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入门:千姿百态的梅花

国画入门:千姿百态的梅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马士伟 著
图书标签:
  • 国画
  • 梅花
  • 绘画入门
  • 艺术
  • 绘画技巧
  • 中国画
  • 花卉
  • 素描
  • 临摹
  • 教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52542
版次:1
商品编码:12079415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2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本系列国画书定位在“解析+图例”上。针对学习国画的主要两类群体,“一老一小”,即一个是少儿美术培训,一个是退休的老年人,他们在学习国画的过程中,非常需要各式各样的单幅图例来参考着来画,基于这个出发点,我们策划了《国画入门》这套国画丛书。

“解析”部分的图都很简洁,步骤分解也很到位,文字叙述简明扼要;而紧跟其后的“图例”部分则从各个角度展示了同一物体的画法,图示非常到位,很适合零基础的读者跟着临摹。

在前面打好的基础功上,每个单元的还放置了几幅古国,供读者临摹,从而使读者在一遍遍临摹的基础上掌握如何构图,如何自己创作一幅国画作品。

内容简介

国画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本系列图书专门为国画初学者量身定做,涵盖了国画中写意人物、花鸟鱼虫等几大类。本书着重于单个题材的演示,从局部到整体,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地讲解与示范,便于读者掌握中国画基础的笔墨与造型技巧。
《国画入门:千姿百态的梅花》是“国画入门”系列中的一本。全书共分为8章,由浅入深地教你如何轻松掌握国画中梅花的各种绘制技巧。书中首先介绍了写意画的基础知识,包括如何用笔、调墨和调色的技法;然后分别介绍了梅花的花头、枝干、花枝组合、梅干、全树花以及梅花配景的画法,每种画法讲解后都附有各式各样的图例,可以供初学者们临摹;通过创作的方式让读者加以练习,提升读者的绘画能力。
本书内容丰富,语言通俗易懂,实用性强,适合喜欢画梅花的读者、爱好国画的初中级读者,同时也可作为各地国画培训班和老年大学的实用教材。

作者简介

马士伟
黑龙江一级注册艺术设计师 毕业于哈尔滨学院美术系 2004年佳木斯市教育局授予教育先进工作者称号。2005--2008年黑龙江省教育厅班主任称号。2007年教育部高职高艺术类指导委员会授予艺术类骨干教师称号。2007年佳木斯市委、市政府授予职业教育先进个人称号。2008年黑龙江省教育厅授予职业教育先进个人称号。2013绚丽年华第六节美育教育成果展全国美育教育先进工作者。在专业上2004年获得全国艺术“群星奖”书法作品二等奖;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全国书法大展三等奖;2009年首届黑龙江有突出贡献的设计家获奖;2013绚丽年华第六节美育教育成果展书法一等奖;现任黑龙江三江美术职业学院北京校区 院长,黑龙江省职业鉴定评委 黑龙江艺术设计协会展示设计分会委员 北京鹰昊艺术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目录

