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易与外邪勾结,是伤身的重要一邪。湿与热“勾结”,就形成了诸多疾病的直接或间接成因,湿热会涉及身体的十二经脉和全身每一寸。由湿热产生的各种疾病,对症调养才有效,深入调五脏、辨证调体质,药到病除。让你摆脱亚健康,远离疑难杂症!
内容简介
湿热二毒,对健康影响甚巨,患者不胜其扰,常在不知不觉间危害健康,当发现它的存在时已是疾病缠身。因此,要想健康养生,一定要预防湿热对身体的侵袭。只要清除掉体内的湿邪、热邪,很多疾病都会远离我们。本书全方位解读如何祛除湿热二毒,防治湿热袭身,可以得到一劳永逸的效果。针对都市人的“湿气病”,方法易操作,材料易获得,对症下药,简单有效。
作者简介
薛磊,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现就职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主治医师。把博大精深的祖国医学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利用中医理论指导患者强身健体。出版了《养脾胃就是养寿》《千万不要忽视疾病的前兆》《养肾就是养寿》《健走,人人都能做到的健身运动》《医生秘而不传的养生秘籍》《癌症病人的饮食保健指导书》等作品。
目录
第一章 湿热伤身有预警,读懂身体的讯号
依起床感觉,辨湿热 / 002
看皮肤,辨湿热 / 003
看眼睛,辨湿热 / 004
看嘴唇,辨湿热 / 005
看舌头,辨湿热 / 007
闻口气,辨湿热 / 008
看粪便,辨湿热 / 009
其他信号,辨湿热 / 010
第二章 湿热发生有缘由,别因大意伤身体
经常熬夜,肝胆郁结化成热 / 014
盲目用药,伤及正气生湿热 / 015
烟酒过度,毒气入体生湿热 / 016
春风春雨易化湿热 / 018
夏季贪凉易生湿热 / 019
秋季燥邪易生湿热 / 020
冬季大补特补生湿热 / 021
第三章 湿邪不祛除,百病常缠身
湿热易生,祛除却难 / 024
湿热不除,相貌受损 / 025
湿热缠身,人没精神 / 027
湿热侵扰,痤疮来找 / 028
湿热内蕴,女人受苦 / 030
湿久生热,热必伤阴 / 033
饮食清淡,避免湿热 / 035
适当运动,排除湿热 / 036
保证睡眠,远离湿热 / 038
湿热体者,重在养生 / 040
合谷穴:清热化湿,解表消炎 / 043
气海穴:补气升阳,防治湿热 / 045
阴陵泉穴:疏肝利胆,利水除湿 / 047
第四章 辨别体质类别,除湿热对症下方
平和体质,注意保养 / 050
阴虚体质,补足阴液 / 052
阳虚体质,扶正阳气 / 053
气虚体质,补足元气 / 055
气郁体质,畅通气机 / 057
痰湿体质,健康饮食 / 059
血瘀体质,适量运动 / 061
特禀体质,预防过敏 / 062
第五章 湿热始起三焦,援之正气小病自消
湿热发病最先伤三焦 / 066
扶正三焦胸部按摩操 / 067
清热利湿郁金汤 / 069
宣展气机杏仁霜 / 070
利窍去湿茯苓粥 / 071
提神解郁薄荷饮 / 072
葛根菊花汤,清热去头痛 / 073
三君子汤,清湿热去头痛 / 075
第六章 湿热源于脾胃,呵护脾胃湿邪自退
肥胖,恐是脾湿惹的祸 / 078
脾胃虚弱,湿热易生 / 080
思虑过度,诱发湿热 / 082
夏季吃生姜,祛脾胃之湿 / 083
薏仁:健脾益胃,清热解毒 / 085
马齿苋:清热健脾,利水除湿 / 087
陈皮:调养脾胃,通调三焦 / 088
清暑益气汤:益气生津,养阴清热 / 090
脾湿生眼袋,就喝红枣汤 / 092
救必应煲猪瘦肉,解除湿热胃脘痛 / 093
竹笋西瓜皮鲤鱼汤,缓解脾湿哮喘症 / 095
蜂蜜绿茶,调治湿热口腔溃疡 / 097
半夏山药粥,祛湿消暑除胃热 / 099
清热莲栀茶,调治胃热牙龈痛 / 101
痰湿内阻脾胃不和,就找二陈汤 / 102
荷叶薏米粥,调治脾胃湿热长痘痘 / 103
