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克利物理学教程》中译本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印行以来已过去三十多年。然而,即便如此,时至今日国内高校从事物理教学的教师和选修基础物理课程的学生乃至研究生仍然感觉,由于本教程独具匠心的内容编排体系,作为一家之言,无论是对基础物理的教、学还是应用,以及对从事相关的研究工作而言,《伯克利物理学教程》依旧不失为一部极有阅读、参考价值的优秀教程。令人遗憾的是,由于诸多历史原因,曾经风靡一时的《伯克利物理学教程》如今在市面上已难觅其踪影,加之原版本以英制单位为主,使其进一步的普及受到一定制约。而近几年,国外陆续推出了该套教程的新版本——SI版(国际单位制版)。在此背景下,机械工业出版社决定重新正式引进本套教程,继2014年推出本教程的英文影印版后,再次委托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的教授承担翻译修订工作,推出了精装中译本(电磁学卷将于2017年出版),以飨读者!希望这部原汁原味的经典著作能满足物理教师的教学与研究之用!
本书为“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全书研究由大量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宏观体系的热运动规律。作者试图从原子论的基本概念出发,建立新的统计物理学系统。全书共8章:宏观:体系的特性;基本的概率概念;多粒子体系的统计描述;热相互作用;微观理论与宏观测量;经典近似中的正则分布;一般热力学相互作用;以及输运过程分子运动论基础。各章的大量习题不仅可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而且对统计物理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也颇有启发。
F.Reif,1927年出生于澳大利亚,1953年毕业于哈佛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60-1989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系任教。除本书外,其另一本代表作Fundamentals of Statistical and Thermal Physics也深受广大读者欢迎,至今仍广为流传。
该教程编写的意图,是尽可能地反映近百年来物理学的巨大进展,按照当前物理学工作者在各个前沿领域所使用的方式来介绍物理学。该教程引入狭义相对论、量子物理学和统计物理学的概念,从较新的统一的观点来阐明物理学的基本原理,以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对物理教学提出的要求。当年《伯克利物理学教程》的作者们以巨大的勇气和扎实深厚的学识做出了杰出的工作,直到今天,回顾《伯克利物理学教程》,我们仍然可以从中得到许多非常有益的启示。
——赵凯华 陆果
时至今日,无论是对基础物理的教、学还是应用,以及对从事相关的研究工作而言,“伯克利物理学教程” 依旧不失为一套极有阅读和参考价值的优秀教程。
——复旦大学 蒋平
我很高兴为这套“伯克利物理学教程” 作序,这是一项旨在反映过去百年来物理学巨大变革的本科阶段课程改革的大项目。这套教程得益于许多在前沿研究领域工作的物理学家的努力, 也有幸得到了国家科学基金会的资助。这套教程已经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低年级物理课上成功试用了好几个学期, 它象征着教育方面的显著进展, 我希望今后能被极广泛地采用。(该系列教材首次出版时的背景)
——克拉克·克尔(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前校长)
中译本再版前言
“伯克利物理学教程” 序
“伯克利物理学教程” 原序(一)
“伯克利物理学教程” 原序(二)
出版说明
前言
教学说明
致谢
第1 章 宏观体系的特性……………………………………………………………… 2
1.0.2 1 平衡中的涨落…………………………………………………………………… 4
1.0.2 2 不可逆性和趋近平衡…………………………………………………………… 12
1.0.2 3 其他例证………………………………………………………………………… 23
1.0.2 4 平衡情况的性质………………………………………………………………… 25
1.0.2 5 热与温度………………………………………………………………………… 29
1.0.2 6 典型的数值……………………………………………………………………… 33
1.0.2 7 宏观物理的重要问题…………………………………………………………… 39
定义摘要……………………………………………………………………………… 42
建议的补充读物……………………………………………………………………… 43
习题………………………………………………………………………………… 43
第2 章 基本的概率概念…………………………………………………………… 49
