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神卫青(套装上下册)

战神卫青(套装上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杨永峰 著
图书标签:
  • 历史军事
  • 汉朝
  • 卫青
  • 霍去病
  • 战争
  • 历史人物
  • 传记
  • 历史小说
  • 古代史
  • 军事战略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82735
版次:1
商品编码:1200804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8-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656
套装数量:2
字数:60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什么是将军?

  横刀立马,纵横天下?

  还是权倾朝野,名传古今?

  从奴隶到将军他的一生堪称传奇

  他让一个民族扬眉塞外,大漠黄沙无垠,抹不去他的名姓

  走过千年

  让我们重新走进大汉岁月,领略传奇将军的处世智慧和人生哲学


内容简介

  依据《史记》、《汉书》、《资治通鉴》、《剑桥中国史》成文,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文学加工,着力展示中华民族伟大英雄卫青从奴隶到大将军的传奇一生,描述他出身低微却自强不息的奋斗历程,颂扬无数有名无名的华夏英烈“壮士饥餐胡虏肉,渴饮匈奴血”和“追亡逐北”的千古绝唱及英雄故事。

  上部主要讲少年卫青以低贱的身份艰难生存,历经艰难却自强不息的成长历程,以及汉朝在匈奴人的欺压下休养生息默默等待时机反击的坚韧意志,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

  下部以卫青征伐匈奴为主要内容,紧扣史实,详细描述了卫青七战七胜,抵御外辱,开疆拓土的丰功伟绩。

  同时,在这部书稿中,同一时代的名将霍去病、李广等人亦有浓墨重彩的戏份,展示了古代宫廷、官场斗争的起伏跌宕,塑造了大量鲜活的人物形象。战争场面宏大写实,扣人心弦,对卫青的感情生活也有可信的交待。少年时代的励志,青年时期的激荡,中年后的恬淡,卫青的一生跃然于纸上。


作者简介

  杨永峰,原名杨永锋。80后,法律人,资深驴友。自小熟读诸子百家经典,喜好历史、国学,2013年开始创作《战神卫青》(原名《卫青—屌丝逆袭的传奇》)。小说连载伊始,便同时被数家网站及APP转载,累计点击量巨大。2014年,笔者原创剧本、动画长片《阿古顿巴的故事》由北京国是经纬文化影视公司正式投拍。笔者熟悉中国历史,熟读经典,作品逻辑严谨,严格把握历史主线,行文风格古朴用词雅致,尤其是人物对白,尽显中华文化底蕴。