脾胃湿热酒糟鼻,就喝三青汤 / 105
湿热消瘦,就喝除湿益脾汤 / 106
湿热致肥胖,就服荷叶山陈茶 / 108
脾胃湿热不用愁,试试白扁豆 / 110
竹茹藿香茶,缓解胃肠湿热致呕吐 / 111
燥湿运脾,就服平胃散 / 113
脾胃气虚兼痰湿,就服六君子汤 / 114
丰隆穴:沉降胃浊,祛湿化痰 / 115
手三里:润滑脾燥、清热明目 / 116
内庭穴:清除胃热,提升食欲 / 118
中脘穴:理气健脾,和中除湿 / 119
脾俞穴:补中益气,排除湿热 / 121
足三里:疏风化湿,扶正祛邪 / 123
第七章 湿热犯上蒙心包,养好心脏湿热跑
平和心性,心不伤则湿热不伤 / 126
按摩心包经,养心除湿热 / 127
高丽参茶,清心除烦治心病 / 129
玉竹猪心汤,化湿除热去胸闷 / 130
酸枣薏仁汤,除邪安神助睡眠 / 132
丝瓜养心汤,补虚养心安神定惊 / 133
第八章 湿热犯上伤肺腑,养好肺脏湿自除
肺脏很娇气,最怕湿热袭 / 136
经常按肺经,养肺防湿热 / 137
川贝母炖雪梨,清肺热止咳嗽 / 139
连翘败毒茶,清肺火去湿疹 / 140
枇杷清肺饮,解毒散结除痤疮 / 142
豆芽节沙丁鱼汤,调治肺燥咽喉痒 / 143
猪肺薏仁粥,补肺化痰不咳嗽 / 144
五行养肺汤,平衡阴阳防外邪 / 146
常饮柿子酒,去燥止咳嗽 / 148
加味百合汤,利湿清肺防哮喘 / 150
常用三仁汤,清肺化瘀止咳嗽 / 151
…………
精彩书摘
湿热伤身有预警,读懂身体的讯号
依起床感觉,辨湿热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偶尔有一天起床的时候,突然感觉自己的身体非常不舒服,不像以往那样解乏、轻松,而是好像没睡一样,头昏,没精神,很累,浑身疼痛、不清爽,就好像身上穿了件湿衣服。
其实这就是典型的身体湿热症,湿热初起,大都滞留于肌表,湿热比较重,卫阳郁遏严重,也就是皮肤屏障防卫机能下降了,而且湿热容易导致“上蒙清阳”,表现出身重头痛。早在《黄帝内经》之中就曾对湿热有这种说法:“因于湿,首如裹。”也就是湿缠身,就会表现出好像裹着湿衣的感觉,加入热邪伤害,湿热相合,就会导致“上蒙”清阳,出现头痛身重。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人在遇到湿热的时候出现上述反应很正常,这也是判断湿热的重点症状。这种症状通常在暑夏季节更为突出,不过对于湿热严重的朋友来说,一年四季都可能出现此类症状。
《黄帝内经》之中有云:“膏粱之变,足生大疔。”意思就是说,经常吃味厚、脂多、油腻的食品,身体中就会生出湿热,容易患疔疮类疾病。《读医随笔》之中提到:“病痉者,其人必平日湿重而气滞,或血燥气涩也。”意思就是说,湿热体质者身体中的湿气较重,易导致气滞,或有血燥热、气机不畅。《温热论》上面提到:“有酒客里热素盛,外湿入里,里湿为合。在阳之躯,胃湿恒多;在阴之体,脾湿亦并少,然其化热则一。”意思就是说,经常喝酒、内热盛的人,容易受外湿侵袭,进而生出湿热。阳热者,多存在胃湿;阴盛者,多存在脾湿,有湿的人受外邪侵袭就会形成湿热。
如果你经常清晨起床之后发现自己出现上述症状,要及时去看中医,确定自己是否出现湿热症状,及早将身体中的湿热祛除,为健康打好基础。
湿热体质的朋友平时最好清淡饮食,吃些有利水、化湿、补养脾胃、养肝养血的食物,还可采取宣透化湿、通利化湿之法祛除湿热。宣透即通过散热、泻火、解毒、去浑浊黏液的方法;通利化湿就是通过利水、清热、渗湿、泻下的方法祛除湿热。
湿热患者应该注意,酒会伤及肝胆脾胃,易生湿热,湿热体质者应当注意戒除烟酒,同时注意少吃辛辣燥热、大热大补、肥甘味厚的食品。
……
前言/序言
湿热是中医名词术语,是致病因素,属风、寒、暑、湿、燥、火(热)中的两邪,也是中医的症候名,比如湿热证,为湿热蕴结于身体之中,脏腑经络受阻而致。
