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新銳青年自媒體“尺度”的年度傾力之作
★85個真切故事,超5000萬閱讀量,給予你真切的成長共鳴體驗
★這裏看似“隻有故事”,實則“蘊藏答案”
★無論塵世怎樣變遷,無論光陰如何流淌,我願永遠有空,為你保留那份飛沫揚花的悸動
★網絡攝影紅人,藝術學博士,POCO年度觀念攝影師——幻想傢japaul傾情獻作封麵攝影
★無論生活是悲是喜,你都不是孤身一人
內容簡介
新銳公眾號尺度,集結85個真切故事,一筆寫盡你成長中的共鳴情愫。
書中包含幾部分:“夫爺的FM”緻力於解決年輕人在戀愛過程中遇到的情感問題,提升戀愛軟實力;“小船的編舟記”善於挖掘生活中與人共鳴的事件,撫慰人心;“肥妹的雞湯館”著重記錄生活中的溫暖,使人獲得幸福感;“直男詞典”收錄瞭三位男青年每次圍繞一個關鍵,一邊講故事一邊討論,讓人麵對問題不再報以單一視角。
本書囊括瞭年輕人關注的“學習、情感、工作”等不同領域上遇到問題,並時而溫情,時而激昂地對當下年輕人遇到的這些問題進行針對性地探討。這裏看似“隻有故事,沒有答案”,但故事夾敘夾議,故事結束,讀者便可感受到如醍醐灌頂般地透徹,從開始獲取認同感達到內心的共鳴,到最後的迎接改變。
作者簡介
尺度(chidu49),一個緻力於記錄、分享年輕人生活,探尋當代青年情感訴求的原創內容平颱,是青年生活的洞察者和解剖者。這裏看似“隻有故事”,實則“蘊藏答案”。
目錄
/自序/看似人來人往,背後都是交匯
/PART1/相聚有時,後會有期/001
你們總說最缺安全感/003
彆說“真心話”,去“大冒險”/009
在你眼裏,性感長什麼樣子/014
當你談起素顔,你在念想些什麼/018
男女之間,是否存在既親密又純潔的友誼/022
男生們是如何看待互撕現象的/026
啊,一不小心又冷場瞭/031
那些你要的自由,以及代價/035
怪你過分美麗,怪我過分著迷/040
願你與那個失敗過的自己和解/046
世界太快,照片都已來不及紀念/051
/PART2/若能久伴,就此深擁/057
沒有任何一段戀愛,可以跳過友誼/059
你其實沒那麼喜歡他/062
女生該不該主動/067
如何纔能真正看清一個男生/070
請不要貪圖你還不起的愛/074
對你好的人,未必是對你負責的人/077
為什麼有些情侶就是磨閤不到一起/081
異性恐懼癥是如何被治愈的/085
如何與大男子主義者談笑風生/088
太在乎輸贏,最後就會丟瞭愛情/091
打敗異地戀的,從來不是異地本身/094
/PART3/不負時光,不負成長/097
世界很忙,而你剛好願意為我有空/099
可我卻想看你們多發發朋友圈/102
發現自己沒有想象中厲害怎麼辦/105
聽說每十個年輕人裏,就有九個想過辭職/108
莫名其妙地,你就成瞭一個寂寞的成年人/112
後來,我們都默契地藏起瞭負能量/115
有一個天蠍座的媽是種什麼體驗/118
我媽那麼努力,可我還是越來越胖/122
我胖故我在/127
/PART4/時間太瘦,指縫太寬/131
哪一刻,你忽然覺得自己老瞭/133
酒和空調,哪個是更偉大的發明/136
當你失眠的時候,適閤做什麼/140
一個女生到底可以喜歡另一個女生到什麼程度/143
有個男孩,每天對你說早安/147
住瞭次深圳青旅,活像個職業交流中心/151
小心,彆成為好而乏味的女孩/155
Hey,請不要輕易找隻傢夥陪伴/159
不知從何而來的惡意,纔最叫人寒心/163
你在害怕成為一個幸福的人/166
為什麼他們最後還是選擇瞭結婚/170
美好的東西從來不會尋求關注/173
/PART5/時光不老,我們不散/177
為何知己,總歸變不成老朋友/179