目录

引 子 / 001

第一章 生如浮萍

1.奴隶之子 / 005

2.淮阴侯往事 / 014

3.回到郑家 / 021

4.月影 / 032

5.少年伙伴 / 043

6.初识汉军 / 050

7.大道初涉 / 057

8.情殇 / 065

9.雪夜奔逃 / 076

第二章 青春无敌

1.虎狼之争 / 085

2.永远的秦人 / 094

3.惊鸿一瞥 / 102

4.情愫暗生 / 113

5.平阳公主 / 121

6.凶险旅程 / 132

第三章 初露峥嵘

1.京都长安 / 144

2.国失明君 / 149

3.新君刘彻 / 158

4.建元新政 / 165

5.峥嵘初现 / 173

6.金风玉露 / 180

第四章 一路向北

1.建章营骑 / 189

2.跻身中枢 / 197

3.郑当时 / 202

4.一路向北 / 212

5.侠以武犯禁 / 221

第五章 深入虎穴

1.河套故地 / 232

2.赵信 / 242

3.男儿一诺 / 250

4.赵信归汉 / 259

5.新贵之家 / 267

6.聂壹 / 273

7.匈奴王庭 / 279

8.上林苑 / 286

9.马邑之谋 / 295

10.设立内朝 / 307

11.结发夫妻 / 314

下册

第六章 龙城飞将

1.上谷战火/ 001

2.利剑出鞘 / 012

3.荡平龙城 / 021

4.英雄归来 / 031

5.霍去病初论兵/ 039

6.卫氏皇后/ 045

第七章 城彼朔方

1.美人倾城/ 054

2.血仍未冷/ 063

3.战祸再起/ 072

4.攻占高阙/ 080

5.鼎定河朔/ 090

6.血染沙场/ 097

7.横扫千军/ 104

8.城彼朔方 / 12

第八章 汉大将军

1.伊稚斜自立/ 119

2.朔方五原/ 127

3.代郡陷落/ 135

4.旌旗十万/ 140

5.匈奴右部/ 148

6.汉大将军/ 156

第九章 血荐轩辕

1.三子封侯/ 163

2.君子仁心/ 171

3.秋收冬藏/ 179

4.淮南王谋逆/ 186

5.王庭北迁/ 195

6.以正合,以奇胜/ 204

7.勇冠三军/ 212

第十章 放马休屠泽

1.锦衣夜行/ 225

2.何以家为/ 233

3.放马休屠泽/ 240

4.赵信城/ 247

5.浑邪王归降/ 255

6.剑指漠北/ 262

第十一章 一览众山

1.横绝大漠/ 269

2.决战时刻/ 276

3.封狼居胥/ 285

4.和光同尘/ 292

5.乘桴浮于海/ 297

6.日落西山/ 306

7.千古仲卿/ 313

尾 声 / 322

精彩书摘

  第一章 生如浮萍

  1. 奴隶之子

  河东郡,平阳县,平阳侯府。

  是夜,一声嘹亮的啼哭响彻夜空,宣告一个新生命的诞生。黑乎乎的小屋中,一盏麻油灯随风摇曳,冷冷的月光透过窗棂,整个屋子显得凄清而幽静。床上单薄的被子下,产妇已经沉沉睡去。床边的男子面带愁容,看不出丝毫做了父亲的喜悦。

  此人是平阳县吏郑季,这个令他愁眉不展的孩子就是日后名震天下的大将军卫青。而此时,他连给孩子起个名字的心情都没有。

  郑季年过三旬,是平阳县衙负责钱粮事务的小吏,家在平阳县城五十里外的郑家庄,妻儿俱全,家中有几十亩水田,自己又在县府做事,也算小康之家。自古官和吏之间有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官可以因政绩而获得升迁,而吏却永远只能是小吏。

  平阳县是平阳侯封邑所在。每到秋收之际,郑季便前往平阳侯府交割当年的钱粮地赋。钱粮劳役牵扯甚广,郑季家又在数十里之外,所以大部分时间就住在侯府。侯府管家安排他在府中农人佃户所住院内,郑季嫌其地污秽,多次要求调换,管家经不住央求,便让他住进了仆妇院内。

  女人是平阳侯府的家奴,十年前黄河频频改道,河东之地饿殍遍野,平阳侯收留了一批孤儿入府为奴,她便是这时入府的,当时不过四五岁。成年之后,她被平阳侯曹寿赏给了府中家奴卫平,从了夫姓,才算是有了姓氏,自此被称作卫女。

  卫平是平阳县郊农户之后,父母因灾早亡,卖身为侯府家奴。一年秋猎之时,卫平舍身救主,才受赏脱了奴籍。二人成婚,卫平继续留在侯府,因敦厚老实,深得平阳侯父子喜爱,侯府上下对卫女也另眼相看。小两口和和美美,其乐融融。

  转眼数年,卫女已是三个孩子的母亲,生活不能说是富足但也算安乐,卫女本来就颇有几分姿色,安逸的生活滋润得她越发有韵味了。卫平侍奉少主,也算是略通文墨,三个孩子,一子两女,分别起名为长君、君孺和少儿。

  这年秋收之时,卫女怀上了第四个孩子,卫平高兴得合不拢嘴,甚至早早就给腹中的孩儿起好了名字——卫子夫——他希望这是个儿子,也希望他将来成为读书人,光耀门楣。

  美好的日子总是短暂,正值壮年的卫平突然一病不起,卫女起早贪黑、无微不至地照顾他,请了数个大夫,无奈都是回天无力。卫平一天天消瘦下去,艰难地捱过了冬天,在一场春雨到来的时候撒手人寰。失去主心骨的一家人顿时感觉天塌了下来,但卫女明白,纵有再多的伤痛,生活还要继续。

  自丈夫死后,卫女就带着三个孩子住进了侯府的仆妇房内,子夫出生后,她的负担更重了。走投无路之下,她找到夫家几个堂兄弟。长君作为家中长子,被卫家收留。可是对于两个女孩,卫家人面露难色,无奈她只有自己带在身边。

