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社会音乐考级指南系列丛书”每级1册,分册出版,从一级至演奏级共10册。每一册均按照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教学与演奏指导:
1.了解作品背景,增强艺术表现力。通过阅读作品简介、作曲家生平及其创作特点等,加深对作品社会文化内涵的理解。
2.把握音乐结构,正确处理宏观与微观的关系。学习从科学角度分析并掌握作品的曲式结构、乐句关系、主题特点,把作品表现得更有层次。
3.训练技术能力,提高演奏技巧。规范指法、句法、奏法、踏板等技术训练方式,学会总结并灵活运用各种演奏技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表达音乐思想,塑造艺术形象。培养感受力、想象力、鉴赏力等音乐审美素质,提升演奏者二度创作的水平,运用符合作品风格的音乐语言,塑造其鲜活的艺术形象。
近30年的中国社会音乐考级,作为引导、推动和规范社会业余音乐教育所起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诚如著名教育家、原中央音乐学院赵沨院长曾评价的那样:“校外音乐考级活动,是社会主义公民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希望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这套“社会音乐考级指南系列丛书”也能为普及艺术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者简介
孙晓丹,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副教授
留美青年钢琴演奏家
全球杰出华人艺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具影响力的钢琴比赛、政府奖“金钟奖”获奖者
曾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附小、附中、大学,先后师从周广仁、赖元培、卞萌、杨峻教授,获得钢琴演奏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2009年获全奖赴美深造,跟随美国奥柏林音乐学院莫妮卡·杜菲尔( Monique Duphil)教授学习,以全部A+的优异成绩毕业,回国继续任教于中央音乐学院。
孙晓丹曾多次在国际、国内钢琴比赛中获奖。她的演出遍布国内外,曾成功地在国家大剧院、保利剧院、中山音乐堂、北京音乐厅、解放军歌剧院、天津大剧院、广州星海音乐厅、烟台音乐厅、宁波音乐厅、深圳音乐厅、香港演艺学院、澳门音乐厅、美国奥柏林音乐学院、美国密歇根大学音乐学院等地举办独奏、重奏、协奏曲音乐会,并多次与中国歌剧舞剧院交响乐团、中国青年交响乐团、天津交响乐团、广西交响乐团合作演出,以其精湛的技艺和娴熟、生动的音乐表现受到国内外听众的高度赞誉。
孙晓丹作为一名钢琴教师,在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因材施教,培养出很多比赛获奖者,曾获得英国皇家国际音乐比赛钢琴比赛及全球杰出华人少年演奏家选拔赛指导教师奖、澳门一亚太青少年钢琴公开比赛“作育英才奖”等,很多学生经过她的悉心指导考入世界著名音乐学院。她独特的教学方法和认真严谨的教学风格,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喜爱。
孙晓丹担任主编出版了《高等音乐(师范)院校钢琴公共课分级教程——钢琴独奏曲选》(含CD示范演奏光碟),并作为副主编出版了《高等音乐(师范)院校钢琴公共课分级教程——钢琴四手联弹及双钢琴曲选》(含CD示范演奏光碟)。此外,孙晓丹还多次应邀担任全国各大艺术节及比赛评委,并在各地举办学术讲座。
内页插图
目录
基本练习弹奏要领
如何学习练习曲
练习曲弹奏要领
快乐的小天使弹奏要领
如何学习复调乐曲
对话弹奏要领
映山红弹奏要领
如何学习乐曲
军队进行曲Op.68 No.2弹奏要领
戈帕克舞曲(选自歌剧《索罗钦斯克集市》)弹奏要领
夏臼里最后的玫瑰弹奏要领
附录:音阶、琶音升降号和指法对照表
前言/序言
