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最好的自己:一位幼兒園園長的教育隨想

發現最好的自己:一位幼兒園園長的教育隨想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硃繼文 著
圖書標籤:
  • 教育
  • 幼兒教育
  • 園長
  • 教育隨想
  • 成長
  • 自我提升
  • 親子教育
  • 教育理念
  • 人生感悟
  • 思考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北京師範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3222995
版次:1
商品編碼:12209227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9-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98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是一位有著近30年教育工作經曆的幼教人,站在一名教育者的立場,通過獨特且富有人文氣息的視角對幼兒教育事業、對教育者本身的人格結構、對教育者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對幼教管理工作進行瞭剖析和闡述。全書包括70餘個小故事、小案例,生動鮮活而有啓迪意義的小故事中蘊涵著大智慧,體現著作者對幼兒教育、對教育精神的深刻思考,也抒發著幼教人作者對幼教事業的熱愛。

目錄

PART 01 生病前後我的病床雜戲
01 我也能生病?
02 “被迫”住院
03 病房裏的班子會
04 可愛的病友
05 飄落一頭秀發,我依然美麗
06 帥哥醫生的鼓勵
07 用腦袋畫成的畫
08 永遠的“OK”
09 給自己正能量
10 腦袋上多瞭個緊箍咒
11 醫人與育人
12 生病後的反思
13 真正的健康
14 最好的養生是勞動
15 喚醒精神健康的夢想

PART 02 一點發現一次蛻變的過程
16 培養好習慣
17 幼兒園不需要“情老”
18 不打擾——發自內心的關懷
19 嚮身邊討厭的人學習
20 選擇教育就要時刻凝視靈魂
21 做一個能講齣細節的人
22 對“優秀”的解讀
23 擁抱的能力——讓自己的懷抱更舒適
24 晾曬的思考
25 幼兒園到底讓孩子學習什麼呢
26 在孩子麵前做一個長耳朵的教師吧
27 餐廳——最能夠體現教師修養的地方
28 讓更年期的教師美麗常駐
29 泡上一杯茶
30 想告訴老師的話
31 管理與被管理之間需要些不看透
32 不開手機的幼兒園
33 幼兒園的女權主義
34 園長的“耳纔”
35 教師的“必須”
36 讓教師的生活有滋有味

PART 03 心的遇見就是最好的成長
37 低成本的微幸福項鏈
38 你並不特彆
39 扭轉某些人的負麵情緒
40 快樂要學會分享——低調而不炫耀
41 從泥土中淘齣黃金
42 生活在樂音的世界裏
43 經曆比擁有更重要
44 經營好自己的傢庭
45 把漂亮的本子寫滿文字吧
46 給自己成長的機會
47 為什麼樂於與你相處
48 我們應該與彆人比什麼
49 幽默感——讓身邊的空氣清新、有色彩
50 聰明反被聰明誤
51 愛的守則
52 學會錶達真感情
53 讓心靈擁有歸屬感
54 期待效應帶來的啓示
55 讓自己的心更年輕
56 讓好情緒流動起來

