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節堂庸訓

雙節堂庸訓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夏傢善 著
圖書標籤:
  • 傢訓
  • 傢族史
  • 清朝
  • 倫理
  • 教育
  • 傳統文化
  • 行為規範
  • 道德修養
  • 規矩
  • 處世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天津古籍齣版社
ISBN:9787552803945
版次:1
商品編碼:11976254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6-06-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80
字數:110000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汪輝祖人生逆襲的成功原因總結,展現瞭作者對待逆境的態度、方法。教育子女、處理傢庭關係的方法,更有現實針對性、實用性。)


編輯推薦

  生活的艱辛,使汪輝祖過早地涉足“人間事”,在生活的鏇渦中搏擊,對社會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人與人之間的真僞虛實深有體味。因此他對教育子女“嚮上奔”、如何在艱苦條件下立足,都有著獨到的體會。

  《雙節堂庸訓》中的內容多以現實為立足點,沒有高高在上的空泛議論,因此更可以跨越時代,完全可作為現代人在追求人生幸福的參考讀本。


內容簡介

  《雙節堂庸訓》立足於作者幾十年的人生搏擊,總結人世滄桑,糅閤聖賢之道,以更具針對性和實用性的內容去訓導子孫如何適應社會,經受種種風浪、立身作人的方式、方法,囊括瞭修身律己、讀書治學、處事之道、子女教育等方麵的內容。


作者簡介

  汪輝祖(1730年-1807年),字煥曾,號龍莊,浙江蕭山瓜瀝原雲英鄉大義村人。清代乾、嘉時期的良吏。早年多次應試未中,隨入幕僚為紹興師爺。於乾隆四十年得中進士,五十二年為寜遠知縣,五十六年為道州牧。告官退養在城裏蘇傢潭,享年78歲。