所谓湿,即通常所说的水湿,它有外湿和内湿的区分。外湿是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湿,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常与消化功能有关。中医认为脾有“运化水湿”的功能,若体虚消化不良或暴饮暴食,吃过多油腻、甜食,脾不能正常运化而使“水湿内停”;且脾虚的人也易招来外湿的入侵,外湿也常困阻脾胃使湿从内生,所以两者是既独立又关联的。
所谓热,则是一种热象。而湿热中的热是与湿同时存在的,或因夏秋季节天热湿重,湿与热合并入侵人体,或因湿久留不除而化热,或因“阳热体质”而使湿“从阳化热”,因此,湿与热同时存在很常见。
中医认为,最容易入侵和潜伏于人体的毒素就是湿毒和热毒。正所谓“千寒易除,一湿难去。”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导致人体生病的风、寒、暑、湿、燥、火的六邪之中,最让医患讨厌的就是湿邪,它既特别容易由内入侵、由内滋生,同时“湿性黏浊,如油入面”,特别难以祛除。现代人压力大,内热上火似成家常便饭,再加上外在气候变暖,热毒很容易入侵体内或是在体内滋生,从而成为令人十分烦恼的毒素。湿邪性重浊粘腻,易与其他外邪勾结。湿与热勾结,入侵人体形成湿热,或因湿久留不除而化热,是现代很多慢性、顽固性疾病的致病根本。因此,湿热少了,很多疾病都会远离我们。
本书直观生动地介绍了适合大众读者的祛湿除热方法。从认识湿热,到湿热的预警信号,湿热发生的诱因,辨清体质除湿热,再到湿热侵袭身体各个部位时的不同表现、祛除方法都做了详细的介绍,既包括经络疗法、饮食疗法、按摩疗法,也包括精神的调节,内容详尽而具体,让你清楚地认识自己出现的湿热是哪个部位、哪种类型、何种原因导致的,有针对性地祛除体内的湿热。
书中所用方法操作简便,实用有效,避免了复杂的食谱,避免了昂贵的食材和药材,避免了有创伤性的方法。它会帮你轻松祛湿除热,让身体清爽健康,继而达到防病治病、养生保健的目的。
《长寿之钥:千年养生智慧与现代实践》 导言 在追求健康长寿的道路上,人类从未停止探索。从古至今,无数智者和医者留下了宝贵的养生经验。本书《长寿之钥》并非一部简单的养生指南,它是一次深刻的穿越,一次智慧的传承,更是一次将古老哲学与现代科学巧妙融合的实践探索。我们旨在揭示生命的内在律动,理解身体的语言,并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最终抵达“无病到天年”的理想境界。本书内容丰富,涵盖了从基础的生命认知,到精密的身体调理,再到深邃的心理滋养,旨在为每一位渴望健康、希望延长生命质量的读者提供一份详尽的地图和实用的工具。 第一部分:生命本源——理解身体的奥秘 本书的起点,是对生命最根本的认知。我们认为,真正的健康并非仅仅是没有疾病,而是身体各方面机能的和谐统一,是一种内在的平衡与活力。 “元气”的现代解读: 在中医理论中,“元气”是生命活动的根本动力。在本书中,我们将“元气”与现代科学中的能量代谢、细胞活性、免疫系统功能等概念相结合。我们探讨如何通过科学的饮食、适度的运动、良好的睡眠来充盈和保护我们的“元气”,使其成为抵御疾病的坚实基础。这部分内容将深入解析身体如何合成和利用能量,以及哪些因素会加速“元气”的损耗。我们将提供具体的建议,例如如何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来优化线粒体功能,如何通过呼吸练习来提升身体的供氧能力。 细胞生命周期与修复机制: 现代生物学揭示了细胞是构成生命的基本单位,其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个体的整体健康。本书将深入浅出地讲解细胞的生长、分裂、凋亡以及损伤修复的自然过程。我们关注那些能够促进细胞健康、延缓衰老、加速修复的因素,例如抗氧化物质的摄入、自由基的清除、DNA修复机制的激活等。读者将了解到,长寿不仅仅是器官的存续,更是每一个细胞的活力与健康。我们会详细介绍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讲解自由基的产生与危害,并提供一些有助于身体自然修复的天然方法。 