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色拟古山水/实用原大白描

设色拟古山水/实用原大白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志明 绘
图书标签:
  • 绘画
  • 山水画
  • 白描
  • 中国画
  • 技法
  • 教程
  • 设色
  • 古风
  • 艺术
  • 临摹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天津杨柳青画社
ISBN:9787554706664
版次:1
商品编码:12234485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实用原大白描
开本:8开
出版时间:2017-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4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设色拟古山水/实用原大白描》12幅山水佳作均取法古意,每一幅作品是对一位山水大师笔意的揣摩与凝练,杨升、大小李将军(李思训、李昭道)、董源、王诜、王希孟、李唐、赵伯驹、赵伯骕、赵大年、马远、钱选、仇英等不同时代的画家均成就非凡、各具特色,代表了中国古代山水创作之巅。此12幅佳作在结合古人意趣的基础上,融合了作者自身的心得,构图高远、设色典雅,皴法、勾线等亦是笔笔精到,是市场所难得的工笔山水佳作。

作者简介

  刘志明,号花溪草堂,陕西省汉中市人,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山水画工作室。作品多次参展、获奖,并被各大美术馆、企业及收藏家收藏。
设色拟古山水/实用原大白描 引言 《设色拟古山水/实用原大白描》是一部集理论、技法与实践于一体的中国传统绘画教程。本书以“设色拟古山水”为主题,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中国山水画的创作理念、审美情趣与历史渊源;同时,“实用原大白描”部分则为读者提供了大量可供临摹与学习的精美白描素材,涵盖了山石、树木、云水、点景人物等山水画的构成要素。本书旨在帮助绘画爱好者、初学者乃至专业画家,系统地掌握设色山水画的创作规律,提升白描造型能力,并在传承古韵的同时,融入时代精神,创造出具有个人风格的中国山水画作品。 第一部分:设色拟古山水——理论与意境 第一章: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之美 中国山水画,并非对自然景物的简单摹写,而是画家内心世界与自然精神的契合与沟通。其核心在于“意境”。意境,是通过画面传达的一种超越视觉的、具有诗意和哲学内涵的氛围。本章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探讨山水画的意境之美: “天人合一”的哲学观: 追溯中国传统哲学中“天人合一”思想对山水画的影响。画家如何通过描绘山水,表达对宇宙和谐、人与自然融洽关系的理解与追求。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艺术追求: 阐释中国山水画如何在有限的笔墨中,营造无限的想象空间。讲解“写意”的真谛,即不拘泥于物象的形似,而是着重于神似,捕捉事物内在的精神气质。 诗情画意的融合: 探讨诗歌与山水画在形式与精神上的共通之处。许多山水画作品本身就如同无声的诗,蕴含着诗人般的细腻情感与哲思。 意境的营造要素: 气韵生动: “气韵生动”是中国画的最高品评标准。本章将解析如何通过笔墨的运用,赋予画面生命力与灵动感。 构图的匠心: 讲解中国山水画构图的独特法则,如“经营位置”、“虚实相生”、“留白”等,如何通过巧妙的布局,引导观者的视线,营造深邃的意境。 色彩的语言: 探讨设色在山水画中的作用,如何通过色彩的搭配与运用,烘托气氛,增强画面的情感表现力。 第二章:拟古山水的传承与创新 “拟古”是中国山水画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并非简单的模仿,而是在继承前人艺术精华的基础上,进行消化、理解,并融入自身时代精神与艺术思考的再创造。本章将重点阐述: “古”的内涵: 什么是“古”?“古”指的不仅仅是某种固定的程式或技法,更是指历代大师们所形成的艺术品格、精神追求与审美理想。 历代山水画大师的风格解析: 唐代山水: 介绍如李思训、吴道子的“金碧山水”与“水墨山水”,分析其时代特征与艺术成就。 宋代山水: 深入探讨范宽、郭熙、李唐等大师如何将“全景式”山水推向高峰,解析其严谨的结构、宏大的气势以及对自然观察的细致入微。 元代山水: 剖析黄公望、倪瓒等“文人画”的山水风格,探讨其笔墨的写意性、情感的抒发以及对山水精神的独特理解。 明清山水: 介绍沈周、文徵明、董其昌、石涛、八大山人等大家的艺术风格,分析他们如何继承与革新,形成各自独特的面貌。 “拟古”的学习方法: 深入临摹: 强调临摹的重要性,不仅要形似,更要神似,理解前人笔墨的运行轨迹与造型原理。 读画与思辨: 鼓励读者在临摹的同时,进行独立的思考,分析作品的优点与不足,思考为何前人能达到如此高度。 博采众长: 倡导不拘泥于一家一派,广泛学习不同大师的优点,最终形成自己的艺术语言。 “拟古”与“创新”的辩证统一: 强调真正的创新源于对传统的深刻理解与掌握。如何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注入个人的时代感受与艺术理念,创作出既有古韵又不失时代精神的作品。 第三章:设色山水画的技法与表现 设色是山水画丰富表现力的重要手段。本章将系统介绍设色山水画的常用技法与色彩运用,使读者能够灵活地将色彩融入画面,增强画面的感染力。 笔墨基础与设色结合: 勾、皴、擦、染的运用: 讲解在设色过程中,如何与基本的笔墨技法相结合。例如,用皴法形成的结构如何通过染法来赋彩,用勾勒勾出的轮廓如何用墨或色来加强。 墨法的地位: 强调墨法在设色山水中的重要性,墨的层次与色彩的搭配,如何共同构建画面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色彩的种类与运用: 矿物颜料与植物颜料: 介绍中国画常用颜料的特点,如石青、石绿的厚重感,赭石、花青的温润感,以及它们在设色山水中的表现力。 “淡彩”、“重彩”与“没骨”技法: 淡彩: 讲解如何用清淡的色彩晕染,营造出清新、雅致的画面氛围,如春秋时节的山景。 重彩: 介绍如何运用浓郁、鲜明的色彩,表现庄重、华丽的山水景象,如金碧山水。 没骨法: 阐述不勾勒轮廓,直接用色彩作画的方法,如何通过色彩的晕染来塑造形体,营造朦胧、写意的效果。 色彩的象征意义与情感表达: 探讨不同颜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如青色象征春天与生机,红色象征喜庆与热烈,黑色象征厚重与深沉。如何通过色彩的组合,表达画家的情感,营造特定的意境。 设色步骤与技巧: “先墨后色”还是“先色后墨”: 讨论不同创作习惯下的设色顺序,以及它们各自的优势。 “渲染”的技巧: 讲解如何一次性晕染到位,以及如何通过反复渲染来丰富色彩的层次。 “提亮”与“压暗”: 介绍如何运用色彩的明暗对比来塑造空间和体积。 “点景”人物与色彩的和谐: 讲解如何运用色彩点缀人物、舟桥等景物,使其与整体山水和谐统一,并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第二部分:实用原大白描——临摹与实践 第四章:白描:山水画的骨骼与筋脉 白描是中国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造型手段之一。它以线条为主要表现形式,不施色彩,却能勾勒出物象的形体、结构、质感与神韵。本部分将为读者提供丰富的白描素材,并引导读者掌握白描的要领。 白描的重要性: 强调白描是学习中国画的基础,是培养造型能力、笔墨功力的关键。任何复杂的设色山水,其根基都在于扎实的白描功底。 线条的语言: “十八描”的解析与应用: 介绍中国画中经典的线条表现方法,如高古游丝描、铁线描、减笔描等,并结合实际图形,解析其不同的运笔方法与表现效果。 线条的粗细、轻重、缓急: 讲解如何通过线条的变化,表现物体的质感、体积和远近关系。 流畅的笔触与节奏感: 强调线条的连贯性与内在的音乐感,如何让线条“活”起来。 山水画元素的白描练习: 山石的白描: 不同山体的造型: 练习描绘各种形态的山峰、岩石、石壁,如斧劈皴、披麻皴、马牙皴、卷云皴等经典皴法的白描应用。 山石的结构与透视: 学习如何表现山石的层次感、体积感和空间关系。 树木的白描: 不同树种的形态: 练习松、柏、柳、 Oak等典型树木的枝干、树叶的勾勒方法。 树干的纹理与树叶的疏密: 学习如何通过线条表现树木的苍劲与秀丽。 云水的白描: 云的形态: 练习描绘各种形状的云朵,如卷云、浮云、祥云等。 水的表现: 学习如何用流畅的线条表现水流的动感、波纹的起伏。 点景人物的白描: 人物的比例与动态: 练习描绘不同姿态的人物,如渔夫、樵夫、隐士、舟子等,注意人物的比例、动态与山水环境的协调。 人物的衣纹: 学习如何通过衣纹的变化,表现人物的性格与时代特征。 第五章:实用原大白描素材集 本部分是本书的核心实践部分,汇集了大量精心绘制的、尺寸等同于印刷品的白描范例。这些范例涵盖了山水画中的各类要素,旨在为读者提供最直接、最有效的学习素材。 分类清晰的素材: 山石系列: 包含各种角度、不同形态的悬崖峭壁、连绵山峦、奇峰怪石的精细白描,以及各种皴法的示范。 树木系列: 集合了形态各异的树木,从苍劲的古松到秀丽的垂柳,从挺拔的松柏到繁茂的Oak,覆盖多种树种和树龄的描绘。 云水系列: 提供不同形态的云朵以及或平静或激荡的水流、瀑布的白描范例。 点景人物系列: 包含在山水中劳作、休憩、行旅的人物,姿态各异,为画面增添生活气息。 亭台楼阁与舟桥系列: 传统建筑与交通工具的白描,有助于构建完整的山水场景。 “原大”的价值: “原大”意味着这些白描范例与实际创作时使用纸张的尺寸大致相同,读者可以直接在其旁进行对照临摹,更准确地把握线条的力度、大小和结构,最大限度地减少因缩放带来的误差。 临摹指南: 循序渐进: 建议读者从简单的元素开始,如单棵树、一块山石,逐步过渡到复杂的组合。 多角度观察: 鼓励读者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临摹,体会结构与线条的关系。 理解而非复制: 强调临摹是为了理解其造型原理和笔墨技巧,并非机械地照搬。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尝试变化和创新。 加入个人思考: 在临摹过程中,可以尝试加入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对原作进行微调,逐渐培养自己的造型风格。 第六章:从白描到设色的融会贯通 掌握了白描的基础后,如何将其巧妙地转化为色彩丰富的设色山水,是本章探讨的重点。 白描的设色预设: 在绘制白描时,就应思考未来设色的可能性。例如,线条的走向、墨色的深浅,都应为设色留有余地。 设色中的笔墨意趣: 墨为骨,色为衣: 阐述墨线如何成为设色山水的骨架,色彩如何在墨骨的基础上赋予生命与质感。 墨色与色彩的交融: 探讨墨的浓淡与色彩的明暗、冷暖如何相互配合,营造出丰富的画面层次。 “撞水”、“积染”等设色技法在白描基础上的应用: 讲解如何在已有的白描基础上,通过晕染、烘托等方法,丰富色彩的表现力。 案例分析: 选取本书中的部分白描素材,展示其转化为设色山水的不同处理方法,提供具体的设色思路与步骤。 分析设色如何强化白描所表现的意境,如何通过色彩的选择与搭配,烘托主题,表达情感。 创作实践: 鼓励读者利用本书提供的白描素材,尝试进行设色创作,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结语 《设色拟古山水/实用原大白描》是一扇通往中国传统山水画艺术殿堂的窗口。本书融合了深厚的理论积淀与实用的技法指导,既有对中国山水画精神内核的解读,也有对具体创作技巧的详解。通过对“设色拟古山水”的理论阐释,读者将领略到中国画的独特审美,理解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实用原大白描”部分的丰富素材,则为读者提供了最直接、最有效的学习途径,通过反复临摹,扎实掌握造型能力与笔墨技巧。本书希望能够成为您艺术道路上的一位忠实伙伴,陪伴您一同探索中国山水画的无限魅力,在继承传统、发扬光大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创作出属于您自己的精彩篇章。