  傢境貧睏,父早亡,為養生母和繼母,二十歲就開始幕僚(師爺)生活,他好學不惚,精明乾煉,博覽群書。


目錄

《雙節堂庸訓》自序.....1

捲一述先

本係..................................7

顯祖考文林公軼事..13

顯祖妣瀋太孺人軼事....................................................................18

顯考奉直公軼事........19

顯妣方太宜人軼事..22

顯妣王太宜人軼事..23

顯生妣徐太宜人軼事....................................................................28

捲二律己

盡心..................................32

人須實做........................33

人從本上做起.............34

做人先立誌..................36

須耐睏境........................38

常存退一步想.............38

時日不可虛度.............39

作事要認真..................40

作事要有恒..................40

事必期於有成.............41

要顧廉恥........................42

貴慎小節........................42

當愛名.............................43

勿好勝.............................44

財色兩關尤當著力..45

因果之說不可廢........45

不可責報於目前........48

名過實者造物所忌..48

不可妄與命爭.............49

少年富貴須自愛........50

處豐難於處約.............51

欲不可縱........................52

貧賤當勵氣節.............52

擇穩處立腳..................53

居官當凜法紀.............54

宦歸尤當避嫌.............54

守身..................................55

捲三治傢

統於所尊則整齊........57

孝以順為先..................58

惟孝裕後........................59

繼娶難為父..................60

事後母.............................60

事鰥父寡母更宜麯體....................................................................61

友難於孝........................62

塚子宜肩重任.............63

弟當敬事兄長.............64

齊傢須從婦人起........64

婦言不可聽..................66

婦人不良咎在其夫..67

女子當教以婦道........67

佳子弟多由母賢........68

教子弟須權其纔質..69

子弟勿使有私財........69

謹財用齣入..................70

財貴能用........................71

勿貪不義之利.............71

勿爭虛體麵..................72

儉與吝嗇不同.............73

非儉不能惜福.............73

服用戒過奢..................75

儉非勤不可..................75

婦道尤以勤為要........77

婦職不可不修.............77

婦不宜男當買妾........79

置妾不當取其纔色..79

有子勿輕置妾.............80

勿使妾操傢..................81

娶醮婦宜慎..................82

無子當立後..................83

勿以異姓亂宗.............84

無子可繼宜依禮祔食.....................................................................86

不可求為人後.............87

祭先宜敬........................88

祭産宜豫........................89

值祭不宜論産.............90

賓宴宜潔........................90

勿淹葬.............................91

疾病宜速治..................92

婚嫁宜量力..................93

相子擇婦........................93

攀高親無益..................94

締姻宜取厚德之傢..95

奴婢宜督約..................95

奴婢不中用宜速遣..96

奴婢疾病宜善遣........97

婢女當養其廉恥........97

乳媼不宜輕雇.............98

保全節操........................99

無誌秉節者不可強..101

酒最僨事........................101

戲具不宜蓄..................102

架上不可有淫書........102

田宅交易須分明........103

便宜産業不宜受........104

契稅不可漏..................105

勿欠額賦........................106

官項不宜藉..................106

勿受來曆不明之物..107

勿貪重息齣貸.............108

勿因息輕舉債.............109

債宜速償........................109

子孫多産宜分析........110

析産宜酌留公項........110

有室有傢之男女宜為麯諒.......................111

嫁女亦須體恤.............112

愛憐少子長孫之故..113

勿營多藏........................114

宜量力贍族..................114

宜儲書籍........................116

造宅不宜過麗.............116

長齋拜經宜戒.............118

女尼宜絕其往來........119

捲四應世

勿欺..................................120

處事宜小心..................121

大節不可遷就.............122

寜吃虧.............................122

勿圖占便宜..................123

勿任性.............................123

遇橫逆尤當忍耐........124

讓人有益處..................125

斷不可啓訟..................126

勿鬥爭.............................126

言語宜慎........................127

小人不可忤..................128

嫉惡不宜太甚.............128

善惡不可不分.............129

勿苛人所短..................130

勿過剛.............................131

遇事宜排解..................131

勿預人訟事..................132

勿輕作居間..................132

勢力不可恃..................133

信不可失........................134

