穿世事的冷静与克制,丝毫没有多余的赘述或情感宣泄。作者的遣词造句,简直像一位技艺精湛的雕刻师,每一个词都像是被精确地打磨过,嵌合得天衣无缝。尤其是一些哲理性的探讨,它没有直接抛出结论,而是通过一系列看似日常却又暗藏玄机的对话和事件来侧面烘托,让读者自己去体会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韵味。这种叙事手法,极大地考验了读者的理解力和耐心,但一旦你跟上了作者的思维频率,那种豁然开朗的体验是无与伦比的。我发现自己常常读完一小段,需要停下来,走到窗边,望着远方发呆好一阵子,才能把那些交织在一起的意象和隐喻梳理清楚。这本书迫使我进行深度的自我反思,它不是在讲述一个故事,而是在提供一面镜子,让你直视那些平时试图逃避的内心阴影。
评分这本书的节奏把握得如同一个经验老到的鼓手,时而如急促的战鼓般令人心跳加速,时而又像悠扬的慢板,让人沉浸在无尽的回味之中。我尤其欣赏作者处理高潮部分的方式——它不是那种传统意义上爆炸性的冲突,反而是在一种极度平静的表象下,暗流汹涌,所有的情感张力都积蓄在了人物的眼神和细微的肢体语言中。我清晰地记得有一个段落,描述两位主要角色在雨夜中的一次对峙,文字简练到极致,却让我的后背感到一阵彻骨的寒意。这种“少即是多”的叙事哲学在书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此外,这本书的叙事视角非常灵活,有时候是全知全能的上帝视角,瞬间拉远,审视全局的布局;有时候又会突然聚焦到某个配角的内心独白上,补充了故事的立体感。这种跳跃感非但没有造成阅读障碍,反而像在观看一部剪辑精良的电影,镜头语言丰富,富有层次感,让人全程保持着一种高度的神经紧绷状态,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微妙的暗示。
评分不错,好好,好好,好好,非常好
评分2013布克奖获得者的作品。美国当代短篇小说杰作。
评分好书,仔细品读
评分非常好
评分还可以
评分值得一看
评分正版,信任京东
评分好书,仔细品读
评分很有意思的一本书,没事的时候翻看打发时间很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