大學裏的第一次互撕,我獻給瞭小組作業/183
你以為這是冷處理,其實就是冷暴力/188
“我喜歡你”說還是不說/192
你會喜歡異性版的自己嗎/196
你怎麼長得和朋友圈裏不一樣/200
那些從不拖延的人,腦子裏都在想什麼/203
不願意就大膽拒絕吧/209
你不必為彆人的人生負責/213
你或許很努力,但你未必在用心/217
一個人靠不靠譜,看他怎麼洗碗就知道瞭/222被掏空的不是身體,而是你無趣的生活/226
對不起,我和你們不一樣/230
願你能夠沉迷,也能夠清醒/234
有一天,我發現瞭爸媽的另一麵/238
我原以為告彆的那天我會哭/243
/後記//249
精彩書摘
世界很忙,而你剛好願意為我有空
其實有時候,你能很清楚地知道,有的再見說齣去瞭,就真的是再見瞭。大學畢業的散夥飯,這中間的一小部分人,你可能是第一次見到,也是最後一次。曾經共事過整整兩年的同事,嘗過對方飯碗裏的美味,看過對方小孩子的照片,一起在加班時分享最後一塊餅乾,開會時對著對方打哈欠和微笑,可離職之後,你們就再也沒見過麵。
旅途中碰上的投緣旅伴,一起爬過山,拍過照片,甚至通宵談天互訴衷腸,彼此分享秘密,然而也許再也不會見麵瞭。公車上有著和藹笑容的老人,地鐵裏好看的姑娘,分你一塊糖果的陌生小孩,他們都轉瞬即逝。
“我有他們的聯係方式,我們還會再見麵的。”我們總是這麼對自己說。
但翻看微信通訊錄,“點著贊、評論過”——有著不少互動的那些人,其實很久都沒有再見過麵瞭。
“有時間齣來聚聚啊。”評論裏,我們都喜歡對彆人這麼說。也許有那麼一瞬間,我們都當真瞭。今天有老友的聚會,算瞭,還是把班加完吧;這周他們叫我去打球,算瞭,不想弄得那麼纍;他提前一個月約我周末去旅遊,算瞭,一個月之後的事誰說得準……原以為全世界都是周一到周五上班或上學,周六日休息,所以我們理所應當地認為身邊的人與我們總有很大一段重疊的時光纔對。
然而不是這樣的。還是學生時,世界很簡單,身邊不外乎是同學和父母。但畢業後,還有能留在你身邊的人,有能時常見麵的人,已屬不易。這時的相處,沒有瞭必須見麵的契機,剩下的是兩個人之間需要付齣努力的共同維係。我願意約你,你願意齣來,我有時間,你也剛好有時間。
缺失瞭其中任何一環,都進行不下去。
其實我們心裏都明白,在每一次的拒絕裏,有“真忙”,也有“不願意為你空閑”罷瞭。
我們花費那麼大的力氣去發展工業、建造機器從而解放自己,但這麼多年過去瞭,機器承擔瞭許多工作的同時,我們也越來越忙碌。
我在深圳,這裏的人驕傲地稱贊這是一座“速度之城”。大片大片的寫字樓裏,人們窩在自己一平方米的格子間中,“低著頭、弓著背”,一點點地推進著這個城市的進程。這似乎是一件神聖又偉大的事情,可反過來想,我們也多瞭許多麻痹自己、使自己蜷縮在小世界裏的藉口。
認識的人越來越多,貼心的朋友卻在減少。許多美妙的關係,在每一次的選擇裏漸漸流失。你啊,請不要做一頭紮進事情裏的猛獸,冷酷殘忍得令人害怕。在我們低頭錯過的美好事物裏,大概已經存滿瞭能夠用足一生的勇氣。
希望你,願意在這不可逆轉的時代洪流裏,為我留齣一點時間。世界很忙,謝謝你剛好願意為我有空。
……
前言/序言
看似人來人往,背後都是交匯
那年,夫爺大四,因為不願讓大學就這麼混過去,就想鬧個大新聞。他讀書的那個年代,大學生創業還是一件體麵的事。最起碼,女同學會給他贊許的眼神,而不是被翻白眼。
可惜的是,“尺度”成立沒幾個月,校園裏開始流行“全民創業”。十個大學生裏就有兩三個聲稱自己要創業。
尺度的體重擔當——肥妹,曾經是個在大學做雜誌的金融妹子,偶遇夫爺,被他拉上賊船。以至於連人生軌跡都改變瞭——棄金融改做瞭新媒體。畢業一年半後,她辭掉瞭互聯網公司的工作,開始全職運營起尺度。
她邀請瞭yummy在尺度寫旅行欄目,yummy毫不猶豫地說:“好呀”。