音乐理论基础入门:和声与旋律的探索 图书名称: 音乐理论基础入门:和声与旋律的探索 作者: (此处可填写真实的作者姓名或机构名称) 出版信息: (此处可填写真实的出版社和出版年份) --- 内容简介: 《音乐理论基础入门:和声与旋律的探索》是一部专为音乐初学者、非专业音乐爱好者以及希望系统巩固音乐基本功的演奏者量身打造的深度学习指南。本书旨在揭示音乐最核心的元素——和声与旋律——的内在逻辑与美学原理,带领读者跨越枯燥的术语和复杂的符号,直抵音乐表达的灵魂。 本书结构严谨,内容翔实,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将深奥的音乐理论知识转化为清晰、易于理解的实践指导。我们坚信,理解音乐的运作机制,是提升演奏技巧、增强音乐欣赏能力和拓展创作思维的基石。 第一部分:音高与节奏的基石 本部分专注于构建音乐的物理基础。我们将从最基本的音高概念入手,详细解析十二平均律的结构及其在不同调性中的表现。 1. 音高与音级系统: 清晰界定音名、唱名、固定唱名法与首调唱名法的区别与应用。深入探讨八度内的音级划分、半音与全音的概念,以及大调、小调音阶的构建规则,包括自然音阶、和声小调和旋律小调的特征音。 2. 节奏与节拍的奥秘: 节奏是音乐的脉搏。本书细致讲解了时值(全音符到十六分音符及其附点)、休止符、以及复音与进行时值的关系。重点剖析了拍号(如2/4、3/4、4/4、6/8)的结构意义,区分了对称节拍与不对称节拍(如5/4、7/8)对音乐情绪的微妙影响。此外,还将介绍附点、切分音、复节奏(如三连音、五连音)在实际乐曲中的处理技巧,确保读者能够准确地“数”出节奏,并将其转化为流畅的演奏。 3. 记谱法与音乐符号的阅读: 系统梳理五线谱的结构、谱号(高音谱号、低音谱号、中音谱号的适用场景)、调号与临时记号的正确书写与识别。对力度记号(如 p, f, cresc., dim.)、表情术语(如Allegro, Adagio, Andante)以及演奏法记号(如连音线、延音线、跳音)进行详尽的图解说明,使阅读乐谱成为一种直观的体验。 第二部分:和声的构建:三和弦与功能分析 和声是音乐的色彩与深度所在。本部分是本书的核心,它将带领读者进入三和弦的世界,并理解它们是如何共同构建起音乐的逻辑骨架。 1. 三和弦的构造与转位: 详细阐述大三和弦、小三和弦的构成音程关系。清晰区分原位和第一、第二转位在低音处理和声连接中的作用。接着,介绍增三和弦与减三和弦的特性,以及它们在特定音乐风格中的色彩运用。 2. 大调与小调的和声功能: 本书采用功能和声的视角,系统讲解I级(主和弦)、IV级(下属和弦)、V级(属和弦)的稳定性和倾向性。深入剖析导和弦(vii°)、上主和弦(ii)和下中音和弦(vi)在调性进行中的角色。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读者将掌握如何判断一个和弦的“身份”及其在乐句中的功能走向。 3. 常见和声连接与终止式: 系统梳理和弦连接的基本规则,如声部进行中的避免平行五、八度、处理导音的规则。重点解析四种主要的终止式(正终止、变格终止、不完全终止、伪终止)的构造原理及其在音乐结束处理中的情感意义。 4. 导音和弦与七和弦的引入: 初步介绍七和弦的概念,特别是属七和弦(V7)的强功能性及其解决方式,这是连接基础和声与更复杂和声体系的关键桥梁。 第三部分:旋律的塑造与进行 旋律是音乐中最能打动人心的线条。《音乐理论基础入门》将旋律视为和声的自然延伸,探讨如何通过音的选择和组织来创造富有表现力的乐思。 1. 旋律线的基本元素: 分析音程关系如何影响旋律的线条走向(级进、跳进)。探讨音域、音区对旋律情绪的影响。 2. 调式与旋律的色彩: 除了大、小调外,本书将引入自然音阶之外的其他调式,如五声音阶、布鲁斯音阶等,展示它们如何赋予旋律独特的地域或时代色彩。 3. 动机发展与乐句结构: 讲解如何通过模仿、移位、反复、扩大或缩减等手法,对一个核心“动机”(Motif)进行展开,形成连贯的“乐句”(Phrase)。分析乐句的“提出”与“回答”结构,帮助读者理解音乐段落的呼吸感。 第四部分:实践应用与欣赏进阶 本部分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供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音乐分析和演奏的方法。 1. 范例分析与视唱练耳练习: 书中穿插大量简短但典型的音乐片段(涵盖巴洛克、古典、浪漫主义时期),引导读者进行和声功能标示和旋律走向分析。同时,提供了配套的视唱和听辨练习指南,帮助读者将“脑中想到的”与“耳朵听到的”建立联系。 2. 节奏型与织体的变化: 讨论不同音乐织体(如单音音乐、主调音乐、复调音乐的初步概念)对旋律和和声布局的影响。介绍持续音、固定音型等节奏织体在不同乐器作品中的常见处理方式。 结语: 《音乐理论基础入门:和声与旋律的探索》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是一位细致的音乐导师。我们力求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亲切的教学语言,为所有渴望深入理解音乐的人士铺设一条坚实而愉快的学习之路。掌握本书内容,您将能以全新的视角去聆听、演奏和思考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