身体内部的“信号系统”: 我们的身体是一个高度复杂的通信网络,激素、神经递质、免疫信号等等,都在不断地传递信息,维持着身体的稳态。本书将引导读者学会倾听身体发出的各种信号,理解这些信号背后的含义。例如,为何会感到疲惫?为何会食欲不振?为何会情绪低落?这些看似寻常的信号,往往是身体在提示我们存在失衡。本书将解析不同信号系统的功能,以及如何通过生活方式的调整来优化这些信号的传递,确保身体指令的准确传达和执行。我们将探讨压力激素(如皮质醇)对身体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来调节其水平。 第二部分:生命律动——构建健康的生活体系 理解了生命本源,接下来便是如何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来构建一个健康、可持续的生命体系。本书认为,健康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日积月累的成果,是细节之处的坚持。 饮食的智慧:精选与调和 “食”的本质: 我们将饮食的探讨提升到“食”的哲学层面,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更是为身体提供生长、修复和能量所需的“原材料”。本书将深入剖析各类食物的营养成分,以及它们对身体的具体影响。我们将区分“滋养”与“消耗”,帮助读者做出明智的食物选择。 食物的能量与频率: 除了宏观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和微量营养素(维生素、矿物质),我们还将引入“食物能量”和“食物频率”的概念。某些食物能够激发身体的活力,提升情绪,而另一些则可能带来沉重感和迟滞感。本书将指导读者如何识别和选择那些能够“提升”身体能量的食物。 个性化饮食方案: 强调“无一而适”的原则。我们将提供一套评估身体状况的框架,帮助读者了解自己的体质、消化能力、过敏史等,从而制定出最适合自己的个性化饮食方案。这包括如何调整进食时间,如何搭配不同种类的食物以优化吸收,以及如何识别和规避可能损害健康的食物。我们将详细介绍不同烹饪方式对食物营养价值的影响,并提供一些简单易行的健康食谱。 “补益”的科学与艺术: 探讨如何通过天然食材进行科学的“补益”,例如如何通过特定食物来强化免疫系统,如何通过草本植物来辅助身体的自然排毒过程,以及如何通过发酵食品来改善肠道健康。我们将结合现代营养学和传统智慧,讲解各种天然补益品的功效与用法,并强调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运动的精髓:形神兼修 运动的“度”与“量”: 运动是生命的加油站,但过犹不及。本书将阐述适度运动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运动频率、强度和方式。我们将区分“消耗”与“锻造”,关注那些能够增强身体机能、提升耐力、促进血液循环,同时又不给身体带来过度负担的运动。 “形”与“神”的合一: 运动不仅仅是身体的锻炼,更是精神的修炼。本书将引导读者在运动中体会身心合一的感觉,例如通过太极、瑜伽、八段锦等中国传统运动,将呼吸、意念与动作相结合,达到身心舒畅、气血畅通的效果。我们将详细讲解这些运动的动作要领、练习方法和健康益处。 日常活动的力量: 强调将运动融入日常生活的重要性。例如,如何通过步行、爬楼梯、做家务等日常活动来保持身体的活力,以及如何通过简单的伸展和按摩来缓解身体的疲劳。 睡眠的奥秘:修复与再生 “睡”的科学: 睡眠是身体进行修复、巩固记忆、调节激素的重要时期。本书将深入探讨睡眠的生理机制,例如睡眠周期、褪黑素的分泌等,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来优化睡眠质量。 打造“睡眠圣殿”: 提供一系列实用的建议,帮助读者改善睡眠环境,例如如何选择舒适的床品,如何营造安静、黑暗、凉爽的睡眠空间,以及如何通过睡前放松练习来促进睡眠。 “觉醒”的能量: 强调优质睡眠带来的能量提升和精神焕发。我们会讲解睡眠不足对身体和心理的负面影响,并提供一套完整的睡眠改善方案,包括调整作息规律、避免睡前刺激性活动、以及在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 第三部分:生命升华——滋养心灵的丰饶 长寿的本质,是生命质量的延长,而非仅仅是生理年龄的增长。本书认为,心灵的健康与丰饶,是实现“无病到天年”的另一重要维度。 情绪的智慧:疏导与平衡 情绪是身体的语言: 负面情绪,如焦虑、恐惧、愤怒,长期积压会对身体健康造成损害。本书将引导读者学会识别、理解和接纳自己的情绪,并提供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情绪疏导方法。 “喜悦”的能量场: 关注积极情绪的力量。我们将探讨如何培养感恩之心、乐观心态,如何通过社交互动、兴趣爱好来激发内心的喜悦,以及如何通过正念练习来提升情绪的稳定性。 情绪与疾病的关联: 探讨情绪失调与特定疾病之间的潜在联系,以及如何通过心理调适来预防和改善这些疾病。 心智的修炼:宁静与觉知 “静”的力量: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保持内心的宁静尤为重要。本书将介绍多种有效的放松和冥想技巧,帮助读者减轻压力,提升专注力,达到内心的平和。 “知”的智慧: 提倡终身学习,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阅读、交流、体验来拓展心智,保持思维的活跃与敏锐。 “觉知”的生活: 引导读者将“觉知”带入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从饮食、运动到人际交往,都保持一份清醒的觉察,从而做出更明智的选择,避免陷入惯性的思维和行为模式。 和谐的人际:连接与滋养 “爱”的能量: 人是社会性动物,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支撑。本书将探讨如何建立和维护健康、积极的人际关系,如何给予和接受爱,以及如何通过人际互动来获得情感的支持和滋养。 “连接”的力量: 强调与自然、与社区、与家人的深度连接。我们将提供方法,帮助读者在与他人的互动中,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从而提升幸福感和生命质量。 第四部分:长寿实践——将智慧融入生活 理论的再精彩,终究需要实践来落地。本书的最后一部分,是将前面所学到的知识和理念,转化为切实可行的行动。 “个性化”的健康路线图: 强调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健康方案。本书将提供一个自我评估的工具包,帮助读者梳理自己的生活习惯、身体状况、心理状态,从而绘制出属于自己的“健康路线图”。 循序渐进的改变策略: 提倡“小步快跑,持续迭代”的改变策略。我们将提供一系列易于执行的、循序渐进的健康实践建议,帮助读者逐步养成健康的习惯,并最终内化为一种自然的生活方式。 应对挑战与保持动力: 预见在追求健康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并提供相应的应对策略,例如如何克服惰性,如何应对环境的干扰,如何保持长期的学习和成长动力。 “生命长河”的守护者: 将本书的理念升华,鼓励读者成为自己生命最忠实的守护者,并将这份健康与智慧传递给家人和朋友,共同迈向更加健康、美好、长寿的未来。 结语 《长寿之钥》是一本关于生命探索的书,它不提供“速成”的灵丹妙药,而是邀请您与我们一同踏上一段深刻的自我发现之旅。通过理解生命的本质,掌握科学的生活方法,滋养丰饶的心灵,您将逐渐解锁属于自己的“长寿之钥”,开启一段更加健康、充实、有意义的人生。愿本书能够成为您迈向“无病到天年”的忠实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