第一章 基础入门 5
1.1 用笔技法 6
1.1.1 如何握笔 6
1.1.2 基本运笔技法 6
1.1.3 如何运笔 7
1.1.4 线条的练习 8
1.2 墨 9
1.2.1 墨分五色 9
1.2.2 调墨技法 9
1.2.3 墨法 10
1.3 颜料 12
1.3.1 常用的国画颜料 12
1.3.2 色墨结合 12
第二章 梅花的画法 13
2.1 勾勒法画梅花 14
2.1.1 基础画法 14
2.1.2 不同形态的花头 14
2.2 没骨法画梅花 16
2.2.1 基础画法 16
2.2.2 不同形态的花头 17
2.3 勾勒填色法画梅花 19
2.3.1 基础画法 19
2.3.2 不同形态的花头 19
2.4 复瓣梅花画法 21
2.4.1 基础画法 21
2.4.2 不同形态的花头 21
2.5 花蕊的画法 23
2.5.1 基础画法 23
2.5.2 不同形态的花蕊 23
2.6 花萼的画法 23
第三章 枝干的画法 24
3.1 梅枝造型规律 25
“之”字式 25
“丛”字式 25
“女”字式 25
“丫”字式 25
3.2 上发枝的画法 26
3.2.1 基础画法 26
3.2.2 不同形态的上发枝 26
3.3 下垂枝的画法 28
3.3.1 基础画法 28
3.3.2 不同形态的下垂枝 28
3.4 横出枝的画法 30
3.4.1 基础画法 30
3.4.2 不同形态的横出枝 30
3.5 梅花出枝应避免的问题 32
3.6 组合梅枝①——长短参差法 33
3.7 组合梅枝②——粗细相间法 34
3.8 组合梅枝③——纵横交错法 35
3.9 组合梅枝④——三线组合法 36
3.10 不同形态的组合梅枝 37
第四章 花、枝组合画法 39
4.1 二花组合 40
4.1.1 基础画法 40
4.1.2 不同形态的二花组合 40
4.2 三花组合 42
4.2.1 基础画法 42
4.2.2 不同形态的三花组合 43
4.3 四花组合 45
4.3.1 基础画法 45
4.3.2 不同形态的四花组合 46
4.4 多花组合 47
4.4.1 基础画法 47
4.4.2 不同形态的多花组合 48
第五章 梅干的画法 49
5.1 勾勒法画梅干 50
5.1.1 基础画法 50
5.1.2 不同形态的梅干 51
5.2 没骨法画梅干 52
5.2.1 基础画法 52
5.2.2 不同形态的梅干 52
5.3 勾皴法画梅干 55
5.3.1 基础画法 55
5.3.2 不同形态的梅干 56
第六章 一枝梅的画法 58
6.1 红梅的画法 59
6.2 绿梅的画法 60
6.3 白梅的画法 61
6.4 腊梅的画法 62
6.5 不同形态的梅花 63
第七章 梅花配景的画法 66
7.1 石头 67
7.2 梅石图 68
7.3 竹子 72
7.4 梅石竹 74
7.5 岁寒三友 79
7.6 喜鹊 84
7.7 喜上眉梢 86
7.8 器皿 91
7.9 梅花与瓷瓶 93
7.10 梅花与雪景 95
第八章 不同画幅的创作 98
8.1 斗方 99
8.2 扇面 104
8.3 团扇 109
8.4 横幅 113
8.5 条幅 116
疏影横斜,暗香浮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梅花意象 在中国漫长的艺术发展史中,梅花以其独特的品格和姿态,成为无数文人墨客寄情抒怀的对象,也成为了中国画中经久不衰的题材。它不仅仅是一种植物,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承载着坚韧、高洁、报春的寓意。从文人画的雅逸到宫廷画的富丽,从水墨淋漓的写意到工笔细致的描摹,梅花在中国画中呈现出千姿百态的艺术魅力。 一、梅花的艺术渊源与文化内涵 梅花之所以在中国画中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源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传统中国文化中,梅花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象征着不畏严寒、傲骨铮铮的君子品格。在中国古代,“四大君子”——梅、兰、竹、菊,更是被赋予了极高的道德情操。梅花在寒冬中独自绽放,不与百花争艳,其“凌寒独自开”的品格,被视为一种高尚的节操和不屈的精神象征。 在文学上,从屈原《离骚》中的“梅曰”、“乱曰”,到唐代诗人王安维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再到宋代诗人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千古绝唱,梅花早已渗透到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这种文学上的意象,自然而然地也流淌进了绘画的笔墨之中。 二、梅花在中国画中的表现形式 中国画中的梅花,根据表现技法和风格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写意梅和工笔梅两大类。 1. 写意梅: 写意梅是中国画中表现梅花最常见也最具代表性的手法之一。它强调以意写形,笔墨挥洒,不拘泥于形似,而重在表达梅花的精神气质和作者的情感。写意梅的特点在于: 笔墨的韵味: 写意梅的用笔多变,或枯笔老辣,或湿笔丰润,表现梅枝的苍劲古朴。墨色的运用也极为讲究,浓淡干湿,虚实相生,营造出丰富的空间感和质感。 神韵的捕捉: 写意梅的重点在于捕捉梅花“神”的意境。