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海报:
内容简介
《朱成玉精选散文集:心有余温,尚可暖秋》分为七辑,一百余篇暖心美文,生活中的幸福、遗憾、希望、失去,发人深省的和催人泪下的,都被用心地记录下来。
快乐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拥有了发现美好的眼睛,静心的理由也许是能够让美好从心灵穿过。
从纷繁的俗事中脱身,在灵魂追不上脚步的世界里沉静下来,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活成生命本来应该拥有的样子。
作者简介
朱成玉,《读者》《特别关注》签约作家,先后获得过“百花文学奖·散文奖”“意林杯”龙源国际文学创作大赛一等奖,有近百篇文章被译为英文。其作品文风淡雅清新,善用隽永唯美的语言,描绘蕴含哲理的故事,深受读者喜爱,已出版有《落叶是冬天的请柬》等十余部作品。
朱成玉作为教育部“十一五”语文课题组专家,其作品备受中、高考语文阅读题青睐。自2007年至今,近二十篇文章入选福建、湖北、西安、四川、重庆等多地中、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二百余篇佳作被选为各地模拟试题,其系列丛书也被山东淄博、江苏苏州、常州等地数十所学校语文老师推崇为教材延伸阅读范本。
目录
第一辑:落在纸上的星星 / 001
灌木丛上会落下星星 / 002
天堂的颜色 / 005
饭碗是我们一生的窝 / 008
我们相遇,难道只为一次争吵吗 / 010
每个朋友都是一棵树 / 012
爱让我生命轻盈 / 014
拥抱里的暖 / 016
娶一朵云回家 / 018
为美丽补补钙 / 020
你的扣子会在什么时候掉落 / 022
我一直在竖着耳朵等待你的脚步声 / 024
去追逐一只叫洛丽塔的蝴蝶 / 027
一块糖的甜蜜与哀愁 / 029
落在纸上的星星 / 032
第二辑:与一只鸟共叙桑麻 / 035
清晨5点的喜悦 / 036
脚步是不变的方向 / 038
爱上一盏灯 / 040
与一只鸟共叙桑麻 / 043
雪是善良的骨 / 046
没有一种善良是微不足道的 / 049
别让一根鱼刺扎疼你的岁月 / 051
丁香绕 / 053
跟随一颗善心的引领 / 055
用呼吸为爱伴奏 / 058
蠢蠢欲动的春天 / 060
童话秋千 / 063
第三辑:生命最初的和弦 / 067
对平凡的生活充满敬意 / 068
热度,适量最好 / 070
有些心愿,追不上流星 / 072
日子里的味道 / 074
只要花相似,随意人不同 / 076
向过去的自己辞行 / 078
以善为梯攀登生命顶峰 / 080
生命最初的和弦 / 082
别被蚊子咬瘦了岁月 / 084
延续 / 086
孩子,请帮帮我的忙 / 088
塞林格的天堂里没有悬崖 / 090
一朵花在监狱里盛开 / 092
孩子是落到地面的云 / 094
我打扫天空,你邀请太阳 / 097
第四辑:生机勃勃的糖 / 099
人间自有福气在 / 100
让每一粒米都回家 / 102
节日是壁虎的尾巴 / 105
两辈子那么长的一辈子 / 107
最美人间四月天 / 110
安徒生的信使 / 112
无争的轻盈之美 / 114
奔跑的毛线,前赴后继的爱 / 116
你的疼痛,几克拉重 / 118
凌晨两点的烟花 / 120
生机勃勃的糖 / 122
落 / 124
第五辑:为灵魂做一场瑜伽 / 127
花鸟鱼虫的哲学 / 128
唯有高贵的灵魂可以让世界发光 / 130
一直未曾离去 / 132
托付一颗简单的心 / 134
与世无争的香 / 136
小事物中有大境界 / 138
在心底磨砺一颗珍珠 / 140
太师椅里的上帝 / 142
剥开母爱的圆葱 / 145
怀念一只叫球球的狗 / 147
誓言是一闪而过的电 / 149
一根叫父亲的骨头 / 151
为灵魂做一场瑜伽 / 154
我在秋天垂下眼帘 / 156
乡愁的二次方 / 159
第六辑:心爱的罪魁祸首 / 163
托尔斯泰的镜子 / 164
心爱的罪魁祸首 / 167
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 / 169
在你的心上放什么 / 172
最浪漫的心灵 / 174
恨是爱的悬崖 / 176
冬天过去,春天将至 / 178
爱之寻 / 179
做一块弥补世界的良石 / 182
被骗的父亲 / 184
一朵云,穿着体面的裤子 / 186
在冬天里养几只鸽子取暖 / 190
山路上的小雏菊,请你在重阳等我 / 193
品德美好的人,是大地的精华 / 195
第七辑:为你摘七颗星星的人 / 197
用一首诗去清洗这个世界 / 198
走进一棵白菜的心里 / 201
用半个身体去爱 / 204
你借的不是钱,是信任 / 206
木兰的另一张脸 / 209
为你摘七颗星星的人 / 210
要浪漫,不要慢慢地浪 / 212
年轻的四滴眼泪 / 215
日期定在,不期而遇 / 218
寻找最美的声音 / 221
我只想配得上这春天 / 224
心有余温,尚可暖秋 / 227
精彩书摘
灌木丛上会落下星星
生命中有太多的刺痛和悲伤,使得那些美好更为深重。你是否依然愿意相信那些美好,并且等?