2.0.2 1 统计系综………………………………………………………………………… 49
2.0.2 2 概率之间的基本关系…………………………………………………………… 55
2.0.2 3 二项式分布……………………………………………………………………… 57
2.0.2 4 平均值………………………………………………………………………… 65
2.0.2 5 自旋体系平均值的计算………………………………………………………… 70
2.0.2 6 连续的概率分布………………………………………………………………… 75
定义摘要……………………………………………………………………………… 79
重要关系式…………………………………………………………………………… 79
建议的补充读物……………………………………………………………………… 80
习题………………………………………………………………………………… 80
第3 章 多粒子体系的统计描述…………………………………………………… 88
3.0.2 1 指定体系状态…………………………………………………………………… 89
3.0.2 2 统计系综………………………………………………………………………… 95
3.0.2 3 统计假设………………………………………………………………………… 97
3.0.2 4 概率计算……………………………………………………………………… 102
3.0.2 5 宏观体系的可到达状态数……………………………………………………… 103
3.0.2 6 约束、平衡和不可逆性………………………………………………………… 108
3.0.2 7 体系间的相互作用……………………………………………………………… 113
定义摘要…………………………………………………………………………… 118
重要关系式………………………………………………………………………… 119
建议的补充读物……………………………………………………………………… 119
习题………………………………………………………………………………… 120
第4 章 热相互作用………………………………………………………………… 125
4.0.2 1 宏观体系间的能量分布………………………………………………………… 125
4.0.2 2 趋向热平衡…………………………………………………………………… 130
4.0.2 3 温度…………………………………………………………………………… 131
4.0.2 4 微小的热转移………………………………………………………………… 136
4.0.2 5 与热库接触的体系……………………………………………………………… 137
4.0.2 6 顺磁性………………………………………………………………………… 142
4.0.2 7 理想气体的平均能量…………………………………………………………… 145
4.0.2 8 理想气体的平均压强…………………………………………………………… 149
定义摘要…………………………………………………………………………… 152
重要关系式………………………………………………………………………… 153
建议的补充读物……………………………………………………………………… 153
习题………………………………………………………………………………… 154
第5 章 微观理论与宏观测量……………………………………………………… 166
5.0.2 1 绝对温度的确定………………………………………………………………… 166
5.0.2 2 高和低的绝对温度……………………………………………………………… 169
5.0.2 3 功、内能和热………………………………………………………………… 172
5.0.2 4 热容量………………………………………………………………………… 178
5.0.2 5 熵……………………………………………………………………………… 181
5.0.2 6 强度量和广延量………………………………………………………………… 182
定义摘要…………………………………………………………………………… 183
重要关系式………………………………………………………………………… 184
建议的补充读物……………………………………………………………………… 184
习题………………………………………………………………………………… 185
第6 章 经典近似中的正则分布…………………………………………………… 193
6.0.2 1 经典近似……………………………………………………………………… 193
6.0.2 2 麦克斯韦速度分布……………………………………………………………… 199
6.0.2 3 麦克斯韦分布的讨论…………………………………………………………… 201
6.0.2 4 泻流和分子束………………………………………………………………… 207
6.0.2 5 均分定理……………………………………………………………………… 211
6.0.2 6 均分定理的应用………………………………………………………………… 212
6.0.2 7 固体的比热容………………………………………………………………… 214
定义摘要…………………………………………………………………………… 219