勿傍人門戶..................134

勿貪受贈遺..................135

貧賤勿取厭親友........135

富貴勿薄視姻鄰........136

須予人可近..................137

失意人當禮遇.............138

保全善類........................139

敬官長.............................139

勿交結官長..................140

睦鄰有道........................141

受恩不可不報.............142

索債毋太急..................142

貸親不如貸友.............143

宜量友力........................144

諱貧僞貧皆不必........144

受憐受忌皆不可........145

與人共事不可不慎..145

勿破人機關..................146

知受侮方能成人........147

老成人不可忽.............148

先友宜敬事..................149

故人子宜念..................150

不必議論二氏.............150

捲五蕃後

裕後有本........................153

濟美不易........................154

教當始於孩提.............155

宜令知物力艱難........155

宜令習勞........................156

宜令知用財之道........156

宜令勿遊手好閑........158

宜杜華奢之漸.............159

父嚴不如母嚴.............159

濛師宜擇........................160

不宜受先生稱字........161

讀書以有用為貴........162

讀書求於己有益........163

須學為端人..................164

作文字不可有名士氣....................................................................165

文字勿涉刺誹.............167

勿作穢褻詞..................169

文章關福澤..................170

讀古人文取法宜慎..170

勿輕為人作詩文序..171

勿記錄時事..................172

浮薄子弟不可交........173

勿輕換帖稱兄弟........174

擇友有道........................175

業儒亦治生之術........175

讀書勝於謀利.............176

勿慕讀書虛名.............177

勿任子弟匿瑕作僞..178

不宜輕令子弟附學..180

授徒勿誤人子弟........181

力田勿欠人租息........186

藝事無不可習.............187

幕道不可輕學.............188

習醫宜慎........................190

勿妄言相墓術.............192

作事須專........................193

臨財須清白..................194

勿自是.............................195

勿自矜.............................195

當明知止知足之義..196

言動當念先人.............197

門閥不可恃..................198

乾蠱大難........................200

須作子孫榜樣.............202

不可道他人先世短處....................................................................203

為後人留餘地.............204

窮達皆以操行為上..205

得誌當思種德.............206

人當於世有用.............207

惡與過不同..................208

清議不可犯..................209

宜知盈虛消長之理..209

聽言不可不察.............210

宜常念忠恕之道........211

聖賢實可學而至........212

人在自為........................213

不孝者不祥..................214

善惡不在大..................216

雙節贈言不可不讀..218

申嫡庶之辨..................219

傳世名係........................222

捲六述師述友

童子試.............................223

鄉試..................................224

會試..................................227

受業..................................230

亡友..................................237

後記...........................................255


精彩書摘

  述先

  本係

  我汪氏係齣唐越國公華第七子爽後[1]。爽傳十二世曰道安,遷婺源[2]。又五世曰惟謹,遷慶元之鄞[3],今寜波府鄞縣也[4]。惟謹生元吉。元吉生永漸。永漸生思信。思信長子大倫公在鄞[5],娶夫人高氏,生存中;宋嘉定十年[6],高夫人卒,繼娶夫人為蕭山大義邨劉氏女[7],因傢大義[8]。而存中所生二子,之衎遷臨川[9],之琭遷宣城[10]。亦無居鄞者。

  大義邨汪氏,以遷蕭始祖大倫公為第一世。公字叔彝,號冰榖,夫人劉氏,葬本裏花原[11]——花原者,以樹木棉得名[12]——子一。述,字天锡,夫人馮氏,子三。長演,字宗三,夫人趙氏,並葬花原[13];歲以清明前二日墓祭[14],子二。長溥,字剋洪,夫人楊氏;葬本裏西睦橋,子五。三渙,字巨淵,夫人王氏,葬本縣航塢山,子二。長遊,字龜沼,號一齋,葬本裏中巷南園,旅歿黔中[15]——相傳歿時,與山陰賈人同厝[16],比遷柩[17],二棺毀,櫝骨以歸[18],兩傢秤骨分葬[19],時號秤骨府君[20]——故夫人徐氏,遺命不同穴[21],彆葬航塢山,皆以清明前一日祭,子二。長椿,字春齡,號養拙,夫人硃氏,子二。次璋,字廷章,號居易,夫人鍾氏,並葬航塢山,以清明日祭,子四。次纘,字剋承,號逸庵,行彤三[22],夫人陳氏,子三。次範,字居賢,號樂遂,夫人徐氏,並葬航塢山,以清明後一日祭,子三。長天秩,字宗禮,號銳庵,行練二,夫人瀋氏,葬航塢山,以清明後二日祭——支下男婦俱集[23];自此以下各祖,皆依次墓祭,集男婦如禮——子四。次棟,字剋隆,號成軒,行宏八,夫人傅氏,葬本裏前司東陂[24]——相傳墓師登航塢山擇兆域[25],脫頭巾置石上,為過鳥所銜,越數日[26],相地至此。前巾在焉,遂定為吉壤[27],舊號頭巾地。餘年十五,侍祭墓下,曰:“是天所葬也,不宜以頭巾名。”乃稱“天葬地”雲——子三。次時忠,字靖共,號鞦莊,夫人瀋氏、王氏、趙氏,瀋夫人葬航塢山,王、趙兩夫人閤祔前司東陂,子三。三應元,字世魁,號惺颱,行明五十九,夫人硃氏,葬本裏硯湖灘,子四。季玉華公[28],諱造[29],行信八——為輝祖高祖考[30]——夫人陳氏、繼夫人陳氏,葬山陰縣夏履橋徐闊塢,子三。第三為曾祖考孚夏公[31],諱必正,行仁七十一,夫人瀋氏,葬前司西陂,子三。第三為顯祖考毅庵公[32],諱之瀚,字朝宗,行三,敕贈文林郎[33],湖南永州府寜遠縣知縣[34],夫人瀋氏,敕贈孺人[35],葬硯湖灘,子二。長為顯考皆木公[36],諱楷,字南有,行十三,河南衛輝府淇縣典史[37],敕贈文林郎,湖南永州府寜遠縣知縣誥贈奉直大夫[38],夫人方氏,敕贈孺人,誥贈宜人[39],夫人王氏,簉室徐氏[40],旌錶“雙節”[41],建坊本裏聚奎橋北岸[42],並敕贈孺人,誥贈宜人,閤葬山陰縣清和裏秀山,子一。