PART 04 感悟幸福就在一念之間
57 嚴謹的金字招牌
58 我被照顧瞭
59 成為自己心的主人
60 有一顆永遠不老的心
61 不給彆人添麻煩
62 聽聽心中最初的聲音
63 路邊籃子裏擺著的柿子
64 被信任的力量
65 瞭解自己的需要
66 吸引我眼球的
67 最珍貴的人生財富——情感
68 互相提醒是一種責任
69 條件不是問題
70 溫暖
71 從一個司機師傅身上看到的
互動時刻
硃繼文教育箴言
後記
發現最好的自己:一位幼兒園園長的教育隨想 一本集結瞭對童年、教育與成長最深切觀察與思考的集子。 在這本《發現最好的自己:一位幼兒園園長的教育隨想》中,作者以一位資深幼兒園園長的獨特視角,娓娓道來她多年來在教育一綫積纍的智慧與感悟。這本書並非冷冰冰的理論說教,而是飽含溫度的實踐經驗分享,它深入淺齣地探討瞭如何纔能真正理解孩子,如何纔能引導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並在這個過程中,也幫助我們每一個成年人,重新發現並活齣最好的自己。 觸及童年最柔軟的角落: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 作者深知,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而獨特的世界,擁有著最純粹的好奇心和最豐富的想象力。她筆下的孩子,不再是流水綫上待加工的“半成品”,而是鮮活的個體,有著自己的節奏、自己的語言,以及自己獨一無二的探索方式。 書中,作者從日常的觀察齣發,細緻地描繪瞭孩子們在遊戲中展現齣的創造力、在互動中流露齣的情感以及在麵對挑戰時錶現齣的韌性。她分享瞭如何傾聽孩子們那些看似無關緊要的話語,如何解讀他們用身體語言錶達的訴求,以及如何捕捉那些轉瞬即逝的情緒變化。她相信,每一個孩子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與世界溝通,而作為教育者,我們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學會“讀懂”他們,理解他們行為背後隱藏的真實意圖和情感需求。 比如,書中可能描繪瞭一個孩子在午餐時反復將勺子掉在地上的場景。很多成人會簡單地將其歸結為“調皮”或“不專心”,但作者可能會引導我們去思考,這背後是否隱藏著孩子對進食的某種抗拒,或者是因為餐具的使用讓他感到不適,又或者是他正在以這種方式吸引老師的注意,尋求某種安慰。這種細緻入微的觀察,讓我們看到作者對孩子內在世界的深刻洞察,她不急於評判,而是耐心去探索、去理解。 她也強調瞭“玩”在兒童成長中的核心地位。遊戲不是簡單的消遣,而是孩子學習、探索、社交和認知發展的最佳途徑。書中可能穿插著許多生動有趣的案例,講述孩子們如何在遊戲中解決衝突,如何在角色扮演中學習社會規則,如何在搭建積木時理解空間概念,以及如何在自由探索中激發他們的科學思維。作者認為,一個真正優秀的教育環境,應該是一個充滿鼓勵和支持的遊戲場,讓孩子們能夠盡情地釋放天性,在玩耍中收獲知識、技能和情感的成長。 教育的溫度與智慧:點亮孩子成長之路 對於教育者而言,這本書提供瞭一份寶貴的精神指南。作者以其豐富的實踐經驗,為如何構建一個充滿愛與尊重的教育環境,如何與孩子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以及如何有效地引導孩子學習和發展,提供瞭許多切實可行的建議。 她倡導的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方式,而不是生硬的灌輸。書中可能分享瞭如何巧妙地將知識融入遊戲,如何通過故事和情境引導孩子認識世界,以及如何鼓勵孩子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她反對填鴨式的教學,提倡激發孩子的內在學習動力,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體,而不是被動的接受者。 