用户评价

评分

读这本书的过程,更像是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作者通过对古法的“拟古”,不仅是在技艺上的传承,更是在精神上的致敬。那些山石的皴法,云水的处理,人物的动态,都经过了精心的揣摩和再现。

评分

对于许多热爱中国传统艺术的爱好者来说,能够亲手临摹古人的作品,无疑是一种莫大的乐趣。这本书的“原大白描”部分,简直就是为我们量身定做的“练功房”。

评分

我一直对中国传统山水画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往往苦于找不到系统且易于入门的资料。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及时雨!“设色拟古山水”的部分,展示了多种设色技法和风格,从青绿山水的明快,到水墨山水的沉郁,再到浅绛山水的温润,都做了非常细致的展示,并附有精彩的范例。

评分

一开始我还以为“实用原大白描”只是一个略显生硬的副标题,但真正接触到书中的内容后,我才惊觉它的重要性和价值。那些白描的线条,看似简单,实则功力深厚,勾勒出的山石、树木、人物,无论是轮廓还是细节,都准确得令人赞叹。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些白描图稿并非仅仅是欣赏品,它们的设计和比例,都非常便于我们这些初学者或是有意临摹学习的人来使用。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非常合理,使得“设色拟古山水”和“实用原大白描”这两个看似独立的板块,能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得益彰。

评分

我是一个对细节要求很高的人,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在设色部分,不仅仅是色彩的搭配,更是对色彩与墨色的融合,以及如何通过色彩来表现物象的质感和空间层次,都有深入浅出的讲解。

评分

作为一名对传统绘画技法充满好奇的业余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既能让我欣赏到精美的古画,又能指导我如何去实践的书籍。这本书的“实用原大白描”部分,简直是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有一种沉静而古朴的美感,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所蕴含的传统艺术气息。当翻开书页,扑面而来的便是那一幅幅细腻入微、设色淡雅的山水画卷。我特别喜欢其中几幅对古人绘画意境的重现,那种“高山流水遇知音”的韵味,仿佛能将人带回到那个文人雅士吟诗作画的年代。不仅仅是简单的模仿,更能感受到作者在“拟古”过程中注入的独特理解和创造力。每一笔、每一墨都仿佛承载着历史的重量,又散发着当代的生命力。

评分

“设色拟古山水”这个词语,本身就充满了诗意和想象力。翻开这本书,我真的看到了作者是如何将这份诗意付诸笔端的,他们如何从古人的画作中汲取灵感,又如何在这个基础上,展现出自己独特的审美情趣。

评分

我尤其想强调“实用”二字。书中很多白描的图稿,都是按照实际尺寸绘制的,这对于学习者来说,意味着可以直接进行拓印或者作为参考来绘制。不用担心比例失调,也不用费心去测量。这种细致的考量,让这本书的实用性大大提升,让原本可能显得高高在上的古画技法,变得触手可及。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