  侯府仆妇每天都在东门集合,等待分配任务。而每日清晨,郑季去前堂总是要路过这里。一群仆妇中,风姿绰约的卫女特别显眼,虽是粗布衣衫,仍难掩其清秀的面庞和玲珑的身材,郑季不禁开始留意卫女,而疲惫的她不经意间也瞥到这火辣辣的目光。

  大多数时候,她都在默默劳作,仆妇们唧唧喳喳,说着各自的快乐或者是不快乐,这一切都与她无关,她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快乐只有想起亡夫的时候才会有,而不快乐却总是如影相随。在这些妇人中,忧郁的她总是显得那么不搭调,难免被人指指点点。以前卫平在的时候,她是干屋里活儿的,丧夫之后,她也成了别人口中的不祥之人,自然也就不能再待在屋里了,一朝沦为粗使杂役,一群中年妇女,自然对年轻美貌的她怀有敌意。

  这一天,卫女洗完衣服后,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回住处,还没进门就感觉气氛有异。屋内隐约传来孩子欢快的笑声。进门便见一陌生男人在和孩子玩耍,正是白天盯着她看的那个儒生模样的人。男子笑盈盈地站起来说:“我听到孩子哭,便进来看看。”卫女赶紧行礼致谢,男子也不阻拦,只是告诉卫女,有难处尽管开口。闻听此言,卫女一阵感动,自丈夫去世以后再没人关心过她,就这么,突然对这个陌生男子有了几分好感,内心也无端生出些许慌乱。

  郑季有意讨好,对卫女关怀备至,时时嘘寒问暖。家中几次困顿到揭不开锅,都多亏了郑季出手相助。一来二去,有些事在半推半就之间水到渠成。

  起初,卫女对丈夫之外的男人,还是有些抗拒,但郑季的承诺让她完全放弃了坚持。郑季许诺为她赎身,让她的孩子们脱离奴籍,这是她愿意为之付出任何代价的理由。

  很快,卫女发现自己又有了身孕,这个孩子来得名不正言不顺,她十分羞愧。郑季也是一筹莫展,本是早有妻儿之人,不过贪恋卫女美色,自是不敢领回家中。卫女孤儿寡母,本想找个依靠,如此情形也是无可奈何。

  卫女舍不得腹中骨肉,就这样一天天拖了下去,肚子也一天天明显起来。好在彼时民风开化,寡妇再嫁、非婚生子也是寻常事,加之郑季从中斡旋,除了几个长舌妇在背后指指点点外,管事倒也没有为难她。

  十月怀胎,终于瓜熟蒂落。

  是夜,郑季匆匆离去,窗外传来几声犬吠,但孩子依然睡得安稳,发出均匀的呼吸声。卫女注视着身边熟睡的儿子,虽然出生不过旬月,眉眼间却已有灵气闪现,比起年长数岁的长君大有不同。卫女久久注视着孩子,不禁叹气,心道:“可惜了我的儿,注定要做个奴隶。”想起亡夫和寄人篱下的三个孩子,卫女心如刀割,忍不住潸然泪下。

  渐渐地,郑季来得少了,偶尔一趟,也是匆匆就走,孩子一岁多了还没有名字。卫女再次提起赎身之事,郑季总是闪烁其词。

  孩子一如既往的安静,安静得仿佛不应该属于这个年龄,也许是他知道母亲艰难,从不哭闹、从不挑食,一双乌黑的眼睛总是随着母亲的身影转动,那个陌生又熟悉的男人偶尔到来,他不惊不喜,眸子宁静的如同秋日的湖水。从蹒跚学步到牙牙学语,日子就这么平淡地过着。

  一天,郑季面色阴沉,欲言又止,吞吞吐吐半晌,卫女才懂了他的意思。原来侯府的差事换了别人,以后他想进侯府可就有难度了。卫女闻言,心中无限惆怅,原本想借助郑季让孩子们摆脱奴籍,现在看来是竹篮打水了。郑季不过一小吏,当年为讨好卫女,承诺了诸多空话,自知绝难兑现,如今脱身而去,心中反而有一种解脱的感觉。

  春来秋去,寒暑交替。日子再难也要熬下去,卫女咬牙擦干眼泪,这个孩子也在一天天长大,不知不觉,五载春秋转瞬而过。

  洗衣房紧挨着侯府东花园,此处是侯府公子小姐们学习的地方,时常会传来朗朗的读书声。已经五岁的孩子对其他事情没有太多的好奇心,唯有对这读书声很感兴趣,总喜欢在院子附近徘徊。

