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方程模型:AMOS的操作与应用(第2版)》是“万卷方法统计分析方法丛书”之一,全书共分12个章节,主要对AMOS的操作与应用知识作了介绍,具体内容包括结构方程模型的基本概念、模型适配度统计量的介绍、amos graphics界面介绍、参数标签与测量模型、验证性因素分析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结构方程模型:AMOS的操作与应用(第2版)》详细详解和演示结构方程模型多种分析方法和操作步骤,是一本理想的AMOS与结构方程模型应用方面的指导读物。
《结构方程模型:AMOS的操作与应用(第2版)》前半部介绍结构方程模型(SEM)的概念与Amos G raphics窗口界面的基本操作;后半部以各种实例介绍Amos G raphics在各种SEM模型中的应用。全书采用AMOS图像界面,完全没有复杂的SEM理论推导和语法,的特点就是对利用AMOS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各种分析的每一个步骤都有详细的讲解和图示。这是一本“使用者界面”取向的书籍,即使是不懂传统SEM语法使用者,也能在短时间内学会用AMOS绘制各种SEM模型图,并将模型估计、模型识别判断、模型修正与模型验证,实际应用于自己的研究领域中。
《结构方程模型:AMOS的操作与应用(第2版)》的读者对象是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的学习者和使用者,适合社会科学各学科高年级本科生、硕博士研究生自学,也适合教师教学辅助参考。
第一章 结构方程模型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结构方程模型的特性
第二节 测量模型
第三节 结构模型
第四节 结构方程模型图中的符号与意义
第五节 参数估计方法
第六节 模型的概念化
第七节 模型的修正
第八节 模型的复核效化
第二章 模型适配度统计量的介绍
第一节 模型适配度检核指标
一、模型基本适配指标
二、整体模型适配度指标(模型外在质量的评估)
三、模型内在结构适配度的评估(模型内在质量的检验)
四、模型统计检验力的评估
第二节 模型识别的范例
一、正好识别模型
二、过度识别模型
三、低度识别模型
第三章 amos graphics界面介绍
第一节 amos graphics窗口的介绍
一、开启[amos graphic]应用软件
二、工具箱窗口的图像钮操作介绍
第二节 图像钮综合应用
一、绘制第一个测量模型
二、绘制第二个测量模型
三、绘制第三个测量模型
第四章 amos执行步骤与程序
第一节 路径分析的程序与执行
一、建立路径模型图
二、开启数据文件
三、设定观察变量
四、设定误差变量的变量名称
五、设定文字报表要呈现的统计量
六、将路径模型图存盘与计算估计值
七、浏览模型的结果
第二节 路径因果模型图的设定
一、外因变量间没有相关的设定
二、内因变量没有界定残差项
第三节 饱和模型与独立模型
一、饱和模型
二、独立模型
第四节 结构方程模型图
一、结构方程模型图的绘制步骤
二、执行结果的标准化参数估计值路径图
三、模型的平行检验
第五节 结构模型与修正指标
一、模型a:初始模型
二、模型b:修正模型1
三、模型c:修正模型2
四、模型d:修正模型3
第六节 单一文件多重模型的设定
第五章 参数标签与测量模型
第一节 参数标签的设定与特定样本的分析
一、更改特定群体名称与模型名称
二、开启数据文件选人指标变量
三、设定分析属性与计算估计值
四、增列模型变量或对象的参数标签名称
五、增列参数标签名称的模型估计结果
六、全体群体假设模型的修正
第二节 特定群体的分析
一、分析男生群体
二、分析女生群体
第三节 测量模型参数值的界定
一、测量模型假设模型
二、限制不同测量指标的路径参数a
三、低度辨识的模型
四、增列参数限制条件
五、误差变量的界定
六、测量模型的修正
七、测量模型参数标签名称的设定
第四节 测量模型的平行测验检验
第五节 多因子测量模型潜在变量的界定
一、初始模型
二、修正模型
三、斜交关系的测量模型
四、界定测量模型潜在变量间没有相关
五、完全独立潜在变量参数修正
六、单向度测量模型与多向度测量模型
第六章 验证性因素分析
第一节 一阶验证性因素分析——多因素斜交模型
一、假设模型
二、输出结果
第二节 一阶验证性因素分析——多因素直交模型
一、假设模型
二、模型适配度摘要表
第三节 二阶验证性因素分析
第四节 一阶cfa模型多模型的比较
第五节 一阶cfa模型测量不变性检验
一、描绘一阶cfa假设模型图
二、单一群组多个模型的设定
三、模型估计结果
第七章 路径分析
第一节 路径分析的模型与效果
第二节 路径分析模型——递归模型
一、研究问题
二、采用传统复回归求各路径系数
三、amos graphics的应用
四、模型图执行结果l
五、文字报表输出结果
第三节 饱和模型的路径分析
一、饱和模型假设模型图
二、参数估计的模型图
三、参数估计及适配度结果
第四节 非递归模型的路径分析一
一、假设模型图
二、参数估计的模型图
