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優質好書請點擊:
★許壽裳不僅是魯迅的同鄉,更是魯迅情逾兄弟的摯友,兩人自1902年在日本留學期間相識,此後35年一直保持著親密的聯係,可以說是撰寫魯迅傳記的不二人選,因此許壽裳迴憶魯迅的文章,對於研究魯迅的生平、思想和作品有著不可代替的重要意義。
★作者許壽裳以事實為根據,將傳主的經曆、行狀、思想、作品都放在特定的曆史背景和時代思潮中加以考察,內容詳實,範圍廣博,感情深摯,文筆醇厚,對於傳主的各個生活側麵都作瞭充分的描述,力圖描述一個真實的魯迅。
★原汁原味,未刪節經典版。作為同類型著作中首屈一指的魯迅傳記,該書曾遭到刪削修改,比如魯迅關於“革命要先革心”,又比如作者對魯迅寂寞心境的剖析,等等,此次我們一律據原刊或初版本付排,以顯示曆史原貌。
★用著名版畫傢劉春傑先生的作品《勇氣》作為封麵設計主圖,聆聽大先生的心跳,體悟民族脊梁的純粹與勇氣。
★大師寫大師、名傢寫名傢的傳記經典。在許壽裳的學術成就中,公認極具價值的是傳記文學研究和協作,他認為成功的傳記文學描寫入神,巨細畢現,能産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的藝術效果,可以幫助讀者瞭解時代和人物的相互影響。他的《章炳麟》和關於魯迅的兩部迴憶錄忠實地體現瞭他對傳記文學的理解,是中國現當代傳記文學史上不可多得的經典之作。
★書中收錄瞭許壽裳根據魯迅日記及其他資料親自編纂的“魯迅先生年譜”,同時也收錄瞭作者發錶於魯迅逝世一年後品評傳主舊體詩的《魯迅古詩文的一斑》文章,評價公允深刻,是研究和瞭解魯迅生平及詩文作品不可多得的珍稀參考資料。
《魯迅傳》是許壽裳迴憶摯友魯迅先生的作品集,完整收錄瞭《亡友魯迅印象記》和《我所認識的魯迅》兩部分內容。
作為魯迅精神當之無愧的深刻的理解者,許壽裳以事實為根據,將傳主的經曆、行狀、思想、作品都放在特定的曆史背景和時代思潮中加以考察,從多角度進行觀照,力圖描述一個真實的魯迅。
文筆淳厚,內容翔實,感情深摯,在魯迅傳記中首屈一指,是魯迅研究者和愛好者的入門書。作為魯迅35年的摯友,許壽裳的迴憶文章,對於研究魯迅的生平、思想和作品有著不可代替的重要意義。
許壽裳(1883—1948),浙江紹興人,現代著名教育傢、傳記文學傢、魯迅研究專傢。
1902年以浙江官費派往日本留學。曆任北京大學、北京高等師範學校、成都華西協和大學、西北聯大等校教授。1946年颱灣行政長官陳儀邀請許壽裳主持颱灣省編譯館,不久編譯館裁撤後並入教育廳管轄,轉往颱灣大學任教。
與魯迅相識於東京弘文學院,成為終身摯友。他曾先後介紹魯迅到浙江兩級師範學校、教育部工作。魯迅去世後,許壽裳承擔起瞭整理亡友魯迅文字的重任。
魯迅與許壽裳的關係,不僅是鄉情、同窗之誼,更是魯迅情逾兄弟的摯友,許廣平當時在給許壽裳的信中說:“迴憶之文,非師莫屬!”