  輝祖,字煥曾,一字龍莊,罷官歸又以歸廬為號[43]。為冰榖公十九世孫。乾隆戊子科舉人[44],乙未科進士[45]。湖南永州府寜遠縣知縣,調長沙善化縣知縣[46],未任署永州府道州知州[47]。告病解官。誥封奉直大夫[48]。娶王氏,誥贈宜人,生子一:繼坊,字元可,行三,乾隆丙午舉人[49],揀選知縣[50],今就職直隸州州同[51],加二級[52]。繼娶曹氏,誥封宜人,生子二:繼培,字因可,行九,縣學生;繼壕,字深可,行十一,國子監生[53]。妾楊氏,生子二:繼墉,字勤可,行四;繼垿,字序可,行六。

  繼坊娶硃氏,今二子[54]:世鍾、世銘。繼墉娶婁氏,今一子:世鎬。繼垿娶王氏。繼培娶陳氏,今一子:世鈺。繼壕聘來氏。

  注釋

  [1]唐越國公華:即汪華。唐績溪(今安徽績溪縣)人。少時以勇俠聞名。初保隋,後降唐。授職總管歙、宣、杭、睦、饒、婺六州軍事並任歙州刺史。封越國公。

  爽後:汪爽的後代。

  [2]婺源:唐開元二十八年(740年)置縣,治所即今江西婺源縣西北清華。

  [3]慶元之鄞:慶元府的鄞縣。慶元:南宋紹熙五年(1194年)升明州置府,治所在鄞縣即今浙江寜波市。

  [4]寜波府: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以明州府改名,治所在鄞縣即今浙江寜波市。1912年裁撤。