  侯府的书房高大向阳,门朝东方,三面有窗。

  这日,孩子小心地探头张望,书房西窗下几条残破的书简引起了他的兴趣,他蹑手蹑脚地走过去,捡起书简,捧在手心,高兴地看了又看,然后紧紧攥在手心,打算再悄悄离开。书房中的孩子看见了比他们还小的孩子,很是兴奋,课堂乱成一团,先生只好停下课,移步过来。孩子看见先生,慌忙逃回洗衣房。

  卫女正在晾晒洗好的衣服,没有注意到孩子,直到先生走到跟前,才惊慌地行礼。这个黑黑壮壮的孩子浓眉虎目,先生仔细端详,似乎他的眼中有着不同寻常的平静和坚毅,竟敢直直地和他对视,大吃一惊,不过五六岁光景的孩子,竟然能如此沉着。

  先生对卫女道:“这是你的孩子,几岁了?”

  “五岁,孩子还小,不懂事,先生不要责怪。”卫女诚惶诚恐,生怕惹得先生不悦。

  “不必如此紧张,我对这孩子有几分眼缘,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

  “唉,先生有所不知,家中无人识字,这孩子到现在还没有名字。”

  先生见他手中还紧攥着那几条竹简残片,好似珍宝似的,觉得很是有趣,伸手从他手中取过来。

  “原来如此!”先生捻须沉吟道,“我看这孩子虽小,却也沉稳,不如这样吧,我给他取个名字如何?”

  “多谢先生!”卫女行礼。

  先生低头看着这逐渐,念道:“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沉吟许久,对卫女道,“你生此子,自是希望一代更比一代强,孩子手中的书简上,便是最适合他的名字,你姓卫,孩子就叫卫青吧!”

  以后的日子里,孩子又有了新的乐趣,每天按时到书房的西窗下听先生上课。先生姓李,年四十有余,孑然一身,主攻儒学和黄老之说,兼修诸子百家,数年前被平阳侯聘为西席。面对一群贵胄子弟,李先生也是不得安稳。他自负满腹经纶,有治国安邦之才,却落得如此潦倒,教书为生,郁郁不得志。现在见到卫青,颇为欢喜。孩子安静懂事,听课比谁都认真,偶尔有机会写几个字,也是有模有样的,从卫青身上,他仿佛看见了自己的理想和希望。不知道为什么,他觉得这个小男孩与众不同,在一群纨绔子弟中如鹤立鸡群。他很多次悄悄地注视着这个孩子,一旦有机会捧起书简,是从来不会主动放下的,他的眉宇之间有些说不出来的东西,幼稚的脸庞中却透着与他年龄不符的平静和坚毅。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此子虽出身低微,但不自暴自弃,假以时日,必有所成!” 先生捻须感慨,自此对卫青愈加用心。

  李先生喜欢在饭后四处走走,很快,小卫青也有了这个习惯。每日黄昏时分,侯府花园总能见到一老一少边走边说,时不时蹲下,在地上写写画画。卫青学得很快,从《论语》到《诗经》,虽不能完全理解,也读得津津有味,识字写字更是用心,用不起昂贵的竹简,便在地上用树枝写。

  卫青生性恬淡,不在意旁人的言语,也很少参与孩童之间的游戏,却对习字读书很痴迷,这让母亲感到很欣慰,她一辈子大字不识几个,却隐约觉得读书习字会让她的孩子走进另一个世界。

  卫女一家生活拮据,对李先生纵有万分感激,也无以为谢,她只好时常为李先生浆洗缝补衣物。郑季一去多年,杳无音信,她不得不彻底放下了这段感情。正值青春的女人,终究还是寂寞的。李先生是出现在她生命中的第三个男人,博学儒雅,翩翩风度,是卫女前所未见的,交往之下,男人特有的阳刚之气也时时叩击着她的心扉。先生也对凹凸有致,正具成熟风韵的卫女心有好感。郎有情妾有意,终于有一日成就夫妻之实。

  “你我今日行周公之礼,已有夫妻情分,有些事我自是不能隐瞒。”李先生长叹一声继续说道:“我本是罪人之后,隐姓埋名,浪迹天涯才能保全性命,不能娶你为妻,也不能给你名分。”