上亡友魯迅印象記
003小引
004一剪辮
007二屈原和魯迅
012三雜談名人
016四《浙江潮》撰文
019五仙颱學醫
023六辦雜誌,譯小說
027七從章先生學
031八西片町住屋
034九歸國在杭州教書
037十入京和北上
041一一提倡美術
044一二整理古籍和古碑
049一三看佛經
052一四筆名魯迅
055一五雜談著作
059一六雜談翻譯
064一七西三條鬍同住屋
067一八女師大風潮
072一九三一八慘案
076二○廣州同住
080二一上海生活——前五年
087二二上海生活——後五年
096二三和我的交誼
102二四日常生活
108二五病死
117讀後記
下我所認識的魯迅
123我所認識的魯迅
127懷亡友魯迅
140魯迅的生活
——在北平大學女子文理學院
163懷舊
169《民元前的魯迅先生》序
174關於《弟兄》
179《魯迅舊體詩集》序
181《魯迅舊體詩集》跋
183迴憶魯迅
188魯迅的幾封信
195魯迅與民族性研究
200魯迅的精神
208魯迅和青年
214魯迅的德行
219魯迅的人格和思想
228《魯迅的思想與生活》自序
231魯迅的避難生活
238魯迅的遊戲文章
249附錄一魯迅先生年譜
265附錄二魯迅古詩文的一斑
一七西三條鬍同住屋
魯迅愛住北平,但是他的西三條鬍同住屋,是齣於不得已而經營的。他原來在一九一九年把紹興東昌坊口的老屋和同住的本傢公同售去以後,就在北平購得公用庫八道灣大宅一所,特地迴南去迎接母太夫人及全眷來住入,這宅子不但房間多,而且空地極大。魯迅對我說過:“我取其空地很寬大,宜於兒童的遊玩。”我答:“誠然,簡直可以開運動會。”魯迅那時並無子息,而其兩弟作人和建人都有子女,他鍾愛侄兒們,視同自己的所齣,處處實行他的兒童本位的教育,《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文中所雲,(全集捲一《墳》)“隻能先從覺醒的人開手,各自解放瞭自己的孩子。自己背著因襲的重擔,肩住瞭黑暗的閘門,放他們到寬闊光明的地方去……”這便是他的兒童教育的意見。他對於侄兒們的希望很大,很想為他們創造齣一個最適宜於發育的環境,所謂“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瞭,也便成瞭路。”(《呐喊·故鄉》)
魯迅對於兩弟非常友愛,因為居長,所有傢務統由他自己一人主持,不忍去麻煩兩弟。他對於作人的事,比自己的還要重要,不惜犧牲自己的名利統統來讓給他,我在拙著《關於〈弟兄〉》一文已經提及。一九一七年,他和作人還同住在紹興會館的時候,北平正流行著傳染病猩紅熱,作人忽然發高熱瞭。這可真急壞瞭魯迅,愁眉不展,四處藉錢,為的要延醫買藥。後經德國醫師狄普耳診斷,纔知道不過是齣疹子,於是他第二天到部,精神煥然地笑著對我說:“起孟原來這麼大瞭,竟還沒有齣過疹子,倘若母親在此,不會使我這樣著急瞭。”接著又述昨夜醫師到來的遲緩,和他診斷病情的敏捷,但是我看見他的眼眶陷下,還沒有恢復呢!又記得一九二一年,作人養屙在香山碧雲寺,因為費用浩大,魯迅又四處奔走,藉貸應急,並且時常前往護視。
作人的妻羽太信子是有歇斯底裏性的。她對於魯迅,外貌恭順,內懷忮忌,作人則心地糊塗,輕聽婦人之言,不加體察,我雖竭力解釋開導,竟無效果,緻魯迅不得已移居外客廳而他總不覺悟,魯迅遣工役傳言來談,他又不齣來,於是魯迅又搬齣而至磚塔鬍同瞭。從此兩人不和,成為參商,一變從前“兄弟怡怡”的情態。這是作人一生的大損失,倘使無此錯誤。始終得到慈兄的指導,何至於後來陷入迷途,洗也洗不清呢?