画家通过对梅枝的盘曲、舒展、疏密、断续的描绘,以及梅花的点缀、勾勒,来传达出梅花的生命力、孤独感、傲骨以及它们在寒风中摇曳的姿态。 挥洒与自由: 写意梅的创作过程往往是画家心随笔动,情感与笔墨融为一体的体现。笔触之间充满了生命的活力,观者仿佛能感受到画中的风吹、寒意以及梅花的清香。 常见的写意技法: “点”梅: 这是写意梅最经典的画法之一。用墨点直接点画梅花的花瓣,笔触轻重、大小、疏密的变化,可以表现出花朵的盛开、含苞待放、或是零落飘散的状态。点梅时,往往用中锋蘸墨,落笔果断,一气呵成,避免拖泥带水。 “勾”梅: 用细劲的墨线勾勒出花瓣的轮廓,再填以淡彩或墨色。这种技法相对工细,但也需要笔法的灵动,不能过于死板。 “圈”梅: 用圆润的笔触画出梅花的花瓣,常用于表现团簇盛开的花朵,显得圆润饱满。 枝干的描绘: 写意梅的枝干是表现其精神的关键。画家常用枯笔、侧锋,或是以飞白的方式来表现梅枝的古老、苍劲和饱经风霜的痕迹。枝干的穿插、转折,也富有极强的生命力和节奏感。 水墨的运用: 许多写意梅作品以水墨为主,通过水分的控制,营造出朦胧、清雅的意境。淡淡的水墨仿佛就是寒冬的空气,梅花在其中若隐若现。 2. 工笔梅: 工笔梅则侧重于对梅花形态的精确描绘,力求形似,并通过细腻的色彩和线条,展现梅花的娇美与雅致。工笔梅的特点在于: 严谨的造型: 工笔梅的绘制,需要画家对梅花的结构、形态有深入的观察和理解。每一片花瓣、每一条枝干都力求准确。 细腻的笔触: 工笔梅多用细劲的线条勾勒,再进行分染、罩染等色彩晕染。色彩的层次感和空间的表现力通过精细的笔触得到充分展现。 色彩的运用: 工笔梅的色彩丰富多样,可以根据描绘对象和意境的需求,使用淡雅的白梅、热烈的红梅,或是带有黄色花蕊的黄梅。色彩的搭配和晕染,能够极大地增强梅花的立体感和美感。 对细节的刻画: 工笔梅会细致地刻画花瓣上的脉络,枝干上的纹理,以及梅花与其他自然景物的结合,如与雪、月、冰、露的描绘,共同营造出一种精致而富有诗意的画面。 常见的工笔技法: 勾勒填色: 首先用细密的墨线勾勒出梅花和枝干的轮廓,然后用不同的颜色进行分染和填色。 没骨画法: 不勾勒轮廓,直接用墨或色点染出花瓣和枝干,再进行晕染。这种技法对笔墨和色彩的驾驭能力要求很高。 金碧/浅绛: 在工笔梅中,有时也会结合金碧(金色和青绿色的运用)或浅绛(淡赭石、花青等颜色)的技法,增添画面的华贵感或古朴感。 三、梅花的不同姿态与表现 无论采用何种技法,中国画中的梅花都能呈现出丰富的姿态,满足画家不同的创作需求和情感表达: 盛开的梅花: 笔墨饱满,色彩鲜艳,花团锦簇,象征着勃勃生机和生命力的巅峰。画家会通过繁复的笔触和色彩,表现梅花在寒冬中肆意绽放的景象。 含苞待放的梅花: 笔触含蓄,色彩渐浓,花蕾饱满,蕴含着无限的生命力,即将迸发的希望。这种姿态更能引起观者对未来美好事物的联想。 零落的梅花: 笔墨疏淡,色彩渐退,花瓣散落,表达一种淡淡的忧伤,或是对时光流逝的感叹。但也可能带有“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生命轮回之意。 老干新枝的梅花: 粗壮的古老枝干与嫩绿的新枝相互映衬,表现出生命的顽强延续和代代相传。古老的枝干象征着历史的沉淀,新生的枝芽则代表着希望与未来。 迎风傲雪的梅花: 枝干被风吹得微微弯曲,花瓣在寒风中摇曳,雪花点缀其上。这种景象更能突出梅花不畏严寒、坚韧不拔的品格。 依水而生的梅花: 梅花倒映在水中,虚实相生,画面更显清幽、宁静。水面的涟漪和梅花的倒影,共同构成一幅诗意的画面。 依山而生的梅花: 梅花生长在崎岖的山石之间,更显其孤傲、清高的气质。山石的坚硬和梅花的柔美形成对比,突出梅花的顽强生命力。 四、梅花画作中的意境营造 中国画不仅仅是描绘景物,更重要的是营造意境。在梅花画作中,意境的营造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着画面的感染力和艺术价值。 寒意: 通过水墨的浓淡、飞白的运用,以及对枝干的刻画,来营造出冬日的寒冷感。 清香: 通过梅花的点染,以及淡淡的色彩,让观者仿佛能闻到梅花那幽幽的清香。 孤独与寂寥: 往往通过孤树、空旷的环境来表现,但这种孤独并非凄凉,而是文人画家孤高自许、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精神写照。 希望与新生: 描绘出含苞待放的花蕾,或是与初生的嫩芽结合,传递出春天的气息,以及生命复苏的希望。 月夜梅花: 将梅花置于月光之下,利用光的明暗对比,营造出朦胧、清冷的月夜意境,更添诗情画意。 雪中梅花: 白雪覆盖的枝干和花朵,让画面显得更加纯洁、高雅,凸显梅花不染尘埃的品格。 五、梅花画作的欣赏与鉴赏 欣赏一幅梅花画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整体的构图: 画面是否疏密有致,虚实结合,给人以美的感受。 笔墨的功力: 枝干的苍劲、花朵的点染是否富有生命力和韵味。 色彩的运用: 色彩是否和谐、雅致,是否能够准确地传达出梅花的特质。 意境的表达: 画家通过画面想要传达的情感和精神内涵是什么。 画家独特的风格: 不同的画家会有不同的笔墨习惯和审美情趣,观察并体会这种差异也是欣赏的乐趣之一。 总而言之,中国画中的梅花,是画家情感、精神与技法的完美结合。它不仅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摹,更是对高尚品格的赞颂,对生命顽强不息的讴歌,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寄托。每一幅梅花画作,都是一个关于坚韧、高洁、希望的动人故事,等待着观者去细细品味。