  “贱妾是卑贱之身,能侍奉先生已经是前世修来的福分。先生有难言之隐,不必言说,妾不求名分,只愿能常伴左右。”

  “树欲静而风不止,不知这样的日子,我还能过多久?”李先生的眼神黯淡下来,似乎有无尽的忧伤。卫女听不懂他的话,也读不懂他眼中深深的愁绪。她是一个女人,一个连姓名都没有的女人,活在这个世上,就如浮萍般无根无基,因为这几个孩子,才不得不苦苦地熬下去。和卫平时,她懵懵懂懂;和郑季,她也多半抱着利用的心态;现在躺在身边的这个男人,却让她发自内心的仰望。

  因为李先生,卫女的日子稍稍有了起色。家奴之子长到五六岁,便要被安排些力所能及的活计,一生的操劳自此开始,身为女儿身的卫子夫可以留在母亲身边。

  这卫子夫自小生得俊俏,七八岁的年纪便柳眉杏眼、明艳动人。先生第一次见到她,就开玩笑般说道:“明眸皓齿谁复见?”卫女隐约听懂是在夸子夫生得漂亮,不喜反忧:“唉,长得再漂亮,也不过是奴隶,将来还不是要找个农夫、奴仆嫁了?还不如生得粗笨些,我这个当娘的也少操点心。”

  先生却不这么认为:“非也非也,人生际遇如天道,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孩子将来的造化,只有天知道,今日有缘遇见,自是不能让明珠蒙尘,以后让子夫也跟着青儿来书房,能不能识得几个字,就看她的天资了。”

  子夫果然没让先生失望,非但识字很快,对音律之事也颇有兴趣,先生教得用心,子夫很快就能抚琴唱曲。没有人知道,这个奴隶的女儿,日后会母仪天下,成为帝国皇后,享尽无限的尊崇,执掌后宫三十八年。可是,对一个女人来说,这到底幸还是不幸?没有人能说得清。如果没有天生丽质的姿容,没有深通音律的机缘,她或许会嫁给一个平凡的农夫或者家仆,平淡安静地度过一生,也许可以安享晚年。可是当她被带进未央宫的那一刻起,她的命运就被另一个人掌握,这个人是天子,普天之下的王者,而后宫自古就是危机四伏之地,其间的争斗不比战场更有温情。虽有荣华富贵在,焉又比农家的平凡喜乐更幸运?

  转眼间,两年过去了,平阳侯不时考问几个子女的功课,对李先生的教导颇为满意。期间卫女又生一子,侯府中人都知道这是谁的骨血,也无人为难,先生给这个孩子起名为“歩”。

  “我冒姓李,今生想得苟全性命,也不敢以真名示人。唉,惭愧啊!身为人父,都不能给孩子自己的姓氏。哀莫大于此!”

  “先生莫叹气,妾身知道先生的难处。不管孩子姓什么,都是先生的骨肉。”尽管已有几年夫妻之实,卫女依然恭敬地称他为先生。

  “也罢,几个孩子都姓卫,这孩子也姓卫吧!以后几个兄弟姐妹在一起,互相有个帮衬。”几年后,两人又诞下一子,从前例,起名为卫广。

  自从有了两个孩子,李先生开始考虑结束漂泊的日子,于是用积攒下来的银钱,在平阳附近购置了一处宅院,还陆续添了几亩上好的水田。卫歩、卫广断奶便由长兄卫长君和长姐卫君孺照顾。

  卫青聪慧好学,读书学习就如同他做人的态度一样,扎扎实实,从不投机取巧,三五年间,干活之余跟着先生读了不少书,先生对他视如己出,自然倾囊相授。

  在众多典籍中,卫青最感兴趣的就是那部《老子》,洋洋洒洒五千言,卫青背得滚瓜烂熟,不通之处,先生也是尽心指点。“卫青,《老子》之言博大精深、玄奥无极、包容万物,将来无论处江湖之远也好,高居庙堂之上也罢,都要以此为修身处世,安身立命之方。”卫青虽不能完全理解先生之言,但却知道这是金玉之理。

  “你要记住:‘尽信书不如无书!’凡事不可羁绊于死板的理论,而是要在生活中不断体会,把圣人之言为己所用,却又不能受其约束。此所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卫青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卫青啊,‘至柔者莫如水’,你看那水流,看似柔弱无力,和万物不争,随方就圆,无一不可,流水最为柔弱,却不懦弱,在最低处时,柔和蜿蜒,但有一日成大势,就会大不可及,深不可测。所以说:‘上善之人,如水之性。处世之道,要以水为师。’