魯迅搬齣以後,就藉錢購得西三條的房子,是一所小小的三開間的四閤式。北屋的東間是母太夫人的房,西間是硃夫人的房。太夫人談鋒極健,思想有條理,曾用自修得到能夠看書的學力。硃夫人是舊式的女子,結婚係齣於太夫人的主張,因而“瑟琴異趣”,魯迅曾對我說過:“這是母親給我的一件禮物,我隻能好好地供養它,愛情是我所不知道的。”北屋的中間,後麵接齣一間房子去,魯迅稱它為“老虎尾巴”,乃是他的工作室,《彷徨》的全部以及其他許多的譯著,皆寫成於此。這老虎尾巴將永久成為我國國民的紀念室。它的北窗用玻璃,光綫充足,望後園牆外,即見《野草》第一篇《鞦夜》所謂“在我的後園,可以看見牆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
南屋是他的藏書室。說起他的藏書室,我還記得作人和信子抗拒的一幕;這所小屋既成以後;他就獨自個迴到八道灣大宅取書籍去瞭。據說作人和信子大起恐慌,信子急忙打電話,喚救兵,欲假藉外力以抗拒,作人則用一本書遠遠地擲入,魯迅置之不理,專心檢書,一忽兒外賓來瞭,正欲開口說話,魯迅從容辭卻,說這是傢裏的事,無煩外賓費心。到者也無話可說,隻好退瞭。這在取迴書籍的翌日,魯迅說給我聽的。我問他:“你的書全部都已取齣瞭嗎?”他答道:“未必。”我問他我所贈的《越縵堂日記》拿齣瞭嗎?他答道:“不,被沒收瞭。”
魯迅畢竟是偉大的,他受瞭種種的誣衊委屈,搬齣瞭八道灣住宅,又生瞭一場病,對於作人和信子的事,日記上卻一字不提,這是我在他死後數個月,為的要趕撰年譜,翻閱他的日記纔知道的。
……
《魯迅傳》齣版說明
在現存的魯迅迴憶錄中,魯迅摯友許壽裳的迴憶最為真實,因而最具權威性。他所撰寫的《亡友魯迅印象記》和《我所認識的魯迅》這兩部迴憶錄,時間跨度長,內容翔實,範圍廣博,感情真摯,文筆醇厚,是魯迅研究者和愛好者的首選入門書。
令人遺憾的是,曆史上由於某些原因,許壽裳迴憶魯迅的文章曾被錯誤的刪削修改,比如魯迅關於“革命先革心”的觀點被刪去瞭,他對魯迅寂寞心境的剖析也被刪去瞭。為呈現曆史原貌,此次我們所收錄許壽裳的魯迅迴憶錄,一律據原刊或初版本付排,比如《亡友魯迅印象記》一書就依據1947年10月峨眉齣版社版本排印,未作刪節修改。因而,書中的古字、異體字一仍其舊,如“沉默”用“瀋默”、“沉痛”用“瀋痛”、“預科”用“豫科”等等,另有多處頓號使用瞭逗號,保留瞭原刊或初版本的原貌。另外,在得到國內魯迅研究大傢陳漱渝先生的首肯後,本書也參考瞭陳先生於1998年所主編齣版的《現代賢儒——魯迅的摯友許壽裳》一書的部分內容,在此也謝謝先生的許可。
特此說明。
魯迅傳小引
魯迅逝世,轉瞬快到十一周年瞭。那時候我在北平,當天上午便聽到瞭噩音,不覺失聲慟哭,這是我生平為朋友的第一副眼淚。魯迅是我的畏友,有三十五年的交情,竟不幸而先歿,所謂“既痛逝者,行自念也”。因此陸續寫瞭十多篇紀念的文字,如《懷亡友魯迅》《懷舊》《魯迅的生活》《迴憶魯迅》《關於〈弟兄〉》《魯迅和民族性研究》《〈民元前的魯迅先生〉序》《〈魯迅詩集〉序》《魯迅的幾封信》等,都是“言之未盡,自視欿然”。近來,好幾位朋友要我寫這印象記,我也覺得還有些可以寫的。隻是碌碌少暇,未能握筆,最近景宋通信也說及此事,有“迴憶之文,非師莫屬”之語;我便立意隨時寫齣,每章隻標明目次,不很計其時間之先後。可惜現在身邊沒有《魯迅全集》,有時想找點引證,多不可得,這是無可奈何的!
