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音乐的历史进程中,令人瞩目并具有特别重要表现意义的风格与手法是“半音化”(Chromaticism),它包含了:半音的声部进行、和弦结构与和声进行;调性的频繁变换、远关系调性的密集紧接、调性的游移、隐蔽和无调性、泛调性的出现;从自然音阶基础的变音色彩至兴德米特的半音阶理论与实践和勋伯格的十二音体系;所有这些,都属于半音化风格与手法的发展演进范畴。
尽管在20世纪初,西方现代音乐的观念和手法不断更新,半音化仍然是各种新的风格和手法演进中一项具有根本性意义的风格与手法特征,无论在现代音乐的旋律与和声方面、音响与色彩方面都与半音化有密切关系,半音化渗透在音乐的纵与横、旋律与和声、调性与调式等各个方面,成为某些乐派的风格特征。
七个自然音以外的变音从自然音体系的附从地位,亦即“临时音”地位,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不少作曲家富于意趣的处理下,在一些理论家睿智的归纳和总结下,充分发挥了它们的色彩和表现作用,并逐步形成各种规范性的使用方法。
桑桐(1923—2011),男,1923年生于中国上海,原名朱镜清,音乐教育家,作曲家,音乐理论家。上海音乐学院原院长、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创作的钢琴独奏曲《内蒙古民歌主题钢琴小曲七首》曾获第六届青年联欢节作品铜质奖章。除此,还创作有:钢琴曲《序曲三首》、《随想曲》,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与陈钢合作)、《怀念》(与陈铭志合作)等。1950年创作的大提琴《幻想曲》,由苏联籍大提琴家舍甫磋夫与上海交响乐团首演于1951年。1957年,大提琴家王磊在世界青年联欢节上演出此曲之后,在日本、美国等处演出,并录制唱片与音带。现已成为音乐院校大提琴教学的曲目。
撰有《和声学专题六讲》《和声的理论与应用》《五声纵合性和声结构的探讨》《多调性写作手法简介》《半音化的历史演进》等和声论文、论著。
可以,非常满意
评分好
评分1·音程
评分调性
评分非常好 书的质量没问题
评分②民主平等是指在学术面前人人平等,在知识面前人人平等。不因家庭背景、地区差异而歧视,不因成绩落后、学习困难遭冷落。民主的核心是遵照大多数人的意志而行事,教学民主的核心就是发展、提高多数人。可是总有人把眼睛盯在几个尖子学生身上,有意无意地忽视多数学生的存在。“抓两头带中间”就是典型的做法。但结果往往是抓“两头”变成抓“一头”,“带中间”变成“丢中间”。教学民主最好的体现是以能者为师,教学相长。信息时代的特征,能者未必一定是教师,未必一定是“好”学生。在特定领域,特定环节上,有兴趣占有知识高地的学生可以为同学“师”,甚至为教师“师”。在教学中发现不足,补充知识、改善教法、
评分非常非常不错,很好,正品。
评分需要一定的 乐理基础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