例如,在處理孩子之間的矛盾時,作者可能不會直接扮演裁判的角色,而是引導孩子們自己去溝通、去協商,去理解對方的感受,並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這種方式不僅能教會孩子們處理衝突的技能,更能培養他們的同理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同時,作者也深刻認識到,教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是塑造品格。她關注孩子的情感教育、品德教育以及社會性發展。書中可能探討瞭如何幫助孩子認識和管理自己的情緒,如何培養他們的責任感、同情心和閤作精神,以及如何引導他們形成積極嚮上的人生觀。她堅信,一個擁有良好品格的孩子,纔能在未來的生活中走得更遠、更穩。 成人世界的鏡子:與孩子共同成長 《發現最好的自己》這本書還有一個重要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僅是寫給教育工作者的,更是寫給所有關心孩子成長的人。作者在書中,不斷地反思自己作為教育者的角色,也促使讀者反思自己作為父母、作為長輩,甚至作為個體,在成長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她認為,孩子是成人世界的一麵鏡子,他們的行為、他們的睏惑,往往摺射齣我們自身的不足和需要成長的地方。當我們麵對孩子不聽話、叛逆或固執時,我們往往會感到焦慮和挫敗。作者鼓勵我們,不要急於責備孩子,而是要靜下心來,審視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溝通模式,看看是否在無意中給孩子帶來瞭壓力,或者是否忽略瞭他們深層的情感需求。 書中可能穿插瞭一些作者自身的成長經曆,以及她從孩子們身上學到的寶貴一課。她坦誠地分享瞭自己在教育過程中遇到的挑戰和睏惑,以及她如何通過學習、反思和實踐,不斷突破自我,成為一個更好的教育者。這種坦誠和真摯,拉近瞭與讀者的距離,讓大傢感受到,成長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無論年齡大小,我們都有機會去發現和成為更好的自己。 作者也強調瞭“陪伴”的重要性。她認為,真正的教育,離不開高質量的陪伴。這種陪伴,不是簡單的呆在一起,而是用心去感受,用愛去迴應,讓孩子感受到被看見、被理解、被支持。書中可能描繪瞭許多溫馨的親子互動場景,以及作者如何鼓勵傢長放下手機,放下忙碌,真正地沉浸在與孩子的親密時光中。 對教育未來的期許與探索 在書中,作者也對未來的教育發展進行瞭展望。她關注著教育的變革,思考著如何在快速發展的社會中,為孩子們提供更具前瞻性的教育。她可能探討瞭科技在教育中的應用,以及如何在新時代背景下,培養孩子的創新能力、批判性思維和終身學習的習慣。 她也可能錶達瞭對教育公平的關注,以及如何為每一個孩子創造接受優質教育的機會。她深信,教育是改變命運的基石,而一個真正優質的教育體係,應該能夠惠及所有孩子,讓他們都能擁有公平的起點和廣闊的發展空間。 《發現最好的自己:一位幼兒園園長的教育隨想》這本書,是一場關於愛、關於理解、關於成長的深刻對話。它鼓勵我們放慢腳步,用心去觀察,用愛去感受,與孩子一同探索生命的美好,並在彼此的陪伴與互動中,共同發現並活齣最好的自己。這不僅是一本關於兒童教育的書,更是一本關於人生修行的書,它為我們指明瞭一條充滿希望的道路,讓我們在紛繁復雜的世界裏,找到內心的寜靜與成長的力量。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結構布局,透露齣一種非常成熟的“遞進式思考”。它不是一篇篇孤立的隨筆集閤,而更像是一次有意識的螺鏇式上升探討。開篇或許著重於具體的班級管理技巧,但隨著章節的深入,視角逐漸拓寬,開始觸及園所文化建設、社區參與乃至更宏觀的未來人纔培養的議題。這種由微觀到宏觀的推進,使得讀者能夠持續保持閱讀的興趣,每一次閱讀似乎都在解鎖一個新的認知層麵。我尤其贊賞作者在探討“傢園共育”時的平衡感。她沒有采取指責或抱怨傢長的姿態,而是清晰地界定瞭幼兒園的專業邊界,並提供瞭一套讓傢長能夠理解和尊重的溝通框架。這種清晰的立場和富有技巧的溝通展示,體現瞭作者在處理復雜人際關係時的老練與智慧。讀完閤上書本時,我感覺到的不是知識的堆砌,而是一種心境的澄明,仿佛被邀請參加瞭一場長達數百頁、充滿真知灼見的教育盛宴,讓人迴味無窮。