用户评价

评分

我 must say, 这本《国画入门:千姿百态的梅花》简直是我近年来读过的最“走心”的绘画书籍之一!它不仅仅是一本教你画画的书,更是一本让你“读懂”梅花、爱上国画的书。《国画入门:千姿百态的梅花》这本书,最让我感动的是它对“情感表达”的重视。我之前学画画,总是觉得画得像就行了,但这本书告诉我,国画最重要的是“意”,是要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画面中。作者用非常优美的文字,引导我们去感受梅花在不同季节、不同心境下的“气质”。比如,冬日里饱经风霜的梅花,它传递的是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春风里傲然绽放的梅花,它又带着一丝欣喜和希望。书中提供的范例作品,每一幅都充满了故事感,仿佛能从中读出作者的心声。我尤其喜欢书中对“留白”的讲解。作者告诉我,留白并不是“空”,而是为了给画面留下想象的空间,让观者能够参与到画面的创作中来。这让我觉得,国画是一种非常“有温度”的艺术。而且,书中提供了很多关于“色彩搭配”的建议,告诉我如何运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现梅花的“娇嫩”、“高雅”、“热烈”。这让我觉得,原来国画不仅仅是黑白的世界,也可以充满斑斓的色彩。这本书就像一位知心的朋友,用最真挚的情感,与我分享她对梅花的热爱,让我感受到了国画艺术的无穷魅力。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绘画技巧的提升,更是一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国画入门:千姿百态的梅花》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将“技法”与“文化”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我一直觉得国画是一种非常“博大精深”的艺术,但很多时候,我们缺乏一个切入点去深入了解。这本书,以梅花为载体,巧妙地将梅花的生长习性、不同品种的特点、梅花在历代文人心中的象征意义,都融入到绘画的讲解中。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梅花精神”的解读。作者不仅仅教我们如何画出梅花的外形,更引导我们去理解梅花所代表的“傲骨”、“坚韧”、“高洁”等品质。这让我觉得,我不仅仅是在学习绘画,更是在学习一种人生哲学。书中提供的范例作品,每一幅都充满了诗意,仿佛能从中读出梅花的“魂”。最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诗画结合”的讲解,告诉我如何将诗词的意境融入到画面中,让画面更富有文化内涵。这让我觉得,我不再仅仅是在画画,而是在“创作”一幅“有灵魂”的艺术品。这本书就像一座桥梁,连接了我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距离,让我感受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艺术底蕴。我非常庆幸能够读到这样一本既有实用价值,又有文化深度的书籍。

