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開有段古:老餅潮語》
作者: 蘇萬興
齣版社:香港中華書局
齣版日期:2014/05/01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88290093
規格:平裝 / 176頁 / 13 x 19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齣版地:香港
本書分類:文化研究> 粵語文化
內容簡介
有郇嘢,咪走雞﹗
阿公阿婆嘅潮語錄,句句講開有段古﹗
127個有趣的廣東俗語故事,
源於民間傳說、市井生活、歷史故事、傳統文化……
盡顯廣州話的深長意味、抵死啜核。
目........................................錄
001坐定粒六
002依撈七
003三唔識七
004走雞
005打骰
006一戙都冇
007地莊
008揭盅
009七個一皮
010睇差一皮
011收皮
012紅牌
013鹹濕
014字容
015呢鑊傑
016大鑊
017吞泡
018騎劉皇馬
019鋹雞
020猜澄尋
021咬烏
022烏利單刀
023托大腳
024見周公
025貼錯門神
026老襟
027金叵羅
028唔使問阿桂
029陸榮廷睇相
030缸瓦全打老虎
031阿茂整餅
032得敇
033大安旨意
034黃馬褂
035詐帝
036馬屎憑官勢
037唔入流
038齣恭
039食過夜粥
040埋單
041打斧頭
042忽必烈
043新澤西
044混吉
045紮炮
046鱔稿
047認頭
048食晏
049一賣開二
050郇
051爆棚
052棚尾拉箱
053頂櫳
054死仔包
055電燈杉掛老鼠箱
056六國大封相
057洗太平地
058踎墩
059受人二分四
060炒魷魚
061敲竹桿
062定過抬油
063得個吉
064落手打三更
065拉布
066拍拖
067照田雞
068巿橋蠟燭
069新絲蘿蔔皮
070水皮
071打爛沙盆璺到篤
072戥穿石
073簷前獅子
074狗上瓦坑
075唔好做架梁
076燒壞瓦
077屎坑三姑
078菠蘿雞
079杉木靈牌
080升上神枱
081唔理三七二十一
082水鬼升城隍
083大頭蝦
084陳白沙駛
085黃腳雞
086死牛一便頸
087水過鴨背
088一五一十
089起碼
090一擔擔
091五十斤柴
092燉鼕菇
093砌生豬肉
094正鬥
095架步
096二五仔
097三山五嶽
098擇使
099使銅銀夾大聲
100大耳窿
101神砂
102一蚊
103一雞
104唔服燒埋
105蘇州過後冇艇搭
106打齋鶴
107肇慶荷包
108關照
109陰騭
110上好沉香當爛柴
111塘底突
112縮沙
113 葳蕤
114 落膈
115 受人茶禮
116拉埋天窗
117秤先啲
118揪秤
119整色整水
120西江戙、岌岌槓
121丟架
122攝竈罅
123發茅
124炮仗頸
125踢腳
126催榖
127搶閘
作者簡介
蘇萬興
香港考古學會永jiu會員,獲廣州中山大學《中國歷史與文物進修證書課程》證書。1970年代開始,組織本地旅行團。1982年起,開始擔任各工會社團舉辦之本地旅遊領隊訓練課程;至今於多個進修中心擔任古物古蹟、歷史掌故課程導師。2007年起擔任義工團體「共融網絡」項目策劃及古物古蹟課程導師,策劃「古物古蹟無障礙考察計劃」,參與由「香港傷健協會」主辦,「共融網絡」協辦,「衞奕信勳爵文物信託基金」贊助齣版之《古蹟無障礙旅遊指南2008》一書資料搜集,擔任該書之學術顧問。
2008年齣版有《坐言集之錦田鄧族》、《坐言集之屏山鄧族》,兩者詳述有關聚居於香港新界鄧氏族群的歷史。2009年獲得「衞奕信勳爵文物信託基金」資助齣版《吉祥裝飾:香港中式建築與民間信仰》,詳述一些古舊中式建築物內的吉祥裝飾圖案。2010年參與獲「衞奕信勳爵文物信託基金」贊助齣版之《無障礙古蹟旅遊指南》一書。
我最近一直在尋找能讓我真正沉浸其中的讀物,而這本《講開有段古:老餅潮語》無疑給瞭我這個驚喜。我一直覺得,語言是連接過去和現在的橋梁,而這本書就完美地詮釋瞭這一點。作者蘇萬興先生的文筆非常生動,他沒有用那種枯燥乏味的講解方式,而是用一種非常接地氣、充滿人情味的方式,為我們講述那些“老餅”潮語的故事。讀這本書,我仿佛看到瞭香港街頭的熱鬧景象,聽到瞭市井小民的傢長裏短。每一個詞語的背後,都可能隱藏著一段有趣的往事,一種生活哲學,甚至是曆史的變遷。我尤其欣賞作者的考究精神,他能夠將一個簡單的詞語,追溯到其最初的起源,並分析其演變的過程,這讓我對粵語的認識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這本書不僅讓我學到瞭很多新的詞匯,更讓我感受到瞭粵語作為一種活態語言的生命力。它就像一個時間的膠囊,讓我得以一窺過往的香港,也讓我對當下的語言文化有瞭新的思考。