我愿意。
我愿意,我相信,灌木丛上会落下星星,冬天,穷人的房檐上,会铺满钻石。
我相信岁月,相信时针、分针和秒针,顺着同一个方向,分别如蜗牛、乌龟和梅花鹿的步子,追赶着看不见的美好。
我相信爱的存在,它温暖的是你日渐凋落的灵魂,也温暖着他人疑虑重重的眼神。
我愿意相信一个承诺,并且等。等待,使所有的冬天和生命温暖。
如果可以选择,身体的其余部分都可以老去,都可以被收割,唯有一颗心,请让我保持童真。我只想用这样的心,去贴紧世界,哪怕世界对我薄情,我亦不会寡义。世界广阔无边,但命运给予我的,是一条窄窄的小道。我不抱怨,容得下我的双脚即可,我一样可以漫步或者小跑。
这样,我会爱上一只鸟。死心塌地地爱上一只鸟。黑洞洞的枪口,通着地狱,我不怕;黑压压的暴风雪,会压垮森林,我不躲。我只想,在它的翅膀下安家,在它的瞳孔里,在它的喙里,睡下。一只鸟,从来都不会那么复杂。能飞多高就多高,它的歌声,不必穿过云霄,不必抵达殿堂。它们不会翻你白眼,它们不会泼你冷水,它们不会勾心斗角,它们不会落井下石。它们不会伤害你,除非你是一只虫子,挑衅一般,从它眼皮底下大摇大摆地爬过。
这样,我会心无旁骛地坐在窗边,看漫天的乌云黑压压卷过来。捉到闪电的一刻,我闭上眼,但绝不捂上耳朵,我把随之而来的炸雷,当成是我,迎接美好归来的礼炮。而之前的闪电,被我囚禁于内心的牢笼,那是独属于我自己的烟花。
这样,我会安安静静读完一首诗,听完一首曲子;拿一块最干净的手帕,擦拭所有花的叶子;会给蚂蚁搭一个过街天桥,让它们畅通无阻地搬运食物和光阴。
尽管通向美好的路,并非坦途,“匪患猖獗”,枝节横生。有人说现在的我没那么执着了,是件好事。我可以安然放下许多,一颗心好像也结了痂,看到一幕幕悲欢离合不再感叹唏嘘,不再为掉光了叶子的光秃秃的树杈而感到悲凉,不再为听到和看到各种天灾人祸而乍然心疼。练就了火眼金睛,一眼就能戳破煽情者戴的面具。也不再在沿街乞讨的流浪儿童面前驻足不前,而是如风一般旋过,给那些可怜人的心头捎去一场不小的风暴。去火车站买票,一个抱着小孩的中年妇女满头大汗,想要插进排队的人群。孩子哭闹得厉害,排队的人置若罔闻。几次插队未果,中年女人略显尴尬,但我心里知道,该尴尬的不是她,而是我们。
一条毛毛虫,惹来一个女人的尖叫。毛毛虫就那么可怕吗?你可以穿着貂皮,戴着狐狸围脖,那么多毛茸茸的死去的动物皮毛穿在你身上,你就没有害怕过吗?