重要关系式………………………………………………………………………… 219
建议的补充读物……………………………………………………………………… 219
习题………………………………………………………………………………… 220
第7 章 一般热力学相互作用……………………………………………………… 228
7.0.2 1 状态数与外参量的关系………………………………………………………… 228
7.0.2 2 适用于平衡时的一般关系……………………………………………………… 232
7.0.2 3 应用于理想气体………………………………………………………………… 235
7.0.2 4 统计热力学的基本表述………………………………………………………… 239
7.0.2 5 平衡条件……………………………………………………………………… 242
7.0.2 6 相平衡………………………………………………………………………… 247
7.0.2 7 无序向有序的转变……………………………………………………………… 252
定义摘要…………………………………………………………………………… 258
重要关系式………………………………………………………………………… 258
建议的补充读物……………………………………………………………………… 259
习题………………………………………………………………………………… 259
第8 章 输运过程分子运动论基础………………………………………………… 267
8.0.2 1 平均自由程…………………………………………………………………… 267
8.0.2 2 黏性与动量输运………………………………………………………………… 270
8.0.2 3 热导率与能量输运……………………………………………………………… 276
8.0.2 4 自扩散与分子输运……………………………………………………………… 279
8.0.2 5 电导率与电荷的输运…………………………………………………………… 283
定义摘要…………………………………………………………………………… 285
重要关系式………………………………………………………………………… 285
建议的补充读物……………………………………………………………………… 285
习题………………………………………………………………………………… 286
附录…………………………………………………………………………………… 292
补充题………………………………………………………………………………… 309
数学符号……………………………………………………………………………… 313
希腊字母……………………………………………………………………………… 314
常数表………………………………………………………………………………… 315
习题答案……………………………………………………………………………… 316
索引…………………………………………………………………………………… 323
教学说明
本书的结构
本书分为三个主要部分,我将依次叙述。
A 预备性概念(第1、2章)
第1章:本章对本书所要探讨的最基本的物理概念作定性介绍,使学生懂得宏观体系的特点,并把学生的思考引向一条富有成效的路线。
第2章:本章在性质上更像数学,试图使学生熟悉概率论的基本概念(假定学生预先并没有几率的观念)。全章始终强调了系综的概念,所举的例子全都是物理上很有意义的情况。尽管本章是针对后面各章的应用而写的,但所讨论的几率概念当然期望在更广泛的范围内都可以应用。
这两章不必花太多时间。实际上,有些学生很可能已有足够的基础,已经熟悉了这两章的部分内容。虽然如此,我明确地建议这样的学生也不要跳过这两章,而是把这两章当作有益的复习。
B 基本理论(第3、4、5章)
这部分是本书的核心。实际上,本书主题逻辑上的及定量的发展是从第3章开始的(就这个意义上说,前两章可以略去,但从教学效果来看,那是不明智的)。
第3章:本章讨论如何用统计术语描述由许多粒子所组成的体系。本章还引进了统计理论的基本假设。学完这一章后,学生应当已经认识到:宏观体系的定量理解,本质上说,取决于对体系可到达的状态数的研究,但他还不可能看到这一认识具有多么有用的价值。
第4章:本章构成了实质上的核心内容。这章很自然地从研究两个体系如何通过热传递发生相互作用入手。但是,这一研究很快就导出了熵、绝对温度、正则分布(即玻耳兹曼因子)等一些基本概念。到本章结束,学生就能处理一些很实际的问题了。事实上,他已懂得了如何由基本原理计算物质的顺磁性质和理想气体的压强。
第5章:本章把理论的概念完全引到实际中来。因而本章讨论如何把原子论与宏观测量联系起来,如何从实验上确定一些物理量,例如绝对温度、熵等。
授课时间十分紧迫的教师教完这五章就可结束,而不必感到惋惜。到此为止,学生应当已十分清楚地懂得了绝对温度、熵和玻耳兹曼因子,即统计力学和热力学的最基本的概念。(的确,至此尚未讲到的唯一热力学结果只是准静态绝热过程中熵保持不变。)我认为这样本课程的基本目的已经达到了。
C 理论的详尽阐述(第6、7、8章)
这一部分由彼此独立的三章组成,在某种意义上,每一章都可以独立存在,而不必以另外两章为前提。并且在读另一章之前只选用任一章的开头几节也是完全可行的。因此,任何教师都可利用这一灵活性以适应他自己的爱好或学生的兴趣。其中第7章又是整个理论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一章,因为它完成了热力学原理的讨论。它也可能是对化学或生物学的学生最有用的一章。