尺度公眾號中有一句話是:“人是萬物的尺度。”而對於那個姑娘來說,手中的相機便是衡量眼中世界的尺度。每一個平凡的個體,背後一定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最獨特的故事。
當時的江小船在互聯網公司按部就班地工作,工作間隙老是被肥妹約稿、采訪,以至於開始在尺度發瞭第一篇專欄文章。接著她對著後颱驚呼道:“啊,你們居然有十萬粉絲!”如果要算,從高一開始碼字的她,寫文已經是她長久的習慣。
偶然機會,小船拉上三位直男——袁艾傢、來福和穆木,他們每周圍繞著一個詞語,做著一詞多義,各有麵目的人生理解。一個個詞匯蹦跳齣來,勾起大傢的興趣、討論和深思。
一年前的番薯君,在高樓林立的CBD大國央企辦公室內看到尺度的招聘,立馬洋洋灑灑寫下瞭求職信,懷著忐忑的心點擊瞭發送,他想著:我又不是什麼專業人士,就當投稿。還沒下班,顯示屏的窗口跳齣瞭郵件提示:“番薯君你好,恭喜你已經……”此事讓他一度驕傲至今。
玉蜀黍那個時候剛剛換行,從一個不是專業的行業跳到另一個不是專業的行業。工作很無聊但很輕鬆,看到徵文啓事的時候,他猶豫瞭一下,還是投瞭稿。讓玉蜀黍沒有想到的是,不到兩個星期,他已經在咖啡廳裏和肥妹、夫爺一起討論想寫什麼樣的文章瞭。
就這樣,不止以上提及的這批人,組成瞭尺度公眾號的樣子。迴想起來,尺度的故事,跟人生的際遇很像:冥冥之中,上天注定。
看似人來人往,背後都是交匯。希望你喜歡這裏所呈現齣來的文字,以及故事。
《世界很忙,而你剛好願意為我有空》——一部獻給所有在喧囂中尋找片刻寜靜,在匆忙生活中渴望一份懂得的讀者的作品。 這是一個關於“被看見”的故事,關於那些在龐大而運轉不息的世界中,總有一盞燈為你而亮,總有一個人願意放慢腳步,傾聽你內心深處細微的低語。它不是一個宏大敘事的史詩,也沒有驚心動魄的情節,它更像是一杯溫水,在寒冷的日子裏暖人心脾;它是一縷陽光,在陰霾的天空下帶來希望;它是一次不期而遇的擁抱,在孤獨的時刻給予力量。 本書聚焦於那些日常生活中,看似平凡卻又彌足珍貴的情感聯結。我們生活在一個信息爆炸、節奏飛快的時代,每個人似乎都被捲入無休止的追逐中——追逐事業的成功,追逐物質的豐裕,追逐社會的認可。在這種巨大的洪流中,我們很容易感到渺小,感到自己的聲音被淹沒,自己的存在變得不那麼重要。我們忙著扮演社會賦予的角色,忙著符閤他人的期待,甚至忙著取悅自己,卻常常忽略瞭那個最需要被看見、被理解的內在的“我”。 《世界很忙,而你剛好願意為我有空》正是洞察到瞭這種普遍存在的“被遺忘感”。它以細膩的筆觸,描繪瞭一係列微小卻極具感染力的瞬間。這些瞬間可能發生在清晨的咖啡館,老闆一句“今天也要加油哦”的鼓勵;可能發生在深夜的電話裏,遠方的朋友耐心聽你傾訴一天的疲憊;也可能發生在擁擠的地鐵上,一個陌生人的善意讓座;甚至可能藏匿在一次偶然的眼神交匯中,對方眼中的理解讓你瞬間卸下防備。 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不強調戲劇性的衝突或轉摺,而是將焦點放在瞭“恰逢其時”的溫情。世界的運轉是高速而冷漠的,它的“忙碌”是它最常態的姿態,而“你剛好願意為我有空”,則是一種稀缺的、溫暖的、給予希望的例外。這種“剛好”的齣現,往往不是刻意安排,而是一種生命中不期而遇的美好。它可能是一個人在你最脆弱的時候伸齣的援手,是你最迷茫時的一句點醒,是你最孤獨時的一個陪伴。 書中塑造的人物,並非完美無缺的英雄,他們也像我們一樣,有自己的煩惱、睏惑和不安全感。他們可能也曾在大潮中跌跌撞撞,也曾感到力不從心。然而,正是因為他們也曾有過同樣的經曆,所以他們更能理解他人的不容易,更能體諒他人的艱難。這份懂得,是穿越冰冷的現實世界的一道暖流,是連接人與人之間最柔軟的橋梁。 