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系列·城乡一体化蓝皮书: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报告(2017)

皮书系列·城乡一体化蓝皮书: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报告(2017)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汝信 总编 付崇兰 著
图书标签:
  • 城乡一体化
  • 区域发展
  • 中国经济
  • 社会发展
  • 政策研究
  • 蓝皮书
  • 报告
  • 城乡差距
  • 区域规划
  • 新型城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20115056
版次:1
商品编码:12212697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城乡一体化蓝皮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0-01
页数:260
字数:214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报告(201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研究全国各省市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综合其要旨。本书较好地反映了当前全国各地各类工作岗位对各地城市发展建设的现状总结、问题思考与理论探索情况,为我国的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理论探索提供了有益补充,同时也为各级政府城市发展建设决策,为城乡发展建设计划和规划的编制,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支持与借鉴。

作者简介

汝信,男,1931年生,江苏吴江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学部委员、博士生导师。1949年5月上海圣约翰大学政治系毕业,1956年攻读著名学者贺麟先生黑格尔哲学专业研究生。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共中央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兼任中华美学学会会长,中国政治学会会长以及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副主席。1984年获“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2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原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韩国启明大学名誉博士。学术专长为哲学、美学。独著有《西方美学史论丛》《西文美学史论丛续编》《西方的哲学和美学》《美的找寻》《论西方美学与艺术》《汝信自选集》等。合著有《黑格尔范畴论批判》《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译著:福米娜《普列汉诺夫的哲学观点》、列夫柯夫斯基《1947年前印度资本主义的发展》、切尔特哥夫《社会主义制度下非对抗性矛盾》《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4卷前半部、普列汉诺夫《尼·加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付崇兰,男,1940年12月23日出生,山东省东平县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城乡发展规划院原院长。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城市发展系主任、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系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委员等职务。长期从事城市史、城乡区域发展战略规划、资源节约与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代表作有《中国城市发展史》《中国运河城市发展史》《世纪之交的城市建设——天津十年建设纪实》《小城镇论》《新城论》《中国运河传》《拉萨史》《建设节约型社会战略研究》《青海省城乡一体化规划》等。。黄晓勇,男,1956年11月出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党委书记、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世界经济专业。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民间组织与公共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国际能源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副会长等。为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世界经济、国际能源安全、民间组织等。著有《中国节能管理的市场机制与政策体系研究》《美国的中亚能源外交(2001~2008)》《石油的优势——俄罗斯的石油政治之路》《民间组织研究报告》《世界能源发展报告》等;主要著译(含主编)有:《公共政策与社会保障案例分析》《再论日本名列第一》《日本的产业政策》《日本概览》《简明日本百科全书》《中日流通业比较》《日本的经验与中国的改革》等。。//陈洪波,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2002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200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为气候变化经济分析。
//陈洪波,湖北竹山人,1967年11月出生。2002年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毕业,经济学博士学位、博士后、副研究员。2004~2005年国家公派赴英国剑桥大学经济系研修能源-环境-经济模型。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从事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经济分析与政策研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理事。
近年来,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课题30余项,获2011年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2012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3年中国环境保护科技奖二等奖。
合著:《万通低碳建设标准研究》、《气候官来了:中国企业低碳发展指南》China�餾 Climate Change Policies、《低碳融资的机制与政策》、《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09):通向哥本哈根》等。城乡一体化蓝皮书摘要

目录

目  录

Ⅰ 总报告
1 “十三五”期间城乡一体化新途径【王新春 陈洪波 王晓鹏】/001
  一 面临的新形势/002
  二 存在的主要问题/005
  三 实施的新路径/009

Ⅱ 理论篇
2 湖北省城乡一体化进程浅析【邓万春】/018
3 我国扶贫开发治理体系的演进与完善对策【梁 怡】/031
4 西部欠发达山地新型城镇化研究——以贵阳市为例【李 倩】/045
5 如何以发展特色小镇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杨金江】/055
6 电动自行车与乡村女性劳动力县域内就业效果【郭庆方】/062

Ⅲ 实践篇
7 系统思维下县域发展建设顶层设计思路与方法浅析
  ——以河南兰考县城乡统筹顶层设计为例【尚 洁 段元强 纪 骢】/075
8 “四看”法——贵州迤那的精准扶贫经验【安治民】/097

Ⅳ 规划篇
9 基于“大城市病”治理目标的城市功能布局规划理论探索
  ——以北京城市功能结构调整理论分析为例【段元强 尚 洁】/111
10 陕西省美丽乡村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窦 筝 李 倩】/121