評分說實話,一開始我被這本書的標題吸引,以為就是一本純粹講方言的工具書,但讀完之後,我的感覺完全不同。這本書帶給我的,是一種前所未有的文化體驗。作者並非簡單地介紹詞語,而是將每個詞都放入瞭一個更廣闊的社會和曆史背景中去解讀。比如,書中提到的一些詞語,可能和當時的社會風貌、市井生活息息相關,甚至是某個時代特有的産物。這種解讀方式,讓我覺得非常新穎,也很有啓發性。我仿佛看到瞭那些曾經鮮活的場景,感受到瞭那個時代的氛圍。這本書的文字風格也非常有特色,沒有那種乾巴巴的學術腔調,而是充滿瞭生活氣息,讀起來輕鬆愉快,又富有深度。它讓我意識到,語言的魅力,不僅僅在於它的發音或拼寫,更在於它所承載的文化信息和情感聯結。每一次翻開這本書,都能從中汲取新的養分,對粵語文化有更深刻的認識。這本書就像一個引路人,帶我走進瞭粵語語言和文化的寶庫,讓我流連忘返。
評分這本《講開有段古:老餅潮語》簡直是讓我打開瞭新世界的大門!作為一個對廣東話情有獨鍾的人,這本書簡直就是我的“寶藏”。我一直很好奇,為什麼我們日常掛在嘴邊的那些“老餅”詞匯,聽起來那麼有味道,卻又不知道它們的由來。作者蘇萬興先生用一種非常幽默風趣的方式,把這些看似陳舊的詞匯,重新賦予瞭生命。他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詞語,而是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將詞語的內涵、使用場景,甚至是背後的文化淵源,都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常常會會心一笑,甚至還會忍不住大聲朗讀齣來,感覺自己就像置身於一個熱鬧的粵語茶樓,聽著大傢談笑風生。書中對很多詞語的解釋,都帶著一種獨特的香港視角,讓你不僅僅是學習語言,更是瞭解這個城市的風土人情。它讓我意識到,語言不僅僅是溝通的工具,更是承載文化、曆史和情感的載體。這本書就像是一麵鏡子,照齣瞭粵語的獨特魅力,也照齣瞭香港文化的深厚底蘊。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找到瞭一張泛黃的老照片,上麵記錄著一段不為人知的往事。我一直對粵語文化充滿好奇,但總覺得隔著一層紗,無法真正觸摸到它的精髓。《講開有段古:老餅潮語》這本書,就像是為我揭開瞭這層神秘的麵紗。作者蘇萬興先生用一種非常獨特的方式,將那些被遺忘的、充滿時代印記的粵語詞匯,重新呈現在我們麵前。他不僅僅是告訴我們這些詞是什麼意思,更是將它們背後的故事,那些與香港社會變遷、生活習俗緊密相連的故事,娓娓道來。讀這本書,就像是在聽一位飽經滄桑的長輩,用最樸實、最生動的語言,講述他的人生經曆和對世界的理解。每一個詞語,都仿佛承載著一段曆史,一種情感,一種生活態度。我非常喜歡這種既有知識性,又充滿人情味的書籍,它讓我看到瞭語言背後更深層次的文化內涵,也讓我對香港這座城市有瞭更立體、更鮮活的認識。
評分最近翻箱倒櫃,偶然間發現瞭這本書,當初應該是被它的書名吸引瞭。一拿到手,封麵那股復古又帶著點玩味的風格就撲麵而來,讓人一下子就想起瞭小時候聽長輩們講故事的樣子。翻開來,裏麵的字句仿佛帶著一股濃鬱的粵語味道,每一個詞,每一個句子,都似乎凝結瞭時光的印記。雖然我對一些老詞匯可能不太熟悉,但作者的敘述方式卻非常生動有趣,像是親切的長輩在旁邊娓娓道來,一點也不枯燥。讀這本書的過程,更像是一次穿越,迴到那個沒有網絡,大傢圍坐在一起,用最接地氣的語言分享生活的點滴的年代。我尤其喜歡作者對一些詞語起源的考究,原來一個簡單的詞,背後可能藏著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或者是一種生活智慧的體現。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好像對香港這座城市的文化有瞭更深的理解,不再隻是停留在影視劇裏的印象,而是觸碰到瞭更真實、更有人情味的一麵。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語言的書,更是一本關於人情、關於曆史、關於溫情的書,值得細細品讀。
評分其實都是些粵語的俗話之類的,裏麵的排版有點小傷心
評分書很薄 是從右往左翻的 港版繁體字 竪版的 很有趣 不是粵語或者香港狂熱粉的不建議買
評分可以
評分其實都是些粵語的俗話之類的,裏麵的排版有點小傷心
評分1287455844588
評分可以
評分ok
評分很薄一本,還沒看,慢慢看。
評分其實都是些粵語的俗話之類的,裏麵的排版有點小傷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