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适用于从事平面设计、媒体设计、信息可视化设计等与动态图形相关的专业学生及爱好者。 本丛书共包括10本,分别配色设计方法与应用、展示设计入门与提高、设计思维与快速表达、设计师必学的心理学、产品设计手绘技法、人机工学与设计应用、纺织品图案设计与应用、平面构成创意与设计(第二版)、现代图案创意与设计、运动图形设计初步,可供艺术设计、服装设计、工业设计等专业师生使用。本丛书是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本书首先从20世纪以来的抽象动画的出现及后期的发展开始,介绍了目前流行于网络、影视、广告及实验艺术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动态图形设计的基本发展概况。对于目前广泛传播于移动互联网及微博微信中出现的GIF格式动画在第2章进行了专门介绍。第3~5章对动态图形设计与设计三大构成原理的联系进行分析,总结动态图形设计的一些基本运动规律,并对目前比较常见的动态图形设计的风格类型做出概括性的归纳整理,找到一些基本的规律和设计思路。第6章、第7章从动态图形设计的素材制作开始,由浅入深地介绍几种常见动画类型的制作思路与方法。第8章介绍了几个商业制作中比较实用的案例,从二维的矢量动画、实拍与三维动画相结合到全三维漫游动画这几种类型。
本书对动态图形设计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本书适用于从事平面设计、媒体设计、信息可视化设计等与动态图形相关的专业学生及爱好者。希望借此抛砖引玉,能够与广大读者朋友和艺术爱好者共同探讨动态图形设计这门新兴艺术。
内页插图
目录
第 1 章 动态图形设计概论
1.1 动态图形设计的概念及含义 001
1.2 抽象艺术在20世纪的兴起 002
1.3 抽象动画的产生 004
1.4 抽象动画的先驱和早期作品 004
1.5 抽象动画的意义 011
1.6 抽象动画的两个方向 011
1.7 动态图形设计的早期应用——电影片头 014
1.8 动态图像设计的应用——电视包装 021
第 2 章 GIF动画——静态的图形设计与动态图形设计之间的桥梁
2.1 GIF动画是一种微动画的概念 023
2.2 GIF动画作品介绍 024
2.3 动态标志 030
2.4 动态标志及动图设计作品 031
第 3 章 平面设计原理及三大构成基础与运动图形设计的关系
3.1 包豪斯与构成主义教学对运动图形设计的影响 033
3.2 运动图形设计中点、线、面元素的运用,形状的对比与变化 034
3.3 运动图形设计中的色彩构成——明度对比、色相对比、纯度对 035
3.3 动态图形设计中的立体空间构关系,物体的运动与空间的变化 036
第 4 章 动态图形设计图形运动的基本规律
4.1 图形的位移、旋转、缩放等基本变化 037
4.2 图形的变形动画 038
4.3 图形的色彩变化 041
4.4 图形的生长及显示消隐类动画 043
4.5 图形的聚散与分合 044
第 5 章 运动图形设计的风格与类型
5.1 位图剪纸拼贴类动画 045
5.2 矢量图形类动画 046
5.3 数字图形与实景拍摄结合类动画 049
5.4 字体标志类动画 050
5.5 三维空间漫游类动画 052
5.6 信息图形化动画 053
5.7 粒子特效类动画 054
5.8 综合混搭类动画 054
第 6 章 运动图形设计的素材类型及基本制作方法
6.1 二维抠像素材 058
6.2 二维矢量素材 063
6.3 三维渲染素材——动态及静态 069
6.4 背景光效素材 075
第 7 章 运动图形设计制作方法
7.1 显示消隐类动画制作 089
7.2 路径动画制作 094
7.3 变形动画的制作 103
7.4 二维三维相结合类动画 106
7.5 流体特效类动画 113
第 8 章 动态图形设计综合制作实例
8.1 二维广告动画制作:天猫双11网络促销广告动画 123
8.2 三维动画元素与实拍素材合成动画 133
8.3 Maya大桥漫游动画展示 145
结语 153
参考文献 154