  ……


《汉武雄风:卫青传》 卷一:横空出世,铁血骑魂 这是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大汉帝国在汉武帝的锐意革新下,国力蒸蒸日上,然而,北方的匈奴铁骑,如同草原上不散的阴影,时刻威胁着边疆的安宁。就在这风云际会的关键时刻,一位出身卑微的少年,凭借着过人的胆识、坚韧的意志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担当,踏上了波澜壮阔的战争舞台。他,便是卫青。 《汉武雄风:卫青传》卷一,将带您穿越千年时空,回到那个金戈铁马、英雄辈出的汉代。故事从卫青坎坷的童年开始。他出生在一个卑微的奴婢家庭,母亲卫媪,父亲不明,甚至连名字都可能带有侮辱的意味。在那个等级森严的社会,他的出身几乎决定了他一生的命运。然而,命运的齿轮开始悄然转动。他凭借着与平阳公主的特殊关系,以及他身上与生俱来的那种不屈与坚毅,被汉武帝看中,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初入军营,卫青并非天赋异禀,也无显赫背景。他与其他普通士兵一样,需要承受严酷的训练,经历军营的等级森严。然而,他没有因此气馁,反而将每一次的磨砺都化为提升自我的动力。他观察,他学习,他思考,他对战术的理解,对军队的认识,都在点滴积累中日益精进。更重要的是,他拥有一颗赤诚之心,对汉朝的忠诚,对百姓的怜悯,对敌人的痛恨,都深深地烙印在他的灵魂深处。 故事的转折点,在于他第一次被委以重任——出兵攻打匈奴。彼时,汉朝对匈奴的战争,常常是以失败告终,士气低落。而年轻的卫青,却在这次远征中,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他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战术,而是敢于创新,敢于冒险。他精准地捕捉战机,运用灵活的兵法,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在一次次的遭遇战中,他如同一柄出鞘的利剑,斩断了匈奴的锐气。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一次侦察任务中,卫青更是以其过人的冷静和智慧,从匈奴的重围中脱险,并带回了至关重要的军事情报,为汉朝后续的战略部署提供了关键性的依据。这次经历,让他声名鹊起,也让汉武帝看到了他身上蕴含的巨大潜力。 卷一的叙事,着重于描绘卫青如何从一个无名小卒,一步步走向战场前沿,如何凭借个人的努力和才华,赢得了汉武帝的赏识和军中将士的认可。他并非天生的将军,而是通过无数次的实战检验,将理论知识与实战经验相结合,最终涅槃重生。书中会详细描写他早期的几次关键战役,例如,他如何在一次伏击战中,仅凭一支偏师,就歼灭了数千匈奴骑兵,展现了他非凡的指挥才能和对地形的深刻理解。 同时,卷一也会侧面描写汉武帝对卫青的栽培和倚重。汉武帝雄才大略,但他明白,再伟大的皇帝也需要优秀的将领来执行他的战略。他看到了卫青身上那种与众不同的气质——沉稳、坚毅、果敢,以及那份对家国的忠诚。这种赏识,如同烈火,点燃了卫青心中的报国热情,也为他日后辉煌的军事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卷一的结尾,卫青已经不再是那个默默无闻的少年,他已经成为了一名能够独当一面的将领,他的名字开始让匈奴人闻风丧胆。然而,前方的道路依旧充满荆棘,更加宏大的战役,更加严峻的挑战,还在等待着他。卷一,为读者铺垫了卫青波澜壮阔一生的开端,展现了一个传奇的军事天才如何横空出世,如同草原上疾驰的铁血骑魂,预示着一场席卷北疆的战争风暴即将来临。 卷二:封狼居胥,功盖千秋 卫青的名字,已然成为汉朝军队的旗帜,更是匈奴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梦魇。《汉武雄风:卫青传》卷二,将带领读者进入卫青军事生涯最辉煌的篇章,见证这位伟大战士如何一步步将汉朝的边疆推向更远,如何书写一曲荡气回肠的封狼居胥的史诗。 卷二的开篇,将聚焦于卫青最著名也是最辉煌的几次北伐战役。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不再是零星的边境冲突,而是旨在彻底解决匈奴对汉朝的威胁。作为汉朝最倚重的军事统帅,卫青肩负着沉重的使命。他不再是那个需要证明自己的少年,而是已经成长为一名经验丰富、胆识过人的战将。 故事将详细描述卫青如何组织、策划和执行一系列大规模的北伐。