第6章:这一章把近似经典概念引入统计描述中,从而讨论正则分布的某些特别重要的应用。气体分子的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及能量均分定理是本章的主要论题。作为例证的应用包括分子束、同位素分离及固体热容等。
第7章:本章一开头就证明在准静态绝热过程中熵保持不变。这就完成了热力学定律的讨论,然后对这些定律又以最普遍的形式加以总结。这一章还讨论了几个重要的应用:普遍平衡条件,包括吉布斯自由能的性质;相平衡;以及对热机和生物有机体的意义。
第8章:最后一章打算阐述体系的非平衡性质。本章以最简单的平均自由程论证处理稀薄气体的输运过程,也阐述了黏滞性、热传导、自扩散及电导等。
本书基本结构的阐述就到此为止。在伯克利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大约用了基础物理学教学时间中最后四分之一中的八周时间,完成了本书主要内容的教学任务。
上面的概述清楚地表明,尽管本书的叙述方式是新颖的,但仍有自己严密的逻辑结构。
……
前言
本书是《伯克利物理学教程》的最后一卷,专门研究由许多原子或分子组成的大型(即宏观)体系,因而它为统计力学、分子运动论、热力学及热学等学科提供了入门课程。我所遵循的方法,既不是按照这些学科进展的历史顺序,也不是沿袭传统的方式。我的目标是宁可采用现代的观点,用尽可能系统和简洁的方法阐明:原子论的基本概念如何导致明晰的理论框架,能够描述和预言宏观体系的性质。
在写作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心目中的读者是:他对这门学科没有任何先入之见,在第一次遇到这门学科时只是从他学过基础物理和原子性质的有利地位出发。因此,我选择的叙述次序就是要对这样的读者有启发作用,他打算自己去发现如何获得宏观体系的知识。在力求使叙述明晰和统一的过程中,我系统地阐述一个基本原理作为整个讨论的基础,这个原理指出,一个孤立体系有向最无规则状况接近的趋向。尽管我限于集中阐述一些简单的体系,但处理这些体系的方法是能广泛应用并易于推广的。尤其是,我在全书都试图强调物理洞察力,也就是迅速而直接地了解有重要意义的那些关系的能力。因此我力求做到:详细地讨论物理概念,而不迷失于数学公式中;用简单的例证说明普遍的抽象概念;对一些重要的量作出数值估计;把理论与由观察和实验得出的真实世界联系起来。
我不得不极其细心地选择本卷中应包括的题材。我的意图是要强调那些最基本的概念,它们不但对于物理学工作者有用,也对化学、生物学或工科的读者有用。“教学说明”概括说明了本书的结构和内容,并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若干指南。本书采用非传统的讲述次序,目的在于强调宏观尺度的描述和原子尺度的描述之间的关系,然而却并不一定要牺牲那些传统的方法中所固有的优点。具体地讲,值得提出下列几个特点:
(1)读者学完第7章后(即便他略去了第6章),对于经典热力学的基本原理与重要应用的理解程度,就应像他按传统方式所学习到的一样好。当然,关于熵的意义他将有更深入的理解,还会对统计物理学有相当深入的了解。
(2)我在本书中曾特意强调,统计理论导出的某些结果,在内容上纯粹是宏观的,而且与我们对所研究体系的原子结构可能假定为什么样的模型完全无关。这样,书中就十分明显地说明了经典热力学的普适性以及与模型的无关性。
(3)虽然按历史叙述的方法极少能对某一学科提供最严格的或最有启发性的阐述,但是熟悉一些科学概念的演变,还是有意义的,并且是有教益的。因此,本书中也有若干必要的评论,使学生对本学科的进展有某些理解。
学习本卷所需的前提,除了经典力学和电磁学的基本知识外,只需要懂得最简单的原子论以及下列最初步的量子论知识:量子态和能级的意义,海森伯测不准原理,德布罗意波长,自旋的概念以及箱中的自由粒子问题。所需的数学工具不超过简单的微分、积分和泰勒级数。掌握了《伯克利物理学教程》前几卷(特别是第4卷)主要内容的读者,当然为学习本书打下了充分的基础。本书也能很好地用作任何其他现代基础物理学教程的最后部分,就是说适用于二年级或二年级以上大学生水平的任何同类课程。
正如我在前言的开头指出的,我的目标是充分阐述一门复杂学科的基础,使它成为简洁的、明晰且易于为初学学生所接受的教材。虽然这个目标是值得追求的,但是达到它却是困难的。对我来说,写这本书的确是一项艰巨而独特的工作,它耗费了很多的时间,真使我感到精疲力尽。如果我知道自己已经足够好地达到了我的目的,本书确实是有些用处的,也就算是对我的某种补偿了。