前言/序言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新媒体的时代,各种影像通过电影、电视、电脑、手机、户外的电子显示屏,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被视频信息所包围的世界。这其中就包含了许多富有创意的影视片头、视频广告、MTV、信息图形化、独立动画等作品。
随着大众对媒体接受习惯的改变,平面设计也迎来了一个媒体转换的时代,以前单纯静态的二维的平面设计正在与数字化的动态媒体相结合,产生一种多学科交叉的艺术门类——动态图形设计(Motion Graphics Design)。动态图形设计融合了平面设计的构成语言、动画设计的影视美学、数字艺术的软件科技等多领域的知识,是典型的跨学科艺术。动态图形设计,这种新型的媒体设计方式给每一位设计师都带来了挑战和机遇,我们有必要对这种新的设计类型进行理论和实践的研究。
本书的前5章从动态图形设计的前身——抽象动画开始,对动态图形设计的发生、发展、应用、普及等方面的历史进行了概括性的梳理和挖掘;对流行于网络和手机社交媒体的GIF格式动态图形设计进行专题的介绍;分析了如何在动态图形设计中融入现代设计的构成理念,如何将平面设计中点线面的构成方式进行动态化的展示;同时也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各种动态图形设计的动画规律、技术方式和风格类型。
本书的第6、7两章由浅入深地对动态图形设计图形素材的制作进行了概括性的介绍。在动态图形设计的具体制作章节,着重介绍了一些目前主流的视觉效果的具体制作方法。
第8章介绍了几个商业制作中比较实用的案例,从二维的矢量动画、实拍与三维动画相结合到全三维漫游动画这几种类型。在本书的技术实践章节中,笔者并没有单纯地介绍软件的使用方法,而是强调如何让各种软件的搭配融合,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动态图形设计是一门交叉学科,需要设计者用自己所掌握的技术和艺术手段进行创造性的发挥,一段有创意的动态图形设计不仅需要有高的制作技巧,更要有大胆创新的思维方式。希望能够通过这些案例,抛砖引玉,给读者打开创作的思路。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另外几位老师的大力帮助,他们都是长期从事动态图形设计和动画教学研究的高校教师,他们是:安徽广播职业技术学院的王安娜老师(第8章部分内容)、安徽建筑工业大学的张抗抗老师(第3章部分内容)、安徽艺术职业学院的周崛老师(第6章的部分内容)。
本书是编者结合自己近年来的教学经验,总结而成,本欲尽善尽美,但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还有不少有待完善的地方,恳请专家和读者给予批评和指正,不胜感激!
主 编
2016年7月25日于合肥
品牌与视觉传达设计实务指南 内容提要: 本书深入剖析了当代品牌建设与视觉传达设计的核心原理、流程与前沿实践。它不仅仅是一本理论汇编,更是一部面向实战的工具书,旨在帮助设计师、市场营销人员及企业决策者系统地理解如何通过卓越的视觉语言构建强大的品牌资产,并在多媒介平台上实现高效、一致的沟通。全书结构严谨,内容涵盖从品牌策略的制定、核心视觉识别系统的构建,到具体应用媒介(如数字界面、包装、空间导视)的设计执行与管理。 --- 第一章:品牌战略基石与市场定位 本章首先探讨品牌作为一种商业资产的本质,区别于单纯的Logo或商标。我们从宏观层面出发,阐述了品牌定位(Brand Positioning)在竞争格局中的决定性作用。内容聚焦于市场调研、竞品分析以及目标受众(Target Audience)的深度洞察。 1.1 品牌的核心要素: 深入解析品牌的核心价值(Core Values)、使命(Mission)、愿景(Vision)以及品牌个性(Brand Personality)。强调如何将抽象的商业目标转化为可感知的视觉情感。 1.2 定位模型的构建: 介绍当前主流的品牌定位模型,如感知图(Perceptual Mapping)和价值主张画布(Value Proposition Canvas)。重点讲解如何通过“差异化”策略,在同质化市场中找到独特的品牌声音和视觉切入点。 1.3 叙事驱动的设计: 品牌故事(Brand Storytelling)是建立情感连接的关键。本章详细阐述了如何将企业的历史、产品特点与用户利益融合成引人入胜的叙事结构,并指导设计师如何将这种叙事转化为视觉元素。 --- 第二章:视觉识别系统(VIS)的系统构建 视觉识别系统是品牌策略的具体物化过程,其设计必须具备高度的逻辑性和可执行性。本章详细拆解了VIS设计的每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及其内在联系。 2.1 标志(Logo)设计精要: 不止于美学考量,更侧重于标志的“工程学”——易读性、适应性(Scalability)和记忆性。探讨不同类型的标志(文字标、图形标、组合标)的选择标准,并提供标志设计的限制与延展原则。 2.2 标准色与字体系统的建立: 深入分析色彩心理学在品牌构建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制定一套既符合行业规范又具备独特性的标准色谱。同时,探讨西文字体和特定情况下中文字体的选择标准,确保字体在不同载体上的清晰度和风格一致性。字体家族的层级划分(如标题、正文、辅助信息)是本节的重点。 2.3 辅助图形与纹理: 讲解如何通过抽象的辅助图形、图案或纹理来丰富品牌的视觉语汇,使其在不直接使用Logo的情况下仍能被识别。这部分内容强调辅助图形作为“品牌DNA”的延伸作用。 2.4 视觉识别系统手册(VI Manual)的编写: 强调规范化的重要性。介绍如何编制详尽的VI手册,包括使用规范(Do's & Don'ts)、安全空间、最小尺寸限制等,确保品牌形象在全球范围内的准确传达。 --- 第三章:跨媒介的视觉应用与界面设计趋势 在数字时代,品牌形象需要在平面、立体、动态和交互界面中无缝切换。本章关注如何在不同媒介中保持视觉的连贯性与针对性优化。 3.1 包装设计中的品牌表达: 探讨实体包装作为“无声推销员”的角色。分析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印刷工艺(如烫金、UV、模切)如何与品牌调性相互作用。以快消品和高端产品为例,对比不同策略下的包装效果。 3.2 空间导视系统(Signage)设计: 聚焦于环境设计中的信息层级。讲解如何在建筑、室内环境中整合品牌元素,确保导视系统的功能性(指向明确)与美学性(融入环境)。 3.3 数字产品界面的视觉逻辑: 深入探讨用户界面(UI)设计中品牌视觉的应用。重点分析色彩、图标、布局如何服务于用户体验(UX)。讨论响应式设计(Responsive Design)对品牌视觉一致性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3.4 品牌在社交媒体上的动态呈现: 社交媒体对品牌形象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时性与互动性。分析适用于短视频、信息流广告的视觉规范,以及如何进行“微动效”的设计以提升用户参与度。 --- 第四章:设计管理、流程优化与未来展望 优秀的设计不仅仅是创意的实现,更是高效项目管理和前瞻性思维的产物。 4.1 设计流程的标准化: 介绍从创意简报(Creative Brief)接收到最终交付的完整项目管理流程。强调跨部门协作(设计、市场、技术)的沟通策略,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设计评审与反馈的迭代。 4.2 知识产权与设计合规性: 简要介绍品牌视觉元素注册与保护的基础知识,确保设计成果的法律安全性。 4.3 设计的评估与迭代: 讨论如何量化设计成果,如通过用户测试、A/B测试等方式评估品牌视觉在市场中的实际表现。设计是一个持续优化的过程,本节指导读者建立反馈回路。 4.4 行业前沿趋势洞察: 展望后疫情时代、元宇宙概念对品牌视觉设计可能带来的冲击与机遇,包括沉浸式体验设计、参数化设计在品牌资产生成中的潜力等。 --- 本书特色: 实战导向: 案例分析丰富,均选取全球知名或具有开创性实践的企业案例,解析其视觉策略背后的商业逻辑。 系统思维: 强调品牌视觉是一个完整的、相互关联的系统,而非孤立的元素集合。 工具性强: 提供了大量的设计流程图、检查清单和应用指南,可直接作为设计团队的工作参考手册。 跨界整合: 整合了品牌营销、用户体验设计(UX/UI)和传统平面/空间设计的知识,培养复合型视觉策略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