尽管如此,我依然相信,美好的列车,终会徐徐驶来。
你看,谁说交警只会开罚单,他们也会蹲下身,帮一个孩子把鞋带系上;你看,扫大街的阿姨,离老远就停下,等我们走远,再挥动扫把,她在扫去我们心上的尘灰;你看,一个西装革履的男人,帮一个骑三轮的老人推着车,我则牵着一个陌生孩子的手,走过马路。“朋友,你好!”我们擦身而过,互致问候。爱是可以产生对流的,善意是可以抱成团的。那个冬天,我们都不冷。
爱和信仰一样,相信,才能看得见。三叔家“二师兄”的爱是尽量将自己吃得白白胖胖,以便年关它的主人能多得几斤鲜肉多换几锭银子;二婶家芦花鸡的爱是挤兑别的小母鸡多吃多占多下蛋;狗剩儿的爱,是可以为了祖母弄一副上好的棺木而将他老爸的绵羊皮袄偷偷卖掉;老妻的爱,是每日里不厌其烦地为她的男人炮制一顿可口饭菜外加一壶老酒;老夫的爱,是从不做饭也从不忘记对老妻的饭点赞……
能说出来的都不够美好,言语是情绪,有风波才会大声。真正的美好,都是无言的。像睡眠。我看着过去,也是无言的,像睡着了的过去。
那么,为了美好,此刻,请让我暂且闭上嘴巴。我去看望我的灌木丛,看看上面是否落下了星星!
……
《心有余温,尚可暖秋》:一场灵魂的漫步与沉思 秋风起,叶渐黄,一年中最适合沉潜与回望的时节悄然来临。《心有余温,尚可暖秋》并非一本简单罗列文字的散文集,它更像是一次精心设计的灵魂漫步,一段穿越岁月、抵达内心的旅程。朱成玉女士以其一贯的细腻笔触与深刻洞察,将生活中的点滴感悟,升华为一曲曲动人的生命颂歌。这本书,是献给所有在喧嚣尘世中,依然珍视内心温度的灵魂的礼物。 温度与光影:捕捉生命瞬间的质感 “心有余温”,这四个字本身就蕴含着一种温暖而持久的力量。它不是炙热的火焰,而是炉火边缓缓散发的热气,是阳光穿透树叶洒落的光斑,是冬日里一杯热茶的熨帖。朱成玉女士的文字,恰恰善于捕捉这些生命中最质朴、最动人的瞬间。她笔下的秋天,不再是萧瑟与凋零的代名词,而是层林尽染、色彩斑斓的丰饶画卷,是收获的季节,更是沉淀与积蓄的力量。 从第一页翻开,你便会坠入一片精心编织的文字之网。作者以其敏锐的感知力,将日常生活中那些被忽略的细节放大、提炼。也许是雨滴敲打窗棂的节奏,也许是黄昏时分城市的天际线,也许是街角一家老店弥漫出的咖啡香气,又或是与一位久未谋面的友人重逢时的那个眼神。这些平凡的场景,在朱成玉女士的笔下,仿佛被赋予了生命,闪烁着独特的生命光彩。她不是简单地描述,而是深入其境,用文字营造出一种具象的氛围,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亲手触摸到那份“余温”。 例如,在描绘秋日午后的场景时,她可能不会直接说“天气很好”,而是会细致地描绘阳光的颜色,如何斜斜地洒在某个角落,投下斑驳的影子,空气中弥漫着怎样的微尘,以及在这种光影交织下,人的思绪会如何自然地飘远。这种对光影与温度的精准捕捉,构成了《心有余温,尚可暖秋》独特的审美基调。她让我们意识到,即使在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那些最能触动我们心灵的,往往是那些最简单、最纯粹的感官体验。 沉思与追问:对生命意义的温情探索 “尚可暖秋”,则暗示了一种力量,一种在岁月中沉淀、在经历中滋养而依然能够温暖人心的力量。这本书并非一味地沉湎于过去的温暖,更是在当下,用一种温和的方式,对生命进行着深刻的追问与探索。朱成玉女士的散文,总是在不经意间触及灵魂深处最柔软的部分。她不回避人生的起伏与无常,但她选择用一种平和而坚韧的态度去面对。 她笔下的情感,不是激昂澎湃的宣泄,而是如同潺潺流水,细水长流,却能深入人心。无论是对过往的回忆,对亲情的珍视,对友情的赞美,还是对爱情的理解,都带着一种历经世事后的通透与豁达。她不会夸大痛苦,也不会掩饰失落,但总能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命的尊重,对人性的理解,以及对美好永不放弃的信念。 例如,在谈论失去时,她可能不会刻意煽情,而是会用一种淡淡的笔触,描绘失去带来的空缺,以及在空缺中,如何重新找到支撑自己的力量。她会探讨,那些离开的人,留下的痕迹,如何在不经意间,成为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成为我们内心深处永不熄灭的火种。