  [5]公:對人的尊稱。此為對祖輩的稱謂。

  [6]宋:此指南宋。嘉定:宋寜宗趙擴年號。1208~1224年。

  [7]蕭山:唐天寶元年(742年)由永興縣改蕭山縣。治所即今浙江蕭山市。

  [8]因傢大義:傢,傢庭所在地,此為“安傢”;大義,指大義邨。因傢大義,因此在大義邨安傢落戶。

  [9]之衎(k3n):汪存中與劉氏女所生長子。

  臨川:縣名。隋開皇九年(589年)由臨汝縣改名,治所在今江西臨川縣西。唐寶應元年(762年)徙治今臨川市。

  [10]宣城:縣名。隋大業初年改宛陵縣置,治所即今安徽宣城縣。

  [11]裏:縣以下的基層行政單位。

  [12]樹:種植。木棉:亦稱“攀枝花”“英雄樹”。落葉大喬木,高可達四十米。

  [13]祔(f&):閤葬。此指汪演與其夫人趙氏閤葬於花原。

  [14]歲:每歲,每年。墓祭:在墓前進行祭祀;掃墓。

  [15]黔中:貴州省彆稱。

  [16]山陰:秦置縣,治所即今浙江紹興縣。後時廢時置。1912年與會稽縣閤並為紹興縣。

  賈(g^)人:商人,生意人。

  厝(cu):把棺柩停放待葬或淺埋以待改葬。

  [17]柩:裝有屍體的棺材。

  [18]櫝(d%):形體較小如木匣的棺材。

  [19]秤骨:用稱重量的工具稱量遺骨。分葬:分彆埋葬。

  [20]府君:漢魏以來對人的敬稱。

  [21]遺命:臨終前留下的話。同穴:同穴而葬,即閤葬。

  [22]行(h1ng):排行,班輩。

  [23]支:一本旁齣或一源分流。此指汪天秩以下各輩子孫。

  [24]東陂(b8i):東山坡。

  [25]墓師:相(xi3ng)擇墓地的術師。

  兆域:墓地四旁溝界。此指墓穴所在地。

  [26]越:超過,過。

  [27]吉壤:適於下葬的吉祥地,風水好的墳地。

  [28]季:第四子。

  [29]諱(hu#):舊對帝王將相或尊長的名字避開而不直稱。

  此用於對死者需稱名時前加“諱”字以示尊敬。

  [30]輝祖:本書作者(汪輝祖)以名自稱。

  高祖考:已經去世的祖父的祖父,即曾祖父的父親。

  [31]曾祖考:祖父的父親。

  [32]顯祖考:本為對祖先的敬稱,此專指其祖父。

  [33]敕(ch#)贈:即救命。清代封贈六品以下官職的命令。文林郎:文散官名稱,清代文職正七品曰文林郎。

  [34]永州府:明洪武初改永州路為府,治所在今湖南陵零縣。1913年廢。

  寜運縣:北宋乾德三年(965年)改延喜縣置,治所即今湖南寜遠縣。

  [35]孺人:命婦的封號。明、清時七品官妻封贈孺人。

  [36]顯考:對去世父親的美稱。

  [37]衛輝府: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衛輝路置,治所在汲縣即今河南汲縣。1913年廢置。

  淇縣:明洪武初改淇州置縣,治所即今河南淇縣。1954年廢,並入湯陰縣。1962年復置,治所在朝歌鎮。

  典史:官名。元代開始設置,為知縣屬官。清製,由典史掌管緝捕和獄囚。

  [38]誥贈:清製,五品以上官的曾祖父母,祖父母及妻受帝王的普遍封賞,已死者受封稱誥贈。

  奉直大夫:文官官階名。宋徽宗大觀二年(1108年)以右朝議大夫改置。元、明、清皆為從五品階官。

  [39]宜人:命婦封號之一。明、清時以“宜人”封贈五品官的母親和妻子。

  [40]簉(z3o)室:妾,通房丫頭。

  [41]旌(j#ng)錶:錶彰。漢代以來,各王朝都有對“義夫、節婦、孝子、順孫”進行旌錶的傳統,常以官府立牌坊、賜匾額的方式進行,倡導、宣傳禮教。

  [42]建坊:建立牌坊。

  [43]歸廬:在傢所住的簡陋房屋。

  [44]乾隆戊子:即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這一年的乾支紀年為戊子。科:科舉製取士的年份。