三、参数估计值
四、模型适配度摘要表
第五节 非递归模型的路径分析二
一、设定回归系数的变量名称
二、设定回归系数值w5=w6
三、参数估计的模型图
四、参数估计值
五、设定两个内因变量测量误差的方差相等
第六节 模型界定搜寻
一、饱和模型图
二、执行模型界定搜寻
第八章 潜在变量的路径分析
第一节 潜在变量路径分析的相关议题
一、原始数据文件变量排列
二、快速复制对象及参数格式
三、增列简要图像标题
四、增列参数标签名称
五、估计值模型图参数移动
六、模型适配度的评估
七、模型的修正
八、pa—lv模型修正
第二节 数学效能pa—lv理论模型的检验
一、研究问题
二、aitl08 graphics窗口中的模型图
三、计算估计的模型图
四、参数估计相关报表
第三节 模型的修正
一、参数格式的模型图
二、参数估计相关统计量
第四节 混合模型的路径分析
一、路径分析假设模型图
二、增列模型图像标题
三、路径分析模型估计结果
四、采用潜在变量路径分析模型
五、混合路径分析模型范例二
六、混合路径分析模型范例三
七、混合路径分析模型——非递归模型
第九章 多群组分析
第一节 多群组分析的基本理念
一、绘制男生群体路径分析模型图
二、开启数据文件及选择目标群组变量
三、开启数据文件界定观察变量
四、设定参数标签名称
五、设定群组名称
六、输出结果
七、女生群体的分析模型图
八、多群组分析
第二节 多群组路径分析
一、绘制理论模型图
二、读取数据文件及观察变量
三、设定群体名称
四、界定群体的水平数值及样本
五、界定群体模型图的参数名称
六、界定输出格式
七、预设模型输出结果
第三节 多重模型的设定
一、预设模型(未限制参数)
二、协方差相等模型
三、方差相等模型
四、路径系数相等模型
五、模型不变性模型
六、多个模型的输出结果
第四节 多群组验证性因素分析
一、绘制理论模型图
二、读取数据文件及观察变量
三、设定群体名称
四、界定群体分组变量名称及其水平数值
五、设定多群组分析模型
六、输出结果
第五节 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
一、绘制amos理论模型图
二、读取数据文件并设定群组变量及水平数值
三、设定多群组分析模型
四、群组模型执行结果
五、模型注解说明
第六节 三个群组测量恒等性的检验
第七节 多群组路径分析
一、绘制模型图与读人数据文件
二、增列群组及设定群组名称
三、设定两个群组数据文件变量与变量水平
四、执行多群组分析
五、计算估计值
六、输出结果
第十章 多群组结构平均数的检验
一、spss数据文件
二、设定平均数参数
三、范例一模型a
四、范例一模型b
五、范例二模型a
六、范例二模型b
第一节 结构平均数的操作程序
一、绘制理论模型与设定模型变量
二、增列群组与群组的变量水平数值
三、增列平均数与截距项参数标签
四、执行多群组分析程序
五、模型估计
第二节 增列测量误差项间有相关
一、执行多群组分析
二、模型截距项、平均数相等模型评估
三、测量残差模型的修正
第三节 结构平均数的因素分析
一、增列平均数与截距项参数标签
二、更改女生群体共同因素平均数的参数名称标签
三、设定多群组分析模型
四、输出结果
第十一章 sem实例应用与相关议题
第一节 社会支持量表测量模型的验证
一、测量模型的区别效度
二、测量模型的收敛效度
第二节 缺失值数据文件的处理
一、观察变量中有缺失值
二、增列估计平均数与截距项
三、数据取代
第三节 sem模型适配度与参数估计关系
一、模型a:初始模型
二、模型b
第四节 样本大小与适配度卡方值
一、样本数n为100
二、样本数n为300
三、样本数n为500
四、样本数n为700
五、样本数n为900
六、样本数n为1100
七、样本数n为1500
八、样本数n为2000
第十二章 典型相关分析与结构方程模型关系
第一节 典型相关分析
一、cancorr语法指令
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
第二节 sem执行程序
一、第一个典型变量
二、第二个典型变量
三、mimic分析结果
参考文献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最欣赏的是它在“应用”层面所展现出的那种近乎百科全书式的详尽。我过去尝试过好几本关于SEM的书籍,但很多在讲解AMOS软件的界面和菜单时都显得过于简略,很多时候我不得不去论坛上搜索截图和操作流程。但这本书不同,它几乎把AMOS软件的每一个按钮、每一个选项都进行了细致的标注和功能解释。例如,在处理多重共线性或者缺失数据时,作者没有简单地说“使用XX方法”,而是展示了在AMOS界面中具体去哪里勾选、如何设置参数,甚至连输出结果的特定表格在哪里查看,都配有高清的图例。这对于我这种实践导向型的研究者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关于“模型修正指数”那一章节,书中不仅解释了MI值的含义,还非常负责任地提醒了过度修正可能带来的模型过拟合风险,并给出了判断是否接受修正建议的审慎原则。