评分

我 must say, 这本《国画入门:千姿百态的梅花》简直是为我这种“手残党”量身定做的!我一直觉得自己画画基本功为零,看到很多国画教程里复杂的笔触和墨法,脑子里直接就“宕机”了。但这本书真的不一样,它把最基础的笔墨技巧,比如用笔的轻重缓急,用墨的浓淡干湿,都分解得特别清晰,而且是结合着画梅花来讲解的,这简直是太巧妙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勾花”的部分,书里详细讲解了如何运用不同的线条来表现花瓣的轮廓、质感和层次,特别是那些细小的花蕊,用点、线、面的结合,看起来就好像真的能触摸到一样。还有“皴染”部分,对于如何表现梅花的枝干,比如老树皮的纹理,我之前觉得很难,但这本书里用了很多简化的方法,比如“擦”、“点”等,让我觉得并没有那么遥不可及。而且,书中反复强调了“意”的重要性,也就是说,画画不仅仅是模仿形,更要画出梅花的精神。比如,如何通过枝干的弯曲度来表现梅花的坚韧,如何通过花朵的疏密来表现梅花的雅致。这让我觉得,我不再仅仅是在“画”,而是在“创作”,在表达我自己的情感和对梅花的理解。书中的范例也很有启发性,每一幅画都配有详细的讲解,告诉我为什么要这样画,为什么要用这个颜色,这个笔触有什么作用。我感觉自己就像跟着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旁边一步步指导我,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我之前尝试过几次画梅花,总是画得死气沉沉的,但看了这本书,我才明白,原来是我的观察不够细致,对笔墨的理解也不够深入。现在,我感觉自己有了清晰的方向,对未来的练习充满了信心!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一场视觉和精神的盛宴!《国画入门:千姿百态的梅花》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绘画教程,更像是一本关于梅花的“艺术百科全书”。我一直以来都对梅花情有独钟,但总觉得只能停留在欣赏层面,直到我遇见了这本书。我最看重的是书中对梅花“姿态”的深入剖析。作者并没有把梅花简单地分为“花”和“枝”,而是详细地解读了梅花在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生长环境下的各种姿态:含苞待放时的娇羞,怒放时的热烈,凋零时的坚韧,甚至连一根细微的枝干,都能从中读出岁月的沧桑。书中的插图和范例作品,每一幅都栩栩如生,仿佛能感受到梅花在画纸上“绽放”。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枝干”的描绘,作者详细讲解了如何运用不同的笔触来表现梅花枝干的“苍劲”、“曲折”、“疏密”,以及如何通过墨色的浓淡变化来展现枝干的立体感和质感。这让我明白了,原来画好梅花的枝干,比画好花朵本身更重要,因为它承载着梅花的“筋骨”和“灵魂”。而且,书中还穿插了很多关于梅花的诗词、典故,以及不同画家对梅花的解读,这让我觉得,学习国画不仅仅是技巧的训练,更是一种文化的熏陶。读着这些文字,看着这些画面,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古色古香的画室,与古往今来的艺术家们一起,共同感悟梅花的精神。这本书让我对梅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激发了我用画笔去表达这份情感的强烈愿望。