作者用一種近乎詩意的語言,勾勒齣一幅幅關於“陪伴”與“傾聽”的畫捲。她深知,很多時候,我們需要的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案,也不是慷慨激 వ的建議,而僅僅是有一個人,能夠靜靜地坐在那裏,不打斷,不評判,隻是用他的存在,告訴你:“我在這裏,我聽著。”這種無言的支持,有時比任何言語都更有力量。 《世界很忙,而你剛好願意為我有空》也是對現代社會人際關係的一種反思。在社交媒體構建的虛擬連接日益發達的今天,真實的、有溫度的連接反而顯得更加珍貴。它提醒我們,在追求效率和便捷的同時,不要忽略瞭那些最基本的、最有人情味的東西。它鼓勵我們,去主動成為那個“願意為彆人有空”的人,去創造更多“剛好”的溫暖時刻。 這本書的結構並非綫性的敘事,而是由一係列獨立卻又相互呼應的篇章組成。每一篇都像是一顆散落的珍珠,串聯起來,則是一條充滿溫情的項鏈。讀者可以在不同的篇章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在彆人的故事裏共鳴自己的情感。它或許會讓你迴想起那些曾經幫助過你的人,也會讓你思考,自己是否也能成為那個點亮彆人世界的人。 書中沒有空洞的哲理說教,沒有生硬的說教式錶達。作者將人生中的一些深刻洞見,巧妙地融入到日常的場景和對話中。比如,當你感到被誤解時,書中會展現一個細微的眼神,一個遲疑的解釋,以及最終的理解。當你感到前路渺茫時,書中會描繪一次不經意的鼓勵,一次微小的善意,如何成為照亮前行的微光。這些細節,正是構成我們生活本身的東西,也是最容易觸動人心的部分。 《世界很忙,而你剛好願意為我有空》是一本能夠讓你在閱讀過程中,不自覺地放慢腳步,甚至停下來,去感受,去思考的書。它不是讓你沉迷於虛幻的世界,而是讓你重新審視和珍視現實生活中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美好。它或許會讓你在讀完某個故事時,拿起手機,給某個久未聯係的朋友發去一條信息;或許會讓你在麵對身邊的人時,多一份耐心和理解;或許會讓你在獨處時,不再感到孤單,而是體會到與自我和解的寜靜。 這本書的核心,在於“連接”的力量。它講述的不是愛情的轟轟烈烈,也不是親情的血濃於水,而是更廣泛意義上的,人與人之間那種純粹的、不帶功利的目的的,互相需要的支持和理解。這種連接,可以發生在朋友之間,傢人之間,同事之間,甚至陌生人之間。它提醒我們,即使在最忙碌的世界裏,總有人願意為你留一扇窗,總有人願意在你需要時,為你按下暫停鍵。 這是一本讀來不會感到壓力的書。它沒有強迫你去改變什麼,也沒有給你定下什麼高不可攀的目標。它隻是溫和地提醒你,在這個紛繁的世界裏,你並不孤單,總有那麼一些溫暖的時刻,總有那麼一些願意為你停下腳步的人,他們讓你相信,即便世界很忙,總有人,剛好,願意為你留有空閑。 如果你曾經在某個時刻,因為一句話而感到溫暖,因為一個眼神而感到被理解,因為一次幫助而感到安心,那麼這本書,你一定會讀懂。它就像一把鑰匙,為你打開一扇通往內心平靜和人際溫暖的大門。它告訴你,在這個快速奔跑的世界裏,放慢腳步,去感受那些細微的美好,去成為那個願意給予彆人溫暖的人,本身,就是一種瞭不起的力量。 《世界很忙,而你剛好願意為我有空》,與其說是一本書,不如說是一份邀請——邀請你去發現生活中的“剛好”,去創造生活中的“懂得”,去感受生命中那些因為“有人為我空”而變得格外明亮的瞬間。它是一份治愈,也是一份力量,更是一份提醒:即使世界再忙,也要記得,留給自己,也給他人,一份“剛好”的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