Ⅴ 科技篇
11 安徽省金寨县光伏扶贫示范实施路径及做法【储诚山 陈洪波】/129
12 戈壁上的红枣产业链
  ——新疆若羌县现代循环农业示范园案例【顾 俊】/142
13 统筹城乡能源发展的路径分析【郭庆方】/159

Ⅵ 城乡统筹篇
14 不忘初心 诚信成金【于学军】/167
15 松棚村《村规民约》(2017)【焦士禄】/173
16 为了明天更美好【焦世禄】/176
17 北京市平谷区挂甲峪村发展纪事(上)【李永明 孙景权】/179
18 北京市平谷区挂甲峪村发展纪事(下)【李永明 孙景权】/189
19 不忘初心再前行——写在回挂甲峪村任职30年之际【张朝起】/196

Abstract/219
Contents/226
皮书系列·城乡一体化蓝皮书: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报告(2017) 图书简介 本报告是“皮书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聚焦于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核心议题——城乡一体化发展。本书以其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实证分析,为理解和推进中国城乡关系协调发展提供了权威、前瞻性的参考。 核心内容与结构 本书汇集了国内顶尖的城市与区域经济学、社会学、地理学和公共管理领域的专家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全面、系统地剖析了2016年至2017年间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最新态势、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路径。全书结构严谨,内容涵盖了宏观战略、具体领域的实践探索以及关键要素的支撑体系。 第一部分:年度发展综述与宏观战略 本部分首先对2017年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宏观背景和整体进展进行了全面盘点。 总体发展态势评估: 报告详细梳理了国家在新型城镇化战略指导下,在土地、人口、产业和公共服务等关键领域取得的阶段性成就,并客观指出了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依然存在的“二元结构”残留问题。 政策环境分析: 深入解读了中央层面在报告期内出台的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特别是对《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实施细则的跟踪评估。分析了财政转移支付、户籍制度改革(特别是城中村与都市区边缘地带的政策衔接)对城乡要素流动的影响。 理论框架构建: 报告并未停留在政策的描述层面,而是力图构建适用于中国国情的城乡一体化理论模型,探讨了城乡要素的合理配置机制,强调了“以人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路径。 第二部分:城乡要素流动与结构优化 本部分是本书的实证核心,着重分析了推动一体化的关键生产要素——土地、资本、劳动力和人才的流向与效率。 土地制度改革的深度剖析: 报告详细分析了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的试点情况及其对集体资产盘活、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构建的实践意义。重点研究了城乡建设用地指标互换机制(增减挂钩)的效率评估与潜在风险控制。 劳动力与人才双向流动: 报告利用微观调查数据,分析了“人往城市走,心还在农村留”的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面临的障碍(如住房保障、子女教育)进行了量化分析,并探讨了科技人才回流乡村,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可行性路径。 产业协同与空间布局: 研究了都市圈内部产业梯度转移的规律,批判性地审视了“工业园区过度外溢”模式的弊端。报告倡导发展都市农业、城乡服务业的协同网络,而非简单的产业空间位移。 第三部分:公共服务均等化与社会融合 城乡一体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本部分聚焦于社会层面的融合与公平性问题。 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报告对比了城市中心区、近郊区和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强度、师资力量与学生学业成就的差异。提出了构建城乡一体化教育共同体的具体方案,旨在打破“择校热”背后的城乡壁垒。 医疗卫生体系的整合: 考察了县域医共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方面的成效。分析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向城乡居民统一医保体系过渡中的衔接难点。 社会保障的“并轨”: 重点评估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整合后的覆盖面与待遇水平,并研究了农村贫困人口向城镇转移后社会救助标准的衔接机制,强调社会保障的“可携带性”。 第四部分:区域案例精选与模式提炼 本部分通过对典型地区的深度剖析,提炼出具有推广价值的“中国方案”。 典型城市群案例研究: 选取了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群,分析其在不同发展阶段下,如何通过交通基础设施、生态廊道建设实现区域一体化。 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实践: 对比了若干国家级和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的经验与教训,特别是关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如何有效参与到区域发展规划中的治理模式。 生态文明与城乡统筹: 探讨了城乡一体化中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了“两山”转化理论在县域层面的落地实践,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动力,避免“以城带乡”中的生态透支问题。 报告特色 本书最大的特色在于其数据驱动和问题导向的研究方法。报告不仅使用了国家统计局、住建部等权威部门的宏观统计数据,还结合了课题组在全国多地的入户调查和问卷数据,确保了分析的微观基础扎实可靠。此外,报告对政策实施中的“梗阻点”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的对策建议具有极强的操作性和前瞻性,是政府决策者、规划师、科研人员以及关注中国发展问题的读者的重要参考读物。它清晰地描绘了中国在迈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城乡一体化道路上所必须跨越的障碍与机遇。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对于《皮书系列·城乡一体化蓝皮书: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报告(2017)》的期待,更多地体现在其理论创新和实践指导价值上。当前,中国正处于一个深刻的社会转型期,城乡一体化更是其中一个极其复杂而关键的课题。我希望这份报告能够超越简单地总结过往经验,而是能够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框架和发展规律。例如,在城乡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上,报告能否提出新的解释?在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方面,又是否有新的思路和对策?更重要的是,我期望这份报告能够为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如何制定更精准的财政支持政策?如何构建更有效的城乡区域合作机制?如何激发农村的市场活力?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果这份报告能够为这些问题提供清晰的指引,那么它的价值将是不可估量的。我期待着它能够成为一本引领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方向的“思想指南”。