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认识微观世界运行规律的崭新大门。在我之前的物理学习中,对宏观世界的经典力学和电磁学有着相对清晰的认识,但当深入到由海量粒子组成的系统时,那种“集体行为”所展现出的奇异魅力,却一直让我感到既好奇又困惑。这本《伯克利物理学教程(SI版) 第5卷 统计物理学(精装翻译版)》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用清晰的语言和严谨的逻辑,带领我穿越由原子、分子组成的微观迷宫。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开篇就对“统计”这一核心概念的强调。他没有急于抛出复杂的数学工具,而是先从哲学层面探讨了为什么在处理大量粒子时,个体的性质变得不那么重要,而集体的概率分布才更能揭示系统的本质。这种对基础概念的深入剖析,让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主动地构建对统计物理学的理解框架。书中对一些经典统计系综的介绍,比如微正则系综、正则系综和巨正则系综,都做得非常细致。作者不仅给出了它们的定义和数学表达式,更重要的是,他详细解释了它们各自适用的条件和物理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这一点对于我这样初次接触这些概念的读者来说,尤为重要,它帮助我建立起对不同统计方法的清晰认知,避免了混淆。翻译的质量也值得称赞,流畅自然的中文表达,使得原本可能艰涩的物理概念,变得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给我一种非常扎实、严谨的感觉,深蓝色的封面上印着银色的书名和作者,简洁有力,散发着浓厚的学术气息。翻开书页,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厚实且带有微微的颗粒感,翻阅时有一种令人愉悦的触感。印刷清晰,字体大小适中,阅读起来不会感到疲劳。我之前对统计物理学一直抱有一种既敬畏又有点畏惧的心态,总觉得它深奥难懂,概念抽象。但拿到这本《伯克利物理学教程(SI版) 第5卷 统计物理学(精装翻译版)》后,我仿佛看到了通往这个领域的希望之光。从第一章开始,作者就以一种非常系统、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读者进入统计物理的世界。我尤其喜欢它在引入基本概念时所采用的类比和直观解释,这大大降低了理解的门槛。例如,在讲解微观状态和宏观状态时,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比如一副扑克牌的排列组合,或者房间里空气分子的分布情况,这些生动的例子让我能够迅速抓住核心思想,而不是被数学公式淹没。而且,这本书的翻译质量也让我非常满意。很多时候,国外优秀的科学著作在翻译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术语翻译不准确,或者语序不通顺,影响阅读体验。但这本书的翻译团队做得非常出色,他们不仅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思想,还尽量保持了语言的流畅性和可读性,让我能够专注于学习内容本身,而不用分心去猜测译者的意图。总的来说,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位耐心细致的老师,引领着我一步一步探索统计物理学的奥秘。
评分初次接触《伯克利物理学教程(SI版) 第5卷 统计物理学(精装翻译版)》,我便被它严谨的逻辑和深刻的洞察力所吸引。这本书并非简单地罗列公式和概念,而是试图引导读者理解统计物理学背后的核心思想和物理直觉。作者在开篇就对“统计”的意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强调了在处理海量粒子系统时,概率和统计方法的重要性。我特别喜欢书中对“熵”的解释,作者从多个角度,包括微观状态数、信息论等,来阐释熵的本质,这让我对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不再停留在“无序度”的表面。书中对各种统计系综的讲解也非常到位,作者不仅给出了严谨的数学推导,更注重解释了它们各自的物理意义和适用范围。我记得在学习正则系综时,作者通过与微正则系综的对比,让我清晰地认识到了温度作为一个宏观参数是如何影响微观粒子的行为的。此外,这本书的翻译质量也属上乘,译者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对中文表达进行了优化,使得整本书读起来流畅而自然,专业术语的翻译也十分准确,为我深入理解统计物理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精装的装帧,也让这本书显得更加庄重和有价值。
评分坦白说,我一开始是被“伯克利物理学教程”这个名字吸引的。这个系列在物理学界的名声一直很高,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严谨的数学推导而著称。拿到这第五卷《统计物理学》,我并没有期望它会像一些科普读物那样轻松易懂,而是做好了啃硬骨头的准备。事实证明,我的预期是准确的,这本书确实需要投入相当的精力去学习。但与我的担忧不同的是,它并非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智慧的闪光。作者在讲解过程中,不仅仅是给出公式和推导,更注重于解释这些公式背后的物理意义。他会反复强调一些关键的假设和概念,并引导读者思考这些概念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我记得在讲解玻尔兹曼分布时,作者花了很大篇幅来解释为什么这个分布如此普遍,以及它在不同体系中的体现。