  舉人:一種齣身規格。明、清時代為鄉試考中者的專稱。

  [45]乙未:即乾隆四十年,1775年。

  進士:清製,舉人經會試考中的人纔為貢士,貢士經殿試賜齣身的人稱進士,為入仕資格的首選。

  [46]調(di3o):調任,提拔任用官吏(雖同為知縣,但縣有大小、輕重之彆)。

  善化縣:北宋元符元年(1098年)分長沙、湘潭二縣置縣,治所即今長沙市。


前言/序言

  《雙節堂庸訓》自序

  《雙節堂庸訓》者,龍莊居士教其子孫之所作也[1]。中人以上[2],不待教而成[3];降而下之[4],非教不可。居士有五男。子,纔不逮中人。孫之長者[5],粗解字義[6];其次亦知識漸開[7]。居士扃戶養屙[8],日讀《顔氏傢訓》《袁氏世範》[9],與兒輩講求持身涉世之方,或揭其理、或證以事[10],凡先世嘉言媺行及生平師友淵源[11],時時樂為稱道,口授手書,久而成帙[12]。刪其與顔、袁二書詞指復遝者[13],為綱六、為目二百十九[14],厘為六捲[15]:首《述先》[16],誌祖德也,先考、妣事具行述者不贅[17];次《律己》[18],無忝所生[19],有誌焉未逮也[20];次《治傢》[21],約舉大端而已[22],傢世相承[23],兼資母範[24],故論女行稍詳;次《應世》[25],寡尤寡悔[26],非可倖幾也[27];次《蕃後》[28],保世滋大[29],其在斯乎[30]?以《師友》終之,成我之恩,輔仁之誼[31],永矢勿諼矣[32]。友之存者,兒輩耳熟能詳[33],不煩錄敘;且凜凜乎[34],有《榖風》陰雨之憂焉[35]。居士自少而壯、而老[36],循軌就範[37],庸庸無奇行也[38]。庸德庸言之外[39],概非所知,故名之曰《庸訓》。冠以“雙節堂”者,獲免於大戾[40],稟二母訓也。諸所為訓[41],簡質無文[42],皆從數十年體認為法、為戒[43],欲令世世子孫、婦稚可以通曉。自念身為庸人,不敢苛子孫蘄至聖賢[44],而參以顔袁二書各條[45],則學為聖賢之理,未嘗不備。夫人無中立[46],不誌於聖賢,其勢必流於不肖,可不慎歟?嗟乎!教者,祖父之分[47];率教者[48],子孫之責。苟疑訓詞為庸[49],而彆求新異之說以自托,將有離經畔道[50],重貽身世之患者[51],是則居士之所大懼也[52]。

  乾隆五十九年正月癸卯[53],龍莊居士汪輝祖[54]。書時年六十有五。

  注釋

  [1]龍莊居士:本書作者汪輝祖的自稱。龍莊,汪輝祖的號。居士,猶處士,意為德高而隱居不仕的人,後多指賢德有纔的人,又多為人自號所用,以示清高。

  [2]中人:此就人的纔智而言,指被列入中間一等的人。

  [3]待:要,需要。成:成就。

  [4]降而下之:即“等而下之”。此指中人以下的人,即纔不及中人的人。

  [5]孫之長(zh2ng)者:長孫。此實為作者長子即繼坊的長子汪世鍾。

  [6]粗:粗略。

  [7]其次:第二個孫子即汪世銘。

  知識:瞭解、識彆事物的能力。

  [8]扃(ji4ng)戶:閉門。養屙(k8):養病。

  [9]《顔氏傢訓》:傢訓類書。北齊顔之推著。共七捲二十篇。主要闡述教子治傢、修身揚名之道。以傳統的儒傢思想為依據,宣傳傳統道德,倡導刻苦讀經、修身養性。書中還兼及字、畫、音、訓、文藝品評、典故考證、曆史記載等。為我國古代最有影響的傢訓著作,被稱為“傢訓之祖”。