评分

这本书的光荣出版,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中国城乡发展进程的绝佳窗口。翻开这厚重的《皮书系列·城乡一体化蓝皮书: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报告(2017)》,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种严谨而系统的研究态度。从封面设计到章节编排,都透露出编纂者们对这一重大课题的深入思考和扎实功底。我特别期待它能够深入剖析中国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尤其是在土地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松绑、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及城乡产业协同发展等方面,究竟取得了哪些实质性进展,又有哪些深层次的矛盾亟待解决。报告能否为我们揭示出不同地区在城乡一体化道路上的典型模式和成功经验?例如,一些发达地区如何有效地将城市资源和服务延伸至农村,带动了乡村产业的升级和农民收入的增长?反之,一些欠发达地区又在怎样的探索中,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特色的城乡融合之路?此外,报告在数据支撑和案例分析上,能否做到详实、准确且具有代表性?我希望它不仅仅是停留在宏观层面的理论阐述,更能通过生动的实践案例,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城乡一体化带来的改变,以及其中蕴含的巨大潜能。对本书的阅读,我抱有极高的期望,相信它能够成为理解中国当代社会经济变迁的重要参考。

评分

这本《皮书系列·城乡一体化蓝皮书: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报告(2017)》犹如一幅巨制的时代画卷,为我们徐徐展开了中国城乡之间深刻而复杂的关系变迁。我尤其关注的是,报告能否精准捕捉到2017年这一特定时间节点下,城乡一体化发展所呈现出的新趋势、新特点。在国家政策的强力推动下,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主动承担起带动乡村发展的责任,而乡村也并非被动接受,而是积极寻找自身发展的内生动力。这种双向互动的模式,在报告中会如何被描绘?报告对于城乡要素(如人才、资本、技术)的流动机制,是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例如,如何打破城乡之间的壁垒,促进城市人才下乡创业,以及如何引导城市资本投向农村,支持乡村产业发展?同时,我也想知道,报告对当前城乡居民在生活方式、就业结构、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差异,是否有细致的梳理和分析?这些差异的缩小程度,以及背后所反映出的社会公平与发展效应,都是我非常感兴趣的切入点。如果报告能够提供一些前瞻性的判断和政策建议,那就更具价值了。

评分

拿到《皮书系列·城乡一体化蓝皮书: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报告(2017)》这本书,我脑海中涌现出的第一个词是“数据”。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用翔实、权威的数据说话,为我们描绘出2017年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真实图景。这份报告是否能够提供关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消费水平、基础设施覆盖率、教育医疗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具体统计数据?这些数据能否清晰地展现出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量化成果,以及存在的差距?除了宏观数据,我也希望报告能够包含一些微观层面的案例分析。例如,某个地区如何通过试点项目,成功地实现了城乡公共服务的有效对接?某个乡村如何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吸引人才回流,实现乡村振兴?这些具体而生动的案例,将比干巴巴的数字更能打动人心,也更能揭示出城乡一体化发展背后的人文关怀和社会效应。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一本既有学术深度,又不失可读性的报告,为所有关心中国城乡发展的读者提供一份宝贵的参考。

评分

作为一个长期关注中国发展动态的读者,我一直认为“城乡一体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核心命题。而《皮书系列·城乡一体化蓝皮书: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报告(2017)》恰恰聚焦于此,让我充满期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呈现出一种“大历史观”的视角,将2017年的发展置于更长的时间维度中去审视。报告是否能够梳理出过去几年乃至更长时间里,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脉络和关键节点?哪些政策的出台,对城乡格局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在报告中,我希望能看到对“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补”等多种发展模式的深入解读,并分析它们的优劣势。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报告对于城乡发展不平衡所带来的社会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城乡一体化来化解这些矛盾,是否会有独到的见解。例如,在解决农村空心化、老年化问题上,城乡一体化能否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在促进城乡居民共享发展成果方面,报告又会给出怎样的论断?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带来一种全新的理解,超越简单的区域发展划分,看到一个更加有机、协调的中国城乡社会。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