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道德經》,是春鞦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被譽為萬經之王,是中國曆史上偉大的名著之一,對中國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産生瞭深刻影響。據聯閤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瞭《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布量較多的文化名著。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給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礎,道是德的升華。沒有德的基礎,為人處世、治傢、治國,很可能都失敗,就沒有能力去“修道”。所以修“德”是為修道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擁有寜靜的心境、超脫的人生,這也缺“德”不可。《道德經》德經部分,在經文中占瞭很大部分,這是修道的基礎。
“道”是渾全之樸,“眾妙之門”。“道”生成瞭萬物,又內涵於萬物之中,“道”在物中,物在“道”中,萬事萬物殊途而同歸,都通嚮瞭“道”。
“道”不隻是有形的“物質”、思慮的“精神”、理性的“規律”,而是造成這一切的無形無象、至虛至靈的宇宙本根。“物質”、“精神”、“規律”皆是“道”的派生物。 “道”是先天一炁,混元無極,“道”是其大無外、其小無內、至簡至易、至精至微、至玄至妙的自然之始祖、萬殊之大宗,是造成宇宙萬物的源頭根本。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國苦縣厲鄉麯仁裏人,約生活於前571年至471年之間。是我國初鞦時期偉大的哲學傢和思想傢、道傢學派創始人,存世有《道德經》(又稱《老子》),其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辯證法,主張無為而治,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
陳劍(1974-),河北撫寜人,東北師範大學古籍整理所講師,曆史學博士,研究方嚮為先秦文獻、先秦史。
讀《老子》這本書,感覺像是在尋訪一位久遠而睿智的古人,從他那幾韆年前的寥寥數語中,汲取跨越時空的智慧。我一直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是那些能夠啓迪人心的哲學經典,而《老子》無疑是其中最璀璨的一顆明珠。這本書的譯注做得非常到位,我之前也讀過一些《老子》的版本,但總覺得有些地方晦澀難懂,或者翻譯過於直白而失瞭原文的韻味。但這本書的譯者和注釋者顯然在這方麵下瞭很大的功夫,他們既保留瞭原文的古樸和深邃,又用現代漢語進行瞭清晰的闡釋,讓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老子思想的精髓。
評分閱讀這本書的過程,與其說是在學習,不如說是在與一位古聖先賢進行一場心靈的對話。我常常在讀完一段譯文後,會靜下心來,結閤注釋,然後聯係到自己生活中的一些經曆,去體悟老子思想的現實意義。書中的很多觀點,比如“知足不辱”、“上善若水”等等,都給我帶來瞭極大的啓發,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欲望和追求,學會以一種更平和、更豁達的心態去麵對生活中的起起伏伏。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哲學讀物,更像是一本指導人生、安定心靈的指南。
評分這本書對於我這樣初涉《老子》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座寶庫。我一直覺得,很多古代的智慧,如果直接閱讀原文,往往會因為語言的隔閡而望而卻步。而這本書的譯注,就像一座橋梁,將我與老子的思想緊密地連接起來。它不僅僅是將文字翻譯成易懂的語言,更重要的是,它還深入地剖析瞭每一個字詞的本義,以及在當時的語境下可能包含的多重含義。這使得我在閱讀過程中,能夠感受到原文的豐富性和多層次性,而不是簡單地接受一個現成的解釋。
評分拿到這本書的時候,首先被它的裝幀所吸引,古樸典雅,散發著一種寜靜緻遠的古典氣息。翻開書頁,撲麵而來的是一種古樸的文字,但得益於後麵詳細的譯注,閱讀過程並沒有想象中的艱難。我尤其喜歡它在解讀一些關鍵概念時,引用瞭大量的古代文獻和史實,這讓我不僅僅是在讀一本哲學書,更是在進行一場關於中國古代思想史的探索。很多時候,我會被某些句子深深觸動,然後停下來反復咀嚼,仿佛看到一位智者在低語,教導我如何看待世事,如何與人相處,如何安頓自己的心靈。
評分我是一個對事物本質充滿好奇的人,總是想探究事物的深層原因和發展規律。《老子》這本書,以其“道”為核心的哲學體係,恰恰滿足瞭我這樣的求知欲。這本書的譯注,讓我對“道”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它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是貫穿宇宙萬物的一種普遍規律,一種自然而然的存在方式。通過閱讀,我開始反思自己日常的行為和思維方式,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實踐“無為而治”的智慧,如何順應自然,減少不必要的乾預。
評分書的內容不錯,但行間距太小,看起來很纍。
評分618活動囤瞭一大堆書,不方便一一評價瞭。
評分還沒來的及拆封 先給個好評 這個版本的文心雕龍 非常好 可以和中華書局的版本對比讀
評分您是傢訓,有很多,格言非常有名,上海古籍齣版社,是我的這一本,還有詳細的注釋,值得,閱讀
評分京東自營,品質有保障,隔天到貨體驗好,為我單位讀書活動購買,方便快捷
評分圖書的質量好,字大易讀,全譯。
評分上海古籍齣版社的,一定是好書。書沒有瑕疵,運輸過程很不錯
評分顔真卿的九世祖,顔之推的顔氏傢訓。必須買啊。
評分陳廣忠先生研究《淮南子》三十多年,此書稿為多年來在研究的基礎上依據本套譯注書的體例增改整理而成,基本架構是作者2008年黃山書社版《淮南子斠詮》。書的底本采用北宋本,校勘精審;“題解”部分以原題解及《要略》為基礎,而又重新加以闡釋;“注釋”部分參照許慎、高誘舊注,並融入較新研究成果;“譯文”部分以直譯為主,意譯次之,以正、雅為行文目標。本書揚清代樸學求實之精神,以研究、普及兼顧為原則,力在為讀者提供一部新的《淮南子》研究讀本。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