他通过对大量粒子系统的统计分析,展示了能量在不同状态下的分布规律,并将其与宏观热力学定律联系起来。这个过程非常引人入胜,让我对“熵”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不再仅仅是“混乱度”这么简单的表述。而且,书中穿插的许多例题和习题,也都是精心设计的,它们不仅巩固了课堂上的知识,还能拓展思路,让我看到统计物理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虽然有些习题对我来说确实有挑战性,需要反复思考和查阅资料,但每一次的突破都让我感到无比的成就感。这本书的装帧也非常精美,精装的封面坚固耐用,书页纸张厚实,印刷清晰,非常适合作为一本长期参考的书籍。
评分作为一名对物理学充满好奇心的学生,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深入理解微观世界运行机制的书籍。《伯克利物理学教程(SI版) 第5卷 统计物理学(精装翻译版)》完全满足了我的需求,甚至超出了我的预期。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注重于培养读者的物理思维方式。作者在讲解每一个概念时,都会引导读者去思考“为什么”。比如,在引入玻尔兹曼统计时,他会反复强调“等概率原理”,并解释为什么在孤立系统中,所有微观状态都是等可能出现的。这种追根溯源的讲解方式,让我能够真正理解每一个公式和每一个概念的由来,而不是死记硬背。书中对“熵”的解释尤其让我受益匪浅。作者从多个角度,包括微观状态数、信息熵等,来阐释熵的本质,让我对这个看似抽象的概念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此外,这本书的翻译质量也非常高,译者在保持原文严谨性的同时,也使得中文表达更加流畅自然,阅读起来毫无障碍。精装的装帧设计,不仅外观大气,而且内页纸张厚实,印刷清晰,给人一种非常高品质的感觉,非常适合作为一本珍藏的学术书籍。
评分刚拿到这本书时,我对它的期望是它能够系统地、有条理地介绍统计物理学的核心内容。而事实是,它远超我的预期。这本书的编排结构非常合理,逻辑清晰,从最基础的概率论和组合数学开始,逐步过渡到熵、自由能等核心概念,再到具体的统计系综和相变等更高级的话题。每一章都像是前一章的自然延伸,层层递进,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复杂的知识体系。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讲解过程中,并没有回避数学的严谨性,而是将数学工具与物理概念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他会详细展示推导过程,但同时也会时刻提醒读者,这些数学运算背后所代表的物理意义是什么。这种“数学服务于物理”的理念,是我在其他一些教材中很少看到的。书中对“熵”的阐述尤为精彩。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比如信息论的角度,来解释熵的含义,这让我对这个经常被误解的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仅仅是无序度,更是一种信息的不确定性,一种系统可能状态的数量。通过对各种统计系综的深入分析,我也逐渐理解了为什么不同的系综在描述不同的物理系统时会展现出不同的性质。这本书的精装翻译版,在细节上也做得非常到位,封面硬挺,内页纸张厚实,印刷清晰,无论是用来学习还是作为案头参考,都是非常棒的选择。
评分在翻阅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的“全面性”。统计物理学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广泛,从最基础的概率统计,到热力学定律的统计力学解释,再到量子统计、固态物理中的应用等等,这本书几乎涵盖了统计物理学的各个主要分支。作者在每一个部分都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既有理论的推导,也有具体的例子。我尤其喜欢它在讲解统计系综时的处理方式。作者并没有一开始就给出一个抽象的定义,而是先从物理系统的实际需求出发,解释为什么我们需要引入不同的系综来描述不同的边界条件。这种“从问题出发”的讲解模式,让我更容易理解这些抽象概念的意义和价值。书中对“相变”的讨论也让我大开眼界。我之前对相变的概念只停留在水结冰、水蒸发这样的宏观现象,但这本书深入地揭示了相变背后深刻的统计物理原理,以及它在许多其他领域,比如磁性材料、超导现象中的广泛应用。翻译的质量是这本书的一大亮点,中文表达非常专业且准确,即使是复杂的公式和概念,在译者的手中也变得清晰明了。这本书的精装版本,给我一种非常可靠、耐用的感觉,无论是在图书馆还是在家中,它都能成为我长期学习和参考的得力助手。