評分

如果說第一印象是“溫暖”,那麼深入閱讀後,我感受到的則是某種近乎“硬核”的務實精神。這位園長顯然不是一個隻會沉溺於“愛與美”的空中樓閣的教育者。她的文字中流露齣的,是對幼兒園運營管理中那些瑣碎、復雜、甚至有些殘酷現實的直麵。比如,如何平衡傢長的期待與教育的初衷,如何處理師資隊伍中的矛盾與成長,以及如何在有限的資源下實現教育理念的最大化落地。這種“管理者的視角”與“教育者的情懷”的完美結閤,是這本書最令人稱奇的地方。很多教育書籍往往隻談情懷,讀起來令人心潮澎湃卻難以操作,但這位作者卻將宏大的願景拆解成瞭可執行的步驟和可藉鑒的案例。每一次政策的變動、每一次安全檢查的應對,都被她用一種近乎沉著冷靜的筆法記錄下來,讓人感覺,即便是麵對再大的行政壓力,教育的核心價值也絕不會被輕易動搖。這簡直是為所有身處一綫,肩膀上擔著沉重責任的教育工作者,提供瞭一份極其珍貴的“實戰指南”。

評分

這本書的敘事風格,在我看來,有一種非常獨特的“反高光”魅力。它沒有刻意去描繪那些一塵不染的完美課堂場景,反而將焦點聚集在瞭那些“失敗的嘗試”和“意外的轉摺”上。例如,某次精心準備的環保主題活動因為天氣突變而被迫取消,作者是如何引導孩子們將失落感轉化為另一種創造力的過程,讀來讓人拍案叫絕。這種“在不確定性中尋找確定性”的敘事策略,極大地增強瞭文本的真實感和可信度。我尤其喜歡她用詞的精準度,她從不使用浮誇的形容詞,而是用具體的動作和對話來支撐自己的觀點。比如,她描述一個孩子如何從極度內嚮到敢於在眾人麵前發言,不是用“他終於自信瞭”這樣空泛的結論,而是描繪瞭他如何一步步學會瞭直視彆人的眼睛,如何在發言前反復搓動衣角的小動作,這些細節的堆砌,纔真正構建起一個完整的成長弧綫。這種對“過程”的尊重,體現瞭作者對教育本質的深刻理解——成長從來都不是綫性的。

評分

如果非要用一個詞來概括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大觸動,那可能是“迴歸本源”。在當下這個信息爆炸、碎片化學習盛行的時代,我們很容易被各種新潮的教育理念裹挾,迷失瞭最初投身教育事業的初心。而這本書,像一劑清醒劑,不斷提醒我們,教育的本質依然是人與人之間最原始、最真誠的連接。作者在書中多次探討瞭“遊戲”在兒童發展中的核心地位,她對“玩耍”的定義和闡釋,顛覆瞭我過去將遊戲視為“課間休息”的淺薄認知。在她筆下,遊戲是學習的最高形式,是孩子主動建構世界的實驗室。更進一步,她將這種對“本真”的追求,延伸到瞭教師自身的專業發展上——即如何保護好教師內心的那份對教育的純粹熱愛,不被流程和指標磨損殆盡。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幼兒園的書,它更像是一本關於如何保持生命活力的哲學思考錄,鼓勵我們每個人去尋找並捍衛自己工作中最有價值、最不可替代的那一部分。

評分

這本小書,初讀之下,便有股撲麵而來的溫暖氣息。它像極瞭清晨陽光灑在木地闆上的那種觸感,不張揚,卻讓人感到無比的安心和踏實。作者的筆觸非常細膩,對那些日常教育中的微小瞬間捕捉得極為精準。我特彆欣賞她那種不急不躁的敘事節奏,仿佛帶著我們一起走進瞭那個充滿童真與歡笑的幼兒園。書中沒有那些高高在上的理論說教,更多的是基於實踐的真誠分享,那種“在場感”非常強。讀著讀著,我仿佛能聞到教室裏特有的那種混閤著顔料、橡皮泥和孩子汗水的味道。她講述的每一個小故事,無論關於如何處理一個孩子的情緒爆發,還是如何巧妙地引導一次集體活動,都閃耀著一種深刻的洞察力——那就是真正的教育,始於尊重和理解,而不是控製與塑形。這種由內而外散發的教育智慧,比任何晦澀的專業術語都要來得有力量。它讓我這個旁觀者,都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對待生活中的細枝末節的態度,學會用更加寬容和充滿好奇的目光去看待每一個不完美的存在。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