他如何巧妙地运用汉朝强大的步兵和骑兵优势,如何克服草原上的恶劣地形和匈奴骑兵的机动性。书中会着重展现他对兵力的部署、粮草的运输、战术的制定等方方面面都有着严谨细致的考量。每一次北伐,都充满了智慧与勇气的较量,卫青总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最正确的决策。 其中,最令人瞩目的便是他“深入漠北,直捣黄龙”的几次战役。他不再满足于仅仅击退匈奴,而是要将其主力歼灭,迫使其远遁。在一次次的恶战中,卫青展现了他无与伦比的战略眼光和战术指挥才能。例如,他如何设计“包围圈”战术,将匈奴主力分割围歼;如何运用“疲敌之计”,消耗匈奴的锐气;如何利用天气和地形,制造有利条件。这些战役,不仅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对匈奴骑兵战术的根本性打击。 卷二的重头戏,无疑是“封狼居胥”的壮举。这四个字,代表着汉朝军事上的巅峰成就,也成为卫青军事生涯的最高荣誉。书中将细致描绘卫青如何率领大军,深入匈奴腹地,一路追击,直至狼胥山。在那里,他不仅仅是进行了军事上的胜利,更重要的是,他派遣骑兵继续深入,令匈奴人望风而逃,彻底丧失了与汉朝对抗的勇气。在狼胥山上,他举行祭祀,告慰天地,也向世人宣告,汉朝的荣光,已经照耀到了曾经让中原王朝畏惧的漠北之地。 除了宏大的战争场面,卷二也将深入刻画卫青的内心世界。面对巨大的荣耀和战功,他表现出了惊人的谦逊和低调。他深知,每一次胜利都离不开将士们的浴血奋战,离不开汉武帝的信任和支持。他极少邀功,总是将功劳归于整个军队。这种高尚的品德,让他赢得了军心,也赢得了后世的尊敬。 同时,卷二也会触及卫青在政治上的影响。作为功勋卓著的国之栋梁,他自然会受到各方的关注。书中会描写他如何处理与朝中大臣的关系,如何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保持自己的清白和公正。虽然他一生奉行“不党不私”,但他对汉朝的忠诚和对国家的贡献,使得他在政治舞台上拥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卷二还将展现卫青晚年的生活。即使功成名就,他依然保持着朴素的生活习惯,对国家忠心耿耿。他的身体逐渐衰老,但他对国家的忧虑却从未减轻。他为汉朝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将领,为国家的长治久安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在卷二的结尾,卫青的军事生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他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为汉朝换来了数十年的和平,彻底解除了匈奴的威胁,为后来的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的功勋,如同狼胥山上永恒的丰碑,被载入史册,千秋万代,传颂不绝。 《汉武雄风:卫青传》卷二,不仅是一部战争史诗,更是一部关于忠诚、智慧、勇气和担当的传奇。它向读者展示了一位伟大的军事家如何塑造了一个时代的格局,如何用自己的力量,守护了一个国家的荣光。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我对这种题材的书是有些保留态度的,总觉得会落入俗套,充斥着无脑爽文的痕迹。但读进去之后,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对人性复杂面的深刻探讨。它没有把好人描绘得完美无瑕,也没把坏人刻画得十恶不赦,每个人物都在自己的立场和局限下做着选择,这些选择往往带着沉重的代价。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权谋斗争的细腻处理,那种不着痕迹的试探、暗中的角力,比直接的武力冲突来得更有张力。有时候,一个眼神、一句无心之言,背后都可能隐藏着惊天的阴谋。文字功底也很扎实,语言风格多变,时而磅礴大气,时而婉约细腻,很好地烘托了不同场景的氛围。对于喜欢深度阅读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很多值得思考的空间,关于忠诚与背叛、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取舍,都处理得非常到位,绝非快餐读物可比。看完后劲很大,需要花时间回味其中的深意。