拿到這本書的時候,就被它的裝幀設計吸引瞭。不是那種浮誇的華麗,而是一種沉靜的力量感,恰如魯迅先生本人給人的印象。領讀文化在文化類圖書的包裝上,一直有著自己的堅持,總能恰到好處地傳達齣內容的精神內核。雖然我還沒開始細讀,但可以想象,這本書一定承載瞭大量的史料和研究成果。我尤其關注的是書中對於魯迅先生思想轉變過程的闡述。他的一生經曆瞭如此多的社會變革和個人掙紮,他的思想是如何形成、如何演進的,這是最吸引我的部分。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新鮮的視角,幫助我理解那個時代背景下,魯迅先生的呐喊和思考是如何産生的。有時候,瞭解一個人,就是瞭解他所處的時代;而瞭解魯迅,更是瞭解中國現代史的一個重要切入點。這本書給我的預感是,它會是一次深入骨髓的精神探索之旅。
評分這本《魯迅傳》的封麵設計就透著一股不容忽視的厚重感,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其中一探究竟。領讀文化嚮來以其嚴謹的治學態度和深刻的思想洞察而聞名,所以對於這本書,我充滿瞭極大的期待。我希望它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魯迅先生的人生經曆,而是能夠深入剖析他思想的形成過程,以及他如何在一個動蕩的時代裏,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堅定的信念。我尤其感興趣的是書中是否會探討魯迅先生的文學創作與社會現實之間的緊密聯係,他那些充滿力量的文字,是如何源源不斷地從那個時代汲取養分的。一本好的傳記,應該能夠帶領讀者穿越時空,去感受人物的呼吸,去理解他內心的呐喊。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帶給我這樣的體驗,讓我更深刻地認識這位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
評分即使還沒來得及深入閱讀,僅僅是捧在手裏,就能感受到《魯迅傳》(領讀文化)所散發齣的那種沉甸甸的文化氣息。領讀文化齣品的書,總是有種特彆的質感,讓人覺得裏麵承載的是真材實料。我之所以對這本書充滿期待,是因為我一直認為,要真正理解魯迅先生,不能僅僅停留在對他的作品的解讀上,更需要深入瞭解他的人生經曆、他的思想演變,以及他所處的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我勾勒齣一個更加立體、更加豐滿的魯迅形象,不僅僅是那個“橫眉冷對韆夫指”的鬥士,也包括他內心深處的柔情與憂傷。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給我帶來一種震撼,讓我重新審視這位偉大的先行者,也重新審視我們自己。
評分讀一本關於魯迅先生的書,總會讓我陷入一種深深的敬畏之中。領讀文化這次推齣的《魯迅傳》,雖然我還在期待能有時間靜下心來細細品味,但從書的整體氣質來看,它顯然不是一本泛泛而談的傳記。我更看重的是作者如何去挖掘魯迅先生內心世界的復雜性,他那些看似尖銳的筆觸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的憂慮、怎樣的堅持?我希望這本書能展現齣魯迅先生作為“戰士”的一麵,他如何用筆杆子與黑暗搏鬥,如何在絕望中尋找希望。同時,我也期待看到他作為一個普通人的情感和掙紮,他的人性光輝和內心矛盾。領讀文化齣品,往往意味著內容的深度和嚴謹性,我相信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還原曆史,更在於引發我們對當下和自身的思考。
評分這本書真是讓我驚喜,雖然我還沒來得及深入閱讀,但僅僅是翻看目錄和一些零散的章節,就已經感受到瞭作者的用心。那種對魯迅先生一生軌跡的梳理,既有宏觀的把握,又不乏細膩的捕捉。我尤其對書中提及的一些鮮為人知的細節很感興趣,比如魯迅先生在求學時期的生活瑣事,或是他早年創作時的心路曆程。領讀文化齣品的書籍,嚮來在內容的選擇和呈現上都有獨到之處,這次想必也不會例外。我期待著能從這本書中,更立體、更鮮活地認識這位偉大的文學傢和思想傢,不僅僅是教科書上的那個嚴肅形象,而是更加貼近生活、更具人情味的存在。我喜歡這種抽絲剝繭般的敘事方式,仿佛置身於曆史的長河中,一點點地去感受一個時代的脈搏,以及其中某個重要人物的堅韌與思考。這本書的厚度也暗示瞭其內容的豐富程度,相信每一次翻閱都能有新的發現和感悟。
評分發貨速度很快,東西很好。
評分昨晚下單今天到,好評
評分魯迅的橫眉冷對在於他的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稍識魯迅的人都應該知道魯迅去日本學醫的,本想靠手裏的手術刀來拯救國民,最終卻發現,這並行不通。最終選擇瞭用筆杆子來挽救國民思想。所以我們在作品中,經常看到背後所錶現齣的憤怒。這源於他對人事持平等觀的。隻要看準瞭缺點,他就憤怒,就要攻擊。但是我們從她的文章中更多的讀到的事悲哀和憐憫。
評分政府讓我們公司給他們買的書,質量還是挺好的
評分書不錯,雙十一優惠,送貨師傅辛苦瞭。
評分相當好看的一本書,裝幀精美,內容豐富,非常非常值得一讀。
評分可以可以,喜歡的親盡快下單瞭
評分是正品,孩子很喜歡
評分魯迅摯友許壽裳嘔心瀝血之作,想要瞭解魯迅,這本書是首選,經典作品,值得推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