评分在我看来,这本《伯克利物理学教程(SI版) 第5卷 统计物理学(精装翻译版)》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经典之作。它的价值不仅在于其内容的翔实和理论的严谨,更在于它所蕴含的深刻的物理思想和教育智慧。作者在讲解过程中,总是能够抓住问题的本质,并以一种清晰、系统的方式呈现出来。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多体问题”的分析。在宏观世界,我们可能只需要考虑少数几个物体的相互作用,但在微观世界,成千上万甚至上亿的粒子纠缠在一起,它们的集体行为呈现出全新的规律。这本书通过统计物理学的工具,揭示了这种集体行为的奥秘,让我对物质世界的运行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书中对“自由能”的讲解也让我印象深刻,作者将其视为一个描述系统在给定温度下趋于平衡的“驱动力”,并详细介绍了它在不同统计系综中的作用。翻译的质量也非常出色,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十分透彻,并将其准确地用中文表达出来,语言流畅优美,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阅读的趣味性。这本书的精装版本,不仅外观设计精美,内页印刷清晰,而且纸张的质感也很好,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一本值得拥有和细细品读的图书。
评分这本《伯克利物理学教程(SI版) 第5卷 统计物理学(精装翻译版)》给我的整体感觉是,它不仅仅是一本介绍统计物理学理论的教科书,更是一本能够培养读者物理直觉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经典之作。作者在讲解过程中,非常注重引导读者进行批判性思考,而不是仅仅接受结论。他会提出一些设问,引导读者去思考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这种互动式的讲解方式,极大地激发了我学习的积极性。我记得在讲解黑体辐射时,作者并没有直接给出普朗克公式,而是先从经典物理的紫外灾难出发,层层剥茧,最终引出量子的概念。这个过程非常富有启发性,让我深刻理解了科学理论的演进是如何一步步克服旧理论的局限性的。而且,书中穿插的许多历史背景和物理学家的思想,也让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我感觉自己仿佛在与这些伟大的头脑进行跨时空的对话。翻译方面,这本书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译者不仅忠实于原文,而且在语言风格上也尽可能地贴近学术著作的严谨性,同时又不失流畅性,让我能够毫无障碍地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这本书的装帧也很考究,精装的硬壳保护,让整本书显得格外厚重和有分量,这在某种程度上也象征着它所承载的深厚知识。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最深刻印象是它在理论深度与可读性之间的绝佳平衡。统计物理学是一门跨越了经典力学、量子力学和热力学的学科,其内容涵盖的数学工具和物理概念都相当复杂。然而,作者在讲解过程中,巧妙地将复杂的数学推导与直观的物理图像相结合,使得原本艰深的内容变得易于理解。我尤其欣赏书中对“系综”概念的引入。作者首先从实际物理系统的例子出发,解释了为什么我们需要引入不同的系综来描述不同的实验条件,然后才逐步给出微正则系综、正则系综和巨正则系综的数学形式和物理意义。这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讲解方式,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让我能够更有效地掌握这些核心概念。此外,书中还穿插了许多与前沿物理研究相关的例子,比如临界现象、量子相变等,这不仅让我了解到统计物理学的最新发展,也激发了我进一步探索的兴趣。这本书的翻译也做得非常出色,译者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学术思想,同时在语言表达上也力求流畅和自然,让我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沉浸其中,专注于知识的学习。精装的装帧,则为这本书增添了厚重感和价值感,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经典之作。
评分美好生活的有力保证,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扎实基础,稳固防线。
评分好着呢,好着呢,好着呢好着呢!!!
评分很不错的书,买了收藏用,哈哈哈哈哈哈
评分内容有点老了,但讲的还是蛮详细。
评分东西不错,精装书,带塑料纸包装,很好
评分国外的一本物理教程,已经出版好多年了,这本是翻译本,物理特别快。
评分快递很快 书很新很好 改单位制的新版很好用 这套也是经典
评分很好的书
评分经典好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