评分

不得不说,《国画入门:千姿百态的梅花》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对国画的认知!我一直觉得国画是一种需要天赋和多年磨练才能掌握的艺术,对我来说,那简直是遥不可及的。但这本书,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让我感觉国画并没有那么神秘。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关于“用墨”的讲解。我一直以为画国画就是黑白分明,但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墨色可以变化出那么丰富的层次感,从浓重的黑到浅淡的灰,再到微妙的“飞白”,每一个层次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力。作者用非常生动的语言,将墨的“干湿浓淡”与梅花的“形态”巧妙地结合起来,比如用浓墨来表现梅花暗处的枝干,用淡墨来描绘迎着阳光的花瓣,用“飞白”来表现梅花枝干上的枯痕。这让我觉得,原来画国画不仅仅是“画”,更是一种“写”,是用笔墨在“书写”梅花的生命。而且,书中对“点染”的讲解也让我受益匪浅。我之前以为点染就是简单地用颜色往上点,但这本书告诉我,点染其实是非常讲究技巧的,比如如何控制颜色的深浅、干湿,如何根据梅花的形态来点染,才能让花朵看起来饱满而富有生命力。书中提供的范例作品,每一幅都充满了灵气,仿佛能闻到梅花的清香。最重要的是,每一幅作品都附有详细的讲解,告诉我为什么要这样画,为什么要用这个颜色,这个笔触有什么作用。这让我觉得,自己不再是盲目地模仿,而是有意识地去理解和学习。这本书就像一位和蔼的长者,耐心地引导我走进国画的世界,让我感受到了国画的独特魅力。