评分

这部作品的魅力在于它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立体”的群像,而不是聚焦于某一个超级英雄的独角戏。即便是反派角色,其动机和挣扎也写得入木三分,让人在痛恨之余,难免产生一丝理解甚至共情。这种道德上的模糊地带,正是让故事变得深刻且耐人寻味的关键。它的节奏把握得非常老道,张弛有度,在高潮迭起的打斗和阴谋之后,总会穿插一些宁静却充满寓意的文戏,让读者有时间消化刚刚发生的一切,并为接下来的风暴积蓄情绪。尤其是那些关于哲学思辨和政治哲学的探讨,作者将其巧妙地融入角色的对话和内心独白之中,使故事在娱乐性的外壳下,包裹着深刻的思想内核。我很少看到一本小说能将动作场面的紧张感、智力博弈的精妙感以及角色内心成长的细腻感,融合得如此天衣无缝。它带给我的阅读体验,远超出了我对同类题材的既有印象,无疑是近期阅读清单中最亮眼的一笔,值得珍藏。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觉是非常“厚重”和“大气”。它不仅仅讲述了一个英雄的传奇,更像是一部浓缩的时代编年史。作者显然做了大量的案头工作,无论是对古代社会制度的描摹,还是对特定时期风俗习惯的还原,都显得考究且到位,极大地增强了故事的可信度。我特别喜欢作者处理感情线的方式,它不是那种占据主导地位的缠绵悱恻,而是深深植根于人物的责任、使命和命运之中,所有的爱恨情仇都必须服从于更大的目标,这种克制反而让情感的爆发更具力量。那些关键性的转折点,往往不是因为爱情,而是因为一句承诺、一次背叛,或者一个不得不做出的牺牲,这种处理方式显得更加成熟和引人深思。阅读过程中,我多次停下来,琢磨作者是如何在如此复杂的背景下,依然能保持叙事的流畅性和逻辑的严密性。这真是一部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的文学作品,绝对不是可以随便翻阅的消遣之物。

评分

这本小说简直让人欲罢不能,一口气读完,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作者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真是下足了功夫,主角的成长轨迹跌宕起伏,每一次蜕变都让人拍案叫绝。特别是他面对困境时的那种坚韧不拔和近乎偏执的信念,深深地震撼了我。书中的配角也同样出彩,各个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和复杂的背景故事,他们的存在让整个故事更加丰满立体,绝不是那种脸谱化的工具人。我特别喜欢那种智力上的交锋,几次关键性的博弈,作者的布局之精妙,让人不得不佩服。那种步步为营,在看似绝境中找到一线生机的描写,读起来酣畅淋漓。而且,小说的世界观构建得非常宏大,历史的厚重感和奇幻的想象力完美结合,让我仿佛真的身临其境,走进了那个刀光剑影、权谋交织的时代。情节紧凑,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不会让人有拖沓之感,每一章都像一块拼图,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直到最后揭示全貌时,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真是太棒了。我已经开始期待作者的下一部作品了,这本绝对是值得反复品味的佳作。

评分

我很少为一个故事写这么长的评价,但这本书确实值得。它的叙事手法非常高明,采用了多线叙事,从不同的视角切入,将一个宏大的历史背景下的小人物命运和时代洪流巧妙地编织在一起。刚开始可能需要集中精力去梳理人物关系和时间线,但一旦进入状态,那种被情节牵引着前行的感觉,简直是沉浸式的体验。想象一下,当那些看似不相干的支线情节最终汇合成一条波澜壮阔的主线时,那种震撼感是无与伦比的。此外,作者对战争场面的描写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不是那种简单地描述厮杀和血腥,而是融入了大量的军事策略、后勤补给乃至心理战的描绘,显得真实可信,让人感到热血沸腾的同时,也体味到战争的残酷和智慧的较量。这本书的细节处理达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随便翻开一页,都能找到一个令人拍案叫绝的伏笔回收或者一个绝妙的文学比喻。强烈推荐给所有热爱史诗级叙事和复杂情节的读者们。

评分

我很喜欢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人物,买回这套书花了3天时间就已经被我阅读完

评分

京东自营就是好,货到付款方便。

评分

包装真心不走心

评分

妈妈说人丑就要多读书,买本书提升一下自己。包装的很好,,表扬快递员叔叔。下次还要买,书确实不错

评分

很好

评分

加上优惠券,价格还是很便宜划算了!

评分

正版书,很棒的精神食粮,正好利用假期充充电!

评分

很好,不错,关键是便宜。

评分

书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