这种对生命无常的洞察,以及在无常中寻找恒常的精神,是《心有余温,尚可暖秋》的核心价值所在。 书中不乏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但这种感慨并非哀怨,而是一种对生命厚度的体悟。作者在对时光的流转中,看见了成长的痕迹,看见了经验的积累,看见了智慧的沉淀。她鼓励读者,不要恐惧岁月的增添,因为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美丽与意义。秋天,作为一年中最为成熟的季节,恰恰象征着生命的一种圆满与丰盈。 叙事与哲思:在平凡中见不凡 《心有余温,尚可暖秋》的另一大特色在于其叙事与哲思的巧妙结合。朱成玉女士的散文,并非纯粹的抒情,而是常常以一个生活片段为引子,层层剥开,引出深刻的思考。她善于在日常的叙事中,融入人生哲理,让读者在阅读故事的同时,也获得心灵的启迪。 她笔下的故事,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但每一个细节都充满力量。也许是与一位陌生人的短暂交流,也许是一次独自的旅行,又或是对一个社会现象的观察。这些看似平凡的事件,经过作者的提炼与解读,便显露出其背后深刻的社会意义与人生哲理。她用一种温和而有力的声音,引导读者去思考,去反观自身,去理解世界。 例如,她可能会写到在旅途中遇到的一些小事,比如一个在异国街头迷路的孩童,一个辛勤工作的摊贩,或是当地特有的风俗习惯。通过这些观察,她不仅描绘了异域的风情,更借此探讨了人性的共通之处,文化的差异与融合,以及在这个广阔的世界里,个体所扮演的角色。这种将个体体验与普世价值相结合的能力,使得她的散文具有了更广泛的共鸣。 她并不急于给出答案,而是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她的文字,就像一颗颗饱满的种子,一旦落入读者的心中,便会生根发芽,带来新的感悟。她相信,真正的智慧,并非来自书本的堆砌,而是来自于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与深刻反思。 语言的温度:温润如玉,字字珠玑 谈及朱成玉女士的文字,用“温润如玉”来形容是再贴切不过了。她的语言,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也没有艰涩的术语,而是朴实无华,却又字字珠玑,散发着一种独特的质感。她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将深邃的思想浅显化,使得她的文字既富有诗意,又易于理解。 她的句子,常常带着一种呼吸感,流畅而自然,仿佛是思维的直接流淌。读她的文字,就像在与一位知己在进行一场深入而愉快的交谈,你会被她的真诚所打动,被她的智慧所启发。即使是描绘悲伤或失落的情绪,她的文字也总是带着一种超然的平静,一种对生命的理解与尊重。 她对词语的选择,也极其考究。每一个词语,都仿佛经过千锤百炼,准确地表达出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感与意境。这种对语言的极致追求,使得她的散文成为了一道道精美的艺术品,值得反复品味。 致读者:一次与温暖的重逢 《心有余温,尚可暖秋》是一本适合在任何一个季节阅读的书,但尤其适合在秋天。当外界的温度逐渐下降,内心的温度便显得尤为珍贵。这本书,或许能点燃你内心深处那些被遗忘的温暖,让你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与慰藉。 它不是一本告诉你如何成功的励志书,也不是一本剖析社会问题的批判文。它只是一群灵魂的低语,一次关于生命、关于情感、关于成长的温柔对话。读完这本书,你可能会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重新发现那些被忽略的美好,重新找回那个内心深处,永远保有温度的自己。 愿这本《心有余温,尚可暖秋》,成为你心灵旅途中的一盏明灯,在你感到寒冷时,给予你温暖;在你感到迷茫时,给予你方向;在你感到孤单时,让你知道,你并不孤单。它是一场与温暖的重逢,一次对生命最美好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