评分

我必须说,《国画入门:千姿百态的梅花》这本书,简直是我绘画生涯中的“及时雨”!作为一个曾经多次尝试国画,但总是以失败告终的“退伍老兵”,我一直觉得自己缺乏绘画的天赋。但这本书,用一种非常“治愈”的方式,让我重新燃起了对国画的热情。我最欣赏的部分是书中关于“笔墨趣味”的讲解。作者并没有上来就讲复杂的技法,而是引导我们去体会笔墨本身的韵味。比如,如何通过笔尖的“弹跳”来表现梅花花瓣的灵动,如何通过墨色的“晕染”来营造花瓣的柔美,以及如何运用“飞白”来表现梅花枝干的苍劲。这些看似简单的笔墨变化,却能让画面瞬间充满了生命力。我记得书里有一段讲到如何画梅花的“光感”,作者并没有直接用白色来提亮,而是通过墨色的巧妙运用,让花朵在墨色中“浮现”出来,那种朦胧的美感,简直让人惊叹。而且,书中提供了大量不同风格的梅花范例,从写意到工笔,从传统到创新,每一幅都各有千秋,但都围绕着“千姿百态”的主题。最关键的是,每一幅范例图都配有详细的步骤解析,告诉我每一步应该怎么做,为什么要这么做。这让我觉得,自己不再是盲目地模仿,而是有意识地去理解和学习。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友,耐心地告诉我,原来国画并没有那么难,只要掌握了方法,用心去感受,每个人都能画出属于自己的梅花。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国画艺术殿堂的大门,而且是那种非常温柔、友好的入口。我一直觉得国画是一种非常“高冷”的艺术,需要多年的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触及。但《国画入门:千姿百态的梅花》这本书,用一种非常亲切和易于理解的方式,让我感受到了国画的魅力。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梅花“神韵”的描绘。作者并没有一开始就讲复杂的技法,而是先引导我们去“读”梅花,去理解梅花在不同季节、不同环境下所展现出的独特气质。比如,冬日里傲然挺立的梅花,它传递的是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春风里吐露芬芳的梅花,它又带着一丝生机勃勃的喜悦。作者用非常优美的文字,结合精美的插图,将这些感受传达给了读者。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以形写神”的讲解,比如如何通过梅花枝干的“虬曲”来表现其历经风霜的坚韧,如何通过花朵的“疏影”来传达其清雅脱俗的气质。这让我明白,国画不仅仅是技巧的堆砌,更是情感和精神的表达。书中的步骤讲解也做得非常细致,从最基本的墨色变化,到如何运用不同笔触来表现梅花的质感,都循序渐进,让我这个零基础的人也能看得懂。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地学习,而是主动地去探索和发现。书中的范例作品,每一幅都充满了灵气,让我看到了国画的无限可能。我发现,原来画梅花可以有这么多不同的表现手法,可以有如此丰富的色彩和墨韵。这让我对国画艺术产生了更深厚的兴趣,也让我对自己未来的绘画之路充满了期待。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我期待已久的宝藏!作为一名对国画艺术一直抱有浓厚兴趣,但又苦于无从下手的“小白”来说,市面上很多教程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直接跳到技法,让人望而却步。但《国画入门:千姿百态的梅花》这本书,从书名就透露出一种亲切感和引导性。我翻开目录,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关于梅花品种、形态以及文化内涵的介绍,这部分内容恰恰是我最欠缺的知识。你知道吗?我一直以为梅花只有那几种形态,看了这本书才了解到,原来世界上有那么多不同姿态、不同颜色的梅花,它们背后还承载着那么丰富的象征意义,比如傲雪凌霜、坚韧不拔,还有一些与文人雅士的情感寄托息息相关。作者并没有直接枯燥地罗列信息,而是用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将这些知识融入到对梅花的描绘和欣赏中。这让我觉得学习国画不仅仅是掌握技巧,更是一种文化的体验和审美的提升。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不同梅花形态的细致观察和解析,比如一株含苞待放的梅骨,如何用墨线勾勒出其蓄势待发的生命力;又比如一树怒放的梅花,如何用色彩点染出其热烈奔放的美;还有那饱经风霜的老梅,如何用苍劲的笔触表现出其沉淀的岁月。这些细节的描绘,让我仿佛置身于梅林之中,身临其境地感受梅花的魅力。我本来以为自己可能只能画出最基础的梅花,但看了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如何观察和表现梅花有了全新的认识。而且,书中的图片质量非常高,无论是插图还是范例,都清晰而富有艺术感,这对于我们这些初学者来说,是多么宝贵的视觉参考啊!我迫不及待地想跟着书中的步骤,一点点去尝试,去描绘属于我自己的那份梅花意境。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像一道明媚的阳光,照亮了我对国画学习的道路。《国画入门:千姿百态的梅花》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循序渐进”和“触类旁通”。我之前学国画,很多时候都是遇到瓶颈,然后就卡住了,不知道该怎么继续。但这本书,从最基础的笔触训练开始,一步步引导读者进入梅花的创作。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结构”的讲解。作者详细地分析了梅花枝干的生长规律,以及花朵的组合方式,告诉我如何根据骨骼去构建枝干,如何根据花瓣的层叠去表现花朵的饱满。这让我明白,原来画好梅花,不仅仅是画出花和枝,更是要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且,书中提供了很多关于“写生”的建议,告诉我如何带着“眼”去观察梅花,如何捕捉梅花在不同光线、不同环境下的形态。这让我觉得,学习国画不仅仅是在书本上,更是在生活中。书中提供的范例作品,每一幅都充满了灵气,仿佛能感受到梅花的生命力。最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构图”的讲解,告诉我如何将不同的梅花元素巧妙地组合起来,形成一幅和谐而富有视觉冲击力的画面。这让我觉得,我不再仅仅是在画梅花,而是在“创作”一幅完整的国画作品。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让我一步步地走向国画的殿堂,让我对自己的绘画能力有了前所未有的信心。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简直是为我这种“勤劳但不聪明”的绘画爱好者量身打造的。我总是能花很多时间去练习,但总感觉画出来的东西差强人意,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国画入门:千姿百态的梅花》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对“过程”的极致拆解和对“细节”的反复强调。我之前学画画,很多时候都是看个大概,然后就自己瞎画,结果可想而知。但这本书,从最基础的握笔姿势,到如何调墨,再到如何控制笔尖的力度,每一个环节都写得清清楚楚。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笔法”的讲解,比如如何通过“中锋”、“侧锋”来表现梅花枝干的不同形态,如何通过“顿挫”、“提按”来塑造花瓣的立体感。这些看似微小的技巧,却能让画面瞬间有了生命力。我记得书里有一段讲到如何画梅花的“骨”,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来解释如何用简洁而有力的线条勾勒出枝干的形态,以及如何通过墨色的变化来表现枝干的枯荣。这让我明白,原来国画讲究的是“以少胜多”,是用最少的笔墨,去表达最丰富的内容。而且,书中提供了很多不同角度、不同状态的梅花范例,让我可以从多个维度去观察和学习。每一幅范例图都配有详细的步骤解析,告诉我们每一步应该怎么做,为什么要这么做。这让我感觉自己就像是在一个模拟的画室里,跟着老师一步步地进行创作,非常有成就感。我发现,原来我之前画不好,很多时候是因为我没有掌握这些基础的技巧,没有注意到这些细节。这本书就像一个“点石成金”的秘籍,让我茅塞顿开,对国画有了全新的认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