这种对操作细节的把控和对学术严谨性的坚守,让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它不是冷冰冰的软件说明书,而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你身旁手把手地指导。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和叙述节奏,对我这样背景相对复杂的学习者而言,是极为友好的。我读过一些统计学著作,它们往往采用高度抽象的数学语言,让我感觉像在啃一块坚硬的石头。然而,这本书的作者似乎深知读者的痛点,他们巧妙地将复杂的统计学概念“翻译”成了更易于理解的日常语言和逻辑链条。比如,在解释潜变量测量模型中的“因子载荷”时,作者引入了一个关于“学习效率”的假设性案例,用一个非常生动的比喻,让“因子负荷高意味着该指标对潜变量的解释力强”这一概念瞬间变得清晰起来。此外,书中的章节安排也体现了渐进式的难度递增,从最基础的测量模型构建,到逐步引入共同法方差的处理,再到潜变量间的结构关系验证,每一步都留出了足够的缓冲和回顾空间。这种写作手法,极大地降低了读者在面对复杂模型时的认知负荷,让我能够更专注于理解模型背后的逻辑,而非纠结于表面的术语。它真正做到了“深入浅出”,而不是“浅尝辄止”。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和排版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第一印象,那种专业又不失亲和力的感觉,让我立刻觉得这不是一本枯燥的教科书。我记得我是在一个学术会议后,偶然在书店里翻到它的。当时我正为手头的一个研究项目焦头烂额,需要深入理解如何用结构方程模型来处理那些复杂的潜变量关系。这本书的目录结构非常清晰,从基础概念的梳理,到AMOS软件的具体操作步骤,再到实证案例的深度剖析,脉络分明。特别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它没有直接抛出复杂的数学公式,而是通过图示和直观的解释来引导我们理解LISREL模型的内在逻辑。作者在讲解模型拟合指标时,那种循序渐进的引导方式,让我在面对那些看似天文数字的P值和卡方值时,不再感到恐慌。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教你“如何做”,更在于教你“为什么这么做”,这种对理论基础的扎实构建,是很多同类书籍所欠缺的。拿到手的第一天,我就迫不及待地在电脑上安装了相关的软件,跟着书里的截图一步步操作,那种即时反馈的成就感,是自学过程中非常宝贵的动力。总的来说,从装帧到内容布局,这本书都体现了作者对读者需求的深刻洞察。
评分我必须提到这本书在案例选择上的独到眼光。很多教科书的案例都过于理想化或者脱离实际研究场景,读起来总是感觉有些虚浮。但《结构方程模型:AMOS的操作与应用(第2版)》中的实证案例,明显取材于社会科学、管理学等多个领域的真实研究背景。我记得有一个关于“组织公民行为”的案例,涉及到多个高阶潜变量和中介效应的检验,这个案例的复杂程度恰好与我目前正在撰写的一篇论文的模型结构非常相似。通过跟随书中的步骤,重新操作了一遍这个案例,我不仅验证了自己的分析步骤没有遗漏,更重要的是,学习到了作者在报告结果时所采用的专业规范和数据解释的逻辑框架。这种“所学即所用”的体验,是任何纯理论学习都无法比拟的。它让我深刻意识到,理论的价值最终要通过高质量的实证分析来体现,而这本书正好提供了那座连接理论与实践的坚实桥梁。它让我从一个单纯的数据分析者,逐渐向一个能够进行严谨模型构建的研究者转变。
评分这本书的更新迭代速度和对前沿研究的关注度,也让我印象深刻。虽然我手头拿的是第二版,但其中涵盖的一些技术点,比如对于高阶因子模型的处理,以及在面对非正态数据时的稳健估计方法,都显示出作者对当前学术界最新进展的紧密追踪。在处理样本量较小或数据分布不理想的情况时,如何利用AMOS进行更稳健的估计,是困扰我很久的一个技术难题。书中对此提供的解决方案和参数设置建议,不仅有理论支撑,还有具体的软件操作指引,这体现了作者的专业性和前瞻性。我特别赞赏作者在讨论模型设定时的那种“开放性”态度,他们不会武断地规定哪种方法是唯一的真理,而是客观地分析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引导读者根据自己的数据特征做出最合理的选择。这种不拘泥于旧有框架,积极吸纳新方法的态度,使得这本书即使在技术快速迭代的今天,依然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参考价值。它不只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份与时俱进的研究指南。
评分3脑瓜子聪明
评分书不错,快递很快
评分书很好很详细 解释的也很好 有图片
评分2英语能够正常无障碍沟通
评分很好,很好,质量不错,东西价有所值,正品保证,相信京东。
评分京东就是快
评分好!【招聘】
评分哈哈哈哈我的心中曲榜的冠军争夺战将在
评分包装完整,搞活动买的,每满200-100,超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