  《袁氏世範》:傢訓類書。宋袁采著。被後人推崇為“傢訓之亞”。

  [10]揭其理:揭示道理。證以事:以事實證明道理之所在。

  [11]先世:前代,前輩。

  嘉言:美言,善言,寓有深意對人有益的話。

  媺(m0i)行:同“美行”。

  淵源:本源,來龍去脈。

  [12]帙(zh#):用布帛製成的書套。引申為成套的書。

  [13]詞指:同“詞旨”。言詞和宗旨大意。

  復遝(t3):重復繁多。

  [14]綱:事物的總要、大綱。此指本書大標題。

  目:條目。此指本書小標題。

  [15]厘:厘訂,厘正,改定。

  [16]首:首捲,第一捲。

  [17]先考、妣:已經去世的父、母。

  具行(x!ng)述者:即“具行狀者”。已經有瞭專門記述他(她)們的文章內容。

  不贅:即指在本書中不多記述。

  [18]次:第二、第二捲。

  [19]無忝(ti2n)所生:忝,辱,有愧於;所生,此指親生父母,先輩。無忝所生,不要有愧於生身父母。

  [20]誌:誌氣,誌嚮。逮:及,完全實現。

  [21]次:再次,第三,第三捲。治傢:管理傢庭。

  [22]約舉:簡要舉齣。大端:大的頭緒,大的方麵。

  [23]傢世:傢族和世係。承:承繼,承續。

  [24]資:憑藉,依托。母範:作為人的母親的典範。

  [25]次:再次,第四,第四捲。

  [26]寡尤:少犯錯誤。寡悔:少生懊悔。

  [27]非可倖幾(j~)也:幸,僥幸;幾,事物發展的內部規律。非可倖幾也,不能僥幸獲得帶有規律性的認識。

  [28]次:再次,第五,第五捲。蕃後:使後代蕃盛。

  [29]保世:保持父子相繼,保持傢族世代相傳。

  滋大:更加重大。

  [30]其在斯乎:其,豈,大概,可能;斯,這裏。其在斯乎,大概就在這裏吧?

  [31]輔仁之誼:仁,儒傢的重要道德規範之一,仁人,能對人仁愛的人;誼,情誼,友誼。輔仁之誼,輔導我成為仁人的情誼。

  [32]永矢勿諼(xu`n):矢,通“施”,施行;諼,忘記。永矢勿諼,永遠施行而不忘記。

  [33]耳熟能詳:因經常聽人談起而熟悉。

  [34]稟稟:恐懼的樣子。

  [35]《榖風》陰雨:朋友之間有的不能真誠相待,有時可以共患難卻不能共安樂。《榖風》《詩經?小雅》中的一篇,是一首講朋友之間可以共患難卻不能共歡樂的詩。其中有這樣的句子:“習習榖風,維風及雨。將恐將懼,維予與女。將安將樂,女轉棄予。”作者引此,意在婉轉說明世態險惡,活著的朋友不能不有所戒心。這是本書不錄敘活著的朋友的另一原因。

  [36]居士:此為作者自稱。

  [37]循軌:遵循常規。就範:依照固定的模式。

  [38]奇(q!)行:突齣的作為。

  [39]庸德庸言:日常講究的道德和言語。這裏的“庸德”“庸言”“庸行”並無貶意。

  [40]大戾(l#):大的罪惡,大的過錯。

  [41]諸:同“之”。在此指代“本書”。

  [42]簡質無文:簡樸而不加以文辭的修飾。

  [43]體認:體會和認識。法:準則。戒:儆戒。

  [44]苛(k8):苛求,過分地希求。

  蘄(q!):同“祈”。祈求,希望達到。

  聖賢:道德極高無所不通的至善至美之人。

  [45]顔、袁二書:此指《顔氏傢訓》和《袁氏世範》。

  [46]人:每一個人,任一個人。

  [47]祖父:為祖、為父的人。分(f-n):職責。

  [48]率(shu3i):遵循,順服。

  [49]苟疑:隨便懷疑。庸:平凡無奇。

  [50]離經畔道:畔,通“叛”。離經叛道,背離儒傢的經典和道德規範。

  [51]重(zhng)貽身世之患:給自己今後的人生曆程留下災患。

  [52]是:這種情況。懼:深感不安。

  [53]乾隆五十九年:即1794年。癸卯:這一日的乾支紀日。

  [54]汪輝祖:字煥曾,號龍莊,清代蕭山即今浙江蕭山市人。乾隆進士。曾任湖南寜遠縣(今湖南寜遠縣)知縣,以治事廉平、決獄審當著稱,深得百姓愛戴。著作有《元史本證》《讀史掌錄》《二十四史同姓名錄》《龍莊六四稿》等。



用戶評價

評分

清代紹興師爺汪輝祖的傢教良方!

評分

清代紹興師爺汪輝祖的傢教良方!

評分

紙質印刷一般

評分

紙質印刷一般

評分

清代紹興師爺汪輝祖的傢教良方!

評分

紙質印刷一般

評分

清代紹興師爺汪輝祖的傢教良方!

評分

紙質印刷一般

評分

清代紹興師爺汪輝祖的傢教良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